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论自尊
日本大教育家福泽谕吉之训学者也,标提“独立自尊”一语,以为德育最大纲领。夫自尊何以谓之德?自也者,国民之一分子也,自尊所以尊国民故,自也者,人道之一阿屯也,自尊所以尊人道故。
西哲有言:“人各立于自所欲立之地。”吉田松阴曰:“士生今日,欲为蒲柳,斯蒲柳矣,欲为松柏,斯松柏矣。”吾以为欲为松柏者果能为松柏与否?吾不敢言。若夫欲为蒲柳者而能进于松柏,吾未之闻也。孟子曰:“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又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以有为也。”夫自贼自暴自弃之反面,则自尊是也。是以君子贵自尊。
悲哉!吾中国人无自尊性质也。簪缨何物?以一钩金塞其帽顶,则脚靴手版,磕头请安,戢戢然矣。阿堵何物?以一贯铜晃其腰缠,则色肆指动,围绕奔走,喁喁然矣。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投骨而啮者,畜犬之情也。人之所以为人者,其资格安在耶?顾乃自侪于猴犬而恬不为怪也,故夫自尊与不自尊,实天民、奴隶之绝大关头也。
且吾见夫今世所谓识时俊杰者矣,天下之危急,彼非无所闻也。国民之义务,彼非无所知也。顾口中有万言之沸腾,肩上无半铢之负荷。叩其故,则曰:天下大矣,贤智多矣,某自顾何人,其敢语于此。推彼辈之意,以为一国四百兆人,其三百九十九兆九亿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中,其德慧术知,无一不优于我,其聪明才力,无一不强于我,我之一人,岂足轻重云耳?率斯道也以往,其必四百兆人,人人皆除出自己,而以国事望诸其余之三百九十九兆九亿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统计而互消之,则是四百兆人卒至实无一人也。夫一二人之自贼、自暴、自弃而不自尊,宜若于天下大局无与焉矣,然穷其弊乃至若此。
不宁惟是,为国民者而不自尊其一人之资格,则断未有能自尊其一国之资格焉者也。一国不自尊,而国未有能立焉者也。吾闻英国人自尊之言曰:太阳曾无不照我英国国旗之时(英人属地遍于五大洲,此地日方没,彼地日已出,故曰太阳常照英国旗也)。曰:无论何地,凡我英人有一人足迹踏于其土者,则其土必为吾英之势力范围也。吾闻俄国人自尊之言曰:俄罗斯者,东罗马之相续人也(相续者,继袭之义)。曰:我俄人必成先帝彼得之志,为东方之主人翁也。吾闻法国人自尊之言曰:法兰西者,欧洲文明之中心点也,全世界进步之原动力也。吾闻德国人自尊之言曰:自由主义者,日耳曼森林中之产物也;日耳曼人者,条顿民族之宗子,欧洲中原之主帅也。吾闻美国人自尊之言曰:旧世界者,腐败陈积之世界也,其有清新和淑之气者,惟我新世界(旧世界指东半球,新世界指西半球);今日之天下,由政治界之争竞,而移于生计界之竞争,他日战胜于生计界者,舍我美人莫属也。吾闻日本人自尊之言曰:日本者东方之英国也,万世一系天下无双也,亚洲之先进国也,东西两文明之总汇流也。自余各国,苟其能保一国之名誉于世界上者,则皆莫不各有其所以自尊之具。若不尔者,则其国必萎缩而无以自存也。其远焉者吾不能遍举,请征诸其近者。吾尝见印度人,辄曰:英国之政治,高美完满,盛德巍巍,胜于吾印往昔远甚,乃至英人之一颦一笑、一饮一啄,皆视为加己数十等也。吾尝见朝鲜人,辄曰:吾韩今日更无可望,惟望日本及世界文明各大国扶而掖之也。浅见者徒见夫英、俄、德、法、美、日之强盛也如彼,而以为其所以敢于自尊者有由;徒见夫印度、朝鲜之积弱也如此,而以为其所以自贬者出于不得已。此误果为因、误因为果之言也,而乌知夫自尊者即彼六国致强之源,而自贬者乃此二国取灭之道也。呜呼!吾观于此而不能不重为中国恫矣。畴昔尚有一二侈然自大之客气,乃挫败不数度,至今日而销磨尽矣。