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章略谈文学艺术之属

真、善、美三词常见于世,三者固皆人生所有事。真与善,吾书既多言及之,而未及于美,此章将略为一谈。

治科学者意在求真,其真不出吾前文所云四真实品之前二者。然真莫真于破除所知障,是则非世人想象所及矣。世间一切相幻妄非真也。

分别善恶属人世间事;出世间法则进一层尚谈染净。染净问题是佛法小乘所必不能放过的问题。然小乘必归宿于大乘乃完成其为佛法;染净之谈即不能外乎最后真实之义得其归结。

文学艺术总属人世间事,似乎其所贵亦有真之一义。然其真者,谓其真切动人感情也。真切动人感情斯谓之美,而感情则是从身达心,往复心身之间的。此与科学上哲学上所求之真固不同也。

说文学,涵括诗歌、词曲、小说、戏剧、电影等等。说艺术,涵括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等等。凡此者大抵可以美或不美为其概括地评价。美者非止悦耳悦目,怡神解忧而已。美之为美,千百其不同,要因创作家出其生命中所蕴蓄者以剌激感染乎众人,众人不期而为其所动也。人的感情大有浅深、厚薄、高低、雅俗之不等,固未可一例看待。但要而言之,莫非作家与其观众之间藉作品若有一种精神上的交通。其作品之至者,彼此若有默契,若成神交,或使群众受到启发,受到教育。上溯远古,自有人类历史便见其肇始于社会文化中,随文化之渐发达而发达,多有变化以讫于未来之世。如我所测,未来之世其必更将居于社会文化最重要地位。

人的个体生命即人身,通过其种种感觉器官与环境相接乃发生感觉、感情,一切文学艺术总都建立在这上面。所谓文学艺术包罗宽广。今不妨先加如次之分别:

一、依照巴甫洛夫分别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之说,文学艺术作品极大多数当是从第一信号系统以与人类生命发生交涉,其动人感情是直接的真切的,但亦有些作品形之于文字符号或口语者,如小说诗文书籍及弹词说书等等,只能间接地通于人,其动人力量应逊于前者。

二、人的各感觉器官通常是在各不同等条件下生出各种感觉的。喻如光线不足则视觉不明,而在没有光线剌激下听觉却更敏;视觉、听觉各可及于相当之远,而味觉、触觉必生于接近之际。味觉、触觉密切联系于身,视觉听觉更能感通乎心。前者只引生低级趣味,后者则远不止此。如是,各种感受在人的心理上生命上所产生影响,所起作用乃大不相等。这里特别要提出来说的是听觉,亦即是音乐给人的影响作用最大。试引录两则说明如下:

音乐能影响脑细胞及全身血液的循环,愉快活泼的乐曲能使心脏活动加速,缓慢平静的乐曲能使人心脏减慢其跳动;而随着此加速或减慢,人的情绪即有不同。此即音乐能以治病的秘密所在。

音乐起治疗功用是因为音乐能镇定大脑视觉神经床。视觉神经床是人脑最先成熟的一部分。它是一切情绪的中心。视觉神经床一安定,病人便能产生一种轻快安闲之感,把一切幻想焦虑都排斥了。

三、文学艺术有孤单一项若音乐演奏,若绘画展览者,更有文学而藉歌唱、音乐、舞蹈和合为一事以演出之,如中国京剧者,对于听众观众其所能起影响作用孰大孰小颇难衡论,然其不同则十分明显。

再则徒事观赏或读书,未免偏于被动亦未免只通过头脑,而缺乏全身地主动地活动。假如自己奏乐,或自己歌咏,或自己舞蹈,则感情抒发,其在生命上所起作用,应大不同于前者。再进一层言之:假如整个社会人生艺术化——从人的个体起居劳动以至群体的种种活动,从环境一切设施上主动被动合一地无不艺术化之,那应当是人类文化最理想优美的极则吧!下一章将讨论及之。

这里且就我对于文学艺术的一些见解分条陈述如次:

(1)巴甫洛夫曾有人的“艺术型”和“思维型”二者分别不同之说。大意谓,有的人属艺术型,其人在高级神经活动上接近乎动物以直接感受器感知外在世界的那一切现象而来活动。换言之,即其人活动偏于本能性质。另有一种人则优于理智而依从第二信号系统来工作,那便属思维型。因为人类头脑是由动物大脑和能以表现于语言的人脑两部分所组成者。可以设想有的人主要是运用第一信号系统,有的人主要是运用第二信号系统:这就把人分成两个类型,一则恒在具体形象上着眼,一则恒从抽象理致上用心。当其各自陷入极端病态时,前者相当于歇斯底里的病人,后者相当于患神经衰弱症者(1)(此据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译出的《巴甫洛夫选集》内“人的艺术型和思维型”一文撮举大意。)。就笔者自己来说,我恰属于思维型,平素于绘画音乐极见拙钝无能,而在理论思维工作上颇不后于人;虽好动笔为文,却从来不作诗词。

