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元诗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者王肃家语注也以为衞宏受学谢曼卿作诗序者后汉书儒林也以为子夏所创毛公及卫宏又加润益者隋书经籍志也以为子夏不序诗者韩愈也以为子夏惟裁初句以下出于毛公者成伯瑜也以为诗人所自制者王安石也以小序为国史之旧文以大序为孔子作者明道程子也以首句即为孔子所题者王得臣也以为毛传初行尚未有序其后门人互相传授各记其师说者曹粹中也以为村野妄人所作昌言排击而不顾者则倡之者郑樵王质和之者朱子也然樵所作诗辨妄一出周孚即作非郑樵诗辨妄一巻摘其四十二事攻之质所作诗总闻亦不甚行于世朱子同时如吕祖谦陈傅良叶适皆以同志之交各持异议黄震笃信朱学而所作日钞亦申序说马端临作经籍考于他书无所考辨惟诗序一事反覆攻诘至数千言自元明以至今日越数百年儒者尚各分左右袒也岂非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乎考郑元之释南陔曰子夏序诗篇义合编遭战国至秦而南陔六诗亡毛公作传各引其序冠之篇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也程大昌考古编亦曰今六序两语之下明言有义无词知其为秦火之后见序而不见诗者所为也朱鹤龄毛诗通义序文举宛邱篇序首句与毛传异词其説皆足为小序首句原在毛前之明证邱光庭兼明书举郑风出其东门篇谓毛传与序不符曹粹中放斋诗说亦举召南羔羊曹风鸤鸠卫风君子偕老三篇谓意序意不相应序若出于毛安得自相违戾其说尤足为续申之语出于毛后之明证观蔡邕本治鲁诗而所作独断载周颂三十一篇之序皆只有首二句与毛序文有详略而大防略同盖子夏五至孙卿孙卿授毛亨毛亨授毛苌是毛诗距孙卿再传申培师浮邱伯浮邱伯师孙卿是鲁诗距孙卿亦再故二家之序大同小异其为孙卿以来递相授受者可知其所授受只首二句而以下出于各家之演说亦可知也且唐书艺文志称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巻是韩诗亦有序其序亦称出子夏矣而韩诗遗说之于今者徃徃与毛迥异岂非其学者递有増改之故哉今防考诸说定序首两语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以下续申之词为毛苌以后弟子所附仍録冠诗部之首明渊源之有自并録朱子之辨说着门户所由分盖数百年朋党之争兹其发端矣隋志有顾欢毛诗集解叙义一巻雷次宗毛诗序义二巻刘毛诗集小序一巻刘巘毛诗序义疏一巻【案序叙二字互见盖史之驳文今仍其旧】唐志则作卜商诗序二卷今以朱子所辨其文较繁仍析为二巻若其得失则诸家之论详矣各具本书兹不复赘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第十一章 6·辜鸿铭
  春秋集传详说卷三十·家铉翁
  目录·项安世
  卷十五·段昌武
  卷六·朱朝瑛
  春秋传卷十一·胡安国
  提要·万斯大
  周书·费誓·佚名
  卷十五·梁寅
  净见品第八·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人工与佛学之新僧化·太虚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十·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367_1 【缑山鹤】张仲素   羽客骖仙鹤,将飞驻碧山。映松残雪在,度岭片云还。   清唳因风远,高姿对水闲。笙歌忆天上,城郭叹人间。   几变霜毛洁,方殊藻质斑。迢迢烟路逸,奋翮讵能攀。   卷367_2 【夜闻洛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杨柔胜

    第十一齣 玉箫寄眞【一翦梅】〔贴上〕鸨母频催贴翠钿。花也慵拈。酒也慵沾。此情谁肯再移天。〔丑上〕暂且调絃。休掷金钱。〔贴〕举头一望五云端。肠断伤心翠黛攒。祝吿一声肠欲断。此生无分适文鸾。〔丑〕姐姐。情

  • 附録【下】·汪元量

    汪元量先生大有号水云天兵平杭日诗曰西塞山边日落处北闗门外雨来天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又曰钱塘江上雨初干风入端门阵阵酸万马乱嘶临警跸三宫洒泪湿铃鸾童儿賸遣追徐福疠鬼须当灭贺兰若説和亲能活国婵姢应是

