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絡冰絲·雜劇

  明季杭州人徐翽撰。事出嫏嬛記。

  記曰。梁沈休文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子攜絡絲具。入門便坐。風飄細雨如絲。女隨風引絡。絡繹不斷。斷時亦隨口續之。若眞絲焉。燭未及跋。得數兩。起贈沈曰。此謂冰絲。贈君造以爲冰紈。忽不見。沈後織成紈。鮮潔明淨。不異於冰。製扇。當夏日甫攜在手。不搖而自涼。【劇全據此。尾聲云。方信嫏嬛洞裏書。點出來歷。】

  休文白云。左目重瞳子。聰明過人。據梁書南史本傳。

  又云。欲將那詩家這幾箇韵兒。像蕭何造律的一般。作下不刊之典。謂約作四聲譜也。後世有指沈韵爲韵經者。故曰不刊之典。

  又云。嘔絲之野。終日向自己口中一絲絲放出來。按山海經。歐絲之野。有一女子。跪據樹歐絲。郭璞注曰。蠶類也。

  又云。這喚做滿腹經綸。按明英宗時。李東陽、程敏政皆以奇童召見。上出對句曰。螃蟹渾身甲胄。敏政對曰。鳳凰遍體文章。東陽對曰。蜘蛛滿腹絲綸。其後弘正間。敏政官止少詹學士。而東陽入內閣爲宰輔。人謂對句已定兩人名位矣。

  ○藍橋記

  明萬曆間龍膺撰。演裴航遇雲英事。以樊夫人詩有藍橋便是神仙窟句。果於藍橋驛側遇雲英而得名。故以標名也。藍橋驛在陝西西安府藍田縣。唐時屬京兆府。有藍水、藍田關。杜甫詩。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峯寒。又曰。水面月出藍田關。李商隱詩。藍田日暖玉生烟。皆誌其地之勝景也。橋在藍水上。故曰藍橋。

  太平廣記。唐長慶中有裴航秀才。因下第遊於鄂渚。謁故舊友人崔相國。値相國贈錢二十萬。遂挈歸於京。因傭巨舟。載於襄漢。同載有樊夫人。乃國色也。言詞間接。帷帳比鄰。航雖親切。無計道達而覿面焉。因賂侍婢裊煙而求達詩一章曰。向爲胡越猶懷想。况遇天仙隔錦屛。倘若玉京朝會去。願隨鸞鶴入靑冥。詩往久而無答。航數語裊烟。烟曰。娘子見詩若不聞如何。航無計。因在道求名醞珍果而獻之。夫人乃使裊烟召航相見。及搴帷。而玉瑩光寒。花明麗景。雲低髮髩。月淡修眉。舉止乃烟霞外人。肯與塵俗爲偶。航再拜揖。□眙久之。夫人曰。妾有夫在漢南。將欲棄官而幽棲巖谷。召某一訣耳。深哀草擾。慮不及期。豈更有情留盼他人耶。但喜與郞君同舟共濟。無以諧謔爲意爾。航曰。不敢。語訖而歸。操比冰霜。不可干冒。夫人復使裊煙持詩一章曰。一飮瓊槳百感生。元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京。航覽之。空愧佩而已。然亦不能洞達詩之旨趣。後更不復見。但使裊烟達寒暄而已。遂抵襄漢。與使婢挈妝奩不吿而去。人不能知其所造。航遍求訪之。滅跡匿形。竟乏蹤兆。遂飾裝歸輦下。徑藍橋驛側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漿而飮。見茅屋三數間。低而復隘。有老嫗績蔴苧。航揖之求漿。嫗咄曰。雲英擎一杯漿來。郞君要飮。航訝之。憶樊夫人詩有雲英之句。深若有會。俄於葦箔之下。出雙玉手捧瓷甌。接飮之。眞玉液也。但覺異香氤氳。透於戶外。因還甌。遽揭箔。覩一女子。露裛瓊英。春融雪彩。臉欺膩玉。髩惹濃雲。嬌羞而掩面蔽身。雖紅蘭之隱幽谷。不足比其芳麗也。航驚怛。植足而不能去。因白嫗曰。某僕馬甚飢。願憇於此。當厚答謝。幸無見阻。嫗曰。任郞君自便耳。遂飯僕秣馬。良久。謂嫗曰。向者見小娘子。豔麗驚人。姿容耀世。所以躊躇而不能適。願納厚禮而娶之可乎。嫗曰。我今老病。只有此女孫。昨有神仙與靈藥一刀圭。但須玉杵臼搗之。百日。方可就吞。當得後天而老。君約娶此女者。得玉杵臼。吾當與之。其餘金帛。吾無用處。航拜謝曰。願以百日爲期。必攜杵臼而至。更無他許人。嫗曰。然。航恨恨而去。及至京國。殊不以舉事爲意。但於坊曲鬧市喧衢。而高聲訪求玉杵臼。曾無影響。或遇朋友。若不相識。衆言爲狂人。數月餘日。忽遇一貨玉老翁曰。近得虢州藥舖卞老書云。有玉杵臼貨之。郞君懇求如此。吾當爲書道達。航媿荷珍重。果獲杵臼。卞老曰。非二百緡不可得。航乃瀉囊。兼貨僕馬。方及其値。遂步驟獨挈而抵藍橋。昔日嫗大笑曰。有如是信士乎。吾豈愛惜女子而不酬其勞哉。女亦微笑曰。雖然。更爲吾搗藥百日。方議姻好。嫗於襟帶間解藥。航即搗之。晝爲而夜息。夜則嫗收藥於內室。航又聞搗藥聲。因窺之。有玉兎持杵臼。而雪光耀室。可鑑毫芒。於是航之意愈堅。如此日足。嫗持而吞之曰。吾當入洞而吿姻戚。爲裴郞具幃帳。遂挈女入山。謂航曰。但少留此。逡巡。車馬僕隸。迎航而往。別見一大第連雲。珠扉晃日。內有帳幄屛帷。珠翠珍玩。莫不臻至。頗如貴戚家焉。仙童侍女引航入帳。就禮訖。航拜嫗。悲泣感荷。嫗曰。裴郞自是淸冷裴眞人子孫。業當出世。不足深謝老嫗也。及引見諸賓。多神仙中人也。後有仙女。鬟髻霓衣。云是妻之姊耳。裴拜訖。女曰。裴郞不相識耶。航曰。昔非姻好。不省拜侍。女曰。不憶鄂渚同舟而抵襄漢乎。舫深驚怛。懇悃陳謝。後問左右。曰。是小娘子之姊雲翹夫人。劉綱仙君之妻也。已是高貞。爲玉皇之女吏。嫗遂遣航將妻入玉峯洞中。瓊樓珠室而居之。餌以絳雲瓊英之丹。體性淸虛。毛髮紺綠。神化自在。超爲上仙。至太和中。友人盧顥遇之於藍橋驛之西。因說得道之事。遂贈藍田美玉十斤。紫府雲丹一粒。叙話永日。使達書於親愛。盧顥稽顙曰。兄旣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敎授。舫曰。老子曰。虛其心。實其腹。今之人心愈實。何由有得道之理。盧子懵然。復語之曰。心多妄想。腹漏精液。即虛實可知矣。凡人自有不死之術。還丹之方。但子未便可敎。異日言之。盧子知不可請。但終宴而去。後世人莫有遇者。

  ○西樓記

  吳郡袁于令作。于令於順治年間。爲荆州知府。以狂誕不謹。被巡按御史劾罷。僑寓江甯。落魄終身。于令少年無行。有靑樓女爲其所歡。相傳貌本中下。後被富人奪去。故託此以寓意。其言于鵑者。于鵑爲袁。蓋自謂也。祭酒吳偉業有贈荆州守袁大韞玉詩四首。中云。彈絲法曲楚江情。註。袁西樓樂府中有楚江情一齣。即指此。韞玉者。于令字也。

  于令所歡。名爲白一。故曰穆素徽。池同蓋指沈同和。池字與沈相似。同和父官巡撫。故曰公子。大略謂鵑少年領解。父御史。治家甚嚴。而鵑與素徽相會于西樓。歌其所撰楚江情曲。以爲天下第一才子。爲趙伯將所間。譖于御史。逐徽他徙。池同買歸。百方偎倚。而不能變其憶鵑之心。鵑聞素徽被逐。亦飮食俱廢。甚至不欲赴公車。其友胥長公捨妾輕鴻。救素徽出池門。以還于鵑。擢第成親。父乃不奪其志。又點入劉楚楚、李貞侯等。爲鵑、徽氣類中人。周旋關注。又長公殺池、趙以快于之心。皆空中布置也。

