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比事卷二十    宋 沈棐 撰

外裔

古者天下未尝不有外裔之患然古者明王在上则驱攘之功一出於天子故不庭之国虽病中原而兵威震讨礼义柔服海内卒赖以安若文王采?之师宣王六月之伐是也周衰王道不振遂致窥侮渐深躏蹂中国浸不可制时无贤主尸驱攘之柄故列国诸侯被其害者所在皆然始也假好於礼文终也逞志於锋镝侵陵大邦夷灭小国诸侯恐惧不敢操戈而?力焉虽然终春秋之世稍稍衰亡而列国之受其残创者盖不浅矣圣人伤圣王之不作以致肆横侵侮鲁史具载笔削虽其种类之微必一一书之而不少略焉请得而备论之诗曰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所谓昆夷即春秋之戎也所谓玁狁则春秋之狄也戎之类有六曰山戎曰北戎曰姜戎曰雒戎曰茅戎曰陆浑之戎而戎蛮子赤则又诸戎之种也狄之种有二曰赤狄曰白狄而潞氏甲氏留吁则又赤狄之种也考之经书戎者十三书狄者三十六计狄之见经而倍於戎盖戎自隐桓以来虽先入春秋而侵扰之患比狄为少赖小白主霸中国之威稍立称兵屡伐其势遂衰僖文之後於经传罕见不过助晋败秦会晋结盟及败王师而止耳暨宣至襄戎无侵伐之文而陆浑灭於晋蛮子杀於楚晋又执蛮子赤而归之则其衰弱可知矣至狄则自庄公末年始入春秋骤陵列国遽以盛强兴师侵掠几无虚岁观其伐邢入卫灭温最为害之大者虽当时二霸相望以起纠合同盟折服强楚安视狄人之祸未尝囘戈而北向焉驯至文公之时二霸既没诸侯无所倚重狄之跳梁又甚於前齐晋宋鲁诸国交被侵扰终宣之四年见经者凡二十有一厥後赖晋之力乘狄衰衅捣其巢窟挫其锋刃诸侯始得以纾难焉然则就二者而较其强弱则狄盛於戎可按此而见也 考夫隐二年公会戎于潜左曰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谷梁曰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後可以出会会戎危也秋公及戎盟於唐左曰戎请复修戎好也说者以谓隐公能以礼文接好戎人使远仇怨息干戈诚得治戎之术也是不然戎人狂狡反覆靡常可以兵威制不可以信义结今隐公削弱不能扬威远戎乃以中国礼文而交通之示明信於豺狼荐玉帛於草莽是诱其骄心而来其侵侮也故经书会盟于戎必斥言之所以着公之恶也七年戎伐凡伯於楚邱以归公羊曰此执也言伐之

