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五

明 梁寅 撰

都人士之什

都人士

乱离之後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故作是诗以称美之也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五章皆赋也彼都人士盛时都邑之士也狐裘黄黄服之盛也其容不改有常度也出言有章非法不道也行归於周行必忠信也万民所望为民所视傚也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髪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台笠缁撮以草为笠而缁布为冠以撮其髻也彼君子女都人贵家之女绸直如髪为假髻而稠密正直如己之美髪也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充耳琇实以美石为瑱带之耳上也谓之尹吉人以为如尹氏吉氏之女也盖尹氏吉氏乃当时贵族如晋言王谢唐言崔卢也周有姞姓国吉氏恐即姞氏苑结言忧思鬰结也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髪如趸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垂带而厉带之下垂也谓之厉者大带而有缘饰也卷髪如趸言鬓傍短髪不可歛者曲上卷然以为饰也旧注云趸者螫虫其末楗然如妇人髪末上曲言从之迈谓得见则从之以行矣爱慕之甚也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言带之下垂非故欲垂之也盖其带自有余耳发之卷然而上曲非故欲曲之也盖其发之如旟而扬起而自上曲耳盱者张目远望惟其爱之至是以望之切也然爱其士女以士行之善也非徒爱其服饰之盛也以女德之美也非徒爱其容貌之丽也是岂国风男女私相悦慕之比乎

采緑

妇人思其君子而作也

终朝采緑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四章皆赋也终朝自旦至食时也緑者生刍也本草云蓝草也可以染予发局曲发不膏沐则卷曲蓬松犹言首如飞蓬也言归沐则思其君子不复采緑矣然此亦人伦之常性情之正非比於淫昵之私也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襜蔽膝也有前无後曰襜褕者前後俱有其出也以五日为期至六日而不见其归怪其过期也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君子之归而欲往狩耶我则为之韔其弓韔者弓衣也既射而藏弓也欲往钓耶我则为之纶其绳纶者理丝也合丝以为绳也亲爱君子以顺为正盖如此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钓之所得非必皆鲂鱮美言之尔

黍苗

宣王封申伯於谢命召穆公往营城邑其从行之徒作是诗也

芃芃黍苖隂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兴也芃芃然黍苖之盛则唯隂雨能膏润之民徒衆远行而劳苦则唯召伯能慰劳之王道之盛大臣之贤徒衆乐从无怨无恶於是可见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此下皆赋也任者负重也辇者以人挽车也车者以大车载物也牛者以驾大车也既集功已就也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徒者步行御者乘车师者二千五百人旅者五百人归处者城毕则可以归而安处也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肃肃严正也功者工役也言肃肃然谢邑之城乃召伯之所营也营谓董治其事也烈烈威武也言烈烈然征行之师旅乃召伯之所成也成谓御衆之有法也前二章言在道之时此章则言城之既毕也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言筑城之後又能治其水土也原隰既平土之治也泉流既清水之治也土之治如垦辟其荒芜疆理其田亩是已水之治如陂池之修筑水利之疏通是已召伯之有成功者治军御衆则恩威并用体国经野则规度咸宜故申伯居之安是即王心之安也申伯为王之元舅亲亲之恩所宜优渥召伯既承王命恪共其事徒衆之称美者乃所以着召伯之忠勤而见天子之所倚重也

隰桑

喜见君子之诗也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前三章兴也下湿之地宜桑故其叶婀娜而美盛阿也难也皆言其条垂之状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沃者叶之润泽也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幽者叶茂而黑色也德音孔胶声闻之美常胶固之而不陨坠也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赋也遐之言何也言我之爱慕君子但藏之於心何不以告其人乎盖藏之於心则无时而忘思之固结愈久不替若徒悦人以言则外之所敬有不如中之所存者矣

白华

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襃姒而黜申后故申后作此诗也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比也菅似茅而滑泽柔韧宜为索山间人谓之芒其华白菅之可取以用则以白茅束之见二物之相须为用也之子指幽王我者申后自谓言菅之与茅皆微物犹相须为用何王之远弃我使我独居无聊乎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言英英然轻明之白云犹能泽润於物如露而浥菅茅之上今而国家中衰天运改常犹人之步履艰难王乃不能图谋善道而徇欲悖理何哉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滮池流水瀦而为池者也北流者凡水出山之隂者多流於北也流水能溉田以养稻而王乃远弃我故或啸以舒其愤懑或歌以宣其抑鬰而怀抱之伤损乃为思念硕人而然也硕人者尊大之人亦谓幽王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桑乃薪之美者而樵采以归乃不以烹饪煁者无釡之竈卬者我也烘者燎也我以桑薪燎之是为徒费可惜也王有正后而黜之故以是为比实劳我心思念之切而劳苦也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言我之黜人所共知如鼓钟于宫而人皆闻声矣念王之心懆懆忧劳而王之视我邈然不顾迈迈者行而不顾之意