  池同以指沈同和。其所云趙伯將。乃指趙鳴陽也。鳴陽代同和屬稾。同和第一。而鳴陽第六。禮部磨勘原卷。三篇本同和作。經文四篇。兩篇抄刻文。兩篇草稾。則鳴陽之筆。非盡出鳴陽也。兩人皆革斥。同和本巡撫沈恂之子。家素封。而鳴陽以才入中官之幕。頗用事。于令或與兩人有隙。或爭妓者即同和。未可知也。嫁娶吉期。用不將日。將與陽同韻。而蘇人以趙爲不端之稱。故託名于此。胥長公者。聞以指載妓之舟子。詩云。于胥樂兮。故取于與胥相連也。長公。猶言長年三老也。李節者。猶言禮節也。此人與鵑善。故云有禮節也。劉楚楚者。語言楚楚可觀。言妓之稍佳者也。書童文豹者。聞報也。聞信則報。故以爲名也。樓會、錯夢諸折。頗爲詞客所賞。樓會仿紅梨記之亭會。錯夢則又換牡丹亭之驚夢。彼以女夢男。此以男夢女云。

  ○鷫鸘裘

  亦袁于令撰。司馬相如事。詳琴心記、鳳求凰、綠綺記諸劇。此取鷫鸘裘換酒爲名。据本傳。又旁採諸書。凡係相如故事。大槪塡入。言相如以貲爲郞。官授武騎常侍。勿克展其才。遂辭職歸成都。著書食貧。故人王吉授臨邛令。過訪之。約之任所。適應梁王聘。與鄒陽、枚乘輩。皆受王知。因踐吉約。之臨邛。富人程鄭、卓王孫邀吉飮。並邀相如。相如素聞卓女文君。美而知音。攜綠綺琴以往。窺文君於簾內。座中撫鳳求凰之曲以挑之。王孫重令友。留居書室。文君新寡。知其不凡。欲托以終身。恐父嫌其貧。必間阻。使婢翩雲往約。遂奔相如。遁歸成都。【婢名添出。】日貧悴。令童硏奴。典鷫鸘裘以沽酒。【奴名添出。】長者陽昌。重相如才。與之酒。還其裘。陽昌添出。文君勸歸臨邛。貸諸昆弟。及至無應者。乃售車馬。賣酒於布。身着犢鼻裩滌器。文君常壚。程鄭、王吉。勸卓收恤。乃贈女嫁時衣飾錢百萬。僅百人。令歸成都買田宅。一日過昇仙橋。題其柱曰。大丈夫不乘駟馬車。不復過此橋。適武帝閱子虛賦。疑爲古人。云恨不與此人同時。供奉官楊得意者。蜀人。奏云。此同邑司馬相如所作也。帝即詔枚乘往召【。按召相如時。乘不在矣。此係增飾。】接徵詔詣闕。帝畋上林。賜御札。令作上林賦。稱旨。授著作郞。賜金帛。羣臣宴賀。復代陳皇后作長門賦。后亦賜金。中郞將唐蒙通夜郞西僰。使萬人轉運。民不堪命。遂至激變。詔相如諭蜀。皆就撫。或勸歸慰文君。相如急於覆命。即詣闕廷。拜中郞將。建節入蜀。使通諸蠻。授空頭勑書。許以便宜行事。成都守郊迎。臨邛令吉負弩前驅。相如念舊交。令充參謀。【此係增飾。】卓王孫亦具金帛珍玩。于都亭設席。浼吉謝。相如爲塡授都督銜。冠帶後堂與見。【此係增飾。】時冉駹邛筰等處。皆貢琛內附。葉楡書生盛覽張叔。願從受學。復命。詔賜金玉有加於前。相如素有渴病。養閒茂陵園。見一女子美。欲聘爲妾。令硏奴寄書歸。使毋洩於文君。硏奴以吿。文君寄白頭吟白絕。相如詰硏奴。硏奴紿云。主母卜之嚴遵。相如乃絕茂陵女。歸與文君好益篤。詔賜金莖仙露以治渴病。且加文君封誥云。

  ○精忠旗

  演岳飛事。杭州李梅實草創。蘇州馮夢龍改定。夢龍云。舊有精忠記。俚而失實。識者恨之。從正史本傳。參以湯陰廟記事實。編成新劇。名曰精忠旗。精忠旗者。高宗所賜也。湼背誓師。岳侯慷■大節所在。他如張憲之殉主。岳雲、銀瓶之殉父。蘄王諸君之殉友。施全、隗順之殉義。生死或殊。其激於精忠則一耳。編中長舌私情。及森羅殿勘問事。微有粧點。然夫婦同席。及東窗事發等事。史傳與別紀俱有可據。非杜撰不根者比。方之舊本。不逕庭乎。

  第二折家中一女五男。性俱忠孝。即銀瓶女與雲、雷、霖、震、霆也。

  宋史本傳云。飛學射於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父義之。曰。汝爲國用。其殉國死義乎。今見第二折。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此劇云飛令張憲所湼。

  第三折引李若水、張叔夜點綴。因兩人皆宋忠臣也。

  第四折送檜南歸。敍兀朮與檜妻褻狎。頗覺過當。然宋人小說中曾有同席語。而檜傳云檜與妻王氏及婢僕一家航海歸行在。自言殺監己者奪舟而來。朝士多疑之。惟宰相范宗尹力薦其忠。則非盡無因也。

  檜傳云。檜於一德格天閣書趙鼎、李光、胡銓姓名。必欲殺之而後已。今見第六折中。

  或吿吳元美作夏二子傳。指蚊蠅也。檜尤惡之。又知處州薛弼言木內有文曰天下太平。詔付史館。自此祥瑞之奏日聞。今亦見第六折。

  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筆以授言者。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今見六折檜自白中。

  飛傳云。吳玠素服飛。願與交驩。飾名姝遣之。飛卻不受。玠大敬服。今見第七折。飛傳云。飛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製旗以賜之。今見第九折。此記名精忠旗。蓋因此也。

  第十三折檜妻云。奴家王氏。王次山之女。按檜妻王珪女孫。今所云次山。乃王次翁字。慶曾非珪子也。慶曾在政府與檜極厚。其子孫作王次翁家傳云。檜奪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帥兵權。皆次翁爲參政府。與檜密謀所致。故此劇以檜妻爲次翁女以辱之也。

  張憲傳云。檜與張俊謀殺飛。密誘飛部曲以能吿飛事者。寵以優賞。卒無人應。聞飛嘗欲斬王貴。又杖之。誘貴吿飛。貴不肯曰。爲大將寧■以賞罰用人。苟以爲怨。將不勝其怨。檜、俊不能屈。俊劫貴以私事。貴懼而從。時又有王俊者。善吿訐。號鵰兒。以姦貪屢爲憲所裁。檜使人諭之。俊輒從檜、俊謀。以憲、貴、俊皆飛將。使其徒自相攻發。因及飛父子。庶主上不疑。俊自爲狀付王俊。妄言憲謀還。飛兵令吿王貴。使貴執憲。憲未至。張俊預爲獄以待之。屬吏王應求白張俊。以爲密院無推勘法。俊不聽。親行鞫煉。使憲自誣謂得雲書。命憲營還兵計。憲被掠無全膚。竟不服。

  飛責王貴。今見第七折。張俊誘王貴。見第十七折。推勘張憲。見第十八折。

  飛傳云。李若樸言飛無罪。爲卨劾去。故十九折形容若樸甚激烈。何鑄亦明其無罪。故並載之。

  飛傳云。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交章彈論。謂金兵攻淮西。飛至舒蘄而不進。今作万俟卨詰問飛語。

  飛傳云。卨白檜簿錄飛家。取當時御札。藏之以滅跡。又云。嘉定間岳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辨驗出師應援之先後。第二十折飛云。不救淮西。當日裏御札君王命。卨云。拿御札來看。飛云。你收回御札。使我無踪影。蓋指此也。

