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因缘品第一

今粗颁宣法,慈心专听受。佛众经要义,圣师之言辞。传佛之典籍,最利益於世。

受者蒙大庆,润及一切生。普一切诸佛,仙圣明王智。慈心称名者,获福不可量。今故演吉祥,忧苦永灭亡。

所至之方域,莫不得安隐。捡情专守心,各各静意听。其有奉持者,雪除诸垢秽。以清净法水,勤加浣濯心。

入灭度深池,受色甚鲜明。五欲犹奔马,普世随之迷。回旋无出要,劳欲所欺误。或驰於盲冥,独周旋五道。

以智慧之勒,善御回愚心。当以无常策,捶制情欲马。挫折饕餮意,令志舍谀谄。六欲江河流,趣恶甚速疾。

当以智慧力,设牢厚堤塘。乐生死勤苦,未曾得休息。以无厌足意,迷醉於五欲。八种之汤药,和合甚神良。

顺服甘露味,迷醉寻醒悟。三界众生类,倒见手所指。颠倒於五道,犹如拍鞠跳。垂脱尽苦际,还复堕生死。

今闻圣明教,宜息迷惑心。慈悲之光明,普照耀於世。愚睹热时焰,痴心自迷惑。生死犹广泽,孤麑迷於中。

宜服饮法乳,除久饥虚渴。众生从久来,为老死所吸。不喜见良药,逆骂谤医师。医合三十七,杂药神良膏。

宜以方便求,勤服以除患。尘劳之长夜,众生甚安眠。宜办甘露鼓,寤令莫睡眠。佛日出於世,照曜法丰秋。

宜以智慧眼,勤心普遍观。众生心如水,躁扰浊不明。以法渟使清,犹如秋时水。众生善御心,定意不躁浊。

速疾得归趣,入于泥洹海。种种变形体,於生死长远。天人三恶趣,地狱鬼畜生。今宜舍崄欺,谄伪亻岂亻磊形。

入灭琉璃城,合为一种色。有王名阿育,无忧厚国土。能使怨忧恐,归附者喜敬。普於此地立,八万四千塔。

天龙鬼神喜,声震於天下。时金刚力士,闻是震动声。佛法更盛明,因是追念佛。低头拄颊闷,惟佛在世时。

诸天有问曰,唯仁何为愁。谛视良久间,然後乃长叹。怀悲声战怅,发言报之曰:佛天中天师,施善教天人。

追忆佛圣尊,是以愁闷耳。是诸天人等,後生不见佛。佛去世之後,乃生於天上。始闻佛名号,衣毛皆起竖。

因以慈敬心,问於金刚神。唯仁佛是谁,有何善妙德。有何智慧力,有何律禁法。其形貌何类,以何自严饰。

唯仁垂顾屈,为吾等具说。以是光明言,劝进金刚神。发言犹花敷,含笑和颜曰:所问深妙法,难可仓卒说。

诸圣不能究,独我安能陈。若能以手指,举拂世界地。四海诸渊池,一吸能令荆若能都浑吞,铁围金刚山。

以莲花根丝,系悬须弥山。若欲围缠裹,穷尽虚空表。若复欲计知,十方众生数。是事犹易致,学之或可得。

欲叹佛功德,无能尽具者,愿承佛威神,令意不谬误。能少少颁宣,叹佛之德善。今我之所说,犹如鹦鹉言:

以欢悦仁等,可专意谛听。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八·佚名
  卷第九·道世
  第四十七章 [失题]·佚名
  卷第十四(声闻无学第二僧部第三)·宝唱
  卷第一百五十七·佚名
  分别身行大慧空品第十一·佚名
  卷第十五(第三诵之二)·佚名
  问宝女品第四·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慧立
  卷第七十三·佚名
  题焚经台诗·佚名
  法界次第初门总序·智顗
  第三十四卷·佚名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太虚
  卷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十九·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槀卷六十九 宋 陆游 撰 初冬步至东村 八月风吹粳稻香九月荞熟天始霜男耕女饁常满野宿麦覆块皆苍苍丰年比屋喜迎客花底何曾酒杯迮家人但觅浩歌声不在东阡在南陌 南门散策 结宇溪一曲两山左右之

  • 卷二百八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 刘基 艾如张 有菀者林衆鸟萃之我欲张罗榛楛翳之既砺我斧又饬我徒孰是奥秽而不剪除爰升于墟以相乃麓有条我网载秩我目有鸟有鸟五采其章??喈喈率彼

