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解故上
校莫审于《商颂》,故莫先于《太誓》,传莫备于《周易》,解莫辩于管、老。
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鲁语》)。考父为人,三命兹益恭,故托始于《那》,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先圣王之传恭,犹不敢专,称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恭人以是训国子,见删定之意。孔子录《诗》有四始,雅颂各得其所;删《尚书》为百篇而首《尧典》,亦善校者已。
其次比核文字者兴。子夏读三豕渡河,以为己亥。刘向父子总治《七略》,入者出之。出者入之,穷其原始,极其短长。此即与正考父、孔子何异?辨次众本,定异书,理讹乱,至于杀青可写,复与子夏同流。故校雠之业广矣。其后官府皆有图书,亦时编次,独王俭近刘氏。在野有阮孝绪,颇复出入。自隋以降,书府失其守,校雠之事,职诸世儒。其间若颜师古定五经,宋祁、曾巩理书籍,足以审定疑文,令民不惑,斯所谓上选者。然于目录徒能部次甲乙,略记梗概,其去二刘之风远矣!
近世集《四库》,虽对治文字犹弗能,定文之材,遏而在野。一以故书正新书,依准宋刊,不敢轶其上。其一时据旧籍,以正唐宋木石之书。相提而论,据旧籍者宜为甲。及其末流淫滥,憙依《治要》《书钞》《御览》诸书以定异字。《治要》以下,其书亦在木,非无讹乱,据以为质。此一蔽也。前世引书,或以传注异读改正文。经典古今文既异,今文有齐鲁之学,古文有南北之师,不得悉依一读,凌杂用之。此二蔽也。段玉裁、臧庸恨之,时出匈臆,谓世所见者,悉流俗本,独己所正为是。其是者诚诸师所不能驳,而亦颇有错忤。然此诸家,比于在官之守、文人之录,可谓精博矣。若乃总略群书之用,犹不能企。章学诚感概欲法刘歆,弗能卒业。后生利其疏通,以多识目录为贤。故有略识品目,粗记次第,闻作者姓氏,知雕镂年月,不窥其篇而自以为周览者,则摦落之为害也。
单襄公论孙周曰:吾闻之《太誓故》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周语》)。说曰:故,故事也(韦解)。往者宋之役薛,陈之受赐,其书皆在故府。楚申公得随兕之占于故记,故记者,藏在平府。汉亦有掌故官,其以说《诗》有故训。然则先民言故,总举之矣,有故事者,有故训者。《毛诗》以外,三家亦有《鲁故》《韩故》《齐后氏故》《齐孙氏故》,斯故训之流也。《书》《春秋》者,记事之籍,是以有故事。《太誓》有故,犹《春秋》有传。马季长以《书传》引《太誓》者,今悉无有,诚知所引在故,则可与理惑也。诸故事亦通言传。太史公曰:孔子“序《书传》”。又曰:“《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世家》)明孔子序《尚书》,兼录其传,故棘下生得通其文。墨翟说武王“将事泰山隧”,此盖《书》之经也,次引传曰:“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尚作,以祗商夏蛮夷
猜你喜欢 卷四 皋陶谟第四·孔颖达 初见秦第一·韩非 世运·吕坤 儒学的进修纲要·孔子 第十章 13·辜鸿铭 卷二十一·李光地 卷八·季本 篇目·乾隆 《內學》敘言·欧阳竟无 邵武龙湖闻禅师·惠洪 卷十二·佚名 昙无竭菩萨品第二十九·佚名 菩提行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金光明经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