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34章 奔丧

奔丧的礼节:刚一听到父亲(或母亲)去世的噩耗,二话不讲,只用哭泣回答使者,尽情地痛哭;然后向使者询问父母去世的原因,听过使者的叙述以后,接着又哭,尽情地痛哭。于是就动身上路。每天的行程是一百里,白天赶路,夜间住下休息。只有奔父母之丧,在天上还可以看到星斗时就早早起身赶路,到晚上满天星斗时才停下来休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马上动身奔丧,也可以在三天成服之后再动身。在奔丧的路上,每经过一个国家的国境线都要哭,哭到充分发泄了心中的悲哀为止。哭时要避开集市。望见本国的国境要哭,而且从此以后就哭不绝声了。

到了家门口,从门的左面进去,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枢东面,面朝西而跪,放声痛哭,尽哀而止,这时候要脱去吉冠,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然后从西阶下堂,在昨阶之东就位,面朝西痛哭,同时还要跺脚;然后到东序东边穿好衣服,戴上麻经,系上绞带;然后再回到昨阶东边主人的位置,拜谢宾客,跺脚大哭;然后将宾客送到殡宫门外,再回到昨阶东边主人的位置。如果有的宾客迟到,作主人的还要向他们拜谢,跺脚大哭,送客出门,都和刚才所作的一样。送过宾客之后,主人的庶兄弟、堂兄弟都走出殡宫门,出门以后就停止哭泣,然后阖上殡宫的门,赞礼的相就告诉主人该到倚庐去了。第二天早晨哭灵的时候,仍然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大哭。第三天早晨哭灵的时候,’还是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大哭。第四天才把整套丧服穿戴齐备,但”对于来吊唁的宾客的拜谢和送出,其礼数仍和第一天一样。

奔丧的人如果不是主人,那么对于前来吊唁的宾客人替他拜谢和送出。奔丧的人如果是齐衰以下的亲属,就由主在到达家门以后,从门的左边进去,站在院子当中,面向北,放声痛哭,尽哀而止;然后到东序东边脱去吉冠,戴上免,系上麻腰带,再站到自己应站的位置上袒露左臂,主人跺脚痛哭,自己也跟着跺脚痛哭。在第二天早晨、第三天早晨哭灵时,其打扮、其礼数也都和第一天刚到家时一样。如果有宾客前来吊唁,就由主人替他拜宾、送宾。主人、主妇对于奔丧者的到来,都是站在朝夕哭时的位置上等待,不因奔丧者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嫡子奔母之丧,也是到了家门口,从门的左边进去,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枢东面,面朝西而跪,放声痛哭,尽哀而止;然后脱去吉冠,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然后从西阶下堂,在昨阶之东就位,面朝西痛哭,同时跺脚;然后戴上免,腰间系上麻带。宾客前来吊唁,嫡子的拜宾、送宾之礼都和奔父丧时一样。只是在第二天早晨哭灵时就不再用麻绳束发,而是戴上免。

