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十

宋 吕祖谦 撰

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嗣王朝【直遥反】于庙也【郑氏曰嗣王朝王也除武王之丧始朝于庙也孔氏曰嗣王朝于庙之乐歌也】

朱氏曰成王免武王之丧而朝于庙玩其辞知其哀未忘也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其倾反】在疚【音救】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郑氏曰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 毛氏曰疚病也庭直也匡衡曰茕茕在疚言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葢所以就文武之业崇大化之本也 郑氏曰皇考武王皇祖文王 毛氏曰序绪也 郑氏曰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造未成嬛嬛然孤特在忧病之中 孔氏曰成王始见于宗庙自伤嬛嬛无所依怙曰于乎我皇考武王终身能孝维念我皇祖文王以其直心陟降【朱氏曰言文王一陟一降直而无私也】 朱氏曰今我夙夜敬止者思继此序而不忘耳 郑氏曰于乎皇王叹文王武王也我继其绪思其所行不忘也

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

访落嗣王谋于庙也【孔氏曰嗣王谋于庙之乐歌也】

苏氏曰闵予小子成王朝庙言将继其祖考之诗也访落谋所以继之之诗也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五葢反】将予就之继犹判涣【音奂】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乃旦反】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毛氏曰访谋落始率循时是悠逺也 孔氏曰释诂云艾厯也 毛氏曰犹道判分涣散也 王氏曰绍庭绍皇祖之直 朱氏曰家犹言国也 郑氏曰美矣哉我君考武王 王氏曰保其身无危亡之忧明其身无昏塞之患 苏氏曰予将谋之于始以循我昭考武王之德 王氏曰于乎悠哉朕未有艾者叹昭考之道悠而自以为幼稚未有所厯也 李氏曰将勉强从就之以继其道而恐泮涣不合也自访予落止以至继犹泮涣皆是仰先王之盛德叹眇躬之凉薄苦前哲之高逺也 王氏曰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者自以为幼稚未堪王室多难也 李氏曰绍文王直道于上下俯仰于家未尝少离 曾氏曰成王自言未堪家多难因叹美武王能绍文王之道以陟降厥家其曰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葢言以文王之直道保明其身也此诗与念兹皇祖陟降庭止同意虽不言继序思不忘然叹美皇考则此意在其中矣

访落一章十二句

敬之羣臣进戒嗣王也【孔氏曰羣臣进戒嗣王之乐歌也 释文曰敬之一本无之字】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以防反】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符弗反】时仔【音兹】肩【古贤反】示我显德行【下孟反】朱氏曰思语辞也 李氏曰郑氏以为变易之易不如杜元凯以为难易之易左传引命不易哉杜元凯注奉承其命甚难 毛氏曰士事也 郑氏曰监视也 朱氏曰将进也 郑氏曰佛辅也时是也仔肩任也 朱氏曰羣臣敬戒于王曰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命不易保也无谓其高而不我察王之一陟一降于其事天无日不临监于此者王不可不敬也 孔氏曰王既承其戒荅之以谦曰维我小子朱氏曰我不聪而未能敬然愿学焉庶几日有所就月有所进 欧阳氏曰但当以日月勉强积学而增缉广大而至于其道光明然更赖羣臣辅助我所负荷之任而告示我以显然可修之德行也【郑氏曰缉熙光明也】

敬之一章十二句

小毖【音秘】嗣王求助也【孔氏曰嗣王求助之乐歌也周公还政之后成王因祭在庙而求羣臣助已诗人述其事而作此歌】

郑氏曰天下之事当慎其小小时不慎后为祸大

予其惩【直升反】而毖后患莫予荓【普经反】蜂【孚逢反】自求辛螫【音释】肇允彼桃虫拚【芳烦反】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音了】

