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3章 祭法

祭祀的规定:有虞氏筛祭时以黄帝配享,郊祭时以帝誉配享,宗庙之祭以撷项为祖,以帝尧为宗。夏后氏筛祭时也以黄帝配享,郊祭时以鲸配享,宗庙之祭以撷项为祖,以禹为宗。殷人谛祭时以帝誉配享,郊祭时以冥配享,宗庙之祭以契为祖,以汤为宗。周人谛祭时以帝誉配享,郊祭时以后授配享,宗庙之祭以文王为祖,以武王为宗。

在泰坛上架柴焚烧祭品,这是祭天之礼。在泰折挖坑掩埋祭品,这是祭地之礼。祭天和祭地,都用赤色牛犊作牺牲。把少牢埋到泰昭坛上,这是祭四时之礼。在坑里或在坛上攘祈,这是祭司寒司暑之神。’日坛是祭日之所,月坛是祭月之所,星坛是祭星之所,水旱坛是祭水旱之神之所。东西南北四方的坑和坛,是祭四方之神之所。一切山林、川谷、丘陵,只要它能吞云吐雾,兴风作雨,出现异常现象,就把它叫做神。天子应遍祭天下的名山大川;诸侯只祭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如果丧失了国土,也就不用祭了。

总的说来,凡是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叫做有生命。其中,万物之死都叫“折”,人死则叫“鬼”。这是五代以来都没有什么改变的。七代以来有所变化的只是谛祭、郊祭、宗祭、祖祭的对象有所不同,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改变。

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天子,于是分九州之地,建诸侯之国,为公卿设都,为大夫置色,还普遍设立庙、桃、坛、掸来祭祀祖先,并按照关系的远近来决定祭祀的次数和规格。所以天子设立七庙和一坛一掸:即父庙、祖父庙、曾祖庙、高祖庙、始祖庙,以上五庙皆每月祭祀一次;高祖以上的远祖之庙叫做桃,天子有两个桃,只是每季祭祀一次;桃中的远祖迁出,则在坛上祭祀;坛上的远祖迁出,则在弹上祭祀;对于迁到坛掸上的远祖神主,只是在有所祈祷时才加以祭祀,无所祈祷就不祭祀;从掸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鬼,除非遇上谛恰,通常就不祭了。诸侯设立五庙和一坛一掸:即父庙、祖父庙、曾祖庙,以上三庙每月祭祀一次;其高祖庙、始祖庙,每季祭祀一次;,从始祖庙中迁出的神主在坛上祭祀,从坛上迁出的远祖神主在掸上祭祀;对于迁到坛掸上的远祖神主,有所祈祷就祭祀,否则就不祭祀;从掸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鬼,除非遇上啼拾,通常是不祭的。大夫设立三庙二坛:即父庙、祖父庙、曾祖庙,此三庙每季祭祀一次;大夫的高祖、始祖无庙,如果有事向他们祈祷,就在坛上祭之,从坛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鬼。嫡士设立二庙一坛:即父庙、祖父庙,此二庙每季祭祀一次;其曾祖无庙,如果有事向曾祖祈祷,就在坛上祭之;从坛上迁出的曾祖以上的远祖叫做鬼。官师只立一庙,即父庙;其祖父无庙,如果要祭,就在父庙祭之;祖父以上的祖先死了叫做鬼。普通的士和庶人没有资格立庙,他们的父祖死了就叫做鬼。

天子为天下百姓所立的社,:叫大社。天子为自己立的社,叫王社。诸侯为国内百姓所立的社,叫国社;诸侯为自己立的社,叫侯社。大夫以下不自立社,而与同里之民共立一社,叫置社。

天子为天下百姓祭祀七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神,即司命之神,中露之神,国门之神、国行之神,泰厉之神,户神,灶神。天子也为自己祭祀上述七神。诸侯为国内百姓祭祀五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神,即司命之神,中露之神,国门之神,国行之神,公厉之神。诸侯也为自己祭祀上述五神。大夫祭祀三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神,即族厉之神,门神,路神。嫡士祭祀二神,即门神,路神。普通的士和普通百姓只祭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神,或祭户神,或祭灶神。

对于未成年而死的嫡系子孙,天子可以往下祭到五代,即嫡子、嫡孙、嫡曾孙、嫡玄孙、嫡来孙。对于未成年而死的嫡系子孙,诸侯可以下祭三代,即嫡子、嫡孙、嫡曾孙;大夫可以下祭二代,即嫡子、嫡孙;嫡士和庶民,只祭到嫡子就停止了。

圣王制定祭祀的原则:凡是被百姓树立为榜样的就祭祀,凡是因公殉职的就祭祀,凡是为安邦定国建有功劳的就祭祀,凡是能为大众防止灾害的就祭祀,凡是能救民于水火的就祭祀。所以当厉山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他有一个儿子叫农,能够指导人民种植百谷;到了夏代衰亡之时,周人的始祖弃能够继承农的未竟之业,所以被后人奉为樱神来祭祀。当共工氏称霸九州的时候,他有一个儿子叫后土,能够区划九州的风土,使人民各得其所,所以被人当作社神来祭祀。帝誉能根据星辰的运行画定四时,使人民的劳动与休息各有定时;帝尧能尽量使刑法公正,为、民表率;帝舜为操劳国事而死于他乡;鲸治理洪水,大功未成而被杀死;夏禹能完成父亲未竟之业;黄帝能给各种事物都取个合适的名称,使人民贵贱有别,都可取用山泽的物产;撷顶能进一步完善黄帝的事业;契作为司徒在教化人民方面成绩卓著;冥烙尽职守,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商汤能对待人民宽厚,除暴安良;文王以其文治,武王以其武功,为人民除去封这个祸害。上述诸人,都是为人民建功立业的人,所以被人们当作神来祭祀。此外还有日、月、星辰之神,人民赖以区分四时,安排农事;还有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人民赖以取得各种生产生活资料。不属于此类情况的,就不会被人们当作神灵来祭祀了。

