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情与欲

人生最真切可靠的,应该是他当下的心觉了。但心觉却又最跳脱,最不易把捉。纯由人之内心觉感言,人生俨如一大瀑流,刹那刹那跳动变灭,刻刻不停留。当下现前,倏忽即逝,无法控传,无法凝止。任何人要紧密用心在他的当下现前,便会感此苦。你的心不在奔向未来,即在系恋过去。若我们把前者说是希望,后者说是记忆。人生大流似乎被希望和记忆平分了,你若把记忆全部毁灭,此无异把你全部人生取消,但亦绝对没有对未来绝无希冀的人生。惟在此两者间,多少总有些偏轻偏重。有的是记忆强胜过希望,有的是希望支配了记忆,绝难在两者间调停平匀,不偏不倚的。然而正因这偏轻偏重,而造出人生之绝大差异来。

我们姑如此说,人生有偏向前(多希望未来)和偏向后(重记忆过去)之两型。向后型的特征,最显著的是爱好历史。历史全是人生过往之记录。向前型的人,对此不耐烦,他们急要向前,急要闯向未来不可知之域,他们不要现实,要理想。重历史的人,只从现实中建立理想,急向未来的,则要建立了理想来改造现实。文学中的小说剧本,有些多从此种要求下产生。他们好像在描写人生,但实际多是描写他心中所理想的未来人生的。但未来人生到底不可知,你若屡要向此方闯进,你自会感到像有一种力量,或说命运,在外面摆布你,作弄你,他是如何般有力,又是如何般冷酷而可悲。你若认为过去的全过去了,不属你的份,当知未来的又是如何般渺茫,错综,而多变化呀。凡属未来的,全不由你作主,也同样地不属于你。你的未来逐步展开,将证明你的理想逐步不真切,或是逐步而退让变质。你若硬守住个人的希望不放松,硬要向前闯,那多半会造成悲剧。一切小说剧本里的最高境界,也一定是悲剧的。

种桑长江边,这是何等的不稳妥,因此向前型的人生,很容易从小说剧本转入宗教。宗教和小说的人生,同样在未来希望中支撑,只宗教是把未来希望更移后,索性把来移入别一世界,上帝和天国,根本不是这世界的事,把此作为你的未来希望,这无异说,你对此现世更不希望了。因此宗教也是一悲剧,只是把最后一幕无限移缓,宗教的人生,依然是戏剧的小说的人生,同是抱着未来希望扑进不可知之数而坚决不肯退让的一种向前型的人性之热烈的表示。

历史人生却不然。他之回忆过去,更重于悬想未来。过去是过去了,但在你心上,岂不留着他一片记忆吗?这些痕迹,你要保留,谁能来剥夺你?那是你对人生的真实收获,可以永藏心坎,永不退灭的。人生不断向前,未必赶上了你所希望,而且或离希望更远了,希望逐步幻灭,记忆却逐步增添,逐步丰富了。人生无所得,只有记忆,是人人可以安分守己不劳而获的。那是生活对人生惟一真实的礼物,你该什袭珍藏吧!

中国的国民性,大体应属向后型,因此历史的发达,胜过了文学,在文学中小说剧本又是最不发达的两项目。依照中国人观念,奔向未来者是欲,恋念过去者是情,不惜牺牲过去来满足未来者是欲,宁愿牺牲未来来迁就过去者是情。中国人观念,重情不重欲。男女之间往往欲胜情,夫妇之间便成情胜欲,中国文学里的男女,很少向未来的热恋,却多对过去之深情,中国观念称此为人道之厚,因此说温柔敦厚诗教也。又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又说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只要你不忘过去。把死的同样当活的看。其实这种感情亦可是极热烈,极浪漫,只不是文学的,而转成为伦理的与道德的。