毛氏曰毖慎也 郑氏曰惩艾也螫毒肇始允信也王氏曰荓使也蜂之为物善辛螫【毛氏曰荓蜂制曳也 孔氏云】

【释训作甹夆古今字耳孙炎曰谓相制曳入于恶也】 毛氏曰桃虫鹪也鸟之小终大者【孔氏曰陆玑云今鹪鹩是也微小于黄雀其雏化而为雕故俗云鹪鹩生雕言始小终大】 郑氏曰拚飞翻飞也 毛氏曰堪任也蓼言辛苦也【朱氏曰蓼辛苦之物也】 郑氏曰始者管叔及其羣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厯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以自辅助也曰我其创艾于徃时矣长慎后复有祸难 朱氏曰既而悟其奸故曰予其惩于此而慎后患蜂不可使而使之则是自求辛螫矣 王氏曰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者成王于是始信小物之能成大不敢不毖也【郑氏曰管蔡如鹪鸟之小后叛而作乱犹鹪之翻飞为大鸟也 横渠张氏曰犹言初为鼠后为虎不必谓桃虫化为鸟也】 苏氏曰予方未堪家难而又集于辛苦之地其奈何舍我而弗助哉 东莱曰莫予荓蜂言莫如予前之使蜂自求辛螫谓信管蔡之时也

小毖一章八句

载芟【所衔反】春籍田而祈社稷也【郑氏曰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孔氏曰月令孟春天子躬耕帝籍仲春择元日命民社与耕籍异月俱在春时故以春总之祭法云王为羣姓立社曰泰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此为百姓祈祭当主于泰社其稷与社共祭亦当谓泰社社稷 苏氏曰王社在籍田中籍田所祈也】载芟载柞【侧伯反】其耕泽泽【音释】千耦【五口反】其耘【音云】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勃感反】其馌【于辄反】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户南反】斯活驿驿【音亦】其达有厌【于艳反】其杰厌厌其苗緜緜其麃【表娇反】载获济济有实其积【子赐反】万亿及秭【音姊】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蒲即反】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子消反】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郑氏曰载始也 毛氏曰除草曰芟除木曰柞【孔氏曰左传云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是除草曰芟也秋官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是除木曰柞】郑氏曰隰新发田也畛谓旧田有径路也【朱氏曰或曰畛田畔也畛之外则隰也】 毛氏曰主家长也伯长子也亚仲叔也旅子弟也【李氏曰亚伯之次也旅者众子弟也】 郑氏曰彊有余力者周礼曰以彊予任民【孔氏曰谓其人强壮治一夫之田有余力能佐助他事者也】以谓闲民今时佣赁也春秋之义能东西之曰以【朱氏曰佣力之人随主人所左右】 李氏曰嗿者众人饮食之声也【毛氏曰嗿众貌】 郑氏曰馌馈饟也依之言爱也 郑氏曰成王之时万民乐治田业将耕先始芟柞其草木土气烝达而和耕之则泽泽然解散于是耘除其根株軰作者千耦言趋时也或徃之隰或徃之畛父子余夫俱行强有余力者相助又取佣赁务疾毕已当种也李氏曰妇人能馌为夫者则爱其妇为妇者亦依

其夫言相慰劳苦也 毛氏曰略利也 孔氏大田疏曰王肃以俶为始载为事 郑氏曰播犹种也实种子也函合也活生也 苏氏曰驿驿苗生貌也【释文云尔雅作绎云生也】 郑氏曰达出地也 毛氏曰有厌其杰苗厌然特美也【王氏曰杰然之苗受气泽厌足也】 苏氏曰緜緜详密也 毛氏曰麃耘也 苏氏曰济济人众貌 郑氏曰有实实成也 朱氏曰积露积也 孔氏曰农夫既去草木根株以此利耜始耕于南亩以种其百谷也 李氏曰其种皆函生气而生长而其苗则驿驿然达地而生 孔氏曰有厌然而特茂者其杰立之苗也厌厌然而长大者其齐等之苗也 王氏曰前曰千耦其耘则既耕而耘今曰緜緜其麃则既苗而耘既苖而耘则以緜緜为善恐伤苗也 孔氏曰至于大熟则获刈济济然 毛氏曰飶芬香也椒犹飶也【孔氏曰椒木之气香作者以椒言香】 李氏曰胡考者耉老也士冠礼祝曰永享胡耉【孔氏曰諡法保民耆艾曰胡】 毛氏曰且此也 王氏曰振古则举古也 李氏曰其实之多万亿及秭故可为醴而进与祖妣以和百礼 王氏曰以洽百礼既烝畀祖妣而达之祭祀賔客无所不洽也 朱氏曰以燕飨賔客则邦家之所以光也以共养耆老则胡考之所以安也 李氏曰非特此日方有此也非特今日方有丰年其所由来逺矣 陈氏曰振古以来皆如上之所谓也