  • 卷三百二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七栀子花类五言古咏墙北栀子       【齐】谢 朓有羙当阶树霜露未能移金蕡发朱采暎日以离离幸赖夕阳下余景及西枝还思照绿水君堦无曲池余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复留顷筐

  • 皎然诗议·佚名

    诗议 唐 僧皎然《诗议》一卷,或称《诗义》,唐僧皎然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新唐书》著录于文史类,称皎然《诗式》五卷,《诗评》三卷,《通志艺文略》亦作三卷。《宋秘书省四库阙书目》著录于别集类,《宋史

  • 列传第二十八 武二王·沈约

    ○彭城王义康 南郡王义宣 彭城王义康,年十二,宋台除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时高祖自寿阳被征入辅,留义康代镇寿阳。又领司州刺史,进督徐州之钟离、荆州之义阳诸军事。永初元年,封彭城王,食邑三

  • 第七十五回 却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将冒雪擒元济·蔡东藩

      却说吕元膺表请东征,宪宗亦欲加讨,但当时已将元衡被刺,列入王承宗罪案中,严诏谴责,拒绝恒州朝贡,此次既不便改词,且因讨元济,绝承宗,南北并营,不暇东顾,乃将师道事暂行搁置。裴度以淮西各军,日久无功,屡上书归咎严绶,乃特命宣

  • 卷第一百三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四〔(起强圉协洽(丁未),尽上章阉茂(庚戌),凡

  • 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三议处浥烂仓粮疏【嘉靖十四年】  韩廷奇臣谨题为议处年久浥烂仓粮以济时艰事?宣府前卫申?本卫豫备仓委官现监镇抚刘镇等各呈告自嘉靖二年起

  •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司马迁

    大宛【索隐】:音菀,又於袁反。之迹,【正义】:汉书云:“大宛国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东至都护治,西南至大月氏,南亦至大月氏,北至康居。”括地志云:“率都沙?国亦名苏对沙?国,本汉大宛国。”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索隐】:陈

  • 卷八 咸有一德第八·孔颖达

    伊尹作《咸有一德》。言君臣皆有纯一之德,以戒太甲。[疏]“伊尹作《咸有一德》”○正义曰:太甲既归于亳,伊尹致仕而退,恐太甲德不纯一,故作此篇以戒之。经称尹躬及汤咸有一德,言己君臣皆有纯一之德,戒太甲使君臣亦然。此主戒

  • 卷八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一宗庙制度宋史礼志太祖建隆元年有司请立宗庙诏下其议兵部尚书张昭等奏谨案尧舜禹皆立五庙盖二昭二穆与其始祖也有商建国改立六庙

  • 释摩诃衍论 第三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三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总识摄生圆满门。次说总相剖分散说门本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相。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 卷二十一·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一晁王文富张赵传晁明远名迥。世为清丰人。父俭。徙家彭门。明远幼能文。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至道末官翰林学士。性乐易淳固。服道甚笃。历官临事未甞挟情害人。真宗数称为长者。初受学於刘海蟾。得炼形

  • 武则天外史·佚名

    武则天外史二集二十八回 存题“不奇生著”。二集,各有图四幅,无评。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无书坊与刊行年代。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演武则天事,未见。黄摩西《小说小话》谓: “颇有依据,笔亦姚冶,可与《隋炀

  •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杨朔

    现代中篇小说。杨朔著。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8月初版。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集。1937年冬作者去延安,参加了革命,不久离开延安到西北各地。1938年春作者到广州后,应《救亡日报》之邀,根据自己在边区的生活积累,创作了这

  • 珊瑚钩诗话·张表臣

    诗话。宋张表臣撰。三卷。表臣,字正民,里籍未详。曾官右承议郎,通判常州军州事,绍兴中;终于司农丞。书名取杜甫“文采珊瑚钩”句。此编以评论诗作及文学见解为主,兼记诗人轶事,多数条目为大段论述。作者极力称赞李白

  • 世祖章皇帝圣训·顺治

    六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有《四库全书》本及《十朝圣训》本行世。该书共3万余字,为清世祖福临之分类言论集。分类汇辑福临有关治国的各种言论。全书共收

  • 长者法志妻经·佚名

    一卷,失译。佛在祇园入城乞食,教化长者法志之妻及其下婢,皆使转男子得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