  左編獄詞坐飛自語己與太祖俱三十歲除節度使。爲指斥乘輿。敵至淮西前後受親札十三次不即策應。爲擁兵逗遛。今見第二十二折世忠詰奸。秦檜答世忠語。

  韓世忠解兵罷政。臥家十年。嘗跨驢游西湖。自稱淸涼居士。此劇言世忠詰問莫須有語。因此遂解冠帶而去。是點綴生情。

  第二十四折東窗畫柑故實。詳精忠記。精忠記云。寫一紙書藏黃柑內。是緣飾語。此云送一封帖子。是據實。

  二十五折、六折獄卒隗順候飛死、負其骸埋於九曲叢祠事。載西湖志。已詳精忠記內。

  飛傳云。建州布衣劉允升上書訟飛寃。下棘寺以死。今見第二十七折。但云允升自撞死。與史稍異。

  第二十九折銀瓶墜井事。已詳精忠記。飛妻無投井事。係點綴。岳珂。飛第三子霖之子。後來作籲天辨寃錄者。亦隨筆點入。

  第三十折云。飛子雷、霖、震、靄。皆徙嶺南。震、靄年幼。死於中途。此與史不合。震後爲朝奉大夫。提舉江南東路茶鹽公事。霆後爲修武郞。亦不名靄。

  施全刺檜事。已見精忠記。

  西湖志。檜游西湖。舟中得疾。見一人披髮厲聲曰。汝誤國害民。吾已訴天得請矣。檜歸無何而死。今見第三十二折。

  志又云。王氏設醮。方士伏章見熺荷鐵枷。問太師何在。熺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見檜與万俟卨俱荷鐵枷。備受諸苦。今見第三十三折。志云方士。此云押衙何立。稍異。

  何立入山修道。今有廟在蘇州。

  飛傳云。紹興末太學生程宏圖上書訟飛寃。詔飛家自便。今見第三十七折。而以岳珂辨寃合爲一齣。

  褒忠建祠。事蹟俱詳載精忠記。

  ○楚江情

  馮夢龍所改袁蘊玉西樓記也。增删情蹟之意。悉見自序。

  原劇。胥長公之妾名輕紅。今作袁寳兒。寳兒後爲池同之妾。又原劇。池與趙不將俱爲胥長公所殺。今以翻案。自序云。此記模情布局。種種化腐爲新。訓子嚴於繡襦。錯夢幻於草橋。即考試最平淡。亦借以翻無窮情案。令人可笑可泣。但有幾處未妥。必當竄定者。胥長公一世大俠。於謀一婦人何有。乃計無復之。而出此棄妾之下策。豈惟忍心哉。其伎倆亦拙甚矣。長公與叔夜素昧平生。戀妓亦無關大事。何必相爲乃爾。池、趙二生即與叔夜有隙。亦何至謀刺。且旅店逢俠而遂委腹心乎。此又事之萬萬不然者也。合通記觀之。不過欲描佳人才子相慕之情而已。忽而殺一妾。忽而殺兩生。多情者將戒心焉。余不得不爲醫此大創。看梅折便出洪寳旣便收科。又伏池生故人之案。至易姬折竟用洪寳兩全其美。池公子即此了局。葛藤盡去。

  第二十一折係全改。原劇標名曰俠槪。爲胥長公自敍。今作歌筵買駿。白云。錦帆樂府。是江南解元于叔夜所作。傳有刻本。同年李貞侯作序。皆所以伏半劇之案。自敍云。觀劇須於閑處着眼。買駿一折。似冷。而梅花衚衕之有寓。馬之能致千里。叔夜貞侯之才名。色色點破。爲後來張本。此最要緊關目。

  趙不將不惟不殺。且與李貞侯共爲媒。與原劇絕異。自序云。趙不將但不合人情耳。其罪不至絕交。末折勸婚脩好。稍仿樂道德收科。然必如此結局。方是一團和氣。

  ○酒家傭

  係明蘇人陸無從、欽虹江合藁。同郡馮夢龍更定。傳李燮爲酒家傭事。全据正史。

  按後漢書李固傳。固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子也。大將軍梁商嘗請爲從事中郞。冲帝即位。以固爲太尉。與梁冀參錄尙書事。及質帝被鴆。議立嗣。固引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先與冀書。謂淸河王蒜年長有德。當立。先是蠡吾侯志嘗取冀妹。冀欲立之。衆論旣異。冀意氣凶凶。自廣、戒以下。莫不懾憚之。皆曰。惟大將軍令。而固獨與杜喬堅守本議。冀愈怒。乃說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後歲餘。劉文、劉鮪等各謀立蒜爲天子。冀因此誣固與文、鮪共爲妖言。下獄。太后明之。乃赦焉。冀畏固名德終爲己害。乃更據奏前事。遂誅之州郡。收固二子基、磁于偃城。皆死獄中。小子燮得脫亡命。冀乃露固尸于四衢。固弟子汝南郭亮。左提章鉞。右秉斧躓。詣闕上書。乞收固尸。遂守喪不去。夏門亭長呵之。太后聞而不誅。聽得歸葬。初、固旣策罷。知不免禍。乃遣三子歸鄕里。時燮年十三。姊文姬爲同郡趙伯英妻。賢而有智。見二兄歸。默然獨悲曰。李氏滅矣。乃豫謀匿燮。託言還京師。人咸信之。文姬乃吿父門生王成。成感其義。將燮乘江東下入徐州界內。令變姓名爲酒家傭。而成賣卜于市。陰相往來。燮從受學。酒家異之。意非恆人。以女妻燮。十餘年間。粱冀旣誅。而災眚屢見。乃存錄大臣寃死者子孫。于是求固後嗣。燮遂還鄕里。姊弟相見。悲動傍人。

  按梁冀傳。冀旣枉害李固。詔遂封冀妻孫壽爲襄城君。壽色美而善爲妖態。作愁眉、啼粧、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爲媚惑。又性鉗忌。能制御冀。冀甚寵憚之。初、冀父商獻美人友通期于順帝。通期有過。帝以歸商。商出嫁之。冀即遣客盜還。私與之居。壽伺冀出。篡取通期歸。截髮刮面。笞掠之。欲上書吿其事。冀大恐。請于壽母。壽亦不得已而止。冀愛監奴秦宮。得出入壽所。壽見宮。輒屛御者。託以言事。因與私焉。後冀驕橫益甚。又以事刺殺議郞邴尊。桓帝大怒。遂與中常侍左悺等五人成謀誅冀。遣司隸校尉張彪等共圍冀第。冀及妻壽即日皆自殺。

  按馬融傳。融爲冀草奏李固。以此頗爲□正所羞。而吳祐傳亦云。梁冀誣奏太尉李固。祐聞而爭之。時馬融在坐。爲冀章草。祐因謂融曰。卿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冀怒而入室。祐亦徑去。

  ○風流夢

  即柳夢梅杜麗娘事。馮夢龍據牡丹亭本改竄成編也。夢龍叙云。若士先生。千古逸才。所著四夢。牡丹亭最勝。麗娘之妖。夢梅之癡。老夫人之軟。杜安撫之古執。陳最良之腐。春香之賊牢。無不從觔節竅髓。以採其七情生動之微。獨其塡詞不用韻。不按律。即若士亦云。吾不顧捩盡天下人嗓子。識者以爲此案頭之書。非當場之譜。欲付當場敷演。即欲不稍加竄改而不可得也。若士見改竄者輒失笑。其詩曰。醉漢瓊筵風味殊。通仙鐵篴海雲孤。總饒割就時人景。卻愧王維舊雪圖。若士旣自護其前。而世之盲於音者。又謂才人之筆。一字不可移動。是慕西子之極。而幷爲諱其不潔。何如浣濯以全其國色之爲愈乎。余竊聞其略。□删改以便當場。梅柳一段因緣。全在互夢。故沈伯英題曰合夢。而余則題爲風流夢云。

  劇中與原稿大異者。柳夢梅說夢一段。移至第八折內。在麗娘夢後。改名夢梅。二夢暗合。似有關目。至二十六折夫妻合夢。柳生、麗娘各說一夢。與前照應。亦與原稿婚走不同。梅花觀中小道姑。改爲侍兒春香。因小姐夭亡。情願出家。與石道姑侍奉香火。亦似關目緊湊。餘則删繁就簡。移商換羽。大同小異。