猜你喜欢
  成公(元年~十八年)·谷梁赤
  环流第五·鹖冠子
  春秋辨义卷二十二·卓尔康
  卷十一·真德秀
  卷二十二·程川
  卷十七·魏了翁
  卷十一·马骕
  卷五·范家相
  (六)雍也篇·钱穆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憍陈如品馀·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智旭
  楞 严 大 意·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何汶

      李太白  李阳冰云:“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

  • 湘绮楼词钞·王闿运

    玲珑四犯夜来花瘦蕊浓花,漫不管人愁,香满凉夜。欲睡还休,长记玉窗灯下。冰簟梦醒惺惺,误茉莉、暗兜罗帕。想带烟幂露无语,开遍闹庭闲榭。一年容易秋还夏。望银河、月斜星亚。玉真自许禁离别,饶晚妆娇姹。听到络纬一声,还绕向

  • 古城黄昏·林徽因

    我见到古城在斜阳中凝神;城楼望着城楼,锁起一座一座剥落的殿门!钟声沉下,市声里失去;车马不断扬起年代的尘土,虫蚁一样有无数行人。无数坛庙寂寞与荒凉,我见到古城在黄昏中凝神;我听到古城在薄暮中独语;忘却中间一片黄金的殿顶

  • 卷五十六·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五十六 宋 陆游 撰 道室杂咏 舄化双鳬杖化龙云山回首不知重药园夜啸丹台月酒市秋听紫阁锺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氷雪换形容小童开户惊奇事野鹤来巢砌下松 又 莫怪先生閲事多人间何处不经过天

  • 卷二百二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一百 刘埙 补史十忠诗【并叙】 诗以厚伦美化爲本非曰谐俗寄情而已卽千篇奚益每思张许二顔同时死国名芳唐史与天长存近代死节数公何愧往昔顾麦秀黍离无由

  • 后汉书补逸卷十三·姚之骃

    薛莹后汉书第一光武论王莽之际天下云乱英雄并发其跨州据郡僭制者多矣人皆有冀于非望然考其聪眀仁勇自无光武俦也加以寛博容纳计虑如神是以任光窦融望风景附马援一见覩顔识竒故能以十数年间扫除羣凶清复海内岂非天人之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天启元年十月戊辰朔孟冬享太庙颁天启二年历赐大学士刘一燝等讲官钱象坤等新历有差○兵部言登抚陶朗先初索兵十万顷移咨约用饷三四百万似不能应业以山东添兵五万尽付登莱又发帑金十万两仍留本省加派银四十万不足再议那

  • 卷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汉贾谊贾谊雒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於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文帝初立以吴公治行第一徵为廷尉廷尉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书乃召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少每

  • 唐纪八十一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天元年(子、904)·司马光

    唐纪八十一 唐昭宗天元年(甲子,公元904年) [1]五月,丙寅,加河阳节度使张汉瑜同平章事。 [1]五月丙寅(初二),朝廷加授河阳节度使张汉瑜为同平章事。 [2]帝宴朱全忠及百官于崇勋殿,既罢,复召全忠宴于内殿;全忠疑,不入。帝曰:“全忠不

  • 第十九章 18·辜鸿铭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辜讲同一个学生(曾参)说:“我听先生评价一位贵族(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氏的第六代领导者)行孝的事情,说,‘在他父亲死后他所做的事情,其他人也

  • 原序·叶梦得

    叶氏春秋传原序叶子曰春秋为鲁而作乎为周而作乎为当时诸侯而作乎为天下与后世而作乎曰为鲁作春秋非鲁之史也曰为周作春秋非周之史也曰为当时诸侯作春秋非当时诸侯之史也夫以一天下之大必有与立者矣可施之一时不可施之

  • 卷六·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六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序论孟集义序【此篇专言论语之书无非示人以操存涵养之要孟子之书无非训人以体验充扩之端】       文公先生论孟之书【论语孟子二书】学者所以求道之至要

  •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善导

    比丘僧善导撰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若见闻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

  • 百和尚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百和尚语录序宗门之语语法也正所以语心也盖此心法不容拟议不容限量审时度节随因溯缘或语地或语人或语语或不语语乃称独步者曹溪而上莫以喻其前颂开来者太白而下反若窄其绪而不知语虽不同心无

  • 卷六·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六楚雄门人宗煓编历代祖图真赞始祖释迦牟尼佛王宫非不贵爱彼雪岭月可惜烂冬瓜杂此乾矢橛曹山说不如济北何曾别洞水既逆流一翳着不得遥指殿里的笑杀称麻伯引

  • 周易折中·李光地

    清李光地等撰。二十二卷。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廷刊本。此书系李光地等奉康熙之诏而撰。经传原文用古《易》上下经、《十翼》次第。其说宗主程颐、朱熹之注,而广采先秦汉魏以来众家之解,为之折中。卷首列《图说》,

  •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佚名

    敦煌遗经有《天尊为一切众生说三涂五苦存亡往生救苦拔出地狱妙经》,与本经部分相当。该经当出自隋唐。天尊述因缘、三涂五苦八难之经,劝人菜食长斋,转经忏悔,念愿施舍。

  • 壁画·滕固

    短篇小说。滕固著。发表于1922年11月《创造季刊》1卷3期。主人公崔太始在东京学画五年,颇有些艺术天才,因不满父母的包办婚姻以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给他带来莫大的痛苦,一直单恋着业师的大女儿和日本模特儿少女,但一片恋情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