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节 论自治

治者何?不乱之谓。乱者何?不治之谓。此训诂其谁不能解,虽然吾有味乎其言,吾有惕乎其言。

行其庭,草树凌乱然;入其室,器物狼藉然。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吾知其家之必不治,不治斯谓乱家。过其野,有哄于墟者而莫之或解;适其邑,有溲于途者而莫之或禁,若是者,虽未见其干戈疾疠,吾知其国之必不治,不治斯谓乱国。饮食起居无定时,手足眉眼无定容,言语举动无定规。若是者,虽未见其失德败行,吾知其人之必不治,不治斯谓乱人。

天下事乱固不可久也。己不能治,则必有他力焉起而代治之者,不自治则治于人,势所不可逃也。人之能治禽兽也,成人之能治小儿也,文明人之能治野蛮也,皆其无自治力使然也。人而无自活力则禽兽也,非人也。藉曰人矣,而小儿也,非成人也。藉曰成人矣,野蛮之成人,非文明之成人也。

今天下最庞大、最壮活之民族,莫如盎格鲁-撒逊人。彼尝自夸曰:“使吾英国民百人,与他国民百人,同时徙居于一地,不十年后,而英国之百人,粲然成一独立国,他国之百人,浑然如一盘散沙,受辖治于英人矣。”又曰:“彼半开(在文野之间谓之半开)野蛮之国土,虽其土著之民数百千万,吾英族但有一二人足迹蹈甚地,不数十年,即为英藩矣。”吾征诸实事,吾信其所夸之不诬。不见夫北美一洲,南洋群岛,其始本为西班牙、荷兰人所开辟,而今之享其利者,皆盎格鲁-撒逊族乎!不见今日之印度,英人居者不及万,而二万万之印人,戢戢如群羊乎!不见中国十八行省中,英人官商教士,统计来者不过四千人,而遍布要隘,俨若敌国乎!其所以如是者何也?世界中最富于自治力之民族,未有盎格鲁-撒逊人若者也。

《书》曰:“节性惟日其迈。”《荀子》曰:“人之性恶也,其善者伪也。”节者何?制裁之义也。伪者何?人为之义也(伪从人从为,杨《注》云:矫其本性也,谓凡非天性而人作为之者也)。故夫人之性质,万有不齐,驳杂而无纪,苟顺是焉。则将横溢乱动,相触相阋而不可以相群,于是不可不以人为之力,设法律而制裁之。然此法律者,非由外铄也,非有一人首出,制之以律群生也。盖发于人人心中良知所同然,以为必如是乃适于人道,乃足保我自由而亦不侵人自由。故不待劝勉,不待逼迫,而能自置于规矩绳墨之间。若是者谓之自治。自治之极者,其身如一机器然,一生所志之事业,若何而预备,若何而创始,若何而实行,皆自定之。一日之行事,某时操业,某时治事,某时接人,某时食,某时息,某时游,皆自定之。禀气之习惯,嗜欲之熏染,苟觉为害吾事业、戕吾德性者,克而治之,不少假借。一言一动,一颦一笑,皆常若有金科玉律以为之范围,一人如是,人人如是,于是乎成为群之自治。群之自治之极者,举其群如一军队然,进则齐进,止则齐止,一群之公律罔不守,一群之公益罔不趋,一群之公责罔不尽。如是之人,如是之群,而不能自强立于世界者,吾未之闻也。不如是焉,而能自强立于世界者,吾未之闻也。

或曰:机器者,无精神之物也,军队者,专制之体也。子乃以比于是者为美德何也?且中国风俗,他事或不如人,至于规行矩步,绳尺束缚,正中国人受用最惯、受病最深之处,数千年来,霸者絜之,儒者坊之,人奄奄无生气久矣。而子犹欲扬其毒以毒将来,不亦甚乎?应之曰:不然,机器死物也,而有主其动力者。古哲曰: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夫能使其一身之起居动作如机器者,正其天君活泼自由之极者也。军队之形式专制也,而有其精神焉。一群如一军队,其军队之将帅,则群中人人之良心所结成的法律是也。故制则制矣,而不可谓之专,以其法律者出自众人,非出自一人,是人人为军队中之小卒,实无异人人为军队中之主帅也。故夫自治云者,与彼霸者之所束缚,儒者之所矜持,固有异焉矣。何也?彼则治于人,而此则自治也。且中国人何夫规矩绳尺之与有?人人言奉法,然国家有宪令,官吏且勿守,无论民氓也,人人言尊教,然圣贤有条训,士夫且勿遵,无论杂流也。《尧典》曰:“天叙有典,天秩有礼。”秩叙者,一群所以团治之大原也。今试以观我中国,朝野上下,其所谓秩叙者安在乎?望其官府,则魑魅罔两所出没,黑暗诡僻,无复人道也。察其民间,则盗贼之薮,贪诈之府,与野蛮时代未立政府者无以异也。何以故?以不能自治故,不能自治而待治于人,未能真能治焉者也。

