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乐由中出(1)

——以礼约取代兵刑

【原文】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2),礼自外作故文(3)。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4),礼至则不在争。揖让而治天下者(5),礼乐之谓也。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6),兵革不试(7),五刑不用(8),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厂则礼行矣。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论》。(2)静:安静。这里指潜移默化的影响。(3)文:指礼仪制度。(4)至:通达。(5)揖让:礼让。(6)宾服:服从,归顺。(7)试:使用。(8)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译文】

乐由内心产生,礼体现于外表。乐由内心产生所以能够潜移默化;礼体现于外表,所以形成礼仪制度。最好的乐必定平易,最好的礼必定简朴。乐通达内心则民众没有怨恨,礼仪通行则民众没有冲突。以礼治理天下,就是指实行礼乐。

暴民不起来作乱,诸侯都来归顺,不必使用武力,不动用多种刑罚,百姓没有忧患,天子不动怒,这就表明乐普遍实行了。父子相互亲睦,长幼之间次序明确,四海之内的日恩都相互尊敬,这就表明礼普遍实行了。

【读解】

乐被纳入了儒家的政治理想之中,成为治国安邦的根本之一,同“礼”相辅相成。这种政治理想是很独特的:以问代武,以礼乐代兵刑,以感化代专制。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理想,是从实际出发的。也就是说,以感化、说服、规劝来代替必要的强制措施,在现实当中是难以行的通的,历史上大概很少有过不依靠法律、军队来维持统治的政权。不以强制手段和强力来维护统治当然是好事,而美好的愿望总会受到无情的现实的挑战。

因此,过分夸大“乐”的作用,只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更多的时候,它经常成为统治者用来掩盖专制和暴力的伪装,成为蒙蔽人们的烟幕。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有非常现实、非常功利的一面,同时也有非常理想化、非常不切合实际的一面。这两个方面时常交织在一起,对历代统治集团和民众百姓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次我们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从而决定我们应当来采取的态度。

猜你喜欢
  执节第十六·孔鲋
  卷十七·湛若水
  卷三六·邱濬
  卷七·程公说
  卷三十六·秦蕙田
  尚书疏衍卷四·陈第
  第81章·老子
  卷六·吕本中
  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卷一百·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二·唐慧琳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玄奘
  与众采女游居品第八·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六·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李渔

    昔人之作传奇也,事取凡近而义废劝惩,不过借伶伦之唇齿,醒蒙昧之耳目,使观者津津焉互相传述足矣。自屠纬真《昙花》、汤义仍《牡丹》以后,莫不家按谱而人填词,遂谓事不诞妄则不幻,境不错误乖张则不炫惑人。于是六尺氍毹,现种种

  • 跋二·沈云

    台湾郑氏始末纪六卷,德清沈云撰、乌程沈垚注。摭拾详尽,信而有征,足备史家之参考。成功父子辟地海外,自保一隅,延及三世,有明遣老矢志不食周粟者类皆航海东渡,往依郑氏。台湾文化之盛,与各行省相埒,皆郑氏先导之功也。家厚堂教

  • 卷之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三·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三    宋 萧常 撰吴载记十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议世为江东大族祖纡敏而好学仕至城门校尉父骏九江都尉逊少孤从祖康为庐江太守往依焉袁术攻康康遣逊及亲戚

  • 一二二六 江南道监察御史莫瞻菉奏请于武英殿重校三分书籍折·佚名

    一二二六 江南道监察御史莫瞻菉奏请于武英殿重校三分书籍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六日江南道监察御史臣莫瞻菉跪奏,为请就近重校三分书,以归画一事。恭照钦定四库全书,近屡蒙我皇上指示错谬,派令多员详加校阅,已可依限竣事。

  • 开耀·周绍良

    №开耀001【盖】大唐故秘书少监刘府君墓志【志文】大唐故秘书少监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应道,字玄寿,广平易阳人,汉景帝之後。十代祖遐,仕东晋,为北中郎将、徐州刺史、泉陵公。子孙弈叶,侯服於江左。洎宋□嘉

  • 李彪传·魏收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名字是魏高祖赐予的。家中世代寒微,少小甭贫,素有大志,好学不倦。开始受学于长乐监伯陽,伯陽相当赏识他。晚些时候与渔陽高悦、北平陽尼等人准备隐居于名山,不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与兄高闾,博学高才

  • 王褒传·令狐德棻

    王褒字子渊,琅笽临沂人。曾祖父王俭,曾在齐国担任侍中、太尉,封南昌文宪公。祖父王骞,在梁国担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封南昌安侯。父亲王规,在梁国担任侍中、左民尚书,封南昌章侯。在江东都享有盛名。王褒见识广博,气量通达,性

  • 卷五十八·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八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六部上哲宗论户部钱谷宜归一 司马光臣窃以洪范八政食货为先故古者国用必使冢宰制之祖宗之制天下钱谷自常平仓隶司农寺外其

  • 卷三·聂崇义

    <经部,礼类,三礼总义之属,三礼图集注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三宋 聂崇义 撰童子服【将冠者】    缁布冠【三制】太古冠【新增】    缁布冠【新増】頍项【上音丘委反】    青组缨纚       皮弁

  • (八)泰伯篇·钱穆

    士不可以不弘毅章。 朱子曰:“弘非止是容物,乃容得众理耳。今之学者执德不弘,才得些子道理,便自足。他说更入不得,如此则滞于一隅,如何得弘,如何胜得重任耶。”今按:西方学者崇尚专门,倘以中国语衡重,亦可谓其执德不弘。所以在

  • 大乘起信论别说·太虚

    ──九年初夏在武昌龙华讲经会说─── 一 大乘起信说   二 皈命三宝说   三 马鸣大士造大乘起信论意趣因缘说   四 摩诃衍一者法二者义说   五 依一心有真如门生灭门各总摄一切法二不相离说   

  • 卷下(本)·太贤

    梵网经古迹记卷下(本)  青丘太贤集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品第十      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尔时卢舍那佛至自性清净 已下十一颂半第二劝信。信为入法之本。戒为住法之原。所以说偈更令信戒。然

  • 渐悟集·马钰

    2卷,金马丹阳著。辑悟道、酬和、修炼等方面的诗词300多首。其中以涉及修炼内丹方面的诗词为最多。主张清心寡欲,保气养神,修炼内丹,以成仙道。收入《道藏》第786册。

  •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佚名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简称《大丹隐书》。撰人不详,约出放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 《上清大有八素大丹隐书

  • 全金元词·唐圭璋

    唐圭璋编。金元词总集。共收录金元两代词人282家,词7293首。其中金代词人70家,词3572首。元代词人212家,词3721首。体例与作者所编《全宋词》相同,以人系词,按时代先后为序,依次编录诸家词作。每一词人下多列有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