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十二 天文下

桓三十八 灵二十 献九 陨石

孝桓建和元年八月壬寅,荧惑犯舆鬼质星。二年二月辛卯,荧惑行在舆鬼中。三年五月己丑,太白行入太微右掖门,留十五日,出端门。丙申,荧惑入东井。八月己亥,镇星犯舆鬼中南星。乙丑,彗星芒长五尺,见天市中,东南指,色黄白,九月戊辰不见。荧惑犯舆鬼为死丧,质星为戮臣,入太微为乱臣。镇星犯舆鬼为丧。彗星见天市中为贵人。至和平元年二月甲寅,梁太后崩,梁冀益骄乱矣。

元嘉元年二月戊子,太白昼见。永兴二年闰月丁酉,太白昼见。时,上幸后宫采女邓猛,明年,封猛兄演为南顿侯。后四岁,梁皇后崩,梁冀被诛,猛立为皇后,恩宠甚盛。

永寿元年三月丙申,镇星逆行入太微中,七十四日去左掖门。七月己未,辰星入太微中,八十日去左掖门。八月己巳,荧惑入太微,二十一日出端门。太微,天子廷也。镇星为贵臣妃后,逆行为匿谋。辰星入太微为大水,一曰后宫有忧。是岁雒水溢至津门,南阳大水。荧惑留入太微中,又为乱臣。是时梁氏专政。九月己酉,昼有流星长二尺所,色黄白。癸巳,荧惑犯岁星,为奸臣谋,大将戮。

二年六月甲寅,辰星入太微,遂伏不见。辰星为水,为兵,为妃后。八月戊午,太白犯轩辕大星,为皇后。其三年四月戊寅,荧惑入东井口中,为大臣有诛者。其七月丁丑,太白犯心前星,为大臣。后二年七月,懿献皇后以忧死。大将军梁冀使太仓令秦宫刺杀议郎邴尊,又欲杀邓后母宣。事觉,桓帝收冀及妻寿襄城君印绶,皆自杀。诛诸梁及孙氏宗族,或徙边。是其应也。

延熹四年三月甲寅,荧惑犯舆鬼质星。五月辛酉,客星在营室,稍顺行,生芒长五尺所,至心一度,转为彗。荧惑犯舆鬼质星,大臣有戮死者。五年十月,南郡太守李肃坐蛮夷贼攻盗郡县,取财物一亿以上,入府取铜虎符,肃背敌走,不救城郭;又临黎阳竭者燕乔坐赃,重泉令彭良杀无辜,皆弃市。京兆虎牙都尉宋谦坐赃,下狱死。客星在营室至心作彗,为大丧。后四年,邓后以忧死。

六年十一月丁亥,太白昼见。是时,邓后家贵盛。

七年七月戊辰,辰星犯岁星。八月庚戌,荧惑犯舆鬼质星。庚申,岁星犯轩辕大星。十月丙辰,太白犯房北星。丁卯,辰星犯太白。十二月乙丑,荧惑犯轩辕第二星。辰星犯岁星为兵。荧惑犯质星有戮臣。岁星犯轩辕为女主忧。太白犯房北星为后宫。其八年二月,太仆南乡侯左胜以罪赐死,胜弟中常侍上蔡侯C369、北乡侯党皆自杀。癸亥,皇后邓氏坐执左道废,迁于桐宫死,宗亲侍中B036阳侯邓康、河南尹邓万、越骑校尉邓弼、虎贲中郎将安阳侯邓会、侍中监羽林左骑邓德、右骑邓寿、昆阳侯邓统、BF73阳侯邓秉、议郎邓循皆系暴室,万、会死,康等免官。又荆州刺史芝、交阯刺史葛祗皆为贼所拘略,桂阳太守任胤背敌走,皆弃市,荧惑犯舆鬼质星之应也。