(2)基于生理上男女性的本能之强,凡有关乎此的第一信号如某些彩色,某些声音,某些气味等等,或第二信号中如某些词句语调,乃最能引诱人的兴味,最能招致人的美感。试看文学艺术任何一方面自古至今的创作,如其不全是围绕在此,至少亦必涉及乎此。但此一本能既经过种族遗传逐渐升华,又经过后天教育(社会礼俗在内)的陶冶,便多变化隐约文饰,非必那样直接粗率耳。

(3)前一本能而外,仅居其次的莫如斗争本能,极能引发人们兴奋豪情,具有剌激美感、快感之力。盖动物为求生存,少不得斗争本能,传至人类争强好胜深蓄于生命中,其力量特大。世俗于美人而外便数到英雄,正为此耳。画家常取题材,于娇美花卉而外,每及于雄猛之师虎者亦在此。又如武侠小说,惊险影片,某种舞蹈姿式,球类竞技等等,其引发人们兴趣,成为群众娱乐之事者,要莫不在此。

(4)本能之形成皆因为个体图存、种族蕃衍两大问题所切需之故。其稍远于两个问题仍不远离者,如探究之本能、游戏之本能、自由冀求之本能(见第六章第四节前文)种种,亦皆为文学艺术各方面创作中所常利用,兹不一一举例。

(5)然须知生命本性在于流畅。生命得其畅快流行则乐,反之,顿滞则苦闷。是故文学作品(小说、戏剧)引人嬉笑固俗所欢迎,其使人堕泪悲注者乃具更大吸引力。二者同样促使生命流行,然前者(嬉笑)之动人感情不免浅薄,而后者(悲恻)之动人却深得多也。

(6)艺术技巧与科学知识迥然两事。后者要待经验积累总结以得之,属理智;前者要靠本能,视乎天资之所近,殆有不学不虑者。试看世间不少音乐之才、绘画之才早早显露于童稚之年,又如古初蒙昧之民绝少知识,而其图画雕刻遗迹之存者却能生动有致,可知也。不过初民身体势力方强,其所为音乐往往粗猛激烈耳。

(7)以上多从本能一面来为文学艺术之属作说明,然在人类生命中随个体之成长,随文化之进展,理智、理性渐次升起而本能势力则下降,或受到约束。理智、理性是从反本能的倾向发展而来的,其特征在内蕴自觉有以反省回想,不徒然向外活动而已。因此,有如下两点应当晓是:一、凡如上所说确能动人的文学艺术作品,其创作者必于自身和他人的本能活动深有体察会悟而后能刻画入微以动人。换言之,他们都是很好的心理学家。二、信如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一般感情冲动无不密切关联于身体脏腑者,但如前第十章、第十一章所指出身心之间固可以有很大距离,那便有一种感情离身体颇远而联属于心。

联属于心云者,即指说那些意境甚高的文艺作品,感召高尚深微的心情,彻达乎人类生命深处,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品德。此如陶渊明的诗,倪云林的画,恬淡悠闲,超旷出尘;又如云冈石窟,龙门造像,静穆柔和,耐人寻味;或如欧洲中世建筑仿古罗马式哥特式大教堂,外高耸而内闳深,气象庄严,使人气敛神肃,起恭起敬,引向神秘出世之思。如此其例多不胜举,总皆由人心广大深远通乎宇宙本体,前文早经阐明,请参看。

(8)从乎身心之两极分化而文学艺术或联属于身,或联属于心,既有所不同,便可进而指出:西洋文艺界有所谓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者,有如西画力求逼肖实物实景之类;而中国人反之,以为作画不在摹拟外界对象求其形似,却在能创造地表现自我内在精神或意趣,故尔盛行写意一派而轻视“画匠”。此其趣尚不同十分明显。除在末流上彼此各有所短而外,较核论之,西洋未免浅薄却踏实,中国可能入于高深却嫌空疏。其分别正在前者从身出发而后者则向往乎心也。

(9)在文化早熟之古东方每见有上三千年或更古的陶冶、铸造或雕塑建筑,艺术价值极高,大为后世之所鉴赏者。盖其人方当开化非久,身体既浑朴雄壮而又内慧早发,生命力卓越后世难可企及也。