闻他人之议瓜分我也,则噭然以啼;闻他人之义保全我也,则冁然以笑。君相官吏伺外国人之颜色,先意承志,如孝子之事父母;士农工商仰外国人之鼻息,趋承奔走,如游妓之媚情人。政府之意曰:中国人不足恃矣,吾但求结纳一大邦之奥援,为附庸下邑之陪臣,以保富贵终余年焉。民间之意曰:中国无可为矣,吾但求托庇一强国之宇下,为食毛践土之蚁民,以逃丧乱、长子孙焉。即号称有志之士者,亦曰:今日之中国非可以自力自救,庶几有仁义和亲之国,恤我怜我扶助我乎?嗟乎恫哉!我国家今日之资格,其如斯而已乎?我国家将来之前途,竟如斯而已乎?嗟乎恫哉!畴昔侈然自大之客气,自居上国而藐人为夷狄者,先觉之士窃窃然忧之,以为排外之谬想,不徒伤外交而更阻文明输入之途云耳。夫孰知夫数十年来得延一线之残喘者,尚赖有此若明若昧,无规则无意义之排外自尊思想以维持之,并此而斫丧焉,而立国之具乃真绝矣。夫孰知夫以真守旧误国,而国尚有可为,以伪维新误国,而国乃无可救也。《孟子》曰:“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谁为为之,而至于此!
夫国家本非有体也,藉人民以成体。故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伊尹曰:“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若此者,就寻常庸子视之,不以为狂,必以为泰矣。而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乃在于此。英将乌尔夫之将征加拿大也,于前一夜拔剑击案,阔步室内,自夸其大业之必成,宰相鳖特见之,语人曰:“余深庆此行为国家得人。”奥相加富匿,掌奥国政权者五十年,尝喟然长叹曰:“天为国家生非常之才,虽然其孕育之也百年,其休息之也又百年。吾每念及我百岁之后,不禁为奥帝国之前途危栗也。”鳖特当1757年语侯爵某曰:“君侯君侯,予确信惟予能救此国,而舍予之外无一人能当其任也。”加里波的曰:“余誓复我意大利,还我古罗马。”加富尔失意躬耕之时,其友赠书吊之,乃戏答曰:“事未可知,天若假公以年,伫看他日加富尔为全意大利宰相之时矣。”彼数子者,其所以高自位置,与夫世俗之多大言少成事者,皮相焉殆无以异,而不知其后此之建丰功扬伟烈,能留最高之名誉于历史上,皆此不肯自贼、自暴、自弃之一念,驱遣而成就之也。嗟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历览古今中外之历史,其所以能维系国家于不败之地者,何一非由人民之自尊而来,何一非由人民中之尤秀拔者,以自尊之大义倡率一世而来哉!
吾欲明自尊之义,请先言自尊之道。
凡自尊者必自爱。“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此杜老绝代佳人之诗也,不如此而谬托于绝代佳人,未有能称者也。孔明之表后主也,一则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再则曰:“臣于成都负郭,有桑八百株。没后,子孙无忧饥寒。”夫孔明非必如硁硁自守之匹夫,故为狷介以鸣高也。彼其所以自处者,固别有所以特拔于流俗,而以淡泊为明志之媒介,以宁静为致远之表记也。故夫浮华轻薄之士,谬托旷远,而以不矜细行为通才,牺牲名誉,而以枉尺直寻为手段者,其去豪杰远矣。何也?先自菲薄,而所谓自尊者更持何道也。故真能自尊者,有皑皑冰雪之志节,然后能显其落落云鹤之精神,有谡谡松风之德操,然后能载其岳岳千仞之气概。自尊者,实使人进其品格之法门也。