八年五月癸酉,太白犯舆鬼质星。壬午,荧惑入太微右执法。闰月己未,太白犯心前星。十月癸酉,岁星犯左执法。十一月戊午,岁星入太微,犯左执法。九年正月壬辰,岁星入太微中,五十八日出端门。六月壬戌,太白行人舆鬼。七月乙未,荧惑行舆鬼中,犯质星。九月辛亥,荧惑入太微西门,积五十八日。永康元年正月庚寅,荧惑逆行入太微东门,留太微中百一日出端门。七月丙戌,太白昼见经天。太白犯心前星,太白犯舆鬼质星有戮臣。荧惑入太微为贼臣。太白犯心前星为兵丧。岁星入太微犯左执法,将相有诛者。岁星入守太微五十日,占为人主。太白、荧惑入舆鬼,皆为死丧,又犯质星为戮臣。荧惑留太微中百一日,占为人主。太白昼见经天为兵,忧在大人。其九年十一月,太原太守刘?质、南阳太守成瑨皆坐杀无辜,荆州刺史李隗为贼所拘,尚书郎孟珰坐受金漏言,皆弃市。永康元年十二月丁丑,桓帝崩,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黄门令山冰等皆枉死,太白犯心,荧惑留守太微之应也。

孝灵帝建宁元年六月,太白在西方,入太微,犯西蕃南头星。太微,天廷也。太白行其中,宫门当闭,大将被甲兵,大臣伏诛。其八月,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谋欲尽诛诸宦者;其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长乐五官史朱瑀觉之,矫制杀蕃、武等,家属徙日南比景。

熹平元年十月,荧惑入南斗中。占曰:「荧惑所守为兵乱。」斗为吴,其十一月,会稽贼许昭聚众自称大将军,昭父生为越王,攻破郡县。

二年四月,有星出文昌,入紫宫,蛇行,有首尾无身,赤色,有光、B058垣墙。八月丙寅,太白犯心前星。辛未,白气如一匹练,冲北斗第四星。占曰:「文昌为上将贵相。太白犯心前星,为大臣。」后六年,司徒刘B060为中常侍曹节所谮,下狱死。白气冲北斗为大战,明年冬,扬州刺史臧B857、丹阳太守陈寅,攻盗贼苴康,斩首数千级。

光和元年四月癸丑,流星犯轩辕第二星,东北行入北斗魁中。八月,彗星出亢北,入天市中,长数尺,稍长至五六丈,赤色,经历十余宿,八十余日,乃消于天菀中。流星为贵使,轩辕为内宫,北斗魁主杀。流星从轩辕出抵北斗魁,是天子大使将出,有伐杀也。至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上遣中郎将皇甫嵩、朱俊等征之,斩首十万余级。彗除天市,天帝将徙,帝将易都。至初平元年,献帝迁都长安。

三年冬,彗星出狼、弧,东行至于张乃去。张为周地,彗星犯之为兵乱。后四年,京都大发兵击黄巾贼。

五年四月,荧惑在太微中,守屏。七月,彗星出三台下,东行入太微,至太子、幸臣,二十余日而消。十月,岁星、荧惑、太白三合于虚,相去各五六寸,如连珠。占曰:「荧惑在太微为乱臣。」是时,中常侍赵忠、张让、郭胜、孙璋等,并为奸乱。彗星入太微,天下易主。至中平六年,宫车晏驾。岁星、荧惑、太白三合于虚为丧。虚,齐地。明年,琅邪王据薨。

光和中,国皇星东南角去地一二丈,如炬火状,十余日不见。占曰:「国皇星为内乱,外内有兵丧。」其后黄巾贼张角烧州郡,朝廷遣将讨平,斩首十余万级。中平六年,官车晏驾,大将军何进令司隶校尉袁绍私募兵千余人,阴D266雒阳城外,窃呼并州牧董卓使将兵至京都,共诛中官,对战南、北宫阙下,死者数千人,燔烧宫室,迁都西京。及司徒王允与将军吕布诛卓,卓部曲将郭汜、李C765旋兵攻长安,公卿百官吏民战死者且万人。天下之乱,皆自内发。

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占曰:「为兵。」至六年,司隶校尉袁绍诛灭中官,大将军部曲将吴匡攻杀车骑将军何苗,死者数千人。

三年四月,荧惑逆行守心后星,十月戊午,月食心后星。占曰:「为大丧。」后三年而灵帝崩。

五年二月,彗星出奎,逆行入紫宫,后三出,六十余日乃消。六月丁卯,客星如三升碗,出贯索,西南行入天市,至尾而消。占曰:「彗除紫宫,天下易主。客星入天市,为贵人丧。」明年四月,宫车晏驾。中平中夏,流星赤如火,长三丈,起河鼓,入天市,抵触宦者星,色白,长二三丈,后尾再屈,食顷乃灭,状似枉矢。占曰:「枉矢流发,其宫射,所谓矢当直而枉者,操矢者邪枉人也。」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谋尽诛中官,中官觉,于省中杀进:俱两破灭,天下由此遂大坏乱。

