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朱子论宇宙之仁

以上略述朱子之理气论与心性论。在此,朱子已尽力指陈了心之重要。在人生界中之心,正可与在宇宙界中之理相匹配。而就人生界论人生,则心之重要更过于理。因理是已存底,而心则是待发底。亦可谓理属体,心则主要在用,在工夫论上,故尤为理学家所重视。所以说,谓陆王是心学,程朱是理学,此一分别,未为恰当。若说陆王心学乃是专偏重在人生界,程朱理学则兼重人生界与宇宙界,如此言之,庶较近实。

今试问天地是否亦有心,即是说宇宙自然是否亦有心,朱子对此问题,似乎主张说天地亦有心。朱子说:

天地以生物为心。天包着地,别无所作为,只是生物而已。亘古亘今,生生不穷,人物则得此生物之心以为心。

又曰:

天地以此心普及万物,人得之,遂为人之心,物得之,遂为物之心,草木禽兽接着,遂为草木禽兽之心。只是一个天地之心尔。今须要知得它有心处,又要见得它无心处。

如此说来,朱子看天地,似乎认其在有心无心之间。天地只是一自然,此是无心的。但若只说理与气,一则冷酷无情,一则纷扰错纵,不能说人生界一切道理便只从这无情与纷扰中来,儒家因此从宇宙大自然中提出一生命观,理则名之曰生理,气则称之曰生气,《易·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复见天地之心。朱子说之曰:

谓如一树,春荣夏敷,至秋乃实,至冬乃成。方其自小而大,各有生意。到冬时,疑若树无生意矣,不知却自收敛在下。每实各具生理,便见生生不穷之意。

此乃即就草木来说明宇宙,提出生气生理生意等字眼,说有意便如说有心。朱子又曰:

万物生长,是天地无心时。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时。

当万物之各遂其生,自然生长时,则若不见天地之有心。若使天地有心,将不复是自然,亦将不见万物之各有其生,而只成为宇宙间一被生物。但到万物生命力收藏或萎缩近至不复有生时,而其生命力又渐渐茁壮起来,此则不得谓天地之无心。若果天地无心,何从在自然中报出生命?又如何使此生命永远继继承承而不绝?

康节有一诗云: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朱子说此诗云:

万物生时,此心非不见,但天地之心悉已布散丛杂,无非此理呈露,倒多了难见。若会看者能于此观之,则所见无非天地之心。惟是复时,万物未生,只有一个天地之心昭然著见在这里,所以易看。

朱子此说分析甚精。又盛赞康节此诗,谓其是振古豪杰。朱子又曰:

复未见造化,而造化之心于此可见。

到此处,朱子直说自然造化即见天地有心。王弼注《易经》复卦,谓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朱子斥之,谓说无,是胡说。王弼承庄老道家义,谓自然中有生命,乃是自无生有。儒家不认无是天地之本。天地即是造化,造化中即涵有生命。当复之时,虽生命之迹尚未见,而造化之心则已见,不得谓之无。

朱子又谓:

造化周流,未著形质,便是形而上,属阳。才丽于形质,为人物,为金木水火土,便转动不得,便是形而下,属阴。

故虽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但究竟仍该以阳动在先,阴静在后。在先是流行变动,未著形质时。在后则已丽于形质,成了一格局。此种形质,则无不将变坏衰灭,但下面还是会生生不已。故朱子说:

统是一个生意。

如此,亦可说儒家说造化,说生,是说了此宇宙之阳面。道家说自然,说无,是说了此宇宙之阴面。朱子根据《易·系辞》来畅阐儒义,而其根据于新兴理学诸儒者,则主要尤在濂溪与康节。

朱子从此理论上特地提出一仁字。朱子说:

仁是天地之生气。

仁是个生底意思。

生底意思是仁。

又曰:

只从生意上说仁。

天地生这物时,便有个仁。

仁便有个动而善之意。

又曰: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

又曰:

千头万件,都只是这一个物事流出来,仁是个主,即心。

又曰:

发明心字,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

又曰:

当来得于天者,只是个仁,所以为心之全体。

又曰:

万物之心,便如天地之心。天下人之心,便如圣人之心。天地生万物,一个物里面便有一个天地之心。圣人于天下,一个人里面,便有一个圣人之心。

朱子专就心之生处心之仁处着眼,至是而宇宙万物乃得通为一体。当知从来儒家发挥仁字到此境界者,正惟朱子一人。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老子道家义,则此宇宙大整体,乃是一不仁之体。由朱子言之,则此宇宙大整体,乃是一至仁之体。然其间仍有分别处。由上向下言之,则万物各得天地之心,与天地之仁。若由下向上言之,则惟圣人乃能全得此心之仁,上与天地合德。从此乃生出关于心方面之种种方法论与工夫论,待以下加以阐述。

猜你喜欢
  卷四 四之一·孔颖达
  卷十二(僖元年,尽五年)·孔颖达
  答罗整庵少宰书·王守仁
  爵國第二十八·苏舆
  卷七 学一·黎靖德
  卷四十九·黄伦
  卷二十·
  卷十三·吕祖谦
  卷八·熊节
  卷八·乾隆
  第一 捭阖 3·王诩
  无常品第三之一·佚名
  卷六十三·道世
  竹溪善禅师塔铭并序·太虚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356_1 【更衣曲】刘禹锡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夜如何其夜漫漫,   邻鸡未鸣寒雁度。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卷356_2 【桃源行】刘禹锡