载芟一章三十一句

良耜秋报社稷也【孔氏曰秋报社稷之乐歌也】畟畟【楚侧反】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丘方反】及筥其饟伊黍其笠【音立】伊纠【居黝反】其镈【音博】斯赵【徒了反又徒少反】以薅【呼毛反】荼【音徒】蓼【音了】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珍栗反】积【子赐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毗志反】如栉【侧瑟反】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如纯反】牡有捄【音蚪】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毛氏曰畟畟犹测测也【孔氏曰是刄利之状舍人曰畟畟耜入地之貌郭璞曰严利也】 郑氏曰良善也利善之耜瞻视也筐筥所以盛黍也 毛氏曰笠所以御暑雨也赵刺也 苏氏曰纠然笠之轻举也 释文曰説文云薅拔田草也毛氏曰蓼水草也【孔氏曰蓼是秽草荼亦秽草非苦菜也王肃云荼陆秽蓼水秽然则田有原有隰故并举水陆秽草 朱氏曰先儒説荼但云苦菜莫详其为何物案此诗则蓼属也但水陆之别耳味苦气辛能杀物今人用以药溪取鱼故又曰荼毒今南方人犹谓之辣荼亦一验也】 毛氏曰挃挃获声也 王氏曰栗栗致也 毛氏曰墉城也黄牛黑唇曰犉社稷之牛角尺 郑氏曰捄角貌有来视汝谓妇子来馌者也 李氏曰载筐及筥其饟伊黍此则言妇子行馌之器与所盛之物也郑氏曰馌者见戴纠然之笠以田器刺地薅去荼蓼之事言闵其勤苦草秽既除而禾稼茂禾稼茂而谷成熟 孔氏曰及其成熟乃获刈之既获讫乃积聚之如城雉之峻壮其比迫如栉齿之相次 李氏曰于是开百室而纳之百室既盈矣而妇子寕止葢终岁勤勤不得安宁今农事已毕故各享其乐 郑氏曰于是杀牲报祭社稷 毛氏曰以嗣以续兴来岁继徃岁也续古之人庶几不替其先也 释文犉作□曰本亦作犉

良耜一章二十三句

丝衣绎賔尸也【郑氏曰绎又祭也天子诸侯曰绎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賔尸与祭同日周曰绎商谓之彤 孔氏曰绎賔尸之乐歌也】丝衣其紑【孚浮反】载弁俅俅【音求】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乃代反】鼎及鼒【音兹】兕觥其觩防酒思柔不吴不敖【五告反】胡考之休

毛氏曰丝衣祭服也紑洁鲜貌【孔氏曰爵弁之服衣纁裳皆以丝为之故云丝衣也】 郑氏曰载犹戴也弁爵弁而祭于王士服也绎礼轻使士【孔氏曰杂记云士弁而祭于公礼有冠弁韦弁皮弁皆不以丝为衣士冠礼有爵弁服纯衣与此丝衣相当爵色之麻弁士冠礼注云爵弁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纯衣丝衣也】毛氏曰俅俅恭顺貌基门塾之基【孔氏曰释宫云门侧之堂谓之】

【塾孙炎曰夹门堂也绎礼在门不在庙郊特牲曰绎之于库门内枋之于东方失之矣绎于门内为火明其当在门外】 毛氏曰自羊徂牛言先小后大也大鼎谓之鼐小鼎谓之鼒【郑氏曰鼎圜弇上谓之鼒 孔氏曰孙炎曰鼎敛上而小口者】吕氏曰自堂徂基乃所谓于彼乎于此乎 王氏曰自堂徂基自堂上降而徂基也自羊徂牛先小后大也鼐鼎及鼒先大后小也或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反复展视所以致勤敬也 孔氏曰觩然设兕觥貌朱氏曰思语辞柔和也 毛氏曰吴哗也 郑氏

曰不吴不敖不讙哗不敖慢恭敬获福斯夀考之休也 释文兕觥作光觵曰字又作兕觥 横渠张氏曰天子既以臣为尸不可祭罢便使出门而就臣位故其退尸也皆有渐言丝衣已是不着冕服言弁已是不冠冕也