  ○量江記

  佘聿雲原編。馮夢龍更定。記樊若水量江事。【雲。池州人。若水鄉人也。姓未詳。】按宋史南唐世家。宋將有事江表。江南進士樊若水詣闕獻策。請造浮梁以濟師。太祖命荆湖造黃黑龍舡數千艘。及曹彬出師。乃先試于石牌口。移置采石。不失尺寸。三日而成。渡江若履平地。李煜初聞朝廷作浮梁。語其臣張洎。洎對以長江無爲梁之事。煜乃委兵柄於皇甫繼勳。委機事于洎。每軍書吿急。二人多不時通。煜一日登城。見旌旗滿野。始大懼。遂殺繼勳。又按樊知古傳。知古本名若水。字叔淸。因召見。上命改名知古。初在南唐。舉進士不第。遂謀北歸。乃漁釣采石江上數月。乘小舟載絲繩。維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遂詣闕上書。言江南可取狀。解褐授舒州軍事推官。嘗啓于上。言老母親屬在江南。恐爲李煜所害。願迎至治所。即詔煜令遣之。煜厚給齎裝。護送至境上。是南唐未嘗有若水母妻沒入掖庭之事。此係作者稍加改易。其本中弓洎即張洎。存其姓之偏旁耳。陳摶字圖南。賜號希夷先生。載宋史隱逸傳。

  ○雙雄記

  明馮夢龍改本也。其始不知何人所撰。記前總評云。世俗骨肉參商。多因財起。丹三木之事。萬曆庚子辛丑間實有之。是記感憤而作。雖云傷時。亦足警俗。按夢龍。崇禎間人。去丹三木事未遠。而原作者又在夢龍之先。當是目擊時事而爲此記者。其事今無可考據。劇中所云丹生。名信、字重之。吳之東山人。與友劉雙幼相契善。其叔丹三木者。本兇徒也。妻每勸其分析家貲。三木不從。其妻因而病卒。三木憤妻之爲信而死。又慮終欲分析其產。必欲置信於死地。遂鳴於官。幷其友劉雙者。亦鍛鍊入焉。後倭寇起。許罪人可疑者立功贖罪。信與雙素諳兵略。從征擒賊。以功授正千戶。官至征東將軍。按劇中留姓者。想亦有其人。禦倭係實事。惟龍神授劍。及救丹信之妻。度劉雙之叔等事。應是撰出關目。二女男裝。亦屬點綴。至劉雙所娶妓黃素娘。亦無所據。其曰雙雄者。丹信、劉雙俱以武功顯也。

  ○新灌園

  啓禎間長洲人馮夢龍改定本也。其大旨以推食贈衣定盟。爲君王后識英雄於困頓之時。乃是女中俠丈夫本領。而不及於私。以成君王后之美。雖與史記稍不合卻得立言之體。

  按戰國策。襄王解衣□服。逃太史之家爲漑園。君王后。太史敫氏女。知其貴人。善事之。田單以即墨之城破亡餘卒。破燕兵。紿騎劫。遂以復齊。遽迎太子於莒。立之以爲王。襄王即位。立君王后以爲后。但云善事之。未嘗如史記之竊衣食而與之私通也。夢龍蓋以國策爲本耳。

  序云。法章亡國之餘。正孝子枕戈。志士臥薪之日。不務憤悱憂思。而汲汲焉一婦人之是獲。少有心肝。必不乃爾。且五六年間音耗隔絕。驟爾黃袍加身。父仇未報。不一置問。而惓惓訊所私德之太傅。又謂有心肝乎哉。君王后千古女俠。一再見而遂失身。即史所稱陰與之私。譚何容易。而王孫賈子母忠義。反棄置不錄。若是。則灌園而已。私偶而已。灌園私偶。何奇乎而何傳乎。伯起先生云。吾率吾兒試玉峯。舟中無聊。率爾弄筆。遂不暇致詳。自余加改竄。而忠孝志節。種種俱備。庶幾有關風敎而奇可傳矣。

  總評云。舊記惟王蠋死節。田單不肯自立二事。差强人意。餘只道氵㸒。未足垂世。新記法章念念不忘君國。而夜祭之孝。討賊之忠。皆是本傳絕大關目。君夫人不失節。尤得爲賢者諱之義。寶簪世子故物。借此取巧。方成佳話。

  又云。不誅淖齒。君仇不報。不臣服三晉魯衞諸國。君仇亦報之未盡。得末折點破。始無遺漏。

  又云。舊本臧兒牧童。率皆備員。未足發笑。且牧童孳尾而出。殊覺草率。請觀新劇。冷熱天懸矣。

  又云。田將軍迎立。在世子不無突然。今添臧兒途遇一折。前後血脉俱通。且於下折夜深歸煢煢荷鋤。亦有照應。

  戰國策。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處。女尙何歸。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齊國。殺閔王。欲與我誅者袒右。市人從者四百人。與之誅淖齒。刺而殺之。此賢母訓忠。王孫討賊二折事也。

  ○夢磊記

  會稽人史槃撰。吳縣人馮夢龍□重訂。演文景昭夢神仙示以磊字云。婚姻富貴。皆由于此。因名夢磊。劉逵、蔡京、蔡薿、宋用臣雖係同時。其情蹟非實也。黨人碑云。逵婿謝瓊仙。此云文景昭。並無所据。

  略云、當塗諸生文景昭。字允明。客于蘇州。與友鄭彬約遊虎丘劉園。劉園者。戶部侍郞劉公路之園也。公路名逵。隨縣人。觀察江南。愛吳門山水。遂家焉。蔡京專權。乞休林下。有女亭亭。才貌無雙。繼母章氏甚悍。不愛其女。逵嘗得奇石。高四丈餘。玲瓏可愛。旁有一路。■達石頂。乃構小軒。曰拜石。以貯之。時憇其上。節屆花朝。景昭晝寢。夢玉城仙史白玉蟾以畫一軸示之。軸上止書一磊字。曰。功名伉儷。皆在于此。及寤。不能解。與彬約同遊。彬有他事不果。景昭獨詣逵園。徙倚奇石之上。逵至。邀景昭坐。劇談相契。愛其才品。以女許之。遂指石爲媒妁。景昭退。逵與章氏言之。章大不愜。中州蔡薿。與蔡京聯宗。聞逵女美。偕章氏弟曰子春者。同入園中。見女在焉。往前揖之。女與婢秋紅詬而入。薿囑子春力主其姻事。適逵奉詔起中書侍郞。同知樞密院事。恐其妻爲梗。潛攜女適景昭而贈之百金。章氏聞之恚甚。子春受薿託。因謀劫甥女歸以嫁薿。女堅不從。母亦無可如何。乃以秋紅紿爲女以嫁薿。時景昭妻被奪去。修書託彬入京求救于逵。遂移寓于彬宅。夜詣逵家。欲探一信。杳然無踪。徘徊月下。內監宋用臣監滁州酒稅。道過蘇州。月下遇景昭。談吐相賞。詢得其故。意甚不平。用臣嘗忤蔡京。是以外貶。其性鯁■。遂令僕從僞作迎親人。用花輿擡廟中泥神。俟薿迎娶。使僕與爭道。乘鬧易轎。舁送景昭寓。用臣即入京復命。薿啓轎。見泥神大駭。子春謂薿。女上轎其姊所知。中途被劫。事出意外。姊必訴于官。乃嗾薿亦赴京就試。俟姊訪知無從得薿。庶可省脣口也。秋紅至景昭寓。景昭啓轎視之。非復己妻。詢其故。秋紅以景昭爲薿。不敢以實吿。景昭見其誤認爲蔡。亦不敢以實吿。權留寓中。未嘗犯也。時蔡京立元祐黨人碑。復遣朱冲子勔爲觀察。兼管應奉局。採蘇杭花石。劉逵入京面詬勔。又上疏論京。徽宗不懌。使逵出使高麗。勔出都。京及戶部尙書劉貴等郊餞。鄭彬持景昭書誤投于貴。京乃知景昭爲逵壻。貴拆書覺其誤而還之。彬始知逵出使。復南歸。以復景昭。抵池河驛。與蔡薿遇。薿言已娶逵女。而誑語景昭已歿。彬悲不勝。遽欲南歸。薿勸偕入京就試。時朱勔至蘇。聞逵園有奇石。突入强取之。夫人及子春抗不肯予。勔怒。並執繫獄。逵女惶急。欲詣景昭求救其母。至則寂然無人。聞景昭言。其友鄭彬居第八家。遂急往叩。適景昭出。造逵園探妻信。秋紅啟扉見亭亭。驚問其故。亭亭謂秋紅已與薿甚匿。而秋紅則吿亭亭云共牀異枕。情不相通。不可以救母事語彼。乘其未至。兩人同逸去。附內監舟以北。景昭抵逵園左右。不得眞信。及歸又失秋紅。遂入獄探章氏。始知舁歸者。乃其婢也。章氏重景昭之義。即以家事託之。許他日覓女歸。復諧伉儷。逵至高麗。其國王向風納貢。蔡京察上意頗向逵。欲與修好。會典試入闈。拔薿第一。而移他人卷以爲文景昭。擢居第二。以示修好于逵之意。鄭彬亦擢第十。亭亭、秋紅附舟至都。與彬遇于卜肆。占景昭事。彬迎兩人至己宅居之。不知景昭之未試也。徽宗在鸚鵡樓觀梅倦而假寐。夢司馬光、蘇軾等訴黨人碑之屈。醒而覺前失。立命毁之。並捕朱勔治其罪。而用金牌召逵入中書。與景昭詣京師。見逵。景昭以未入闈。不欲冒名中式。具疏陳奏。逵復奏劾京罪。乃以文運昭功石爲題。令景昭與薿並作一賦。景昭稱旨。擢大魁。翻薿卷于後。綴名榜末。鄭彬邀薿至家。使秋紅見之。不相識。及景昭至。亭亭出見。相感慟。而秋紅出見之。即前所誤認爲蔡郞者也。於是以亭亭爲妻。秋紅爲妾。朝廷不■蔡京。但以中景昭非惡意。僅落其中書之職。以開府儀同爲太乙宮使。而進逵官爲僕射云。