大凡伯也其不言?而变言归者亦此意也梁曰戎卫也为其伐天子之使贬而戎之也夫天子之使出聘列国而见伐於戎则诸侯当赴救之可也诸侯不能赴救为凡伯者当尽死节无辱君命可也今戎伐王使执之以归以见卫侯之不救难凡伯之不尽死节矣故经书楚邱书以归者所以交恶之也然执一使臣无事兵威而与伐国同文者大天子之使不使戎得以执之故以伐国为文所以重王命也 桓二年公及戎盟于唐左曰修旧好也夫与戎会盟隐固矣桓公复蹈其辙而盟之虽以修好为辞其实有畏於戎也然隐不书至而此书其至者隐无大恶春秋犹且恕之桓簒弑之人而远及戎盟则有取危之道故特书至以危之也 庄十八年夏公追戎於济西三家之说皆戾经意夫诸侯保守封土以卫社稷必坚城垒缮兵革选将帅严烽燧谨斥候使夷狄不敢轻以肆侮不幸而来则吾有以备之可也庄公骄淫不道政弊民疲不为备御之计使戎见侵又不能提师一战挫其骄蹇使得亟去而始追之何益哉且济西鲁地也言追及济西则戎之侵我可知也经书无戎侵之文止书追戎具言公之无备来而不知旣远去而始追之也二十年齐人伐戎二十四年戎侵曹二十六年公至自伐戎凡此三传皆无义三十年齐人伐山戎左曰以其病燕故也谷梁曰齐人者齐侯也其曰人爱齐侯乎山戎也小白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越千里之险而北伐山戎危之也则非之乎善之也燕周之分子也贡赋不至山戎为之伐矣 僖十年齐侯许男伐北戎三传亦无义此戎侵诸侯齐鲁伐之事也夫经自隐桓及庄止言及戎会盟与追戎而已至此始言中国伐之及戎来侵中国则戎之势已强也然经於庄二十年与三十年皆称齐人至僖十年始曰齐侯者盖庄公之时齐虽伐戎而戎无惧心犹逞志於中国故二十年齐伐戎而二十四年戎乃侵曹致曹羁出奔则是前年之伐不足以御戎而戎敢易之故至此也至二十六年公伐戎三十年齐人伐山戎皆不成驱攘之功是以春秋例贬齐而人之然於公不贬者责霸者重而责公轻也洎僖十一年一伐之後戎遂帖服终文宣之世不复为中国患故中国於戎亦无侵伐之事则小白安诸夏救中国之功至此始云盛矣经特书齐侯之爵所以归美之也僖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於殽盖晋以韩之战结怨於秦及晋襄继立复修前怨遂连姜戎伐秦而败其师矣夫伐人之国其罪固已深然连中国犹云可也今晋襄交结荒夷剪伐同好自春秋以来开祸於此则其?罪圣人宁可贷乎故经书晋人深贬之也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於暴左曰襄仲会晋赵盾盟于衡雍遂会伊雒之戎书曰公子遂珍之也按杜预释传之旨谓伊雒之戎将伐鲁公子遂与晋盟衡雍不及复君专命与盟春秋善其解国患故称公子遂以贵之详观经文此说未然夫经书遂事未尝离文也今壬午盟衡雍而乙酉盟暴春秋两书公子遂安得为遂事哉盖经凡书戎狄盟者皆有畏於戎故屈礼而与之盟也使雒戎果欲侵鲁仲遂既为卿佐任国重事则当禀命文公率国人而拒之何至优柔畏懦而与之盟哉况自文公以来大夫专政实始此时按其专恣仲遂居多故当时会盟征伐类出於遂则经书此者非特恶其盟戎亦恶其专政也 成元年王师败绩於茅戎盖王者至尊天下莫得而敌定王庸暗无宣王之烈驱除戎寇而王师反为所败则其削弱可知也故孔子以王师自败为文非特尊周亦以伤周之衰也 昭十六年楚子诱戎蛮子杀之左曰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旣而复立其子焉礼也经何以不名楚子则以其类君子不疾之疾也不疾乃疾之也夫戎蛮与楚非其大恶楚恃强暴而残害之固可罪也而又诱以杀之设徂诈之计肆虎狼之毒则其罪又甚於伐其国而执杀之者宜乎春秋名楚子与十一年楚诱蔡子般杀之同文也而经於此不名楚子者盖同恶相残自古已然非若蔡子般之见诱杀可深言而重责也故圣人特异其文以为内外之别耳 十七年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左曰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於雒与三涂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於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晋荀吴帅师灭陆浑数之以其贰於楚也陆浑子奔楚 哀四年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左氏曰楚单浮余围蛮氏蛮子赤奔晋隂地晋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於楚必速与之士蔑将裂田与蛮氏而城之且将与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以畀楚公羊曰赤戎蛮子之名也其言归於楚何子北宫子曰辟晋伯而京师楚也夫蛮戎之人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先王讨叛怀服仁威并行曷尝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哉当昭哀之时戎未尝为晋患而荀吴灭其国晋执其长以归楚虽曰中国之御外侮当以兵威然彼不我患而残虐之如此盖亦几於不仁矣虽然按左氏之言荀吴灭陆浑之戎则是晋与楚争强也而哀四年执戎蛮子以归于楚何哉盖当是时晋顷初立晋国虽微犹能与楚抗也至哀四年晋霸愈微支吾不能於是钳制於楚俛首以听命而已然则执戎蛮子赤归于楚岂非制命在楚故欤圣人书此非特讥晋之残暴亦以伤其衰弱也凡此者皆西戎见经之始终也

狄之交乱诸侯者八国

邢卫齐晋鲁宋温郑是也邢以庄三十二年见伐於狄按闵元年僖元年齐救邢盖当时覇主急邢之难聂北之次夷仪之城虽能存邢而不能却狄邢知中国之不可深恃又惧狄师之再临於是厚结狄人与同好恶故僖十八年连狄伐卫二十年且及齐盟则邢之所以区区交狄以保其封土而有贰於中国者实小白之过也卫以闵二年狄入其国丧其宗社虽赖小白之德合