有鶖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鶖者秃莺也鲁都赋曰緑鹤葱鶖盖鶖之色青如葱也陆佃曰鶖状如鹤而性贪恶鶖鹤皆以鱼为食而鶖在渔梁则近以饱鹤在林中则远以饥如襃姒亲爱而正后踈远也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笺云鸳鸯戢左翼者右掩左也凡鸟宿右翼掩左为雄左翼掩右为雌隂阳相下之义也夫妇者亦以礼义相下而成家道此章言鸳鸯并宿雄服下雌今幽王尊嬖黜正由执德之不一惟欲是狥故曰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疷兮

扁者卑也疷者病也言石之卑下则履之者亦卑下矣以比褎姒之不正则王宠爱之者亦不正矣故王之弃我使我心忧而至於病也此诗亦未必申后自作盖当时贤者作之尔

黄鸟

人有微贱劳苦而思有所托者作是诗也

緜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後车谓之载之

三章皆比也黄鸟之鸣止于丘阿得其所也而我之不得其所欲依所亲则道途甚远未免劳苦将如何哉若得其饮食教诲而又得其日相亲近载之後车则诚得其所矣然不可必也则亦徒想而已

緜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趍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後车谓之载之

畏不能趍步之艰难不能疾行也

緜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後车谓之载之

极者至也

瓠叶

燕饮之诗也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四章皆赋也主人与客饮而客赋此诗言瓠叶非所以待宾而采之亨之以为食乃物之贱而礼之薄也然曰君子有酒则美其主人之辞盖物虽薄而情厚也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免以首言盖一兔为一头犹一鱼为一尾也物连毛包裹而烧之曰炮以物薄之火上曰燔献之谓初筵酌酒以献宾也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以火炕之曰炙谓以物贯之举于火上以炙之也酢者报也宾既卒爵酌以酢主人所以荅之也

有免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醻者主人既卒酢爵又酌而自饮然后酌以进於宾谓之醻其先自饮者所以导宾之饮也

渐渐之石

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兴也渐渐之石盖行越险阻见石之与岩因以起兴而言其劳苦也武人盖作诗者自谓不遑朝矣言早起即行无少暇也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遑出矣

兴也卒者其石卒然高大也曷其没矣言何时行尽险阻也不遑出矣言深入未能出也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遑他矣

赋也豕本好负涂今其足皆白乃雨多而常行水中也烝涉波矣羣行而涉波也月离于毕离者月所宿也洪范云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好风者箕星好雨者毕星故月宿于毕而雨矣征行而遇多雨其道途之苦可知不遑他者不暇他事也

苕之华

诗人自以逢周之衰如苕之附物而生虽荣不久也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比也苕者陵苕也一曰凌霄一曰紫葳又名鼠尾蔓如劳豆而细叶如蒺藜而青緑色可生食如小豆藿其华有黄赤二色一曰黄白二种芸其黄矣言苕如芸草之死而萎黄也苕之引蔓附於高木今乃萎黄譬己之依附於人不能久是以忧而且伤也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比也青青叶青而盛也生者人之所欲乃言不如无生者穷苦憔悴则生不如死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赋也牂羊坟首牝羊身瘦而头大也三星在罶言竹篾为笱本以取鱼今水清而笱中无鱼惟见星而已饥馑之年食物艰得故可以仅给少能充饱衰乱之世穷悴之民愁苦无聊一至於此悲夫

何草不黄

周室衰危征役不息行者苦之也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兴也言草本青也今则无不黄矣人本欲逸也今则无日不行矣将者行也亦犹将车之将言负重而劳苦也所以劳苦共王事而经营四方尔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兴也玄者赤黑色草自青而黄黄而玄衰悴之甚也何人不鳏言常在羇旅如无妻也独为匪民言我独非王之民乎何使我劳困至此也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赋也虎兕在旷野其性之所乐也征夫而在旷野岂其所乐乎朝夕不暇宜其劳苦而形之言也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兴也芃者尾长貌幽草者草深幽而茂也栈车者役车也栈本作輚埤仓云卧车也盖其制卑小仅可卧其中如今之眠轿也或曰栈车者编竹为舆也周道大道也狐在於幽草则乐栈车行大道则苦是行役者不如狐之乐也

诗演义卷十五

猜你喜欢
  原始·黄石公
  《尚書古文疏證》卷卷六下·阎若璩
  卷十一·袁燮
  提要·蒋廷锡
  卷一百四十五·秦蕙田
  春秋传序·胡安国
  卷十二·陈大章
  卷四·董鼎
  卷首—像赞传图·周梦颜
  黄龙宝觉心禅师·惠洪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一·欧阳竟无
  达摩宝传上卷·悟真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八·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黄昇

