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北略
英夷自咸丰九年四月,兵至天津大沽,经科尔多王僧格林沁挫衄之后,志图报复。
十年六月十五日,英法二夷舟抵大沽。时僧王早为拒敌之计,南北塘俱设有炮台,防守甚严,复于北门[塘]伏有地雷火炮。有土富沙姓,世居其地,于彼不利,阴泄其谋于夷人,夷人即将所伏处一一发掘,遂登北门[塘],或云:「某为所获,以刃胁之,乃以实告。」僧王初意欲俟其登北门[塘]以火雷尽歼之,自此策不行,而夷人得计从此始。
二十日,夷人二船进港搁浅,恐为我军所击,高悬白旗,中书「免战」二字,旁书「暂止干戈,二国交话」八字,并以和约款我,我军遂不击。
二十六日,夷人得水浮动,遽大进兵,轰击我师,势甚张。巳初出队,至酉正,新河德兴阿营失陷,我兵受伤六七百人。
二十七日,夷人由北折[塘]进占新河,在宁河、宝坻之间,大沽之后,僧王腹背受敌矣。
二十八日,进占唐儿沽。
七月初一日,瑞相国麟奉命,带兵一万驻通州,以备不虞。
初二[初五]日,夷人攻破大沽,夺北炮台。是日,夷人至北炮台下,杀看守者一人,余惧惊走,北炮台遂失,提督乐善中炮死。乐为良将,僧王素所倚任,猝以身殉,僧王如失左右手。时僧王南炮台未动,僧王以失北炮台欲自尽,上命退驻通州,大沽之防尽撤。
初七日,夷人直抵天津占据。文俊、恒祺奉命与之讲和,夷人曰:「汝官卑何足议大事。」寻复命桂相国良往议。英夷索银八百万,法夷索银四百万,约先给银二百万,始允所请。后以需索现银迟回不决,而夷兵日逼通州矣。于是京师戒严,分派满洲各员在十三门带兵分守。
二十七日,上欲巡幸木兰,殊谕曰:「朕揆时度势,夷氛虽近,尤应鼓励人心以拯时难,即将巡幸之预备,作为亲征之举,著惠亲王等传谕京城巡守接应各营队,若马头、通州一带见仗,朕仍带劲旅在京北坐镇,共思奋兴鼓舞,不满万之夷兵,何患不能歼除耶?将此交王大臣同看。」百官交章谏阻,乃止。
二十八日,复奉谕曰:「近因军务紧要,需用车马,纷纷征调,不免啧有烦言,朕闻外间浮议,竟有谓朕将巡幸木兰举行秋狝者,以故人心疑惑,互相播扬。朕为天下之主,当此时势艰难,岂暇乘时观省。且果有此举,亦必明降谕旨,颁行宣示,断未有乘舆所莅不令天下闻之者,尔中外臣民当可共谅。所有军营备用车马,著钦派王大臣等传谕各处,即行分别发还,毋得尽行扣留守候,以息浮议而定人心。钦此。」
八月初一日,夷兵自张家湾、河西务移近通州。上复命恰王载铨[垣]、穆荫往议和。
初三日,在通州之东岳庙设盛筵,请夷酋巴雅里、艾嘉略会议,宾主四人,并列四席,巴雅里即叱曰:「宾主岂容并列?」命撤主席旁坐。酒数巡,巴雅里曰:「今日之和,我须面见尔主,却不能跪。」怡王曰:「我国之礼,见皇上自王大臣以下无不跪。」巴曰:「我非中国臣也,安得跪?」久之,穆荫商之怡王曰:「事宜从权,远立不为皇上见,或亦可耳。」又久之,巴曰:「我国奉天主是天子,我是天子之使,与尔中国主应以敌体礼见,面交和约。」王怫然,争之不决。又久之,穆荫请之怡王,以王且退再议,王与穆荫同出,留恒祺在彼候信。恒祺者,前任粤海关监督六载,与巴习识者也,巴忽曰:「我须眠,速备好卧具来。」恒如所请。宵分,巴仍熟睡,乃还报恰王。黎明,恰王使驰告恒曰:「事决裂矣,汝速往见额尔金。」额尔金者,夷国所谓全权大臣也,时驻通州城外。额尔金拒不见,而夷人已开仗矣。怡王乃密告僧王,捦巴雅里等九人,絷回京师,黄宗汉奏请杀之,翌日,絷械刑部狱。
初六日,胜保中火枪伤回京,僧王移齐化门外。
初七日,齐化门闭。
初八日,巳刻,上启銮巡幸木兰,扈从者:惠王、惇王、醇王、端华、肃慎[顺]、军机穆荫、匡源、杜翰,及六宫而已。恭王仍留海淀,端华所遗步军统领,命文祥署理。是日,都门俱闭,内外城隔绝,六部九卿无能入署办事者,民言惶惧。
初九日,诸大臣商之步军统领,暂开宣武门及西便门以通往来,是日,止开辰巳两时。
初十日,正阳门半开,晌午即闭如故。团防大臣大学士周祖培、尚书陈孚恩、侍郎潘曾莹、宋晋集中州会馆,议增练勇局,局设梁家园寿佛寺,司其事者前侍御尹耕云诸人也。
十五日,奉谕:「留京王大臣派豫王义道、桂良、周祖培、全庆。」始知上暂驻密云之罗山,传小军机六人曾协均等赴行在。
十九日,彰仪门亦半开。自初八日闭城后,城外米蔬不得入城,百物顿倍价,城中迁徙者十之七八,城门拥不得出,司城者又索钱始放行。车价顿长数十倍,远行大车有需银百两者,近亦需数十两,大小车城市一空。银每两或值二十余千,若欲以钱易银,则并无有也,票钱取钱六七折不等。
二十日,商人乐姓平泉开同仁堂者,邀集众商,备牛羊千头,往夷军犒师请和。时夷人驻通州八里桥。巴雅里之在狱也,恒祺见之,遽释其缚,至是议和,乃馆之高庙,在德胜门内,以礼接之。
二十一日,夷人有照会来云:「此国大事,岂商人所得与闻,须恭亲王来说话。」又批商人禀云:「大英国钦差大臣伯爵额批,据公禀备牛羊果品前来送礼,本国向不得受礼物,如为贸易起见,著本国弁兵照时价公平买卖。至和局定议,该商等如有所见,可向贵国钦差大臣恭亲王禀知商办,因系中外国大事也。此批。」其实牛羊等物皆夷人掠去,并未给价。