丝衣一章九句

酌吿成大武也【朱氏曰内则曰十三舞勺即此诗也然此诗与赉般皆不用诗中字名篇疑皆乐章之名尔 横渠张氏曰酌周公没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吿其成于宗庙之歌也】于铄【舒灼反】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居表反】王之造【七报反】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孔氏曰于叹美 朱氏曰铄盛也 孔氏曰王师王肃云武王之众也 欧阳氏曰遵养循养也 郑氏曰纯大介助也 苏氏曰熙光也 郑氏曰龙宠也毛氏曰蹻蹻武貌造为也 郑氏曰载则允信也朱氏曰言武王之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 苏氏

曰退自循养与时皆晦晦而益明其后既纯光矣则天下无不助之者 欧阳氏曰我龙受之者谓武王之功兴此王业成王宠受而承之也蹻蹻王之造言蹻蹻然武功武王之所为也载用有嗣者谓后世能承其业为有嗣矣实维尔公允师者武王用师实天下之至公信可谓王师矣

酌一章八句

桓谓武类祃【马嫁反】也桓武志也【释文云本或以桓武志也为注 郑氏曰类也祃也皆师祭也 孔氏曰讲武类祃之乐歌也 朱氏曰案左氏传楚庄王曰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之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然则桓赉两篇皆大武乐中一章也与此序不同】

晁氏曰桓之序曰桓武志也或以为注或以为序失其传多如此

绥万邦屡【力注反】丰年天命匪解【音懈】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音乌】昭于天皇以间之

郑氏曰绥安也 孔氏曰屡丰年数有丰年桓桓然有威武王肃曰于乎周道乃昭见于天 李氏曰士与熊罴之士虎贲之士同 毛氏曰间代也 郑氏曰皇君也 王氏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桓武志也而曰绥万邦屡丰年则其为武志也异乎人之武志矣【李氏曰武王用兵葢为天下除害故能召和气】天命匪解者武王匪解故天命亦匪解也 苏氏曰武王克商以安天下屡获丰年之祥矣然天命之于周久而不厌也故武王桓桓保有其众用之四方之不服以定其家其德上昭于天遂以代商有天下言武之不可废也

桓一章九句

赉【来代反】大封于庙也赉予也言所以锡予善人也【郑氏曰武王伐纣特封诸臣有功者 孔氏曰大封于庙之乐歌也】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音亦】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于【音乌】绎思

毛氏曰勤劳应当也 朱氏曰敷布也时是也绎寻绎也 苏氏曰思辞也 郑氏曰今我徃以此求定苏氏曰文王勤劳天下至矣其子孙应受而有之

然而不敢専也 朱氏曰布此以赉有功皆文王之功德在人而可寻绎者所以求天下之安定而已王氏曰大赉善人封建以为诸侯与共天下则所以求天下之定也 朱氏曰此周之命也又叹使诸臣受封赏者绎思文王之德以戒之也

赉一章六句

般【薄寒反】巡守【手又反】而祀四岳河海也【郑氏曰般乐也孔氏曰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之乐歌也 朱氏反郑氏曰般乐也苏氏曰游般也今考诗中无此意当缺之孔氏以般乐也为序文曰定本般乐为郑注未知孰是 释文曰崔灵恩集注本用此注为序文】于【音乌】皇时周陟其高山堕【吐果反】山乔岳允犹翕【许反反】河敷天之下裒【蒲侯反】时之对时周之命

郑氏曰皇君乔高也于乎美哉君是周邦而巡守王氏曰峦山谓之堕堕狭而长也陟其高山堕山乔岳则巡守之所陟无所不至 苏氏曰犹道也翕河大河受众水者也【郑氏曰河言翕者河自大陆之北敷为九祭者合为一】陟其山岳而道于大河思其有功于民是以至于敷天之下无不总荅其功者此周之命也 王氏曰裒时之对者裒其神而对之以祭祀也时周之命者能怀柔百神则受命长矣