    宋词欧阳永叔名修,号六一居士。朝中措送刘原父守杨州平山栏槛倚晴空。楼阁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蝶恋花春晚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六月丁未朔○己酉周王在铤言奉国将军安河有孝行其子睦欲自建祠庙乞赐额名令有司岁时崇祀上允之令睦主祠事○庚戌改封庆成王知火□廉嫡子故封长孙新土□提为长子其孙奉国将军慎钟为长孙从王请也○命锦衣卫

  • 明英宗睿皇帝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二景泰元年秋七月癸卯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礼部侍郎李实少卿罗绮指挥马显偕瓦剌知院使臣完者脱欢等使迤北瓦剌遣书其可汗曰我国家与可汗自祖宗以来和好往来恩意甚

  • 卷八十四下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四下下  元 郝经 撰 録第二下下 历象 历法下 魏黄初中太史令高堂隆详议历数更有改革太史丞韩翊以为乾象减斗分太过後当先天造黄初历以四千八百八十三为纪法千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纪昀

    唐纪 【十六】 僖宗 ○僖宗 僖宗皇帝讳儇懿宗第五子也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初封普王名俨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疾大渐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定 计立普王为皇太子更名儇辛巳懿宗崩皇太子即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二以韦保

  • 步大汗萨传·李百药

    步大汗萨,太安狄那人氏。曾祖荣,仕魏历职金门、化正二郡太守。父居,龙骧将军、领民别将。正光末年,六镇造反,萨便携带家小往南避难,来到秀容,投靠了尔朱荣。后随尔朱荣进占洛陽,因军功除扬武军帐内统军,赐爵江夏子。从平葛荣,累

  • 丘和传·欧阳修

    丘和是河南府洛阳县人,后来徙家于..县。少时重义任侠,娴熟弓马,年长后才折节自修。出仕北周为开府仪同三司。入隋后任职右武卫将军,封为平城郡公,历任资、梁、蒲三州刺史,治政以宽大慈惠闻名。汉王杨谅造反,派其兵士穿妇人之

  • 许贵传·张廷玉

    许贵,字用和,江都人,永新伯许成之子。他承袭羽林左卫指挥使之职。安乡伯张安举荐许贵为将才,在测试骑射及策问时,许贵都名列第一,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同知。随即又因武进伯朱冕的推荐而被提升为山西行都司,监督大同诸卫兵马操

  • 雍氏之役·佚名

    【提要】 谋士和说客之所以高明,不仅在于他们能办到一些常人办不到的事情,而且在于他们敢于许下美好的诺言、并富有实现自己诺言的绝对信心。他们的大话是完全有根据实现的,因为他们比常人更会揣摩、更能把握事物的整体

  • ○汉人、南人第三甲,三十二名·佚名

    赐同进士出身 【授将仕郎】 一、张宗元贯衢州路开化县。──《诗[经]》。字仲[亨] 【[八四]按吴师道《吴礼部集》卷一五《送张州判序》称宗元为三衢张仲亨,唐元《筠轩集》卷九亦有《送知事张仲亨序》诗,因知宗元字仲亨,

  • 提要·赵汸

    【臣】等谨按春秋师説三卷元赵汸撰汸尝师九江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余条以归已复往留二载得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鲁春秋之要故题曰师説明不忘所自也汸作左传补注序曰黄先生论春秋学以左丘明杜元凯为主又作泽行状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成善巧品第三   復次於此論體九事等中應善了知[一]七種善巧.何等爲七.頌曰.   於諸藴.界.處. 及衆緣起法. 處非處.根.諦. 善巧事應知。   論曰.住正法者應善了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八·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三明判中自二。列章竟。次释初章中二。先分别能所粗妙。次问答释疑。初文二。先略立能所。次以两种四句分别。前教次味。前四句者。列释。若以理为言则一粗一妙。诠理之教巧拙不同。故使通妙理之教别教

  • 跋宝王论后·飞锡

    夫子曰:“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汉书》曰:“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道之不可须臾离也如此。”虽然,此特域中之道尔。《首楞严经》云:“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

  • 卷第二·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二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陀罗尼品第二之二 尔时世尊如象王回普观大众。复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此会之中有二种人。一者成就二未成就。我今重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随

  • 卷第四·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四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小参 开元入院小参。山僧一介草茅。半生担板。三十年来。未曾向人前说一禅字。今日狭路相逢。不免出乖弄丑。若论佛法。本自无法。今日禅和佛法太多不见。古云。法法何曾法

  • 庄子口义·林希逸

    十卷。宋林希逸撰。林希逸, 字肃翁, 号鬳斋, 又号竹溪, 福清 (今属福建)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善诗书画。累定间官至司农少卿,终于中书舍人。撰有《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合称

  • 太上老君经律·佚名

    太上老君经律。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慕集早期天师道戒律四种(缺二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三十八、三十九(简称七签本)。前田繁树《六朝时期干吉传的演变》认为本律出自南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