  按馮夢龍當崇禎時。以文知名于時。文震孟爲吳中宗匠。夢龍等蓋其所奬拂也。震孟天啟壬戌科狀元。釋褐後。即以建言罷歸。名震天下。其座師內閣何宗彥。湖廣隨州人。劇中劉逵。隨縣人。景昭居蘇。又擢狀元。當是指震孟耳。狀元姓文者。亦惟震孟一人。

  薛應旂甲子會記。崇寧元年壬午。蔡京爲相。立元祐黨人碑于端禮門。二年。令州縣立元祐黨人碑。石工安民不忍刻。四年。以朱勔領花石綱。五年丙戌正月。彗出西方。長竟天。詔求■言。毁黨人碑。復謫者仕籍。蔡京有罪■。革其弊政。是年策進士。蔡薿以阿附得首選。大觀元年丁亥。蔡京復相。以蔡薿爲給事中。三年。蔡京有罪■。尋以太師致仕。留京師。四年。降太子少保。出居杭州。政和二年壬辰。召蔡京爲太師。三日一至都堂議事。宣和三年庚子。蔡京以太師魯國公致仕。睦州民方臘以誅朱勔爲名作亂。六年。蔡京復相。七年。勒蔡京致仕。始罷花石綱。冬十二月。太學生陳東請誅蔡京、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童貫六人。靖康元年。竄王黼、蔡京、童貫、趙良嗣、蔡攸、朱勔。遣人誅之。

  宋史劉逵傳。逵字公路。隨州隨縣人。進士高第。崇寧中擢戶部侍郞。使高麗。遷尙書。由兵部同知樞密院。拜中書侍郞。逵無他才能。以附蔡京。故躐進。【劇言逵嘗觀察江南。官戶侍時。以蔡京專權。乞休林下。不實。又云。逵起中書侍郎。上疏論京。爲京所排。命使高麗。按逵使高麗在前。拜中書在後。亦不實。逵拜中書。由兵部。劇云戶部。亦不實。】京以彗星見去相。而逵貳中書。首勸徽宗碎元祐黨碑。寬上書邪籍之禁。未滿歲。帝疑逵擅政。御史余深論逵專恣反覆。且庇其婦兄章綖使之盜鑄。罷知亳州。【按此。黨碑之毁。實因逵言。劇云徽宗夢司馬光等訴寃而毁。謬也。逵貶後。未嘗入中書。劇言再入。亦誤。婦兄章綖。蓋即所謂章子春者。其情節全係撰出。】蔡京傳。崇寧五年正月。彗出西方。其長竟天。帝以言者毁黨碑。京■爲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劇中京罷相官銜。與傳相合。】朱勔傳。勔蘇州人。父冲。狡獪有智數。蔡京居錢塘。過蘇。陰器其能。明年召還。挾勔與俱。以其父子姓名屬童貫。竄置軍籍中。皆得官。徽宗垂意花石。京勸勔語其父。密取浙中珍異以進。歲率再三貢。至政和中。始極盛。舳艫相御於淮汴。號花石綱。置應奉局于蘇。指取內帑如囊中物。延福宮艮嶽成。奇卉異植。充牣其中。所貢物豪奪漁取于民。毛髮不少償。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翫。即領健卒直入其家。用黃封表識。未即取。使護視之。微不謹。即被以大不恭罪。及發行。必撤屋抉牆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異。共指爲不祥。惟恐芟除之不速。嘗得太湖石高四丈。載以巨艦。役夫數千人。所經州縣。有拆水門橋梁鑿城垣以過者。旣至。賜名神運昭功石。【劇中朱勔事蹟本此。然四丈之石。本非出劉逵家。乃附會耳。】子汝賢等召呼鄕州官寮。頤指目攝。流毒州郡者二十年。方臘起。以誅勔爲名。童貫出師。承上旨盡罷去花木進奉。欽宗用御史言。放歸田里。覊管循州。遣使即所至斬之。【按勔之橫自政和中。其誅在靖康初。而毁黨碑乃崇寧五年事。劇幷毁碑誅勔爲一時事。亦不實。】宋用臣傳。用臣字正卿。開封人。爲人有精思彊力。以父蔭隸職內省。神宗時權勢震赫一時。積勞至宣政使。元祐初言者論其罪。降爲皇城使。謫監滁州太平州酒稅。四年。主觀靈仙觀。紹興初召爲內侍押班。徽宗時遷入內副都知。卒。謚僖敏。【按元祐初。被謫滁州。其非忤蔡京可知。且與徽宗時相去甚遠。劇不過借入點綴。不必論其事實也。】蔡薿傳。薿字文饒。開封人。崇寧五年以諸生試策。揣蔡京且復用。即對曰。熙豐之德業足以配天。不幸繼之以元祐。紹聖之纘述足以永賴。不幸繼之以靖國云云。於是擢爲第一。以所對頒天下。未幾。遷中書舍人。自布衣至侍從。纔九月。前所未有也。旋進給事中。一意附蔡京。叙族屬尊爲叔父。京命攸脩等出見。薿亟云向者大誤。公乃叔祖。此諸父行也。遽列拜之。【按薿實中狀元。作者惡之。故云改與文景昭耳。】按閩書。陳葵。福州人。中南省第三人。擢甲科。蔡京籍元符中上書王定等十八人。奏乞編置。葵其一也。謫居衡州。崇寧三年。雷震元祐黨人碑。得釋還。詔有司許依元考定甲分註官。雷震黨人碑事。不見于通鑑。但前數年持黨人甚急。崇寧四年五月。忽除黨人父兄子弟之禁。八月又詔徙元祐黨人于近地。據通鑑所記。何三年以前。處禁黨人及黨人之子弟。其法不一而足。三年以後。忽開解網之恩耶。五年彗出竟天。劉逵請碎碑寬禁。帝從之。乃夜半遣黃門至朝堂毁石。翌日蔡京見之。厲聲曰。石可毁。名不可滅也。此則因天變人言而毁。四年之時。旣無天變。又無言者。雷擊黨碑之事。信當有之。

  又按步里客譚云。宣和殿立元祐奸黨碑。一日大風雨。爲震雷擊碎。蓋證閩書之不謬也。

  又按林靈素侍宴太淸樓。見元祐奸黨一碑。對之稽首。上怪問之。對曰。碑上姓名。皆天上星宿。臣敢不稽首。因爲詩曰。蘇黃不作文章伯。童蔡翻爲社稷臣。四十年來無定論。不知奸黨是何人。上以詩示蔡京。京惶愧乞出。然則此碑之毁。靈素殆有助焉。劇言徽宗得夢。似不如用雷震及靈素二事。

