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三)宪问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章。

朱子曰:“程子之说甚精。然其曰当死而不死,则后虽有功,亦不复取,则未安耳。若曰不与其事桓则可,不取其功则不可。盖功自功,过自过,若过可以掩功,则功亦得以掩其过矣。”今按:此条论功过不相掩,若言之甚宽,实亦甚严。朱子在此明反程子,更见理学家论道之不苟。实则程子此番意见已明反了孔子。朱子论其未安,是也。而朱子之尊程子,则不以此改。实则如此等处,不仅朱子当尊,程子亦当尊。因程子亦不为此等见解稍改其尊孔之意态也。其他朱子说四书,纠正程子意尚多,不尽详举。

莫我知也夫章。

朱子曰:“其不怨不尤,则不责之人,而责之己。其下学,人事也,则又不求之远,而求之近。此固无与于人而不骇于俗矣,人亦何自而知之。及其上达而与天为一焉,则又有非人之所及知者,而独于天理为相关尔。此所以人莫之知,两头蹉过,而天独知之也。曰下学而上达,言始也。下学而卒之上达云尔。程子以为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何耶?曰学者学夫人之事,形而下者也。而其事之理,则固天之理也,形而上者也。学是事,而通其理,即夫形而下者而得其形而上者焉,非达天理而何哉。”今按:中国学人不求人知,其义如此。朱子又曰:“下学只是下学,如何便解上达,自是言语形容不得。”今按:此条徐?记,乃朱子六十岁语。朱子又曰:“意在言表,谓因其言而知其意,便是下学上达。”又按:此条陈淳记,乃朱子七十岁语。则朱子对《论语》上达二字,始终未下切解。程子谓是上达天理,朱子承其说,终是增字诂经,故朱子亦不直引以为说,此可见朱子说经之慎。今以私意窥之,孔子所学,皆下学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皆孔子之上达境界也。此则出于孔子所自言。孔子又说:“若圣与仁,则我岂敢”,此虽孔子谦辞,亦言学之无止境,是孔子之下学上达皆在人事中。西方哲学中有形而上学,明超人事以为学。中国则形而上即在形而下之中,使无形而下又何来有形而上。又西方人为学,务求人知,骇俗之心终不能免。又一切每责之环境,则怨尤不能免。《论语》此章,从今世慕效西化言之,乃无一字之可矣。朱子又曰:“如释氏顿悟,则是上达而下学也。”今按:此或为今人所可首肯。西方哲学则惟求上达,更无所谓下学。则孔子之不为今人所知,亦宜矣。

公伯寮愬子路章。

或问命。朱子曰:“命者,天理流行,付与万物之谓也。然其形而上者谓之理,形而下者谓之气,自其理之体而言之,则元亨利贞之德,具于一时,而万古不易。自其气之运而言之,则消息盈虚之变,如循环之无端,而不可穷也。万物受命于天以生,而得其理之体,故仁义礼智之德根于心而为性。其既生也,则随其气之运,故废兴厚薄之变,惟所遇而莫逃。此章之所谓命,盖指气之所运为言。”今按:孔子言命,恐非朱子此段之义。然朱子特因孔子语而引申发挥之如此,非故欲违反孔子以自创新说也。今特当注意者,命中有废兴厚薄。故中国人遇衰世乱世仍能奋发向上,在变中知有常,此乃所谓知命。非安于衰乱之谓知命,亦非遇衰乱而必尽变其前之所为以求另创一新世界,而知命则为一种迷信,如今国人所想像。朱子此条,仍于吾近代国人有参考思虑之价值。此即朱子善发孔子之意之所在。

贤者辟世章。

或问:程伯子以事之大小言,或以人之高下言,二说不同。朱子曰:“以古圣贤之迹与随时之义考之,则程子得之。但辟世之士,或志量宏大,而不屑一国之事。或智识明达,而灼见天下之几,飘然事物之外,以没其身而不悔。此则仅能辟地。若辟人之士,犹颇有意于当世者,或有时而不能为耳。故程子所谓远照,故能辟一世事。其说亦为有理。”今按:如此说之,中国儒家绝无辟世意。孔子所谓我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也。耶稣以恺撒事交恺撒管,斯乃一种变相之辟世,与释迦牟尼相去乃五十步百步之间。孔子只言舍之则藏,此与耶释两家绝不相同。但与今人昌言革命意亦不同。惟老庄言辟世, 却有与孔子儒家有较近处。学者其细参之。又此段所言有与前段论知命有相发处,亦宜细参。

子击磬于卫章。

朱子曰:“荷蒉之徒高于子产晏平仲辈,而不及蘧伯玉。盖伯玉知为学者也。”今按:知人论学,此段之义深矣。何以子产晏平仲不如蘧伯玉,此是一问题,当深究。朱子又曰:“击磬之时,其心忧乎乐乎,此是一大题目,须细思之。”今按:寻孔颜乐处,亦当于如此章者求之。则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乐中仍不害有忧,忧中亦不害有乐。当知孔颜乐处,乐中仍有忧,乃庶得之。

