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子路篇
樊迟问仁章。
朱子曰:“孟子言存心养性,便说得虚。孔子教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语,则就实行处做工夫,如此则存心养性自在。”今按:此条分说《论》《孟》极有味。《论语》言心,多归之行。《孟子》论行,多本之心。陆王家言多引《孟子》为据,而按之《论语》则易见其未是。西方心理学,只就一身之生理物理上求,最多只可谓是专于心以求心。何如中国人言心,必推极之于言语行为,及其对面接触之事物之为亲切而得实,扼要而有用乎。
又曰:“此章须反求诸已而思之。居处恭乎,执事敬乎,与人忠乎,又须思居处恭时如何,不恭时如何。执事敬时如何,不敬时如何。与人忠时如何,不忠时如何。方知须用恭敬与忠也。”今按:此条尤见亲切平实。人心必从事上物上见,而更要则在反求诸已。西方人一切重客观,研究心理学以洋老鼠小白兔为证,亦浅之乎其视人心矣。
子贡问如何斯可谓之士章。
朱子曰:“称孝称弟,是能守一夫之私行,不能广其固有之良心。”今按:此两语言简意深。有子以孝弟为仁之本。孝弟固即是仁,但仁即心体,其体广大,非孝弟可尽。舜与周公为大孝,斯为能广其心矣。故孔门言仁必兼言知,言行必兼言学。良知乃不学而知者。此条言良心,则虽天赋固有,必学而后能广能尽。阳明提倡良知,于学的方面,未免少用力提倡,流弊遂不胜言。
不得中行而与之章。
朱子曰:“中行之人有狂者之志,而所为精密。有狷者之节,不致过激。故极难得。”又曰:“狂者知之过,狷者行之过,二者皆谓过中。”今按:中国言知行,又言志节,不专向一偏,故有中行,亦称中道。但不能称中知。又言志于道,志于学,不专言立志。只就语言文字上细加体会,自可了解到中国之文化大传统。
君子和而不同章。
朱子曰:“二者外虽相似而内实相反,乃君子小人情状之隐微。自古至今,如出一轨。非圣人不能究极而发明之也。且以近代诸公论之,韩富范公,上前议论不同,或至失色,而卒未尝失和气。至王吕章曾蔡氏,父子兄弟,同恶相济。而其隙也,无所不至焉,亦足以验圣言之不可易矣。”今按:此条陈义极深。近代一世人,争言同,不言和。即以吾中国言,惟孙中山辛亥革命乃让位于袁世凯,及其创为三民主义,在广州自建政府,又北上与段祺瑞张作霖言和,却存有中国传统君子和而不同之遗风。读《论语》此章者,其试深思之,则为人处事之境界,亦庶有近乎胡五峰所谓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之所辨,而心知其然矣。
猜你喜欢 卷八 尊贤·刘向 颠倒·方以智 墨子閒詁卷十五·孙诒让 卷六·赵汸 卷三十三·山井鼎 卷十六·沈廷芳 卷二十·范处义 卷十七·乾隆 目录·朱熹 微子篇第十八·钱穆 大宰·佚名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卷一百九十·佚名 阿难七梦经正文·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