妇人奔丧,是从堂东的侧阶上堂,走到灵枢的东边跪下,放声大哭,尽哀而止髻,再走到自己的哭位上。然后到东序去掉裹发的缅与主人轮流跺脚痛哭。面朝西露出发

为父亲奔丧的人如果没有赶在停殡待葬期间到家,那就要先到墓地上去,面向北而跪,放声痛哭,尽哀而止。在家代他主持丧事的人接待他的礼数,是在墓左就位,妇人在墓右就位。奔丧者跺脚痛哭,尽哀而止,用麻绳束发;然后到墓的东边就主人之位,戴上麻续,系上纹带,跺脚痛哭;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回到原位,跺脚痛哭。这时候赞礼的相宣布哭墓的事情结束。奔丧者于是戴上帽子,回到家门口,从门的左边进去;面向北,放声痛哭,尽哀而止;然后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到昨阶之东就位,拜谢宾客,跺脚痛哭。宾客退出,主人拜送到门外。有的宾客吊唁来晚了,主人仍然是拜谢、跺脚痛哭、送客这一套礼数,和开始的时候一样。这时候,主人的庶兄弟、堂兄弟都退出殡宫的门,出了门就要停止哭泣,赞礼的相就告诉主人该到倚庐去了。在第二天早晨哭灵的时候,用麻绳束发,跺脚痛哭。在第三天早晨哭灵的时候,仍然如此。第四天才把整套的丧服穿戴齐备。在第五天早晨哭灵的时候,赞礼的相宣告在殡宫要做的事已经结束。为母亲奔丧的人如果没有赶在停殡待葬期间到家”只有在从墓地刚回到家里时用麻绳束发一次,其余的时候都是戴着免行事,除了这一点以外,其余的礼数都和奔父之丧一样。

奔齐衰以下亲属之丧,如果来不及在停殡待葬期间赶回,就要先到墓地,面朝西痛哭,尽哀为止。在墓的东边脱去吉冠,戴上免,腰间系上麻带,然后就位,和主人一道痛哭跺脚,然后穿好衣服。有宾客来吊,就由主人拜宾、送宾。来吊的宾客如有迟到者,拜宾、送宾的事仍由主人承担,就像刚才一样。赞礼的相宣告哭墓的事完毕。奔丧者于是戴上帽子,回到家门口,从门的左边进去,面向北而哭,尽哀为止;然后戴上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在昨阶之东就位,主人为之拜宾,而奔丧者跺脚痛哭。来吊的宾客退出,主人拜谢送出门外。在第二天哭灵的时候,戴上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在第三天哭灵的时候,仍然如此。第四天才把丧服穿戴齐备,在第五天哭灵之后,赞礼的相就宣布.奔丧礼结束。

听到父母的噩耗而又不能奔丧,在这种情况下的礼节是:放声痛哭,尽哀为止;然后向使者询问父母去世的原因,问罢,又放声痛哭,尽哀为止。于是赶忙安排灵堂,设立哭位,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穿好衣服,戴上麻纽,系上绞带,在昨阶下就主人之位;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拜谢之后回到原位,跺脚痛哭。来宾退出,主人拜送于门外,然后又返回原位。如果有的宾客来吊唁时迟到了,主人照样要表示拜谢,跺脚痛哭,送客出门,就像接待没有迟到的宾客那样。第二天哭灵的时候,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痛哭。在第三天哭灵的时候,还仍然如此。到第四天才把整套丧服穿戴齐备。在第五天哭灵的时候,拜宾、送宾的礼数和第一天一样。

如果奔丧者是在家人除去丧服之后方才归家,那就要先到墓地上去,痛哭跺脚;然后到墓东就主人之位,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戴上麻纽,然后拜谢来吊唁的宾客,返回原位跺脚痛哭,送宾出门;然后回到原位,又痛哭到尽哀为止,于是除去孝服。回到家中就不再哭了。原先在家代为主持丧事的人在接待奔丧者时,可以不再脱下吉服而改穿孝服,可以陪着奔丧者一道哭泣,但不再跺脚。齐衰以下的亲属在家人除去丧服之后方才归家,其奔丧的礼数和上边讲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墓地上头上戴免,腰间系上麻带,而不再用麻绳束发和袒露左臂。

凡是在外地排列遥哭的位置衰以下的丧事,都要各就各位,吉冠,戴上免·,腰间系上麻带;只要不是父母的丧事,一而是齐痛哭尽哀;然后走到东序,脱下然后就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穿好衣服,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然后返回原位,又痛哭跺脚;然后送走来宾,返回原位,于是赞礼的相就宣告居丧的人该到门外守丧的庐舍中去了。在三天之内哭够了五次,哭泣于是停止。赞礼的相宣告礼毕。第四天将丧服穿戴齐备,如有宾客来吊,则拜谢之。如果设立哭位之家离自己的住处遥远,就可以在成服之后前往。