子路问君子章。

或问或以安人安百姓为扩而大之,或以为推而及物,而集注但谓以其充积之盛,自然及物,何哉?朱子曰:“所谓修己以敬,语虽至约,而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举积诸此。修己以敬,而极其至,则心平气和,静虚动直,而所施为无不自然,各当其理,是以其治之所及,群黎百姓,莫不各得其安也。是皆本于修己以敬之一言,然非有待夫节节推之也,亦非待夫举此心以加诸彼也,亦谓其功效之自然及物耳。”或曰:夫子之言,岂其略无大小远近之差乎。朱子曰:“虽若有大小远近之差,然皆不离于修己以敬之一言,而非有待于扩之而后大,推之而后远也。”今按:此段陈义甚深。孔子讲学即其修己以敬之一具体表现也。其及门七十弟子,则亲炙于孔子之教诲,而心获安。数传之后,孟子亦私淑艾焉,而心获安。两千年来,不论世之盛衰治乱,苟能读《论语》一书而有得,亦获心安。则又岂待孔子之扩而大之推而远之乎。孔子用心不及于此,只在修己以敬,未尝有计较功效之心夹杂其中,而其自然功效有若是。中国古圣贤为学用心所在,为中国文化大传统之基本精神者,朱子此段发挥,可谓已得其要。诚学者所当深参也。

猜你喜欢
  卷七 七之二·孔颖达
  卷三十七 士丧礼第十二·郑玄
  卷三十 论语十二·黎靖德
  论语纂笺卷九·詹道传
  提要·张存中
  春秋管窥卷二·徐庭垣
  卷六十三·卫湜
  卷一·柯尚迁
  仲春纪第二·吕不韦
  昭公·昭公十一年·左丘明
  瑞龙璋禅师·惠洪
  卷三百五·佚名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普眼菩萨·佚名
  佛说苦阴因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九·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十 郊庙歌辞 圜丘歌八首 【隋书乐志曰文帝开皇中诏牛弘姚察许善心虞世基刘臻等详定雅乐弘等奏曰伏奉明诏详定雅乐博访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取为一代

  • 南湖集巻四·张镃

    宋 张镃 撰五言律诗春前一日赋呈诚斋覔荆溪诗编且邀防玉照堂花颇讶蓬莱主相忘不寄诗荆溪虽有集桂隐未容窥地胜人难老春回律自移梅花如有语莫似去年时次韵答潘茂洪桂花见懐借使音书少何妨好尚通看花虽各自覔句却相同

  • 张谓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天宝二年(743)中进士。后从戎十多年,曾在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下任职。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郎,代宗大历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后又调任谭州刺史。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 ●卷二十一·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十一。   起宣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尽二月。   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圣旨王昂接伴大金国贺正旦使事不谨可特勒停。   二十四日丙申金国贺正旦大使卢州管内观察使孛堇(改作贝勒)高居庆副使大夫守大理

  • 通志卷八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周异姓世家第二越 赵 田氏越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苖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十一·允秘

    传九【镇国公 辅国公】镇国公阿拜传阿拜太祖髙皇帝第三子天命十年十月与弟塔拜巴布泰征东海北路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师还上出城迎劳寻授骑都尉天聪八年四月晋授三等男崇徳三年七月任吏部承政四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六

  • 卷五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五十四乾隆十七年春正月乙亥准噶尔使臣图济尔哈朗等入贡准噶尔台吉喇嘛达尔扎奏言前遣使臣额尔钦尼玛将前往西藏聘请喇嘛之事具奏防大皇帝恩准于再遣使臣入贡时延请有徳行喇嘛四五

  • 卷二·欧阳昱

    *洪范何书《制艺丛话》中载一条云:场中有用《诗经》『佛时』句者,试官批曰:“佛字乃西域梵语,何得入四书文?”斥之。又有用《易经》『贞观』句者,试官批曰:“贞观乃东汉年号,何得入圣贤口中?”亦斥之。好事者

  • 生死格·方以智

    人生视死,诚大事哉!知生死,生死小矣。然营营者不大生死之事,何由知之?苟决华腴,营营相逐,如是乎忌讳生死,不闻生死之言,而日拖尸以趋死。死于宛娈金穴之缠羞鬼谵,比死于蓬室之酸邻烧纸,更难令人见,则安乐乃葬古今之石椁也。有言生

  • 卷八·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八安溪 李光坡 撰文王世子弟八坡謂自篇首至武王九十三而終言文武之為世子也成王幼節言周公教成王世子之道道者何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終篇反覆推明不出於此自凡學

  • 卷首上·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首上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纲领一通论制礼之本书臯陶谟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

  • 提要·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説解颐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説解颐四十卷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号彭山防稽人治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本师事王守仁著书数百万言皆发其师説是书其一也凡为总论二卷正释三十卷

  • 季夏纪第六·吕不韦

    季夏原文: 一曰: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凉风始 至,蟋蟀居宇,鹰乃学习 ,腐草化为幵。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一]妙音菩薩品第二十三   爾時釋迦牟尼佛[二]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徧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   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

  • 卷第六·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六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念住品第九之余云何于此内法。住循法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于此内法。循法观者。

  • 姜斋文集·王夫之

    文别集。 明清之际王夫之(1619—1692)撰。十卷,补遗一卷。夫之有《船山遗书》已著录。此集约二十三万字。论、连珠一卷,传、行状、墓志、记一卷, 序、 书后、 跋一卷,启、尺牍一卷,《九昭》一卷,《九砺》一卷(缺),赋

  •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佚名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南宋朱宋卿编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正一部。本书记述北宋末著名道士徐神翁生平事迹。由编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徐神翁语录》、《徐神翁行化状》,并参

  • 望云集·郭奎

    五卷。明郭奎撰。郭奎,字子章,安徽巢县人,生卒年不详,郭奎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郭奎亦因诛。著有《望云集》,共五卷。此集所载具为郭奎之诗。四库全书总目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