  • 巻上·姚合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开元九年进士,歴拾遗御史,天寳末给事中,肃宗时尚书右丞。】送鼌监归日本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岛何处所,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

  • 卷二百二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一百六 契嵩 感遇 仙人白玉京去去何缥缈琼楼十二层玲珑泛云表银潢月为波万顷即池沼秋来宫殿光逗落人间晓空际时澄明烟霞渺青鸟可望不可到所思空杳杳 二

  • ●霓裳续谱 卷五·王廷绍

    ○杂曲△暗中偷觑【双黄沥调】暗中偷觑,怎见莺娘闷恹恹,没吟欢气,神思倦倦体瘦眉低,心自猜疑,忙唤红娘,(小)忽听传呼,又不知为着何事,想昨宵的事儿可有些不妥,若问我真情,叫我怎么支持,(老)(走,)小贱人,忒相欺,昨夜烧香因甚的,晚间是谁开金

  • 苇航漫逰稿巻四·胡仲弓

    宋 胡仲弓 撰五言絶句雪磴石磴不可攀前头有积雪安得冰玉人对此清髙节晓枕听禽言山鸟不知名窻前作意鸣自言还自答终始一般声皆春黄钟一萌动物物皆阳春天地妙槖籥满腔都是仁意亭主人心地阔以意名其亭长擕一樽酒坐对前

  • 卷二百二十九·表第二十·脱脱

        宗室世系十五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二十三 肃宗·王夫之

      〖一〗   肃宗自立于灵武,律以君臣父子之大伦,罪无可辞也。裴冕、杜鸿渐等之劝进,名为社稷计,实以居拥戴之功取卿相,其心可诛也。史称颜鲁公颁赦书于诸郡,河南、江、淮知肃宗之立,徇国之志益坚,若以此举为收拾人心之大

  • 第四十一回 应星变睿宗禅位 泄逆谋公主杀身·蔡东藩

      却说太平公主,接到蒲州安置的制敕,不由的懊怅万分,当即召太子入内,厉声问道:“我为汝父子打算,也算尽力,今反以怨报德,将我贬居藩州,我想汝父仁厚,当不出此,想是汝从中播弄,因有此敕命呢。”当头一棒。太子惶恐拜谢道:“侄何

  • 卷第一百一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九〔起旃蒙单阏(乙卯),尽柔兆执徐(丙辰

  • 卷四十一·杨士奇

    永乐三年夏四月丙寅朔享 太庙△琉球国山北主攀安知遣使赤佳结制等贡马及方物赐以钞锭袭衣彩币表里○丁卯○修京师三山门内接仙桥○己巳 命工部以火药兵器给宁夏日肃总兵官为戍守之备○庚午○升都指挥同知王俶胡原俱

  • 第四四三诉呈光绪十年二月八日一二二二六--一·佚名

    邱阿明诉请:令刘阿知等归还伊所垫庄开费具诉呈状人邱阿明,年七十岁,住赤牛椆庄,抱告邱阿品,年三十八岁,为背约侥还,效尤独害,呈恳饬提,讯究,押还归款事。窃竹北二保大溪墘等庄,原属新竹子民,作何配买艋盐而食

  • 卷五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绦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五十七 绦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括地志云故卷城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释例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

  • 甲午战事记·池仲祐

    池仲祐 撰中日构衅,由来久矣:溯厥肇祸,实自朝鲜:朝鲜,中国之藩属也,而日本岛国,孤悬东海,于朝鲜为近,恩蚕食之。明万历二十年,日本将军秀吉陷朝鲜,明师战败于平壤。厥后朝鲜迄无宁岁。中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未之能定也。迨万

  • 东魏孝静帝纪·李延寿

    东魏孝静皇帝名善见,是清河文宣王元..的世子。母亲为胡妃。永熙三年(534)八月,受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孝武帝进入关中,渤海王高欢便和百官开会商议,推选孝静帝作为明帝的继承人,当年十一岁。  天平元年(534)冬十月十七日,孝

  • 李继韬传·薛居正

    李继韬,小名叫留得,小时候骄横无赖。李嗣昭死后,庄宗诏令李嗣昭的各位儿子扶丧回到太原办理丧事,几个儿子违抗诏令,派父亲的几千牙兵扶丧回到潞州。庄宗令李存渥骑马追上他们宣告他的旨意,兄弟几个都很愤怒,要杀害李存渥,李存

  • 卷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一圣孝康熙元年壬寅八月庚午上谕礼部朕惟君国之道必崇夫孝理化民之务首重乎尊亲钦惟我圣祖母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仁承天德顺协

  • 宰惠纪略·柳堂

    5卷。柳堂撰。1901年笔谏堂刻本。作者于1895年起宰惠民县五年,于1901年移署东平县,晚年收集各种文稿成《笔谏堂全集》,是书亦收录其中。是书第5卷之卷首载有《义和拳本末》及《义和拳回答》两篇,前篇记载义和团兴起以后,惠

  • 普贤曼拏罗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鹫峰说金刚萨埵之秘密相应法,有种种之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