奔丧者与死者的关系如果是齐衰之亲,那就要在望见家乡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大功之亲,那就要在望见家门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小功之亲,那就要在走到家门口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绍麻之亲,那就要在就位以后才哭不绝声。同姓而无服的族人死了,就到祖庙里哭他一次;母亲或妻子的族人死了,就在寝室里哭他一次;老师死了,就在庙门外哭他一次;朋友死了,就在寝室门外哭他一次;曾经礼相往来的人死了,就在野外张开筛慢,在里面哭他一次。凡是因故不能奔丧而在国外设位而哭,一律不必致奠。臣下听到君上的死讯,未能奔丧,为位而哭,其规定是:为天子哭九天,为诸侯哭七天,为卿大夫哭五天,为士哭三天。大夫在别国为位哭其旧君,如有宾客来吊,自己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出使他国的臣子,在他国为位哭自己的国君,如有宾客来吊,也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诸侯出嫁到别国的姑、姊妹死了,诸侯也是在本国为位遥哭,如有宾客来吊,自己也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凡是在国外为位而哭,只是在闻丧的当天袒露左臂一次,以后就不必了。

死者的朋友和好友从外地前来吊唁,来到时死者已经下葬,这就要先到死者家中去哭,然后再到墓地去哭;无论是在家中哭还是在墓地哭,哭的时候都要跺脚,而沮.都是跟着主人,面向北,和主人交替跺脚。

凡是办理丧事,只要父亲健在,就由父亲作丧主;如果父亲去世,兄弟即令尚未分家,也是各自主持自己妻子儿女的丧事。如果大家都和死者一般亲,那就由其中的年长者主持丧事;如果大家和死者的关系有亲有疏,那就由与死者关系最亲近的人主持丧事。听到远房兄弟的死讯很晚,是在除丧以后才听到的,其礼节是头上戴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但在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时却是采用吉拜的方式:将左手放在右手上面。没有丧服关系却要站在按照亲疏排定的位置上哭泣的,只有嫂子与小叔之间,以及本来有服但因出嫁降为无服的族姑、族姊妹之间,但要将吊服上的葛续改作麻续。凡是士奔丧到家作为主人

猜你喜欢
  卷二·高诱
  卷九四·邱濬
  卷十六·刘因
  孟子説卷三·张栻
  卷四·余萧客
  卷三十·吕祖谦
  卷三·胡广
  卷五·张虙
  季夏纪第六·吕不韦
  鱄设诸刺吴王僚(昭公二十七年)·佚名
  批评胡适之先生的人生态度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态度·梁漱溟
  利养品法句经第三十三(有二十章)·佚名
  海潮音月刊出现世间的宣言·太虚
  唐诗禅悦集唐僧诗选合序·太虚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一·袁枚

      《诗》始于虞舜,编于孔子。吾儒不奉两圣人之教,而远引佛老,何耶?阮亭好以禅悟比诗,人奉为至论。余驳之曰:“《毛诗三百篇》,岂非绝调?不知尔时,禅在何处?佛在何方?”人不能答。因告之曰:“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

  • 老圃集巻下·洪刍

    宋 洪刍 撰七言律和郭功甫题客馆韵容膝柴门觉易安数椽喜枕寺东山雁飞不到吾来此燕亦知归客未还梦断霜钟年欲晏愁听蛮鼓鬓先班自公退食门长掩未必邻僧似我闲翠嵓道人莳猫头竹生大笋十余调防甚谨为予従者髠盗殆尽戏作

  • 卷三十四·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四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七首 【起在礼部洎元佑八年癸酉出知定州绍圣甲戌改元就任落职知英州再贬惠州赴岭道中作】 次韵钱穆父马上寄蒋頴叔二首 玉关不

  • 吴渊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渊(1190-1257)字道夫,号退庵,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一说德清(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起拜参知政事。有《退庵集》

