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昭王谓左右

【提要】

“谦受益,满招损”。中国的古训中一直在强调这个命题,谦虚才能时刻保持谨慎、才能认真对付对手、才能保持完满不致亏损。人一旦对自己的功业成绩骄傲自满、得意忘形,那么他注定要吃亏,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法则。

【原文】

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日韩、魏,孰与始强?”对曰:“弗如也。”王曰:“今之如耳、魏齐,孰与孟尝、芒卯之贤?”对曰:“弗如也。”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帅强韩、魏之兵以伐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如耳、魏齐,帅弱韩、魏以攻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

中期推琴对曰。”三之料天下过矣。昔者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帅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城不沉者三板耳。智伯出行水,韩康子御,魏桓子骖乘。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绛水利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之强,不能过智伯;韩、魏虽弱,尚贤在晋阳之下也。此乃方其用肘足时也,愿王之勿易也。”

【译文】

秦昭王问左右近臣:“诸位看如今韩、魏两国与昔年相比如何?”左右侍臣答道:“昔非今比。”昭王又问:“如今的韩臣如耳、魏臣魏齐,论才干能与当年田文、芒卯相比呢?”左右说:“不能。”于是昭王言道:“想当初,田文与芒卯率领强大的韩魏联军前来攻打秦国,寡人仍安然不动,视若无物,如今换了无能的如耳、魏齐为统帅,率领疲弱之兵,又能奈我何!”神色之间颇为自负。左右都附和说:“大王都说的极对!”

这时大臣中期推开面前的琴说:“君王对诸侯的事情评估错了。古时晋国六个卿相(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时代,以智氏最强大,智氏灭亡了范、中行氏,并且率领韩、魏联军,把赵襄子围困在晋阳,决开晋水来淹晋阳,仅仅差6尺就把全城淹没。当智伯坐战车出去巡视水势时,由韩康子给他拉马,由魏桓子陪他坐车。这时智伯说:‘当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人家的国家,现在我才知道。汾水便于淹魏都安邑,而绛水便于渑韩都平阳。于是,魏桓子就拉韩康子的胳膊,韩康子则踩魏桓子,踢踢他的脚跟。他们就在车上手脚碰撞之间决定了颠覆智伯的策略。后来智伯身死国亡,被天下人所耻笑。’现在秦国的强盛还没有超过智伯,韩、魏虽然衰弱,仍然胜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时。所以现在就是韩、魏碰手撞足的时候,但愿君王不要大意。” 

【评析】

当秦昭王神色出现自负时,大臣中期用智伯的事典告诫一定不要矜夸自满,否则就有不期的祸患。这个事典中智伯由于自负狂妄,竟然当着敌人的面说出攻敌的计划,愚蠢是由他的骄狂造成的。一个人有没有城府,能不能作大,关键看他能不能在成绩面前把持的住。有人腰缠万贯,但永远不露声色,有人稍有收获,就喜形于色,做人的深度和发展的前景判然有别。

曾有一个“影后”之称的明星生活骄奢淫逸,为人骄横跋扈,丝毫不知收敛隐藏,积怨无数,结果被抓住把柄,身陷牢狱、身败名裂。另有一个号称“中国第二首富”的人自负狂妄、玩弄政治、口无遮拦,结果惹出众多麻烦,一落千丈,正象有人对他评论的:“政治是你玩的吗?”。做人不易、作官凶险、作富豪更加危险,“高处不胜寒”,是因为高处的人极易自满大意,极易轻视对手轻视危机,而且极易招致他人的怨尤妒羡,如果不时时刻刻有那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戒惧谨慎心态,那么从高处跌下来结局就会更惨。

猜你喜欢
  列传五·薛居正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赵尔巽
  卷九·浦起龙
  卷二 内篇二·章学诚
  东都事略卷五十八·王称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蔡东藩
  附录·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八·佚名
  世家卷第四十 高丽史四十·郑麟趾
  第十一章 论美国·林语堂
  卷十八 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陈寿
  晋荡公宇文护传·令狐德棻
  王皇后传·欧阳修
  陶宗仪传·张廷玉
  卷之四  國初事蹟(明)劉辰 撰·邓士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八十一榆类五言古榆          【明】吴 寛始我种三榆近在亭之左西日待隠蔽隂成客能坐七年长渐高宻叶巳交鎻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蓏其一忽憔悴啮腹缘蚁蜾持斧欲伐之材未