然则吾人今日所当务者可知矣。一曰求一身之自治。凡古未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者也。泰西人不必论,古人不必论,请言最近者。曾文正自其少年有吸烟及晏起之病,后发心戒之,初常倔强,不能自克,而文正视之如大敌,必拔其根株而后已焉。彼其后此能歼十余年盘踞金陵之巨憝,正与其前此能歼十数年盘踞血气之积习,同一精神也。胡文忠在军,每日必读《通鉴》十页。曾文正在军,每日必填日记数条,读书数页,围棋一局。李文忠在军,每日晨起必临《兰亭》百字,终身以为常。自流俗人观之,岂不以为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身品格第一大事。善观人者必于此觇道力焉。□□□论陈蕃云:“蕃不能扫除一室,而欲廓清天下,吾知其无能为矣。”(此语适忘为谁氏之言,读者诸君如能记忆,望顺教我。著者附识)虽似过刻之言,实则中正之论也。泰西通例,凡来复日必休息,每日八点钟始治事,十二点而小憩,一点复治事,四五点而毕憩,举国上自君相官吏,下至贩夫屠卒,莫不皆然。作则举国皆作,息则举国皆息,是岂所谓如军队如机器者耶?于文经纬整列曰理,条段错紊曰乱,诚以中西人之日用起居相比较,其一理一乱相去何如矣。毋曰薄物细故,夫岂知今日之泰西,其能整然秩然举立宪之美政者,皆自此来也。孟德斯鸠云:“法律者,无终食之间而可离者也,凡人类文野之别,以其有法律、无法律为差,于一国亦然,于一身亦然。”今吾中国四万万人,皆无法律之人也,群四万万无法律之人而能立国,吾未之前闻。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

一曰求一群之自治。国有宪法,国民之自治也;州、郡、乡、市有议会,地万之自治也。凡善良之政体,未有不从自治来也。一人之自治其身,数人或十数人之自治其家,数百数千人之自治其乡其市,数万乃至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数万万人之自治其国,虽其自治之范围广狭不同,其精神则一也。一者何?一于法律而已。《管子》曰:“乡与朝争治。”又曰:“朝不合众,乡分治也。”西人言政者,谓莫要于国内小国。国内小国者,一省、一府、一州、一县、一乡、一市、一公司、一学校,莫不俨然具有一国之形。省、府、州、县、乡、市、公司、学校者,不过国家之缩图,而国家者,不过省、府、州、县、乡、市、公司、学校之放大影片也。故于其小焉者能自治,则其大焉者举而措之矣。不然者,则不得不仰治于人,仰治于人,则人之抚我也听之,人之虐我也亦听之,同族之豪强者据而专也听之,异族之横暴者紾而夺也亦听之。如是,则人之所以为人之具,其涂地矣。抑彼西人之所以得此者何也?曰有制裁、有秩序、有法律,以为自治之精神也。真能自治者,他人欲干涉焉而不可得,不能自治者,他人欲无干涉焉而亦不可得也。此其事固有丝毫不容假借者。我国民仰治于人,数千年矣,几以此为天赋之义务,而莫敢萌他想,曾亦思本身之乐利,岂旁观者所能代谋?而当今之时局,又岂散漫者可以收拾也。

抑今士大夫言民权、言自由、言平等、言立宪、言议会、言分治者,亦渐有其人矣。而吾民将来能享民权、自由、平等之福与否,能行立宪、议会、分治之制与否,一视其自治力之大小、强弱、定不定以为差。吾民乎,吾民乎,勿以此为细碎,勿以此为迂腐,勿徒以之责望诸团体,而先以之责望诸个人。吾试先举吾身而自治焉,试合身与身为一小群而自治焉,更合群与群为一大群而自治焉,更合大群与大群为一更大之群而自治焉,则一完全高尚之自由国、平等国、独立国、自主国出焉矣。而不然者,则自乱而已矣。自治与自乱,事不两存,势不中立,二者必居一于是,惟我国民自讼之,惟我国民自择之。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五章·佚名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第十九·晏婴
  卷一百八 朱子五·黎靖德
  放下就是拥有·李叔同
  第九章 8·辜鸿铭
  卷五十三·冯复京
  提要·王植
  明解故上·章太炎
  贺上海吴市长电·太虚
  生活与生死·太虚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上·佚名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四卷·佚名
  序·知玄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知稼翁词 全文·黄公度

    点绛唇夜寒江净山含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思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六齣·单本

