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81章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1)。圣人无积(2)。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3)。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4)。

【题解】

本章开头老子提出真假、善恶、美丑等矛盾对立的一系列问题,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与其实际内容不一致,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在这里把现象和内容的不一致,看成是绝对的,单单认定“信言”是“不美”的,“美言”是“不信”的;“善者”是“不辩”的,“辩者”是“不善”的;“知者”是“不博”的,“博者”是“不知”的。只看到事物的统一性,而不看到事物的对立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不免始于辩证法而终于形而上学了。

老子用相反相成的规律,提出“圣人无积”的命题,从而提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等语,这就把“有”与“无”、“多”与“少”的相反相成的道理,全面照顾到了。

最后,提出“均富思想”:先由“人之道”,逆推到“天之道”,更由“天之道”以论证“人之道”。提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因此“人之道,为而弗争”。这就把“均富思想”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较之七十九章所谓“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就更具主动性,更富积极意义了。(采张松如说)

注释:

(1)诸王本、河上公本如此。傅、范及焦竑、潘静观诸本,上二“者”字并作“言”。严遵及龙兴碑,“知者”二句在“善者”二句上。马王堆本乙本作:“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甲本大致相同,惟六句中,皆有损掩。张松如说:“帛书‘多’字,当为称美之意。《汉书·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此即‘绿水青山枉自多’之‘多’也。”俞樾《诸子平议》:“谨按此当作‘信者不美,美者不信’,与下文‘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文法一律。河上公于‘信者不美’注云:‘信者如其实,不善者,朴且质也。’是可证古本正作‘信者不美’,无‘言’字也。于‘美言不信’注云:‘滋美之言者,孽孽华词,饰伪多空虚也。’自经文误作‘美言不信’,后人因改注文‘美者’为‘滋美之言’者,不词甚矣。”蒋锡昌《校诂》:“顾本河注:‘信言者,实言也;美言者,滋美之华词。’是河同王本。愈据误本,谓河无‘言’字,非是。”

(2)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积”字损掩。傅、范与《战国策·魏策》所引同、河上及诸王本,“无”作“不”。严遵本,句上有“是故”二字。

(3)河上、王弼、傅奕及唐宋诸本多如此。《战国策·魏策》所引,上“既”字作“尽”。开元、景福、《道德真经》及陆希声、杜光庭、李约、吕知常、寇才质诸本,“为”作“与”。赵至坚本,二“人”字并作“民”。范应元本,二“愈”字并作“俞”。

马王堆本乙本作:“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甲本损掩。高亨《正诂》:“为,施也。就《魏策》所引,知此二‘既’字乃‘尽’义。《广雅释诂》:‘既,尽也’。‘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言尽以施人而己愈有;尽以予人而己愈多也。因‘既’皆‘尽’义,故《魏策》引一作‘尽’。一作‘既’耳。”张松如《校读》:“‘既’作‘尽’解,固通;作‘己’解,即古义所谓‘人就食之谓即,食毕反身而走之谓既’,更确。‘已’‘尽’谊近义通,盖‘尽’者当‘已’,‘己’者亦可‘尽’也。”

(4)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损掩。河、王、傅、范诸今本,上句无“故”字,下句作“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崇宁五注本《老子注》,无上“之”字。敦煌辛本无下“之”字。赵至坚本作“人之道”,无“圣”字。

【今译】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懂的人不卖弄渊博,卖弄渊博的人不是真懂。“圣人”什么都不积蓄。他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越富有;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充足。所以天的“道”,利于万物而不加害它们,圣人的“道”,干什么都不跟别人争夺。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郑玄
  戒子通録卷三·刘清之
  第十五章 4·辜鸿铭
  九经误字·顾炎武
  卷四十九·李明复
  卷一·沈廷芳
  万章上·孟子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冯友兰
  卷五百五十一·佚名
  百論卷下·欧阳竟无
  首楞严经玄义卷下·智旭
  式海法师六旬寿序·太虚
  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太虚
  阿兰品第十五·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三·彭定求

        卷213_1 【行路难二首】高適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   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

  • 萧允之·唐圭璋

      允之号竹屋。   渡江云   春感用清真韵   蔷薇开欲谢,峭寒渐少,轩槛俯晴沙。先来愁未了,又听一声,新阕落渔家。徘徊伫立,似玉笛、三弄昭华。春昼长、暗怀谁写,戏墨乱翻鸦。   吁嗟。诗情犹隽,酒兴偏豪,记南楼月下