六年八月丙寅,太白犯心前星,戊辰犯心中大星。其日未冥四刻,大将军何进于省中为诸黄门所杀。己巳,车骑将军何苗为进部曲将吴匡所杀。

孝献初平二年九月,蚩尤旗见,长十余丈,色白,出角、亢之南。占曰:「蚩尤旗见,则王征伐四方。」其后丞相曹公征讨天下且三十年。

四年十月,孛星出两角间,东北行入天市中而灭。占曰:「彗除天市,天帝将徙,帝将易都。」是时上在长安,后二年东迁,明年七月,至雒阳,其八月,曹公迎上都许。

建安五年十月辛亥,有星孛于大梁,冀州分也。时袁绍在冀州。其年十一月,绍军为曹公所破。七年夏,绍死,后曹公遂取冀州。

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舆鬼,入轩辕太微。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占曰:「彗星扫太微宫,人主易位。」其后魏文帝受禅。

十二年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荆州分也,时荆州牧刘表据荆州,益州从事周群以为荆州牧将死而失土。明年秋,表卒,以小子琮自代。曹公将伐荆州,琮惧,举军诣公降。

十七年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周群以为西方专据土地者,皆将失土。是时益州牧刘璋据益州,汉中太守张鲁别据汉中,韩遂据凉州,宗建别据枹罕。明年冬,曹公遣偏将击凉州。十九年,获宗建,韩遂逃于羌中,病死。其年秋,璋失益州。二十年秋,曹公攻汉中,鲁降。

十八年秋,岁星、镇星、荧惑俱入太微,逆行留守帝坐百余日。占曰:「岁星入太微,人主改。」

二十三年三月,孛星晨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坐。占曰:「除旧布新之象也。」

殇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陨石陈留四。《春秋》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传曰陨星也。董仲舒以为从高反下之象。或以为庶人惟星,陨,民困之象也。

桓帝延熹七年三月癸亥,陨石右扶风一,鄠又陨石二,皆有声如雷。

猜你喜欢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范晔
  卷十三 崇祯十年丁丑·计六奇
  卷之三百九十八·佚名
  金佗续编卷二十九·岳珂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郑麟趾
  战国策卷一·鲍彪
  ·与台阳属吏书·丁曰健
  高元海传·李延寿
  黄绂传·张廷玉
  梅思祖传·张廷玉
  卷一·佚名
  ●皇朝通典總目·佚名
  卷十九·长孙无忌
  钦定南巡盛典巻八十一·高晋
  16.齐桓公九合诸侯·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先生庚·顾嗣立

    庚字子京,赓弟。金平阳提举。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 吊麻信之二首 答杨焕然二首 清明后书怀 送孟驾之赴阙 病后赠姚仲宽居士 有怀家兄子扬 赠李彦诚 岘山秋晚图 题师嵒卿蒲中八咏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 四海纷挐战虎龙,惊麕无

  • 卷四·杜文澜

    秦澹如观察词秦澹如观察缃业,字应华,江苏无锡人。由副贡官浙江候补道,历权司道各篆,声誉卓然。余於吴门贾芸樵观察益谦坐中始识之。後数往还,辄间阻,而勋华雅韵,时熟耳中。所著微词录、虹桥老屋词,秘不示人。从友人处借钞

  • 第七十九回 因欢成病忽报弥留 以弟继兄旁延统绪·蔡东藩

      却说同治帝亲裁国政,一年以内,倒也不敢怠忽,悉心办理。只是性格刚强,颇与慈禧太后相似。慈禧太后虽已归政,遇有军国大事,仍著内监密行查探,探悉以后,即传同治帝训饬,责他如何不来禀白。偏这同治帝也是倔强,自思母后既已归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四·佚名

    嘉靖元年五月丙午朔给赏大同旗军张兴等五千五百余名银人一两初上即位念边军劳苦给赏银人二两兴等以非操军不与至是巡抚大同都御史杨志学上言各军原隶伍籍轮流哨探传递声息实与操军等况比年水旱霜雹为灾米价腾贵尤为贫