笔者才非艺术型,平素于文学艺术方面甚少用心,兹所能剖论者止于如上所陈。但于早熟的古中国文化实预兆着人类未来社会人生之艺术化窃有所见,试论之于下一章。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哀十二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卷四十九(昭公二十年)·孔颖达
  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第三·晏婴
  春秋大全卷三十二·胡广
  原序·范家相
  卷九十五·秦蕙田
  提要·司马光
  卷七·王天与
  卷首下·佚名
  勒卒令第十八·尉缭
  卷五十三·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九·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八·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二:宋前神算预言·钱德苍

    《乾坤萬年歌》周?呂望太極未判昏已過。風后女媧石上坐。三皇五帝己派相。承宗流源應不錯。而今天下一統周。禮樂文章八百秋。串去中直傳天下。卻是春禾換日頭。天下由來不固久。二十年間不能守。卯坐金頭帶直刀。削

  • 楹联剩话·梁章钜

    余撰《楹联丛话》,初刻于桂林,一时颇为纸贵。近闻粤西、湘南两省皆有翻刻本,后至扬州,书坊亦欲谋翻刻,阮云台师为怂恿余,允成之,于是又有扬州翻刻本。既归闽,侨居浦城,汇检后得者,又编成六卷付梓,题曰《楹联续话》,而乞者愈多矣。

  • 卷299 ·佚名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广汉马驹子,十方罗汉僧。 不吃金鸡粟,专衔血战冤。 古龙渊吸乾到底,清凉权靠倒无根。 五处移场弄巘险,化机曾不涉春缘。 休征藏密,地陷天崩。 棠棣花残雁沉影,椎胸未

  • 卷七·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七明 钱子义 撰种菊庵集一邵阳胡氏咏史诗传诵于世久矣马孝常先生尝谓予曰胡公之诗多幽僻蹇浅欲就其旧题别作一百五十篇以防学子愚以胡诗固有浅而僻者奈何儿童听习之熟恐卒难改也不若别命题而为

  • 卷二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十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以後竝清调曲其器有笙笛下声弄高弄游弄箎节琴瑟筝琵琶八种歌弦四弦】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蝟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 卷之五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河南王高孝瑜传·李延寿

    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字正德,文襄帝高澄的长子。最初封为河南郡公,北齐受禅代替东魏,他又被晋爵为王。历任中书令、司州牧。早先,他被养在神武帝的宫中,与武成帝高湛同岁,两人相亲相爱。将要诛杀杨忄音等人,他参与了预谋。武成帝

  • 古文尚书冤词卷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至元人呉澄而张大其说古文之寃倡于朱氏而成于呉澄其作书纂言一书直斥去古文不録而仅録今文以为尚书止于此数则毁经矣然其说则仍袭前人余唾率浅薄庸陋无足当挂口者迄明而愚劣尤甚今彼妄言之姑妄应之

  • 第十三章 3·辜鸿铭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 卷五·黄镇成

    <经部,书类,尚书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五     元 黄镇成 撰五礼吉凶军宾嘉【修之所以同天下之风俗】孔颖达曰周礼大宗伯云以吉礼事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国之忧以宾礼亲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之

  • 卷五百八十五·佚名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二时舍利子复告具寿满慈子言:若诸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见有少法名为作者,当知虽住菩萨法中。而名弃舍诸菩萨法。是为菩萨非理作意。若起如是非理作意。应知名为犯戒菩萨。时满慈子便白具寿舍

  • 卷第八·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八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长沙景岑禅师法嗣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凡一) 僧问。如何是密室。师云。不通风。云如何是室中人。师云。诸圣求睹不见。僧作礼。师云。千圣不能思。万圣不能议。乾坤

  • 卷第七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苏州秀峰岫云玮禅师长洲顾氏子。年十二。白父求出家。投虎丘西隐房本如披剃。取名法恒

  • 剑侠传·王世贞

    文言短篇小说集。明王世贞编。二卷。此书明吴琯《古今逸史》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二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著录即据此本,谓为“皆记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

  • 西藏风俗记·沈宗元

    清末民初沈宗元撰。

  •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佚名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推算禄命之历书。按算命术士之说,上天每日皆有神灵轮流值日。世人出生之日(即本命元辰日)所遇当值之神,即其本命神,决定其一生命运。本书中以

  • 昨夜入梦·胡也频

    本书是胡也频的诗歌集。他以真挚的歌喉作了他灵魂的吟唱,在诗篇里塑造了一个不流于俗世的孤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爱情诗篇香艳而谦卑,别具一格。创作受象征派诗的影响,但却不是亦步变趋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胡也

  • 论语译文注解·孔子

    儒家一部重要经典,凡二十篇。每篇均以文中前两个字或三个字命名。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直接纪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及其著名弟子言行的汇编。内容有孔子的谈话、言论、答弟子问、生活行为以及弟子之间的相互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