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近思录》第三卷格物穷理,共七十八条。伊川《答横渠先生书》谓:“所论大概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厚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今按:近代国人言学好言思想,论及义理,必依循西方哲学家规格,重逻辑,又重组织。实则此皆苦心极力之象,所谓考索至此,而非明睿所照。宋初理学周张二程四家,亦惟横渠最近西方哲学家著书之形象,伊川此书诚堪研讨。
伊川又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册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今按:伊川此条乃朱子《大学格物补传》所本。朱子亦明言,物犹事也。所谓事,即犹上引伊川言书册讲明,别论人物,处理事物,皆是。岂一石一草一蝇一鼠之始为物乎。孟子好言推,而荀子则好言积。积之久,睿智生,乃得贯通。孔子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始达贯通阶段。而立而不惑,则尚在格物穷理阶段。孟子曰:“尽心而知性,尽性而知天。”格物穷理则是尽心功夫。此下须尚有尽性知天一段功夫,始为得其全。此则朱子所谓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伊川又曰:“思曰睿,思虑久后,睿自然生。若于一事上思未得,且别换上一事思之,不可专守着这一事。盖人之知识,于这里蔽着,虽强思亦不通也。”今按:今人言学必重思,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分言之,亦兼言之。孔子仁智兼言,睿即智,乃积学积思始生,故思曰睿,睿作圣。不能说思作圣。故程朱皆言性即理,不言心即理。心而能睿,斯亦可谓之即理矣。
西方人治学,多重在一事一物上致思。西方科学则先有假说,继之以实验。如讲人事,讲治平大道,岂能以人以群为验,又岂能积数十百年之久而验之。如马克思在伦敦,专从当时工商业发明其剩余价值论,又岂能即此以为全世界人类之治平作标准。故西方人只言思维,不言睿智,而中国人则言思,又言明睿之照,此可谓中国人对人类心理学上一大理论,又岂得遽率断之为不科学。
猜你喜欢 杂记上·戴圣 卷七下 离娄章句上·孙奭 □□第五十九(阙)·墨子 读书録卷十一·薛瑄 卷六十【起哀公十六年尽二十七年】·杜预 卷十七【起文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卷十四·林之奇 第55章·老子 性恶第二十三·荀况 卷十五·敖继公 卷二·王质 古双音说·章太炎 卷之二十七·邵经邦 卷二·赞宁 卷第三·李遵勖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