  • 卷三百四十一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十一月壬寅朔,上齋於大慶殿。   癸卯,奉仁宗、英宗徽號冊寶於太廟。(兩紀于癸卯乃書上仁宗諡云云、英宗諡云云。)   甲辰,薦享於景靈宮。   乙巳,朝享七室,齋於南郊之青城

  • 卷三百三十六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閏六月盡其月   閏六月乙亥朔,夏國主秉常奉表乞修職貢,詔曰:「朕以爾膺受封爵,世為藩臣,職貢之修,歲時無怠,朝廷待遇,恩數加隆。頃以權彊敢行廢辱,達於予聽,良用震驚。嘗令邊州就往移問,匿而不報,繼犯邊陲,王

  • 第九七供词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一一三○四-六·佚名

    脱逃跑勇温天送讯供据温天送供:年廿七岁,原籍南安县,在台生长,父故母在,无兄弟,有妻子,现住北门外仑仔庄,充当跑勇,系郑日升保举小的。因小的在署领工食银十三元五角,并带站书吕洲浅长衫一件、小帽一件、绵

  • 太宗纪·脱脱

    (一)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名炅,初名匡义,后改赐为光义,即皇帝位的第二年,改为今名,宣祖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昭宪皇后杜氏。开始,杜太后梦见神人授给帝位,不久怀孕,于是在浚仪官舍生下太宗。这天晚上,红光如火升腾,闾巷闻到特殊奇

  • 刑法八·徐松

    淳熙十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天头原批:「应归赦宥类。」不同,忠于顾主,其节可嘉。故特贷之。 ,诏婺州荫妇阿徐特送邻州编管。婺州狱勘,阿徐为顾主杨 被人力陈山童杀死,山童父陈十六从 家前经过,阿徐为愤其子杀害顾主,用棒行打陈十

  • 戒子通録卷一·刘清之

    列女传 胎教古者妇人姙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徳过人矣太王之子曰王季王季成童靡有过失娶太任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徳之行

  • 朱子礼纂卷二·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冠昬问冠昬之礼如欲行之当须使冠昬之人易晓其言乃为有益如三加之辞出门之戒若只以古语告之彼将谓何曰只以今之俗语告之使之易晓乃佳【语类潘时举录】问士冠礼有所谓始加再加三加如何曰所谓三加弥尊只是

  • 卷五十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五十二 明 冯复京 撰周颂清庙之什清庙篇显相笺云诸侯来助祭○周礼云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賔服者享日祭月祀时享○何休公羊注云王者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

  • 卷三 论语·钱时

    卷三 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去声下同]也。虽在缧[力追切]绁[息列切]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孔子弟子。妻者,嫁之也。缧

  • 刻周礼全经释原防·柯尚迁

    刻周礼全经释原防大忠守庐无状猥辱部使者西蜀傅公捐金勒周礼全经释原檄忠董梓事刻既竣读而叹曰嗟乎事固有迷于数千百年者而一旦显白使洞见圣人之心如此书者乎周官六典乃周公致太平之具孟子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遂

  • 卷十八·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十八     元 刘玉汝 撰 鲁颂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騂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

  • 叹会品第二·佚名

    彼时须臾之间。十方菩萨悉会面现。其菩萨众不可称限无能计会。亿百千数莫能称载。光明所劝集於忍界。诣宝高座住世尊前。时佛宴然从定意兴。其明晃照自然音出。其自然音。普告於三千大千世界。令闻其教。于时佛土信不

  • 俱舍论记 第八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八卷沙门释光述分别世品第三之一分别世品者。世谓世间。可毁坏故。有对治故。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明世品者。上来二品总明有漏.无漏。自下六品别明有漏.无漏。总是其本。所以先明。依总释别所以

  • 海药本草·李珣

    本草类著作。唐李珣撰。六卷 (一说五卷)。珣字德润,四川梓州 (在今四川省境内) 人,以售香药为业。李氏主要收录海外输入移植南方的药物,约一百余种。多录自 《唐本草》、《本草拾遗》及其他本草著作,原书已佚,佚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