凡自尊者必自治。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文明人何以尊于野蛮?文明人能与法律相浃,而野蛮不能也。十人能自治,则此十人者在其乡市为一最固结之之团体,而可以尊于一乡市;百人能自治,则此百人者在其省郡为一最固结之团体,而可以尊于一省郡;千人万人能自治,则此千人万人者在其国中为一最固结之团体,而可以尊于一国;数十百千万人能自治,则此数十百千万人者在世界中为一最固结之团体,而可以尊于全世界。其在古代,斯巴达以不满万人之国,而独尊于希腊;其在现世,英国人口不过中国十五分之一,而尊于五洲。何也?皆由其自治之力强,法律之观念重耳。盖人也者,必非能一人而自尊者也,故必其群尊,然后群内之人与之俱尊,而彼此自治力不足,则群且不成,尊于何有。我中国人格所以日趋于卑贱,其病源皆坐于是。
凡自尊者必自立。《庄子》曰:“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夫大同太平之极,必无一人焉能有人,亦无一人焉见有于人。泰西之治今犹未至也,而中国则更甚焉。其人非有人者,则见有于人者,故君有民,民见有于君,父有子,子见有于父,夫有妇,妇见有于夫;一室之中,主有仆,仆见有于主;一铺店之中,股东有伴佣,伴佣见有于股东;一党派之中,党魁有徒众,徒众见有于党魁。通四百兆人而计之,大率有人者百之一,见有于人者百之九十九,而此所谓有人者,时又更有他人焉从而有之(如妇见有于夫,其夫或见有于其夫之父,其夫之父或又见有于其所属之铺店之主人、衙署之长官,而彼等又见有于一二民贼之类。若是者其级数无量不可思议,虽恒河沙世界中一一莲花,一一花中一一佛,一一佛身一一口,一一口中一一舌,说之犹不能尽)。若是乎,吾国中虽有四百兆人,而其见有于人者,实三百九十九兆强也。凡见有于人者,则丧其人格(泰西惯例,妇人大率无选举权,以其见有于男子也。余仿此)。若是乎,则此四百兆人中能保存人格者,复几何哉?是安得不瞿然惊也!夫吾之为此言,非谓欲使人尽去其所尊所亲者,而倔强跋扈以为高也,乃正所以为合群计也。凡一群之中,必其人皆有可以自立之道,然后以爱情自贯联之,以法律自部勒之,斯其群乃强有力。不然,则群虽众而所倚赖者不过一二人,则仍只能谓之一二人,不能谓之群也。有两家于此,甲家则父母、妻子、兄弟,皆能有所业以食力,余粟余布,各尽其材,乙家则仰事俯畜,皆责望于一人,则其家之孰荣孰悴,岂待问也?有两军于此,甲军则卒伍皆知兵,不待指挥,而各人之意见,既与主帅相针射,号令一下,则人人如其心中所欲发,乙军则惟恃一二勇悍之首令,而他如木鸡然,则其军之孰赢孰负,岂待问也?夫家庭与军伍,其制裁之当严整,殆视他种社会为尤要矣。而其自立力之万不可缺也,犹如此。故凡有自尊思想,不欲玷辱彼苍所以予我之人格者,必以先求自立为第一要义。自立之具不一端,其最显要者,则生计上之自劳自活,与学问上之自修自进也。力能养人者上也,即不能而不可不求足以自养;学能济人者上也,即不能而不可不求足以自济。苟不尔者,欲不倚赖人,乌可得也?专倚赖人,而欲不见有于人,乌可得也?夫倚赖人非必志士之所讳也。然我有所倚赖于他,他亦有所倚赖于我,互相倚而群之形乃固焉。若一则专为倚赖者,一则专为被倚赖者,其群未有能立,即立,未有能久者也。英人常自夸曰:“他国之学校,可以教成许多博士学士,我英之学校则只能教成‘人’而已。”人者何?人格之谓也。而求英人教育之特色,所以能养成此人格者,则惟受之实业而使之可以自活,受之常识而使之可以自谋。而盎格鲁-撒逊人种,所人高掌远跖于全世界,能有人而不见有于人者,皆恃此焉矣。
凡自尊者必自牧。《易》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自牧与自尊,宁非反对之两极端耶?虽然,有说焉,自尊云者,非尊其区区七尺也,尊其为国民之一分子,人类之一阿屯也。故凡为国民一分子、人类一阿屯者,皆必如其所尊以尊之。故惟自尊者为能尊人,临深以为高,加少以为多,其为高与多也亦仅矣;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其为生与存也亦殆矣。故夫沾沾一得趾高气扬者,其必器小易盈之细人也。甚或人之有技娼嫉以恶者,其必浊卑下流之鄙夫也。细人、鄙夫,其去自尊之道不亦远乎?吾观夫西人之所谓Gentleman(此字中国语无确译,俾斯麦尝谓此英语中最有意味之字也。若强译之,则“君子”二字庶乎近焉)者,其接人也,皆有特别一种温良恭俭让之德,虽对婢仆,其礼逾恭。有所命令必曰Please(含恳请之意),有所取求,必曰Thank you(谢也)。盖重人者人恒重之,侮人者人恒侮之,势必然矣。况夫人也者,参天两地,列为三才,吾之能保存其高尚之资格也,不过适完其分际上应尽之义务,而何足以自炫耀也。是故欲立立人,先圣所以垂训,贡高我慢,世尊所以设戒。