二十二日,僧王移军迤北。夷人自朝阳门(即齐化门)绕过德胜门,薄暮,经过海淀,恭亲王避走。是日,德胜门外火光烛天,海淀被焚。
二十三日,僧王军溃。
二十四日,夷人僭居圆明园。晌午,恒祺送巴雅里还夷军,约翌日议和。
二十五日,夷人毁圆明园,尽掠御用器物,移军安定门外,有照会来云:「定于二十九日午刻,带兵入城,准开安定门进,代司筦钥,不尔则用炮攻城。」
二十九日,大开安定门,备夷馆于国子监等三处,具供帐,请夷人入。午刻,夷酋巴雅里带百五十人入城,不进馆,不赴宴,径扎营门内,遂据安定门,策马登城,筑[架]炮于城内[上],皆内向,门内[外]居民[民居]尽为灰烬。嗣后夷兵陆续进城,不计数。夷人出示城闉,令居民迁避炮火,与居民并无扰害。溯自六月夷人至天津,夷兵及所带广匪不满万,而我军几及十万,乃两三月以来,从未与之一战,展转退避,以致夷人深入,开门入都,大抵皆主和议之说故也。
九月初二日,恭王移居彰仪门外之天宁寺。时夷人许和,仍照前议,又增设条款,其大要有四:一、须现银二百万,余银陆续扣税作抵。一、天津马头通商。一、京都造夷馆,英臣驻扎。一、随往各处行天主教。上已驻跸热河,有旨:僧王革爵,瑞麟革职。因夷人突至海淀毁园,不能拦截故也。步军统领改派瑞常。六部九卿会衔奏请派恭王面定抚局。
初四日,奉谕:已谕恭亲王择地驻扎,断难入城议抚。是日,英夷因闻前被俘二十余人,分交各县监禁,内死二十一人,忿甚,再毁圆明园。圆明园未烬殿宇,及万寿山、玉泉山、昆明湖各处,自初四日晚至初六,火日夜不息,烟焰蔽天。又需索抚恤银五十万两。寻夺怡王府居之。
初九日,给以恤银如数。恭王移进城内法源寺。
初十日,准在礼部署恭王与夷人两交和约,夷人忽辞以翌日。是日未刻,巴雅里先来巡视一周,疑有伏也。
十一日,恭王率大学士贾桢、周祖培、尚书赵光、陈孚恩、侍郎毕道远、宋晋各官赴礼部,留兵正阳门外,只带护卫而已。英酋额尔金、巴雅里,盛设兵卫,鼓吹前导,皆夷乐,乘八人舆至礼部,堂上铺氍毹,张灯彩,上方左右设六席,旁各二十席,恭王并夷酋左右坐,各官旁坐。夷酋初见免冠,免冠叩首礼也。恭王拱手,巴雅里立而后言,尚不致悖慢。内有女夷三人,乘舆入座,或云即巴雅里等妻也。巴雅里言语可通,余皆不辨,交见后,略叙数言,一恭[拱]而罢。
十二日,法夷亦至礼部交和约,队伍整齐,乘四人舆者四人,有女人骑从至,有女乐如打花鼓式,杂鼓吹中,交见一如英夷礼。夷馆供张由顺天府承办,甚为丰腆。英人又需索牛羊约共千头,及羊皮衣三千件,克期而得,及备办后,或收或不收,厥性无常也。按英夷和约给银八百万两,现交银一百万,以两个月为期,除前广东赔项银二百万外,仍给银五百万,每一[三]个月交银一百万。法夷和约亦给银八百万,现交银一百万,以两个月为期,其余七百万,每三个月交银一百万,俟现银交出后,俱即退兵至天津、大沽。从前特派驻华大臣等议作罢论。
十三日,巴雅里于国子监设席宴王大臣,作答礼。
十九日,法夷陆续退兵出京,有仍留四百人之说。
二十三日,恭王出示通衢,刊布英国和约五十六条,后附广东专条一,又新增九条,前书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后书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并行书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各条刊本议发各省督抚,故未抄录。
二十五日,又刊布法国和议四十四条,新增十条,前书大清国大皇帝,大法国大皇帝,后书降生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二·柯劭忞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一·焦竑 卷一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始、至四·计六奇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六)·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五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纪昀 三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遵旨查办《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情形折·佚名 赵芬传·魏徵 王翱传·张廷玉 魏纪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231)·司马光 卷八十一·宋敏求 卷九十九·佚名 林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