  • 卷二十一·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一宋 范成大 撰秀州门外泊舟拍岸清波扑岸埃黑头霜?几徘徊禾兴门外官杨柳又见扁舟上堰来临平道中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緫未开夜过越上不得游览王程公事两

  • ●卷六十八·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三。   起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十七日戊申,尽二十三日甲寅。   十七日戊申金人使萧庆同冯澥入城议事。   先是冯澥奉使粘罕(改作尼堪)理会三关事至怀州界逢金人馆伴刘思萧庆云:已遣使往汴京请黄河为界

  • 第三章 徽商经营的行业·佚名

    第一节 盐  业316 邑中之以盐旬祭酒而甲天下者,初则有黄氏,后则汪氏、吴氏,相递而起,皆由数十万以汰百万者。   万历《歙志》卷10317 《传》之所谓大贾者,……皆燕、齐、秦、晋之人,而今之所谓大贾者,莫

  • 金佗续编跋·岳珂

    右鄂国金佗二编前刻於檇李续刋於南徐绍定癸已冬珂上东淮饷印归宗族乡党既相与劳苦如平生其间愿考先烈及问排阊之始末者俱以二编为请顾珂藁中无储本逊谢唯答几不胜酬应慨然作而曰此私门书也岂可千里常致於二郡哉因命工

  • 卷二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 中 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索隐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

  • 卷十七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七上    宋 沈枢 撰固位门 汉刘胜隐情惜已自同寒蝉 延熹九年杜密素与李膺名行相次时人谓之李杜故同时被系密尝为北海相行春到高密见郑玄为乡啬夫知其异器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卒成大儒

  • 卷三百五十·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宁宗嘉定四年着作佐郎真德秀奏曰臣窃惟今日北敌有必亡之势三可为中国忧者二盖自有天地以来边境盛衰不常然未有昌炽百年而无忧变者也女真盘据中原九十载矣自

  • 晋纪九孝怀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309)·司马光

    晋纪九 晋怀帝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 [1]春,正月,辛丑朔,荧惑犯紫微。汉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汉主渊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阳。蒲子崎岖,难以久安;平阳气象方昌,请徙都之。”渊从之。大赦,改元河瑞。 [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火星犯

  • 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三议处浥烂仓粮疏【嘉靖十四年】  韩廷奇臣谨题为议处年久浥烂仓粮以济时艰事?宣府前卫申?本卫豫备仓委官现监镇抚刘镇等各呈告自嘉靖二年起

  • 卷三·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三兖州府知府郑方坤 撰○书经尚书古文可疑尚书古文出孔子壁中安国孔子后悉得其书考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以授都尉倪寛于时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

  • 卷二·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二      宋 欧阳修 撰鹊巢论曰据诗但言维鸠居之而序言德如鸤鸠乃可以配郑氏因谓鸤鸠有均一之德以今物理考之失自序始而郑氏又增之尔且诗人本义直谓鹊有成巢鸠来居尔初无配义况鹊鸠异巢

  • 卷四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学记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故名学记其旨与大学相表里开端言学而推及於化民成俗是学有用也篇终言学而推本於先源後委是学有体也有体有用大人之事备矣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衆就贤体远

  • (七)述而篇·钱穆

    述而不作章。朱子曰:&ldquo;张敬夫最不可得。听人说话,便肯改。如此章,他元说彼老彭何人哉,而反使吾夫子想像慕用。某与说,孔子贤于尧舜,非老彭之所及。人皆知之,自不须说。但其谦退不居,而反自比焉,且其辞气极于逊让,而又出于

  • 本议第一·桓宽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ldquo;本议&rdquo;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注释】惟,发语词。始元:汉昭帝刘弗

  • 大乘掌珍論卷上·欧阳竟无

      清辯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普爲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菩提大願.等觀世間常爲種種不正尋伺紛擾暴風亂   心相續.邪見羂網之所羂網生死樊籠之所樊籠.無量憂苦毒箭所射諸有所行皆離   明慧.故我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三·澄观

    现相品第二疏。四分之中已明教起者。四分即举果劝乐生信等分四。以四分科。第一会名举果劝乐生信分。六品分三。初品明教起因缘分。次二品明说法仪式分。后三品正陈法海分。初分已竟。次有说法仪式。二品经来。此是四

  • 清圣祖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一八○面一○八、○○○字)系选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康熙朝对台湾郑氏及台湾收入清代版图后所作措施之纪录。此一朝(一六六-~一七二二)中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系在郑氏手中。初虽成功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