  中吳紀聞云。大觀中樞密章公之子綖。爲蔡京誣以盜鑄。詔開封尹李孝壽即吳中置獄。連逮千餘人。遣甲士五百圍其家。鉦鼓之聲晝夜不絕。俗謂之聒囚鼓。獄旣不就。又遣三御史蕭服、沈畸、姚【失其名】重按之。其至也。人皆從門隙中窺之。不敢正視。按通鑑。此徽宗大觀元年丁亥歲也。時蔡京怨劉逵。會蘇州盜鑄錢獄起。京欲陷逵婦兄章綖兄弟。遣開封尹朱孝壽鞫之。株連者千餘人。强抑使承。死者甚衆。京猶以爲緩。遣侍御史沈畸、蕭服往代。畸至蘇。即日釋無左證者七百人。遂閱實平反以聞。京大怒。貶畸監信州酒稅。覊管處州。而綖竟竄海島。【據此逵僑寓蘇州是實。而京以請毁黨碑銜怨圖報。欲借章綖以陷逵。劇所記非無因。但無執逵妻事。有則當載于書矣。】又按太湖有東獄西獄二山。吳王于此嘗置男女二獄。楊郞中備詩云。雷霆號令雪霜威。二獄東西鎖翠眉。【劇謂執逵妻入獄。影借女獄故事也。】

  ○萬事足

  明馮夢龍撰。其劇前總評云。舊有萬全記。詞多鄙俚。調復不叶。此記緣飾情節而文之。按劇中云。陳循、高穀共學于周禮。循一日偶見土地神。戲書數字貶之。土地求解于其師。得■。妻梅賢淑。以循無子。爲之娶妾。循不從。乃乘循醉進之。後與高穀同年及第。穀就試時。道中夜宿古廟。聞女子哭聲。問之。乃父毋鬻之以賽神者。穀救出之。會神至。穀挺劍與之鬬。中之。神啼而走。女不願歸。穀因留之爲妾。而其妻妬甚。妾寄居道觀。後爲勢豪逼娶結訟。適穀同年顧愈爲推官。乃責勢豪而釋妾。時已生子。顧爲挈妾入京師。歸于穀焉。按陳循責高穀夫人係實事。其餘關目。係假借點綴。古廟救女。借用郭元振事。醉後進妾。借用西畢氏事。貶士地借用劉崇之事。

  菽園雜記云。明高文義公穀無子。置一妾。夫人素妬悍。每間之不得近。一日。陳學士循過焉。留酌聚話及此。夫人于屛後聞之。即出詬罵。陳公掀案作怒而起。以一棒撲夫人仆地。至不能興。高力勸乃止。且數之曰。汝無子。法當去。今不去汝而置妾。汝復間之。是欲絕其後也。汝不改。吾當奏聞朝廷。置汝于法。不貸也。自是妬少衰。生中書舍人峘。陳公一怒之力也。

  陳循、字德遵。江西泰和縣人。永樂乙未廷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賜第萬寶坊。仁廟時進侍講。宣德初又賜第玉河橋。陞侍講學士。駕每巡幸。循必扈從。正統九年。以翰林院學士入文淵閣典機務。累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少保戶部尙書。

  高穀、字世用。高郵興化人。永樂乙未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編修遷侍講學士。累官至少保工部尙書謹身殿大學士。按湧幢小品云。李九我閣學【名廷機。萬曆癸未會元榜眼。官至大學士。】爲南吏部侍郞。年踰五十。尙未有子。丁改亭名賓。萬曆間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尙書。起南大理丞。切切勸納妾。其夫人立屛後聽之甚慍。改亭知狀。再三至。大言喚一老媼出見我。我自有說。旣出。語之曰。說與奶奶知道。你老爺會元及第。官至少宰。無後。他日官生卻被姪兒受用。你老爺精神尙王。急急納寵。必定生子。旣生子。於奶奶只隔一胎。卻是老爺親骨血。撫養成人。就是奶奶親生一般。若是姪兒。先與老爺也隔一重。何况奶奶。其言切至。老媼聞之亦下淚。夫人悟。納妾生二子。後孫月峯尙書孫月峯【名鑛。萬曆甲戌會元。官至南京兵部尙書。丁賓其同年也。】以參贊至。改亭亦依此法言之。孫不應。後漸厭拒。蓋孫方續娶。應接不暇。按二人同是萬曆間事。與夢龍尤近。此劇蓋因此而作。湧幢小品又云。劉崇之兒時。書齋文籍爲鼠嚙。戲判土地云。爾不職。杖一百。押出齋門。是夜其師夢老人曰。某實不職。煩一言於侍郞。■斷。次日其師以吿崇之。遂毁其判。又馮夢龍情史云。西畢氏中歲無子。甚憂。然與妻恩愛。不忍置妾。醉後其妻陰以侍婢與睡。即有娠。畢疑之。旣産子。欲斃之。其妻以實吿。乃納其婢試之。明年復產一子。遂釋然。

  按蘇軾子由生子詩曰。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後人遂以生子爲萬事足。題意本此。【劇云陳循夢中爲紅面者奪花去。是科洪英中元。按永樂乙未洪英會元。陳循第二。英福建人也。陳循兩子。皆受胎七月而生。聞明時曾有此事。但未必即循事耳。】

  ○合釵記(一名淸風亭)

  序云東山主人。未知其姓名。編次者天台秦鳴雷。或即其所撰。作序在明萬曆壬寅。云剞劂氏重刻。則作者更在前也。洪氏棄兒時。匣內置釵。後來得兒。釵乃復合。故曰合釵記。其與兒遇在淸風亭。故曰淸風亭。

  此劇關紐。全在洪氏。千磨百折。不改賢貞。旣砥潔操。以延後嗣。復存厚道。以敦薄夫。足爲世勸。至梁之妬悍。榮之輕狂。猶扮生旦脚色。亦不得不然耳。

  略云。西京薛榮。贅居梁氏。妻名淑英。有兄曰崇。秉性奸狠。榮赴東京科舉。道過陳州。覩洪習仁姪女之美。誑以無妻。娶爲正室。挈歸故里。則梁氏儼然在焉。榮見梁勢不容洪。而己心有虧。竟即日脫身別去。洪不得已。願處卑下。顧梁日咆哮。兄崇又百方助虐。逼洪別嫁。洪矢志不從。梁遂罰令挨磨擔水。及至元宵。洪產一子。崇又設計。使妹囑婢紿洪付兒。投之河中。婢見洪悲慘。吿之以情。且爲畫策。令作血書。記兒年月日時及父母姓氏情蹟。拘兒置匣中。且納金釵一隻。爲收者養育之資。婢置兒牆陰。以淹水吿。有王翁者。夫婦年七十。無子。拾得之甚喜。育以爲嗣。名曰王寶兒。時榮孑身赴京。即登甲第。官至荆州刺史。遣使至西京接家屬。梁兄妹展書。見並稱梁、洪二夫人。崇問妹當若何。妹猶言須挈偕往。崇則以危言訹妹。挈往則害兒事必露。不如幷害洪。乃遣婢持藥酒鴆之。婢又吿之以情。縱洪遁走。洪欲往東京覓榮。道至淸風亭少憇。寶兒年已十三。與同塾學徒角口。詆以爲無父母不知姓名之人。寶兒大忿。歸家訴于翁。且索親父母。翁大怒摑之。戒使勿言。寶兒益疑。哭不已。翁益怒。勢將痛捶。寶兒往外急竄。至淸風亭。適遇洪於亭上。而翁亦疾趨至。復將提捶之。寶兒則乞洪救己。洪見其急。憫之。姑爲懇翁令勿捶。翁弗聽而迫使歸甚急。翁愈迫。兒愈不肯歸。洪知其有隱情。而己嘗失兒。心不能無動。絮問不已。久之。乃知兒年十三。益問不已。於是翁不能隱。以其拾子之本末吿洪。洪曰。此吾子也。爲語血書事。翁令背誦書中語。一字不謬。翁不得已。以兒付洪。洪挈往東京覓父。改其名薛夢祥。道遇習仁之僕。引謁習仁。留居陳州。久之。令入京赴武試。擢高科。授官招討。命勦史思明餘黨甄無敵。賊平。奉母赴京。是時榮由節度使遷樞密副使。還朝。與夢祥同抵長樂驛。互爭館舍。已而詢籍貫名姓。始知爲父子。洪乃與榮復聚。而梁氏與兄行訪榮。爲無敵所得。在賊營中。夢祥平賊。崇兄妹及婢。皆以俘囚被錄。梁自分必死。而洪竟待梁如初。使夢祥迎洪、王兩翁並享榮貴。厚報釋己之婢。而亦釋崇不殺。以充軍示薄譴焉。