  • 第二十三册 天聪四年二月·佚名

    第二十三册 天聪四年二月初三日,遣人致书云:二贝勒曰:滦州一带俘获人口,其未婚少女及家奴,勿全给还,待来告索还其妻及兄弟亲戚时,取之交与汉人可也。初三日,蔡通原系明洪山口千总,我军克洪山口後,以洪山口无参将,擢千总为守备,兼

  • ●卷八·钱谦益

    ○周张士诚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天十二年)二月丙午,李伯升寇诸全。张士信愤诸全之败,集兵号二十万,遣李伯升挟我叛将谢再兴寇诸全之新城,部阵延亘十余里,造庐室,建仓廪,为必拔之计。城中胡德济坚壁拒守。(《太祖实录》)辛酉,大明左

  • 贺瑰传·薛居正

    贺瑰,字光远,濮阳人。曾祖贺延,因贺瑰而尊贵,追赠为左监门上将军。祖父贺华,追赠为左散骑常侍。父亲贺仲元,追赠为刑部尚书。贺瑰小时洒脱不羁,有英雄勇敢的气概,遇上乱世而从军。朱王宣任濮州刺史兼郓州马军步军都指挥使时,提

  • 卷四·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四内阁下厯代建置下【辽至明】辽辽史百官志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靣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靣治汉人州县税赋军马之事○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皇族四帐世预其选○北府左宰相○北府右宰相○

  • 采輯羣書目·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四禮書綱目采輯羣書目 禮類五【通禮之屬】正經十三部儀禮【鄭康成注 賈公彦疏】周禮【鄭康成注 賈公彦疏】禮記【鄭康成注 孔頴達疏】易 【程子傳  朱子本義】書 【孔安國傳 孔頴達

  • 卷一百五(达摩笈多译)·佚名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尔时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大士。仁今真是聪辩利智。快说如斯甚深空忍。文殊师利言:天子。我非如是聪辩利智。夫利智者,则是一切婴儿凡夫。何以故?天子。一切凡夫

  •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死心和尚。住洪之翠岩。寝室后有齐安王祠。乃李三景远也。居民烹宰淫祀无虚日。师恶之。移其祠于寺之西。就其址建方丈。未几。师卧于中。有修蟒蟠身侧。叱之而遁。一夜。忽梦神人峨冠而前。告曰。弟子为师所叱。不遑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二·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弟四之六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佛善了知至处力诸正定聚知彼因及不定聚诸众生彼成熟相皆明了三种贪处佛善了嗔痴三种亦复然三种烦恼差别门

  • 第七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七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依经释义六。初赞七大相海。三十二为大。八十种好为小。一一相好皆是法界。无边无底故称为海。谓初句是赞第十四金光微妙。故云上色。次一句赞第十五身光。三一行赞二

  • 环游黑海历险记·凡尔纳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全书共2卷33章。主人公倔强的凯拉班是烟草商人,生性固执古板。他要到海峡对岸的侄子家去参加婚礼。为了对不合理的税收政策表示不满,他决定带人沿着黑海绕到海峡对岸,由此经历了无数艰

  • 朱子治家格言·朱用纯

    又名《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清初朱柏庐著。该书颇多生活经验之谈,为朱氏治家教子之作。内中虽有“安分守命,顺时听天”等乐天知命的封建处世之道,但亦不乏诸多有价值的生活哲理,如“黎明即起,洒扫

  • 半村野人闲谈·姜南

    《半村野人闲谈》不分卷。明姜南撰。姜南,字叔明,号蓉塘,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举人。是书为作者纂辑典章制度、人物故实笔记,多记前代事。今据《艺海珠尘》本整理。

  • 史记三家注·司马迁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及张守节《史记正义》之合称。三注本各单行,至北宋始将三书注文皆散列于《史记》正文下,合刻为一编。三书先后递补,相得益彰。大体说来,《集解》以征引广博为胜,《索隐

  • 春秋权衡·刘敞

    十七卷。刘敞撰。今文经学家认为《公羊》与《左氏》、《穀梁》异者有三:一是“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是“张三世”,三是“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刘敞不赞这些传统的意见,并在此书中逐条批驳之。《春秋》经传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