凡自尊者必自任。一群之人芸芸也,而于其中独为群内之所崇拜者,此必非可以力争而术取也,必其所负于本群之责独重,而其任之也独劳,则众人之所以酬之者,自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至,其自任也,非欲人之尊我而以此为钓也。彼实自认其天职之不可以不尽,苟不尔者,则为自贬,为自污,为自弃,为道义上之自鬻,为精神上之自戕。是故逾自尊者逾自任,逾自任者逾自尊。自尊之极,乃有如伊尹所谓天民先觉,如孟子所谓舍我其谁,如佛所谓普度众生。为一大事出世,岂抹煞众人以为莫己若哉!盖见夫己之责任则已如是,而他人之能如是与否,且勿暇计也。抑吾尝见夫老朽名士与轻薄少年之自尊矣,摭拾区区口耳四寸之学问,吐出气焰万丈之言词。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口有千秋,而双肩则不能容物。吾昔曾为《呵旁观者》文,内一条写其形状曰:
四曰笑骂派。(中略)既骂维新,亦骂守旧,既骂小人,亦骂君子,对老辈则骂其暮气已深,对青年则骂其躁进喜事。事之成也,则曰竖子成名;事之败也,则曰吾早料及。彼辈常自立于无可指摘之地。何也?不办事故无可指摘,旁观故无可指摘。己不办事,而立于办事者之后,引绳批根以嘲讽掊击,此最巧黠之术。而使勇者所以短气,怯者所以灰心也。(中略)譬之孤舟遇风于大洋,彼辈骂风、骂波、骂大洋、骂孤舟,乃至遍骂同舟之人,若问此船当以何术可达彼岸乎,彼等瞠然无对也。何也?彼辈藉旁观以行笑骂,失旁观之地位,则无笑骂也。
嗟夫!自尊者本人道最不可缺之德,而在今日之中国,此二字几成诟病之名词者,皆此等伪自尊者之为累也。谚曰:“济人利物非吾事,自有周公、孔圣人。”夫周公何人也?孔圣人何人也?颅同此员,趾同此方,官同此五,支同此四,而必曰此也者,彼之责任,非吾之责任也。天下之不自爱,孰有过是也?而若之何彼伪自尊者,竟奉此语为不二法门也。
朱子曰:“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吾今者为我国民陈自尊之义,吾安保无误读之以长其暴慢鄙倍之气,增其骄盈予智之心,以为公德累为合群蠹者。虽然,吾既略陈其界说,为“自尊”二字下一定义。吾敢申言之曰:凡不自爱、不自治、不自立、不自牧、不自任者,决非能自尊之人也。五者缺一,而犹施施然自尊者,则自尊主义之罪人也。嗟夫!因噎固不可以废食,惩羹固不可以吹齑,苦深忧夫人人自尊之有流弊,吾尤忧乎人人不自尊。而此四百兆人者,且自以奴隶、牛马为受生于天之分内事。而此种自屈辱以倚赖他人之劣根性,今日施诸甲,明日即可以施诸乙,今日施诸室内,明日即可以施诸路人,施诸仇敌。呜呼!吾每接见夫客之自燕来者,问以吾国民近日对外之情状,未尝不泪涔涔下也。呜呼!吾又安能已于言哉。
猜你喜欢 说卦卷九·孔颖达 卷二十二·郑玄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晏婴 止学 译文·王通 提要·杜预 第十三章 13·辜鸿铭 卷一百二十三·卫湜 卷一百七十六·秦蕙田 春秋説卷十七·洪咨夔 左传折诸卷三·张尚瑗 卷十一·柯尚迁 释果想品第十一·佚名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修改管理寺庙条例意见书·太虚 不空罥索咒心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