  ○西臺記·雜劇

  陸世廉作。文天祥、張世傑、謝翺事。雜見宋史。通鑑綱目、紀事本末諸書。以西臺慟哭而名也。

  宋文天祥本傳云。天祥、名雲孫。以字行。廬陵人。年二十舉進士第一。歷官湖南運判。致仕。德祐改元。元師渡江。詔天下勤王。天祥奉詔起兵。盡以家資爲軍費。提兵二萬赴臨安。有旨令詣軍前議和。元伯顏拘留之。左相吳堅等奉降表至。天祥憤罵。與客杜滸十二人定計夜亡。展轉四明、天台、至温州。時益王自永嘉趨福州。建大元帥府。天祥奉書勸進。遂即位。以觀文殿學士召至行都。除右丞相。以同都督出南劍收兵。明年五月。引兵出江西。入會昌。戰雩都。大捷。因開府興國。元李恒攻興國。同起事者皆死。天祥奔汀州。妻妾子女皆陷。明年三月。趨海豐。衛王即位。天祥上表自劾。有詔奬諭。乞入朝。不許。加少保信國公。元張弘範以大軍下海。天祥方飯五坡嶺。騎突至。被執。急擁之上馬。弘範送之燕京。囚兵馬司。孛羅召見樞密院。命之跪。抗詞不屈。孛羅怒曰。汝欲快死耶。汝死必不可得快。曰。得死即快。復何不快。孛羅呼引去。元世祖召問曰。汝何願。曰。天祥受宋恩爲宰相。願一死。明日送柴市刑。

  綱目後編云。張世傑與元張洪範戰于崖山。軍大潰。會日暮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不能辨。世傑以十六舟奪港去。丞相陸秀夫負帝赴海。世傑行收兵。遇楊太妃。欲奉以求趙氏後。楊太妃曰。我忍死艱關至此者。正爲趙氏一塊肉耳。今無望矣。遂赴海死。世傑葬之海濱。世傑謀入廣。颶風大作。將士勸世傑登岸。世傑曰。無以爲也。登柁樓露香祝曰。我爲趙氏亦已至矣。我未死者。庶幾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今若此。豈天意耶。風濤愈甚。舟覆。世傑死。

  按張丁西臺慟哭記注。登西臺慟哭記者。粤謝翺之所爲也。宋丞相文信國公値國亡。數起兵南服。翺、布衣也。倜儻有大志。會丞相開府時。杖策軍門。署以爲諮議參軍。後丞相死。翺慟知己之不復。故登斯臺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其魂。西臺者。子陵之西臺也。

  明宋濂謝翺傳云。謝翺、字臯羽。福之長溪人。後徙建之浦城。試進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儻有大節。會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翺長揖軍門。署諮議參軍。聲重梁楚間。已復別去。及宋亡。天祥被執以死。翺悲不禁。隻影行浙水東。逢山川池榭。雲嵐草木。與所別處及其時適相類者。則徘徊顧盼。失聲痛哭。有嚴子陵臺。孤絕千丈。於是天涼風急。翺挾酒以登。設天祥主於荒亭隅。再拜跪伏。酹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聞者爲傷之。

  ○女紅紗·雜劇

  蕭山人來集之撰。集之父宗道。明天啓崇禎間內閣大學士。集之學問淵博。才名早著。而未得一第。崇禎之末。僅由明經起家。故頗多牢騷不平。借此劇以抒憤。才思橫溢。動心悅目。大指言場屋之中。主考不乏糊塗者。故詭其號曰胡塗。又設爲三種舉子。一名文運。字曰中盛。又曰中衰。謂孤寒一等之人。專恃文章。得志則爲文運中盛。不得志則爲文運中衰也。一名臭銅。典舖家子弟。但有錢財。一名白丁。顯宦家子弟。但有勢力。蓋舉子不出三種人物。故詭託姓名。以該萬衆也。科場中向來有朱衣點頭。紅紗■眼之說。故取紅紗作關目。言有二仙女奉玉帝之命。使入闈中。以紅紗■試官之目。玉帝因試官作弊多端。令上淸紫霞宮紫極眞人。與二仙加勅一道。使在闈中打聽試官明暗公私。轉天宮時。即以紅紗寫作覆本。一一奏聞。默行賞罰。時考官以若耶溪西子曉起梳頭爲題。試七言律一首。第二聯押鴉字。第三聯押花字。餘韻不拘。三舉子各竭心思。村雅懸絕。初閱時仙女以紅紗罩眼。其後則去其紗以淸其目。而考官入暮夜之金。受當道之囑。竟取二種入彀。而遺孤寒善文之人。於是二仙女以紅紗備書試官情節。如何受賄。如何聽人情。如何看文字。一一奏聞天帝。幷請設鑽刺之獄。以罪不讀書專務奔競之人。其有文字奇拔。不比尋常者。不論其命之應中與否。請破格收羅。以示考取遺才之意。蓋彼時關節盛行。誠有如集之所指者。而嬉笑怒駡。未■過當云。

  中間所載若耶美人曉起梳頭歌四首。其一文運所作云。未向吳龍鬬越蛇。苧蘿山上月初斜。亭亭欲舞靑金鳳。拍拍難飛翠玉鴉。高插半梳雲擁月。輕垂雙鈿水生花。只今留得香魂在。脂粉迷離點石涯。其一銅臭所作云。是處紅顏解浣紗。何須買棹問施家。庭前乍舞雙雙蝶。門外閑飛點點鴉。再傅已非別樣粉。欲■不是舊時花。誰知一朶烏雲髻。破盡姑蘇百歲車。其一白丁所作云。百花叢裏是儂家。玉鏡臺常傍若耶。香散引來千翼鳳。髻成盤出一蹲鴉。坐當繡檻偏宜繡。行近花庭欲妬花。曾是粧臺梳掠後。五湖高士共烟霞。兩仙女又自作一首云。粧臺傍處越兵譁。一笑中間放越蛇。今日東吳宛走鹿。當年西子髻堆鴉。捧心艶益芙蓉色。浣水香淸荳蔲花。共是忠魂應不泯。耶溪湘水兩無涯。【中間仙女說白云。看這一班納卷秀才。渾似蒲團出定之僧。面如薄紙。又似錦帳孤眠之女。骨勝柴枯。比那吃橄欖的求一箇苦盡甘來。比那扒高山的求一箇一勞永逸。曲盡舉子情狀。】

  ○藍采和·雜劇

  不知誰作。自號元成子。演鄕社會飮。傀儡侑觴。藍采和逢場作戲。題曰冷眼。又名藍采和鬧劇。

  略云。長安市上二社長。醵金貰酒。聚飮尋樂。觀演傀儡。仙人陳陶。隱其姓氏。混稱藍釆和。手拖拍板。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唱踏踏歌。亦來社會中觀場。傀儡所搬弄者。羊質虎皮。見草而悅。見狼而戰也。中山狼恩將讐報也。昏夜乞哀。白日驕人也。雪裏送炭。錦上添花也。看錢富人也。欺善怕惡也。癡父子宋人揠苗也。烈兄弟趙禮讓肥也。嚴子陵羊裘釣澤也。美夫妻饁至如賓也。好明友范張雞黍也。傀儡演畢。衆客將散。詢道人飮酒食肉否。欲以餘剩與之。道人云。我飮者玉液金波。村醪豈堪入口。食者瓊芝玉草。芻豢豈堪充腹。衆客大驚。社長以爲癡道人。道人云。汝癡我非癡也。長歌一曲。皆醒俗之言。化金光而去。

  按陸游南唐書。其時有藍釆和。相傳以爲即陳陶也。

  ○阮步兵(一曰英雄淚)·雜劇

  蕭山來集之撰。

  陳留阮籍爲步兵校尉。嘗於酒肆見少婦之美。醉臥其側。睡至天晚醒時。隱約見日色天光。乃此婦紅裙閃爍也。奚童因言近鄰兵家之女。遠勝酒婦。籍欲往見之。童云。昨日已死。籍即趨詣其家。撫棺慟哭。父母皆稔其狂。避而去。籍哭旣畢。語童云。我因一酒字。罰作步兵校尉。彼因一色字。罰作兵家女兒。同工異曲。當同病相憐也。令呼主人翁葬此女於胭脂山。以鏡臺峰爲對案。他日身死陶家之側。得與相近。遂長嘯而去。

  世說云。阮籍鄰家婦有美色。當爐沽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飮酒。醉即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又云。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爲步兵校尉。

  唐類函。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阮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返。