  • 第二十六回 台湾岛战败降清室 尼布楚订约屈俄臣·蔡东藩

      却说诸清将歼灭滇藩,陆续班师,到了北京,闻尚之信、耿精忠,亦已逮到治罪。原来尚之信归命后,清廷屡促出师,他只逗留不进,及三桂已死,始从征广西,驻军宣武,会之信弟之孝,谋袭藩位,遣藩下人张士选赴京告密。清京遂遣侍郎宜昌阿

  • 路史卷四十四·罗泌

    馀论七蓂荚(朱草)蓂荚,歴荚也。《世纪》云:尭时蓂荚夹阶而生,每月朔则生一荚,至月半而十五荚。十六日后日落一荚,至晦而尽。若月小尽则馀一荚,厌而不落,王者以之占歴,应和气而生舜,亦如之一名仙茅。故《田俅子》云:尭为天子,蓂生于

  • 卷之一百五·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十二月。庚子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起居注○谕内阁。翁同和奏、伊与万青藜谊属姻亲。查办事件。应否回避。声明请

  • 卷一百三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三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 鱼朝恩传·刘昫

    鱼朝恩,天宝末年以宦官身份进入内侍省,始为有品级之官,供职黄门。生性聪慧,善于宣旨应对,通晓文字筹算。至德年间,常令其监督军事。九节度于相州讨伐安庆绪,大军不置统帅,以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使官名,即从朝恩开始

  • 张鹤龄、张延龄传·张廷玉

    张鹤龄、张延龄,张峦之子。张峦,孝宗敬皇后的父亲。弘治四年(1491)封寿宁伯。皇太子立,进为侯。死后赠昌国公,其子鹤龄嗣侯爵位。弘治十六年,次子延龄也由建昌伯进为侯爵。鹤龄兄弟都非常骄横,纵家奴强夺百姓田地房屋,劫狱,多

  • 闗中奏议巻十八·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提督类一为处置属番以安边徼以杜后患事钦差提督陜西三边都御史臣杨一清谨题为处置属番以安边徼以杜后患事嘉靖五年正月十八日准巡抚甘肃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寇天叙咨据陜西按察司分巡西宁道带管肃

  • 卷一百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十一雍正九年十月上谕十道初三日奉上谕九月二十九日皇后崩逝朕心震悼比时即欲亲临含殓大臣等以朕躬初愈本日已经临视不宜再劳恳词力阻朕勉从其请暂停前往今该部具奏祭奠礼仪日期

  • 卷二百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四 朱批励宗万奏摺 雍正六年正月初七日山西学政翰林院编修【臣】励宗万谨 奏为请定教职调补之法以收实效事窃【臣】世受国恩涓埃未报复

  • 十二年·佚名

    (乙亥)十二年清光緒三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甲子。命時原任大臣,率禮堂入侍。敎曰:「今年卽我太祖大王誕降九回甲也。元子以是歲冊儲何如?」領敦寧金炳學曰:「今年,異於他年而睿齡新添,以冊儲下詢,名正則禮益重,位定則福益隆,四重

  • 卷六十·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钱唐程川撰礼一统论经义古礼繁缛后人于礼日益疎略然居今而欲行古礼亦恐情文不相称不若只就今人所行礼中删修令有节文制数等威足矣古乐亦难遽复且于

  • 佛说处处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言。道人行道。若嗔恚意起时。即当制己。制便念善。是为道人行。若布施财利。得之便计无常。不随身犯。谓不犯杀盗淫。是为不随身犯。出嗔恚者口亦不言。意亦不念。是为出嗔恚意中大深声者。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二·法藏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第九明诸教所诠差别者。略举十门。义差别故。显彼能诠差别非一。余如别说。一所依心识。二明佛种性。三行位分齐。四修行时分。五修行依身。六断惑分齐。七二乘回心。八佛果义相。九摄化境界。十

  • 毗尼母经卷第六·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若有比丘欲舍房余行。应先扫除房内涂治令净。擗叠敷具。以床远壁。安敷具床上。好者著下恶者覆上。二种敷具如上应广知。去时应白和尚阿阇梨。若听应去。不听当住。若过十腊有胜法事必能

  • 经外杂钞·魏了翁

    二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此书主要是杂录诸书,分条节录,而以自己的见解标于其下。书中多有不载诸书全文而节略“云云”之处,又有“如元子心规”之类,还有一条两卷重复相见者。当属随手记录,以备考证之文,最初并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