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阴与阳

阴阳是两相对立,同时并起的。若必加分别,则应该是阴先阳后。让我们把男女两性来讲,男女异性似乎是两相对立,同时并起的。但照生物进化大例言,当其没有雌雄男女之别以前,即以单细胞下等生物言,他的生育机能早已具有了。生育是女性的特征,可见生物应该先具有女性,逐步演化,而再始有男性,从女性中分出。女性属阴,男性属阳,故说阴先阳后也。

再言之,从无生命的物质中演化出生命,物质属阴,生命属阳,此亦阴先阳后。若论死生,应该先有死,后有生。死不仅是生命之消散,同时也还是生命之未完成。生由死出,而复归于死,如是则仍是阴先阳后。

老庄言,天地万物生于有,有出于无,而还归于无。生命来自物质,又归入物质。文化出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一切皆如此。若用中国人阴阳观念言,应云阳出于阴,而复归于阴。阴阳之序列,不单是一先后的问题,乃是阳依附于阴而存在。没有阳之前可以先有阴,没有阳之后仍可以有阴,但若没有了阴,亦绝不能再有阳。《易经》以乾坤两卦代表阴阳。乾德为健,坤德为顺。健是动,顺也不就是静,其实顺还是动,只是健属主动,顺属随动。何以不说被动而云随动,因被动是甲物被乙物推动,随动是甲物随顺乙物而自动。主动和随动一样是自动,只是一先一后之间有分别。至于被动则并非自动,只是他动而已。今论自然界,似乎彻首彻尾,只该有顺动,不见有主动。或可说只有自动,没有主宰此动或生出此动之另一动。甲顺随乙,乙又顺随丙,丙顺随丁,丁顺随戊,如是以至无限无极,相互牵连相互推排,找不出一个起点,寻不出一个主脑,一切顺随,一切无自性。换言之,却即是一切自然。若你要在自然界中定寻出一主脑,定指出一起点,那便是宗教信仰的上帝创世了。否则自然只是自然,随动只是随动,一个挨一个,一层挨一层,没有头,没有脑,此之谓无极。无极是前无起,后无止,谁也不主张谁,如是则一切随动等于不动,因此亦谓之静。中国道家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六十四卦始于归藏。万物原于坤,复归藏于坤,归藏是最终极的,同时又是最原始的。但你若以坤卦为原始卦,则又教人想到一切动作有一个最先的开始,若有一个最先的开始,则此一开始决非随动而是主动了。则请问主此动者繄谁。在人类知识里,实在找不出自然界的主动来,只见一切动作皆是随动,故道家不称坤卦为原始,而称之曰归藏。归藏也并不是消灭或完了。有人想,由物质界演出生命,由生命界演出人类,由人类演出文化,似乎逐步展演,永无止境,其实一切展演,到底还是要回归于自然,一步也前不得。道家畅阐此义,故名坤卦曰归藏,而定为六十四卦之第一卦。儒家不主张自然而推尊人文,就人以言人,人类由自然界生命界动物界展演而来,又由人类展演出高深的文化。人文所与自然不同者,最主要的便是他有一个主动,由自然展演而为人文,即是由随动中展演出主动来。试再举男女两性言之,在单细胞生物没有分别雌雄男女以前,生物界只有生生不息而已。此一种生命意志之生生不息,永永向前,实在已有了一点主动的精神,侵入了自然界随动的范围。应该说是从自然界随动的范围内积久蕴酿而产出此一点主动的精神。但那种生生不息,永永向前的一点主动精神,到底不鲜明,不健旺,还是随动意味多,主动意味少。换言之,还是不脱自然姿态。自从雌性作中分出了雄性,女性中分出了男性,于是主动随动之别更鲜明了。男性雄性是代表了主动。雌性女性则代表了随顺。故由有雄性男性而生活意志之主动形式更鲜明更强烈。这是生命界一大进化。我们不妨说,自然界以顺动为特征,人文界以主动为特征,人文演进之大例,即在争取主动。儒家就人论人,故取乾卦为第一卦。就自然界言,是阴先于阳。就人文界言,应该阳先于阴,争取主动来支配自然界的一切随动。但人文主动,本亦从自然随动中演出,而且他自有一个极限,其最后归宿仍必回入自然。此层儒家深知之,故乾卦六爻,初爻潜龙勿用,上爻亢龙有悔,又说群龙无首,吉,这些都是要在争取主动中间仍不违背了顺动之大法。在创进文化大道上,要依然不远离了自然规律。若荀子所谓的勘天主义,实非儒家精神。

阴阳又代表人世间的君子与小人。依照上述理论,君子从小人中间产出,他还是依附于小人而存在,而且最后仍须回归于小人。犹譬如从自然中产生文化,文化依然要依附自然而回归于自然。所以小人常可以起意来反对君子,君子却始终存心领导小人,决不反对小人。小人可以起意残害君子,君子却始终存心护养小人,决不残害小人。从小人中间产生出君子,再浅譬之,犹如树上开花,树可以不要花,花不能不要树。自然可以不要文化,文化不能不要自然。同样,自然可以毁灭文化,文化断不能毁灭自然。但人文主义者,则仍自以文化为重,君子为贵。