    第二十一齣 闹题【梁州令】〔生上〕海棠枝上拭罗巾。新红点点眞眞。怎生发付两红裙。难摆画。无倒断。枉逡巡。灯前恍惚还疑梦。被底绸缪宛似初。要识两边玄妙处。中间须用下工夫。那晚花烛之下。我只道小姐是个旧人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为代王,以参为太原王,以胜为梁王。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以代尽与太原王,号曰代王。参立十

  • 列传第十七 韩擒虎弟僧寿 洪 贺若弼·魏徵

    ○韩擒虎弟僧寿 洪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脱脱

        宁宗二   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名中书,以待选擢。丁卯,命路钤按阅诸州兵士,毋受馈遗及擅招军。违者置诸法。庚午,以葛邲配飨光宗庙庭。丙子,金遣完颜充来

  • 卷三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二·赵尔巽

      常大淳双福 王锦绣 常禄 王寿同 蒋文庆 陶恩培多山 吉尔杭阿刘存厚 绷阔 周兆熊 罗遵殿王友端 缪梓 徐有壬 王有龄   常大淳,字兰陔,湖南衡阳人。道光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湖南镇筸兵变,戕营官,镇道莫敢

  • 東觀漢記卷十·多人

      傳五   吳漢   吳漢,〔一〕字子顏,南陽人。〔二〕韓鴻為使者,使持節,降河北,拜除二千石,人為言:「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三〕書鈔卷七三   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四〕再

  • ●序·吴伟业

    寒夜鼠啄架上,发烛照之,则明季三王时邸报,臣畜之以为史料者也。年来幽忧多病,旧闻日落;十年三徙,聚书复阙;后死之责,将谁任乎?臣因是博搜见闻,讲求实录,刊讹谬,芟芜秽,补缺遗,类分为四十一篇:自福王至桂王,更七载而勒成一书,名之曰&ldq

  •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李定夷

    民国五年,共和再造,日月重光。滇军第二军军长武宁李公烈钧,转战万里,劳苦功高。既率师入广州,广州市民开大欢迎会于东园门。高搭彩棚一座,方二丈许,四围摆列盆景生花,继以花串。棚顶高悬民国国旗,及周番旗帜。棚口则悬生花结成

  • 世家卷第十 高丽史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宣宗。宣宗安成思孝大王讳运字继天古讳蒸又祈。 文宗第二子顺宗母弟文宗三年九月庚子生。 幼而聪慧及长孝敬恭俭识量弘远。 博览经史尤

  • 卷一百八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五 朱批赵向奎奏摺 江南苏州布政使【臣】赵向奎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山右鄙儒初任溧水知县调繁嘉定部议 因公革职蒙 恩从寛留任旋蒙引 见又荷 天恩复还原职 特陞庐州府知府继

  • 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三议处浥烂仓粮疏【嘉靖十四年】  韩廷奇臣谨题为议处年久浥烂仓粮以济时艰事?宣府前卫申?本卫豫备仓委官现监镇抚刘镇等各呈告自嘉靖二年起

  • 四十年·佚名

    (甲午)四十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卯,上下御製五言絶三首于海昌尉吳泰周。其一曰:新年何以祝,燕氣願廓淸。泰運從今啓,皇朝業復明。其二曰:新年何以祝?邦國願年豐。調順從今始,慶成八域同。其三曰:新年何以祝?朝著願

  • 卷十 说命下第十四·孔颖达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学先王之道。甘盘,殷贤臣有道德者。○台音怡。[疏]“王曰”至“甘盘”○正义曰:“旧学于甘盘”谓为王子时也。《君奭》篇周公仰陈殷之贤臣云:“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然则甘盘于高宗之时

  • 提要·陈祥道

    【臣】等謹案禮書一百五十卷宋陳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師友談記稱其許少張榜登科又稱其元祐七年進禮圖儀禮注除館閣校勘明年用為太常博士賜緋衣不旬餘而卒又稱其仕宦二十七年止於宣義郎宋史則作官至秘書省正字然

  • 卷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十四论语五雍也第六雍也可使南面章仲弓见圣人称之故因问子桑伯子如何想见仲弓平日也疑这人故因而发问夫子所谓可也者亦是连上面意思説也仲弓谓居敬而行固是居敬后自然能简然亦有居敬而不

  • 卷三十五·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善男子,如是诤讼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恼如须弥山。若於是中生决定者,是名执著。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执著。佛言:男子,如是之人若从他闻。若自寻经若他故

  • 云山集·姬志真

    题“知常真人姬志真撰”。志真为王栖云弟子,为全真道第四代。前有元世祖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序。王鹗金末元初人。但序后署“旃蒙赤奋若人”,盖撰于至元二年。为其诗集。宣道述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