  • 春之首章·闻一多

    浴人灵魂的雨过了:薄泥到处啮人的鞋底。凉挟着湿润的土气在鼻蕊间正冲突着。金鱼儿今天许不大怕冷了?个个都敢于浮上来呢!东风苦劝执拗的蒲根,将才睡醒的芽儿放了出来。春雨过了,芽儿抽到寸长,又被池水偷着吞去了。亭子角上

  • 四集卷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古今体一百四十九首【壬辰四】接要楼有会因成是什山庄静寄景无穷举要接之易简通松石春秋自殊状云烟朝暮已非同崇情常托诠象外妙解不期揽结中设以要言天下理为君

  • 窦氏联珠集巻五·褚藏言

    故武昌军节度副使朝散大夫捡挍秘书监兼御史中丞扶风窦府君诗府君讳巩字友封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元和二年举进士与今东都留守在仆射孙公简故吏部侍郎兴元节度使王公源中中书舍人崔公咸制诰李公正封同年上第府君世传五

  • 第二回 两地相思·蒲松龄

    且不说娘娘在蓬莱和众仙饮酒,却说吴彩鸾奉娘娘令旨,去取碧藕,一驾云头,到了华山,看不尽的景致。 [银纽丝]华山的景致尽堪也么夸,左是玉女右莲花,高搓桠头隔着星辰勾一揸,摸着南天门,邻着玉皇家。在山顶越发觉天大,斧劈皱来石头

  • 卷七·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 长江集卷七 唐 贾岛 撰 送崔峤游潇湘 功烈尚书孙琢磨风雅言渡河山凿处陟岘汉滩喧梦想吟天目宵同话石门枫林叶欲下极浦月清暾 寄朱锡珪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

  • 列传第六十八 夷貊上·李延寿

    海南诸国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或四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域诸国接。汉元鼎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朝贡。后汉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孙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岁次壬子金太宗晟天会十年伪齐刘豫阜昌三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在绍兴是日从官已下先发以将还浙西也甲午诏自今科场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令干办内东门司李珂卫茂实提点绍兴是日从官已下先发以将

  •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吕思勉

    两个民族的竞争,不单是政治上的事。虽然前代的竞争,不像现代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然一国政治上的趋向,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的。所以某一民族,在某一时代中,适宜于竞争与否,就要看这一个民族,在这一个时代中文

  • 杨杰只哥传·宋濂

    杨杰只哥,燕京宝坻人,世代务农。杰只哥年少就有勇有谋。太祖征伐燕、赵,杰只哥率族归附。随大军攻辽左,随元帅阿术鲁平定西夏诸部,均立战功。太宗元年(1229),睿宗赐他彩缎,命随阿术鲁攻信安,阿术鲁知他才略在诸将之上,命他裁决

  • 卷三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八雍正三年十一月上谕十道初一日谕大学士等今年直隶州县被水小民乏食朕轸念殷切除截留漕米发给常平仓谷外又将通仓米六成以上者着托时陈守创亲交余甸蔡起俊运赴天津分散赈粜於被

  • 卷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四礼部二十三婚礼天子纳后仪正统七年定纳采问名前期择日遣官告天地宗庙至期前一日所司设御座於奉天殿鸿胪寺设制案节案於御座前内官监礼部陈礼物於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於殿内至期清晨锦衣卫

  • 附录:十二则·杨士聪

    二月二十六日,上命学士倪元璐归詹事府,专任日讲,其户部尚书另推。后推数员,点用吴履中,以左侍郎管尚书事,到任已半月矣。四月初八日,履中有求放哀禀,署衔云「原任大理寺寺丞升户部侍郎,到任十七日吴履中」,余窥见甚哂焉。坊刻不

  • 卷二十三 聘礼第八·郑玄

    君使卿皮弁,还玉于馆。(玉,圭也。君子于玉比德焉。以之聘,重礼也。还之者,德不可取于人,相切厉之义也。皮弁者,始以此服受之,不敢不终也。)[疏]“君使”至“于馆”。○注“玉圭”至“终也”。○释曰:自此尽“宾送不拜”,论主君使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最上秘密广大教理分第二十五之余  复次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宣说诸部法三昧成就教理。  谓先通说一切如来法三昧

  • 恨海·吴趼人

    写情小说,十回。我佛山人(吴趼人)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广智书局初版。小说以庚子事变为背景,描写北京一个大院中两对未婚青年在战乱中离散及其爱情与幸福被毁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

  • 商界现形记·天赘生

    长篇小说。天赘生作。1911年上海商业会社出版。上海商界的周子言,人称周三。一日他找好友王八议事,刚好王八有事外出赴约,周三便与王八的相好黑牡丹调情苟合。其后周邀崇茂钱庄的大少爷陈少鹤去群玉坊,陈在酒醉之时,决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