猜你喜欢
  ●毛詩多識卷九·多隆阿
  卷十 学四·黎靖德
  大学衍义卷七·真德秀
  卷十八·陈祥道
  卷三十三·沈廷芳
  第六章 制心·佚名
  卷七·许谦
  卷二·顺治
  缁衣集传卷三·黄道周
  卷一·李光地
  卷五百八十一·佚名
  大雲初分得转生死业烦恼健度第六·佚名
  日伪亦觉悟否·太虚
  第三十七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今释澹归·龙榆生

    今释澹归俗姓金氏,名堡,字道隐,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庚辰(一六四○)进士。戊子(一六四八)诣肇庆,谒永明王,授体科给事中,抗直不畏强御。桂林破,薙发为僧,住韶州丹霞山寺。《南疆逸史》载其行事颇详。生於万历四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 范纯仁 北游寄崔象之 尘埃都门路羸马复北首徘徊孤客心厌此行役久秋云结层隂风叶下高柳解鞍止孤馆斜雨入户牖愁怀写长川时

  • 卷七百四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陈陶字嵩伯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昇元中隐洪州西山後不知所终诗十卷今编爲二卷塞下曲边头能走马猨臂李将军射虎羣胡伏开弓絶

  •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班固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原也。昔天下之罔尝密矣,然奸轨愈起,其极也

  • 第二回 定秘计诱杀副留守 联外助自号大将军·蔡东藩

      却说李渊醉卧晋阳宫,由两美人侍寝,渊此时已入梦境,还晓得什么犯法。待酣睡多时,才觉有些醒悟,鼻中闻着一股异香,似兰非兰,似麝非麝,不由的奇异起来。当下揉开双眼,左右一瞧,竟有两美人陪着,禁不住咄咄称怪。是否开肉弄堂?还

  • 卷二十五·沈德符

      ○评论【评议大礼诸臣】桂、方诸臣,附和大礼,以博官爵,非为势利所逼耶?乃当时世宗圣制一篇,其略云:“今世衰道微,人欲炽盛,彼之附和者,师生兄弟亦有不同,少师杨一清为乔宇之师,一旦被势利之逼,则师之言不从矣。桂华为少保萼之

  • 孙复传·脱脱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因举进士不中而退居泰山。他一生研究《春秋》,著有《尊王发微》十二篇,其学大抵源于陆淳,但有不少创新之意。石介在山东有名望,但包括石介在内的许多人皆视孙复为先生。孙复四十岁的时候还未娶妻,李迪

  • 秦昭王谓左右·佚名

    【提要】 “谦受益,满招损”。中国的古训中一直在强调这个命题,谦虚才能时刻保持谨慎、才能认真对付对手、才能保持完满不致亏损。人一旦对自己的功业成绩骄傲自满、得意忘形,那么他注定要吃亏,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法则。

  • 目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钦定大清会典目录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卷一宗人府卷二内阁卷三吏部叙官文选清吏司官制一官制二卷四官制三官制四卷五铨政卷六考功清吏司考察致仕告病功过期限交代囘籍稽勲清吏

  • 卷103·陈邦瞻

    理宗景定元年夏四月,蒙古以郝经为国信使,来告即位,且征前日讲和之议。蒙古王文统素忌郝经有重名,既请遣经,复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侵手害经。或谓经曰:“文统叵测,盍以疾辞。”经曰:“自南北构难,江、淮遗黎,弱者被俘略,壮者死原野

  • 卷十·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明 胡广等 撰礼器第十器有二义一是学礼者成德器之美一是行礼者明用器之制【严陵方氏曰礼运言道之运礼器言器之用道散而为器故继礼运而後有礼器焉然礼运非

  •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林语堂

    所以我们已经晓得,我们如果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度地配合起来,我们便能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

  • 世运之转机·太虚

    欧洲纵我制物之近代文明发展,由科学、工业、交通之进步,使人类世界开出一大奇局!而结果则演成个人的资本主义与国家的帝国主义;其激起之反动,则为社会革命与国民革命,要皆未脱纵我制物之性质。故人与人间乃至国与国间,争斗之

  • 俱舍论疏 第二十九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二十九卷沙门法宝撰分别定品第八之二论。如是已说所依止定。大文第二明依定功德就中。一明四无量。二明八解脱。三明八胜处。四明十遍处。五明得依身。六明起定缘。此下三行颂。第一明四无量论曰至

  • 大唐内典录卷第六·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大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二序曰。所言大乘藏者。谓诸佛大人之用心也。教本无相理趣无缘。统群有而出重昏。拔心因而静烦妄。斯其致也。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强以名相。用显筌蹄。故能

  • 卷第三十八·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八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十一世之一(南岳下第十世) (临济) 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嗣汾阳)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水出高原。

  • 茶谱·钱椿年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冯玉祥

    作者冯玉祥,此书以冯玉祥口述,其夫人李德全笔录,披露众多蒋介石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由初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动摇不定、民心尽失、为政不仁、一意孤行、蝇营狗苟、 倒行逆施、穷途末路九个部分组成,全景再现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