诸侯之助迁之楚邱不至灭亡然不免於夷仪之迁迁国之後数被侵伐僖十三年侵之十八年伐之二十一年又侵之三十一年之间终僖之世狄病卫者凡四卫人不胜其愤故三十二年侵狄以报积年之怨然则卫之所以称兵于狄者非诚欲胜之也盖以累困於狄示之大弱非张吾三军被吾甲兵以声威於狄人则不可以要其盟好姑假是以结之所以侵狄之後遂与狄盟也虽然卫之势终不可以胜狄而狄之心终不肯以贷卫於是文十三年狄复侵卫而卫卒不能以报伐然则卫之所以疲於狄者实小白不能攘却救卫於未亡之前也 齐以僖十八年五公子争乱宋襄欲立孝公与齐师战於甗齐师败绩狄遂救齐考之经传无亏卫姬所出当是时狄方仇卫故狄救齐者有恶於卫欲出无亏而立孝公也孝公既立德狄人之助二十年遂与狄盟终孝公在位狄不侵齐是知狄人之救齐其助孝公明矣 及昭公继立二十年狄遂侵齐历懿至惠狄之侵齐者凡七焉然当时齐之子孙无小白之贤不能宣威玁狁而坐受狄人之侵侮未闻敢一称兵嗟乎齐强国也距小白之没才十余年中国诸侯犹惮齐而狄敢易之则其强暴可知矣 僖八年狄伐晋盖是时晋始入春秋国势未强故狄敢伐无所畏惮自文公兴覇雄长诸侯狄人自是无复加兵及宣八年晋与白狄伐秦赖掎角之力晋人德之故十一年晋侯会狄于攅函以固狄好然晋人旣赖其助且与之会恃其强足以胜狄於是肆其残虐芟其种类故经於十五年晋人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十六年书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成三年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左氏谓讨赤狄之余夫要荒以外王者所欲并生故必其罪可讨虽剪?之不恤也今狄未尝一为晋患晋既与伐秦又与同盟一旦反好致仇剪灭芟除如刈草芥是则晋之罪也狄人惩晋不德故成九年背晋从齐连秦人以伐晋盖秦晋仇也狄旣愤晋无所释憾是以从晋仇国并力攻之然则晋之所以失狄者实自取之也自後晋狄交怨两败狄师成十二年晋人败狄于交刚昭元年晋荀吴败狄于大卤终春秋虽不甚弱不复为中国病然晋之贪残者初非其道也 若夫文七年値中国无霸鲁文豫怠狄人间而小侵之故是年书狄人侵我西鄙至十一年叔孙得臣败狄于咸以报其侵鲁既胜狄而屈服之狄用是惧服不敢窥鲁且又远来从好故襄十八年白狄来所以见狄之屈於鲁也 至郑国以弱小之国左齐右楚胁制不暇且当狄跳梁之时未易?敌故僖十四年二十四年两被狄侵伐而郑不敢报迄无伐狄之事盖郑国褊小势不能与狄争且日虞楚患不遑劳兵於远也 唯宋国且远於狄其被患也比诸侯为少不过文十年狄一侵之而已 至温小国而且近狄其被患也比诸国为甚故唯僖十年特书狄灭温而已其他无灭国之文焉凡此者皆北狄见经之始终也 虽然考春秋而论之戎自僖十年齐侯许男伐之浸以衰微罕见中国此霸者攘却之功也至狄始於闵僖盛於文公至襄昭之後则不能病中国而中国反病之其贪暴之势浸衰於前何也说者以谓襄昭以来诸侯同盟同会特多於前虽列国自相诛夷而中国之威犹足以驾驭远畧譬若权门世族虽其礼法废坏箕裘之业不竞而雄强恶少尚能堤防门户使闾里小盗不敢侵侮也是不然夫以二霸赫赫之功实春秋之领袖而狄之贪惏侵伐自如无所畏惮况其後嗣子孙不及先君之万万乎盖盛衰兴废自古不常或盛而後衰或衰而後盛惟其时而已当襄昭之後西戎既熄北狄亦微则其衰微不复曩时之盛者亦时适然也然则戎狄可得而治乎曰古人有言叛则讨之服则怀之严守御以备不虞修政刑以威不轨此先王治御之道也

 

 