般一章七句

闵予小子之什十一篇一百三十六句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十

猜你喜欢
  商书·高宗肜日·佚名
  卷二·郑玄
  卷二 臣术·刘向
  卷第十·朱熹
  卷七·毛奇龄
  春秋通义·佚名
   天地第十二·刘文典
  卷二·陆粲
  诗故卷九·朱谋玮
  卷四十四·顺治
  卷十四·乾隆
  (四)质与量·钱穆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念常
  重刻禅源诠序·宗密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九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寒山诗集原序·寒山

    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撰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隠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

  • 卷六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六陆龟蒙早秋吴体寄袭美荒庭古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虽然诗胆大如【一作於】斗争奈愁肠牵似绳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病中秋怀寄袭美病容愁思苦

  • 御选元诗卷六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九七言絶句二贡子仁自题逺山拱北楼头晩眺晴吴山相对列如屏白云天外孤飞处认得茅峰一防青范晞文湖上诗湖边多少防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东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黄庚海棠脸晕轻红酒力防真

  • 列传第三十 薛辩 寇赞 郦范 韩秀 尧暄·魏收

    薛辩,字允白。其先自蜀徙于河东之汾阴,因家焉。祖陶,与薛祖、薛落等分统部众,故世号三薛。父强,复代领部落,而祖、落子孙微劣,强遂总摄三营。善绥抚,为民所归。历石武、苻坚,常凭河自固。仕姚兴为镇东将军,入为尚书。强卒,辩复袭

  • 卷四百九十·列传第二百四十九·外国六·脱脱

        ◎外国六   ○天竺 于阗 高昌 回鹘 大食 层 檀 龟兹 沙州 拂菻   天竺国旧名身毒,亦曰摩伽陀,复曰婆罗门。俗宗浮图道,不饮酒食肉。汉武帝遣使十余辈间出西南,指求身毒,为昆明所闭,莫能通。至汉明帝梦金

  • 卷一二六 宋紀八·司马光

      起重光單閼(辛卯),盡玄黓執徐(壬辰),凡二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四五一年)   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會羣臣於瓜步山上,班爵行賞有差。魏人緣江舉火;太子左衞率尹弘言於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

  • 卷三十二·毕沅

      ◎宋纪三十二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   春,正月,壬午朔,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奉表上玉皇大天帝圣号;遂奉安刻玉天

  • 第七十三回 讨成德中使无功 策魏博名相定议·蔡东藩

      却说王承宗自为留后,无非是积习相沿,看人榜样。最近的就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师道即李纳庶子,李纳死,长子师古袭职,师古死,判官高沐等,奉师古异母弟师道为节度副使,杜黄裳时尚为相,请设官分治,免致后虑。宪宗因夏蜀迭乱,不宜

  • 名山藏卷之三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分藩记一◆分藩记一宗室诸侯王之患厚则骄溢薄则困辱无计划鉴之前世如出一辙明兴高皇帝以宋为惩内域削弱边圉弗威使胡人得逞中原而居闰位于是大封诸子连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以王燕东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天启五年八月丁丑朔祭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周如磐行礼○兵科给事中吴国华锍釒劾工部郎中曹钦程贪险罪状且及旧令周诗雅熊江受累之枉得旨曹钦程既已力攻群党况见在 陵工督理不必苛求周诗雅熊江作令大千物议吴国华如何

  • 卷之一千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周书·酒诰·佚名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

  • 卷一百三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三十八宋 陳祥道 撰戎路周禮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苹車之萃輕車之萃戎路革路也晉欒鍼曰吾有二位於戎路【襄十四年左】晉侯獻楚俘王賜以戎路之服【僖二十八年左】乾時之

  • 论语集注大全卷八·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八泰伯第八凡二十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周大【音泰】王之长【上声下同】子至徳谓徳之至极无以复【扶又反】加者也

  • 卷二十七·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七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士丧礼第十二之二管人汲不説繘屈之注曰管人有司主舘舎者不説繘将以就祝濯米屈萦也防曰聘礼记云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此为死者故

  • 南宋元明僧宝传序·自融

    有传教则必有传人。有传人尤必有传书。盖教者道之所由行也。人者教之所由兴也。书者前人之所由□□。□□□所由镜也。是以大道弥沦。□□□。□□得一二人焉。为之眼目。犹贫□□□。□客衣珠。亦终于迷惘而已。苟得

  • 鬼谷子注·陶弘景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 金光明经文句记·知礼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