  ○鐵氏女(一名俠女新聲)·雜劇

  來集之撰。

  明布政鐵鼎石死節。成祖以其二女發敎坊。逼勒萬端。誓不失身。禮部官察驗。二女口吟二詩。官爲奏聞。特予落籍。

  紀事。鐵鉉死。妻楊氏幷二女發敎坊司。楊氏病死。二女終不受辱。久之。鉉同官以聞。文皇曰。渠竟不屈耶。乃赦出。皆適士人。

  錢謙益列朝詩序云。遜國諸書載鐵氏二女詩。謂鐵司馬就義。二女沒入敎坊。獻詩子原問官。上聞。得赦出嫁士人。余考鐵長女詩。乃吳人范昌期。題老妓卷作也。詩云。敎坊落籍洗■華。一片春心對落作。舊曲聽來猶有恨。故園歸去卻無家。雲鬟半軃臨靑鏡。兩淚頻彈濕絳紗。安得江州司馬在。尊前重爲賦琵琶。昌期、字鳴鳳。詩見張士淪國朝文纂。同時杜瓊用嘉亦有次韻詩。題曰無題。則其非鐵氏作明矣。次女詩所謂春來雨露深如海。嫁得劉郞勝阮郞。其語尤爲不倫。宗正睦□論革除事。謂建文流落西南。諸詩皆好事者僞作。則鐵女之詩可知。革除間事。野史所載。大半訛謬。此亦其一端也。

  ○挑燈劇·雜劇

  來集之撰。因小靑傳中有讀牡丹亭詩云。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更有癡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靑。乃借此以寓意。亦以美人幽怨比名士之飄流無所遇也。情致酸楚。哀感頑艶。不愧才人之筆。

  按人間更有癡於我。此句本有着落。萬曆中年。湯顯祖還魂記初出。吳江兪二娘年少才美。取此記晨夕展玩。未幾得病而沒。顯祖玉茗堂集中親紀其事。小靑挑燈之作。蓋指此也。後人閱小靑傳者。不知有兪二娘事。以爲空虛懸揣。反覺無謂矣。唐人本事詩。皆推原作詩緣起。馬端臨論陸游沈園詩。言若無註解。後世不知其作此詩之故。以見詩小序之不可廢。即此小詩。亦其一證也。

  ○碧紗籠·雜劇

  來集之撰。演王播事。第一折木蘭花發院新修。言播在揚州惠照寺木蘭院中。以酒奠木蘭花。作文侑觴。正見木工石工修院也。第二折慚愧闍黎飯後鐘。言寺中上座設計。於飯後鳴鐘。播方折花供佛。聞鐘響而赴齋。則齋已畢。播乃題詩二句於壁。飄然竟去也。第三折樹老無花僧白頭。言播去後二十年。木蘭花神與菊花神、桃花神、松神共談因果。立地焦枯。昔年上座。已老病龍鍾。聞花神語。猛然自省。又見播已爲宰相。懼其報怨。乃取播平日所題詩句。盡以碧紗籠護也。第四折而今方顯碧紗籠。則言播爲宰相。奉旨節制江淮。特至院中訪從前故蹟。寺僧恐懼悚惶。曲盡諂笑脅肩之態。播見舊題二句。亦以紗籠。乃續題二句於後。語次雖帶詼諧。絕不修舊怨也。此亦集之自寓之意。

  摭言。唐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照寺木蘭院。隨僧齋食。後厭怠。乃齋罷而後擊鐘。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鎭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名。皆以碧紗罩其詩。播詠以二絕句曰。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未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七十三·彭定求
  卷一百一十九·彭定求
  ◆王宣慰艮(止止斋稿)·顾嗣立
  去罢·徐志摩
  卷292 ·佚名
  古乐府原序·左克明
  卷六十·冯惟讷
  卷六十二·冯惟讷
  客中·徐志摩
  卷二十二·方回
  卷二十六·陈元龙
  御选元诗卷八·康熙
  巻九·佚名
  淳熙稿卷七·赵蕃
  卷九·张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七·吴景旭

      癸集中之下  泣孝宗  西山日记曰李献吉郎尸部时上孝宗皇帝万言书酷似贾长沙劾夀宁侯鹤龄兄弟有张氏语中宫疑其讪已也左右竞前激上怒请杖之上持不可话刘忠宣曰一杖梦阳死矣竟释之孝宗崩梦阳有十年放逐同梁苑中

  • 卷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八 宋 陆游 撰 游学射山遇景道人 肩舆适青郊飞屐登翠麓余霜未泫瓦晨日初挂木推门覔黄冠避客似犇鹿虽无与晤言清坐意亦足岂知逢此士旷度超世俗欣然同一笑齿頬粲冰玉探囊赠奇草甘香胜芎菊试

  • 提要·洪迈

    臣等谨案万首唐人绝句一百巻宋洪迈编迈有容斋随笔已著录迈于淳熙间录唐五七言绝句五千四百首进御后复补辑得满万首为百巻绍熙三年上之是时降敕褒嘉有选择甚精备见博洽之谕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中多采宋人诗如李九龄郭震

  • 卷七十七·列传第七·脱脱

        耶律屋质 耶律吼(何鲁不) 耶律安抟 耶律洼 耶律颓昱 耶律挞烈   耶律屋质,字敌辇,系出孟父房。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博学,知天文。会同间,为惕隐。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

  • 卷十五·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五 【起己亥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尽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几九年 【己亥】十五年春二月修开国功臣墓 【南京礼部

  • ◎淫妇自毙·李定夷

    邹复顺,武昌县属马鞍山人,向开设饭馆。其妻姿色可人,名为饭馆,暗兼提调,远近皆知。与比邻蔡大文之妻黎氏甚善,而大文之妻,亦系淫荡者。前夜有猪贩某,寄宿该饭馆。闻该馆系提调衙门,即请提一姑娘为欢。该馆即将蔡黎氏提来,价钱二

  • 卷七·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七 宋 曾巩 撰 参知政事 薛奎字宿艺绦州人父化光善命术奎生知其必至公辅淳化中奎登进士第多历外官向敏中荐其才累擢至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三司使天圣七年参知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八·阿桂

    七月庚戌上谕军机大臣曰前丰升额奏与舒常约防同日进攻宜喜日旁此时即使攻得碉卡亦只可在山梁驻守断不宜乗胜轻进致贼畨邀截后路屡降谕防甚明至阿桂现已全师而出并章谷一帯派兵严防无庸丰升额复行前往业经屡谕丰升额

  • 二十二年·佚名

    (辛亥)二十二年大明弘治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寅,彗星移在天倉東,有星移在天倉西,太白晝見。○上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明政殿。仍賀兩大妃殿,進表裏。○停賀禮,百官進表裏于兩殿。○傳于承政院曰:「今日予欲進宴兩大妃,而兩殿不許

  • 乐庵语录卷三·龚昱

      宋 龚昱 编  一日召对选徳殿奏事毕上因与论禅乃奏云所谓禅之説儒家亦有之但今人只于释氏留意殊可怪昔周公亦坐禅惟孟子能知之上愕然又徐奏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 卷一百二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三贤臣祀典蕙田案祭法曰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烖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所以崇

  • 凡学之道(1)·戴圣

    ——师道何日再尊严【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③:当其为尸(4),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5),所以尊师也。【

  • 入国第五十四·管仲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

  • 大智度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菩薩第八   復有菩薩摩訶薩   問曰.若從上數應先菩薩次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次佛故.若從下數   應先優婆夷次第優婆塞比丘尼比丘菩薩.今何以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七·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是诸佛如来所有寿命长短等不。佛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当为汝等。比丘我此娑婆世界贤劫。释迦牟尼佛国土一劫。于安乐世界为一日一夜。若安乐世界阿弥陀佛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八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八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八 观世音菩萨受记经一卷(一名观世音受决经第三出与西晋法护道真出者同本见王宗僧佑李廓法上等录及高僧传)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沙门释法勇。名昙无竭

  • 二二 大念处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等比丘应诺世尊:&ldquo;世尊。&rdquo;世尊如是曰:&ldquo;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

  • 被毁灭的人·阿尔弗雷德·贝斯特

    小说讲述了超能侦探鲍维尔为寻找一件诡异的杀人案件的真相,踏上为死者复仇之路的悬念推理故事。好的故事能够娱乐人心,伟大的故事更激发起我们对于自身生命、梦想及价值的探索。《被毁灭的人》不仅具有曲折的情节,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