春秋比事卷二十

猜你喜欢
  《周易》六十四卦卦名·佚名
  卷三十八【起襄公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卷十二·孙奇逢
  ●九、经学积衰时代·皮锡瑞
  卷十二·黄道周
  第十四章 38·辜鸿铭
  卷三·吕祖谦
  内业第四十九·管仲
  卷十三·何楷
  卷十七·佚名
  佛本行经度宝称品第十八·马鸣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智旭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丘真人处机(磻溪集)·顾嗣立

    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儿时有相者曰:此子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王真人嚞于海宁。戊申,召见阙下,随还终南山,连召不起。己卯,元太祖遣近侍刘仲禄持手诏致聘,迎至雪山之阳,延问至道,答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

  • 第八出 允降·梁辰鱼

    【高阳台】〔净领众军校上〕穷海提兵。沿江牧马。英声天下无敌。锦帐开营。弓刀雾拥云集。区区小丑成何事。望风儿三战三北。上稽山看妖氛淸尽。勒铭归国〔众〕众将官叩头。〔净〕起去。〔众应科净〕战胜兵屯淸海湾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弘治十七年五月庚寅朔光禄寺卿艾璞陈五事一量减果品正统年间凡遇祭祀并筵宴茶饭等顷茶食果品俱系散撮天顺年间始用黏砌加添数倍成化初年有旨裁革近年以来凡遇奉天殿并先师孔子祭祀果品俱用二尺盘黏砌每盘高二尺用荔技

  • 卷之一千四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千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厍狄士文传·李延寿

    厍狄士文是厍狄干的儿子,他性情孤高正直,即使是邻居和至亲好友,没有人与他嬉戏耍笑的。在北齐,他继承了章武郡王的爵位,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山东的缙绅官宦都出来迎接,惟有他闭门在家。周武帝很器重他,封他为

  • 明升传·张廷玉

    明玉珍之子明升即位,改元开熙,将明玉珍葬于江水之北,称为永昌陵,庙号太祖。明升尊奉母亲彭氏为皇太后,共同听政。明升刚刚十岁,各大臣都很粗暴,不肯居于他人之下。而万胜与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阂,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

  • 第十五章屯租·佚名

    (一)军机大臣会大兵部等部谨奏,为遵旨定议具奏事。乾隆五十三年初七日,内阁抄出福等奏称:台湾熟番向化日久,当逆匪滋事之时,各社番奋勇随同官军打仗杀贼,颇能出力,钦奉谕旨,令将熟番充补额名。臣等因戍兵仍请照依旧例换防,另将熟

  • 卷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七八旗大臣年表八内大臣年表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七>

  • 卷四 性理一·黎靖德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这几个字,自古圣贤上下数千年,呼唤得都一般。毕竟是圣学传授不断,故能如此。至春秋时,此个道理其传犹未泯。如刘定公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郑子产论伯有为厉事,其穷理煞精。〔广〕   天之生物也

  • 卷六·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提纲卷六     宋 陈则通 撰朝聘门晋鲁交聘例僖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三十一年公子遂如晋文五年公孙敖如晋 六年季孙行父如晋公子遂如晋 葬晋襄公 十有五年季孙行父如晋宣十有八年公孙

  • 卷二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二十二月令第六之三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婺音务又夏小正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日在毕淮南子作招摇指已】正义郑氏康成曰孟夏者日月会於实沈【孔疏实沈申次之号】而斗建巳之辰也 

  • 卷九十八·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八庶人之孝用天道因地利谨身节用易防九二子克家【臣】按一卦之中五父二子防二坎体系辞言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是于家为次子也程传曰初隂暗居下民之防蒙而无知庶人之常也以隂暗而至于

  • 兵谈第二·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立国、建军;用兵的指导思想。首先谈根据土地肥瘠而立邑(古代称国为邑),要求&ldquo;以城称地,以地称人,以人称粟&rdquo;。也就是说立国要适合本国经济条件。其次谈建军要&ldquo;寓兵于农&rdquo;,把军事力量蕴藏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五佛告舍利子。云何诸菩萨以法观法念处。谓诸菩萨以圣慧眼得见诸法。于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场。观诸法性。如微尘许悉无

  • 全上古三代文·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6卷。其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玉支肌·天花藏主人

    白面书生,红颜女子,灼灼翩翩非不美。若无彩笔附高名,一朝草木随流水。江梦生花,谢庭絮起,千秋始得垂青史。闲将人品细评论,果然独有才难耳。

  • 末罗王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叙述佛陀显现神通力,移去横于末罗国中道上之大石,并为末罗王及其国中九亿人民宣说精进力、忍辱力、布施力、父母力等四力,以度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