西方人的爱,重在未来幸福上,中国人的爱,重在过去情义上。西方人把死者交付给上帝,中国人则把死者永远保藏在自己心中。中国人往往看不起为个人的未来命运而奋斗,他们主张安命,因此每不能打开局面来创造新的,只对旧的极回护,极保守,只要一涂上他的记忆面,他总想尽力保存,不使他模糊消失,或变色了。这也是另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力量全用在自己内心深处,他并不是对未来不希望,他所希望的,偏重在他所回念的,他紧握着过去,做他未来生活的基准。他对过去,付以最切挚的真情,只要你一侵入他的记忆,他便把你当做他的生命之一部分,决不肯放松。忠呀!孝呀!全是这道理。初看好像死守在一点上,其实可以无往而不自得。要他向前,似乎累重吃力,但他向前一步,却有向前一步之所得,决不会落空。他把未来扭搭上过去,把自己扭转向别人。把死生人我打成一片。但对自己个人的未来幸福,却像没有多大憧憬般。

向后型的文化展演也会有宗教,但也和向前型的不同。向前型的注重希望,注重祈求,向后型的注重回念,注重报答。中国宗教也和中国文学般,在中国人观念里仍可说是情胜于欲的。是报恩重于求福的。向前型的不满现状,向前追求,因此感到上帝仍还在他之前,而他回顾人生,却不免要自感其渺小而且可厌了。因此才发展成性恶论。向后型的人,对已往现实表示满足,好像上帝已赋与我以一切了。我只该感恩图报,只求尽其在我,似乎我再不该向上帝别有期求了。如是却使人生自我地位提高,于是发展出性善论。我们也可说,前者的上帝是超越的,而后者的上帝则转成内在的。人类心上之向前向后,各自一番的偏轻偏重;而走上各自的路,埋怨也吧,羡慕也吧,这都是人性之庄严?谁又不该庄严你自己的人性呢?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八·郑玄
  大学证文卷三·毛奇龄
  卷五十三·程川
  阳门之介夫死(1)·戴圣
  卷二 祖·司马光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佚名
  卷三百三·佚名
  卷一百五·佚名
  多闻品法句经第三(十有九章)·佚名
  忆先品第二十二·马鸣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四·唐慧琳
  追念王一亭长者·太虚
  因缘品第一·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九·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范学士领祗侯上,云)老夫范仲淹。自从刘衙内保举他两个孩儿去陈州开仓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奉圣人的命,着老夫再差一员正直的去陈州,结断此一桩公事,就敕赐势剑金牌,先斩后闻。今日在此议事堂中,与众公

  • 第二折·郑光祖

    (吕布领卒子上,云)跨下征驰名赤兔,手中寒戟号方天。天下英雄闻吾怕。则是我健勇神威吕奉先。某姓吕名布,宇奉先,乃九原人也。幼而习文,长而演武,上阵使一枝方天戟,寸铁在手,万夫不当,片甲遮身,千人难敌。先拜丁建阳为父,一日丁建

  • 卷三 【敦煌人作品】·佚名

    卷三 【敦煌人作品】敦煌廿咏并序仆到三危,向逾二纪。略观图录,粗览山川,古迹灵奇,莫可究竟,聊申短咏,以讽美名云尔矣。一、三危山咏三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万古不毛发,四时含雪霜。岩连九陇险,地窜三苗乡。风雨暗溪谷,令人心

  • 御选明诗卷二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七五言古诗十二王慎中游西山良辰戾首夏肃轸游西山山形何崒嵂洲渚互相绵奔湍旣下赴危峰亦上干谽谺石洞窈迤逦飞梁悬朱葩晞阳谷翠羽荫阴峦閟室象霞搆疎甍凭风骞抗宇凌层基列楹俯流泉好鸟扬幽

  • 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九·柯劭忞

      张庭珍 庭瑞 张立道 梁曾 李克忠 稷   张庭珍,字国宝,临潢全州人。父楫,金商州南仓使。太宗四年,籍其民数千来降,命监榷北京路课,改北京都转运使,因家焉。   庭珍性强毅,通知经术,尤长《左氏春秋》。宪宗元年,授必阇

  • 第五十七回 任私人遭物议李纯自戕·黄士衡

    诗曰: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且说段祺瑞前因与德宣战,未能达到目的,遂致与黎龃龉。段走天津,黎免段职,冯继任。段当然又要倡议宣战。此时,国务员是段一手组成,自然皆表同情。段见大众赞成,即入告冯总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月甲子朔 上颁赐四辅臣与日讲官历日各有差○兵科署科事给事中刘道亨参奏户部四川司员外林世吉户部广东司主事潘守正工部司务黄崇学刑部河南司主事曾可东贪纵章下吏部议复○巡视太仓银库吏科给事中等官

  • 卷十三·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三宋 吕中 撰英宗皇帝治平四年即帝位嘉佑八年四月即皇帝位上不豫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上初以忧疑得疾举措或失常度左右共为 间遂成隙太后对辅臣常及之韩琦因出危言曰臣等只在外见官家内中

  • 第三十一章 首都革命·冯玉祥

    吴佩孚自第一次奉直战争获胜,即目空一切,又和段祺瑞一样,做起了武力统一的迷梦。贿选告竣,曹仲三被捧上台,他更是意气骄盈,一手遮天,处心积虑地进行着他的狂妄的企图。此时他以黄河流域为根据地,攫取直鲁豫巡阅使之职,复伸张势

  • 三〇 鲁迅与书店·周作人

    鲁迅对大书店向来有些反感。还是在东京留学的时候,他们翻译了一部小说,是哈葛得做的,那时正在时行,共有十万字,寄给书店,以千字二元的代价卖掉,后边附有注解十多页,本来是不算钱的,但在印出来时全给删却了。过了一年,又卖了一部

  •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传记述了南越王赵佗建国的史实及其四位继承者同汉王朝的关系,描述了汉武帝出师攻灭南越,将南越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下的过程。行文中表现了司马迁尊重史实和民族一统的思想。他没

  •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这是司马穰苴的单传。全文围绕着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这条纲,写他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治军史实,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收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 乙未夏四月丁巳朔。 丁丑,常遇春来归。遇春,怀远人,性刚毅,有勇力。年二十三,为群盗刘聚所得,爱其骁勇,拔居左右。遇春见聚日事剽掠,无远图,察其必败。闻上居和阳,恩威日著,兵行有律,独率十余人来归。未

  • 法言義疏五·汪荣宝

      修身卷第三〔注〕求己以反本,守母以存子,此其大要。〔疏〕修,世德堂本作「脩」,下並同。 注「守母以存子」。按:老子云:「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注〕無敵於天

  • 第六章 22·辜鸿铭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辜讲提到孔子祖国的政府(鲁国)及邻国的政府(齐国)时,孔子说:“如果齐国 曾经进行了改革,齐国政府会和鲁国政府一样好。如果鲁国曾经进行了改革,鲁国会有一个完美的政府。”

  • 卷二·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二    宋 车垓 撰五服丧制名义斩衰服斩不缉也为父丧痛切至甚其服上下四旁皆不缉若刀斧斩剉而成故曰斩衰五服衰裳制度云在上曰缞在下曰裳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外削幅者谓缝之边幅向外也

  • 居士分灯录卷上·朱时恩

    云间 心空 朱时恩 辑同郡 心岫 王元瑞 阅维摩诘(释迦会下法王子)中天竺毗耶离城。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辨才无碍。游戏神通。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其以方便。现身

  • 补刊沙弥律仪合参跋·祩宏

    华严梵行品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良以万法唯心。尽山河大地。形形色色。无非显吾心也。皆心之注脚也。七千余卷之大藏。千七百则之公案。无非明吾心也。亦心之注脚也。然则能悟心者。梵网诸经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