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苦阴因事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释羁底(刹帝隶种也)。迦惟罗婆(城名)尼拘蒌园中。于是释摩诃能渠。中后彷徉行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释大力士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如世尊所说法我悉知。谓三意念著结。淫意著结。嗔恚愚痴意著结。如是唯世尊所说法我悉知。今此以生淫欲法著其意。已生嗔恚愚痴法著其意。是故唯然世尊。我作是念。我有何法未尽。而令生淫欲而著其意。生嗔恚愚痴法而著其意。汝大力士。法未尽。令汝在家住亦不学道。不信乐出家弃家。汝大力士。若此法尽者。汝亦不在家。汝必能信乐出家弃家学道。法大力士。彼法未尽故而令汝在家。不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于是释大力士从座起一面著衣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如是我今于世尊有信乐。唯愿世尊。善为说法。谓见法令疑尽。此大力士。有五淫欲。爱念爱色近淫染著。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染著。众中而自娱乐。爱乐气味于中乐。如是大力士。气味淫于中多有败坏。云何大力士。于淫多有败坏。此大力士。若族姓子。若学工巧以自存命。若耕田若贩卖。若客书若学数。若学算若学印。若学诗若学守卢。若教书若应王募。彼寒寒所逼。热热所逼。服忍饥渴。为蚊虻蝇蚤所蛆。彼求钱财。彼族姓子。如是起如是作如是勤行。彼而不能得钱。彼便忧戚不乐啼哭。自椎自打增益愚痴。勤修不得果。彼族姓子。如是起如是作如是勤行。彼便得钱财。得钱财已便守护之。莫令此钱财令王夺。我莫令贼盗。莫令火烧莫令腐坏。莫令出利失利。彼守护钱财而为王所夺。贼所盗火所烧而腐坏。出利不得利。彼便忧戚不乐啼哭。自椎自打增益愚痴。复次长夜所可爱喜悉败坏失。是为大力士此今现身是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是淫因缘。此大力士。众生因淫至增上淫。因淫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共子诤子共父诤。兄共妹诤妹共兄诤。彼共斗诤。母说子非子说母非。父说子非子说父非。兄说妹非妹说兄非。况人人耶。此大力士。是今现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大力士众因淫故至增上淫故。王王共诤。婆罗门婆罗门共诤。居士居士共诤。贼人贼人共诤。工师工师共诤。彼各各共斗诤。作种种斗具。或以拳或以石或以刀杖。于中或有死死苦。是为大力士此现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大力士。众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便著铠便执弓箭。或著皮铠持极利刀。相围聚斗。彼于中或以象斗。或以马或以车或以步兵。或以女人或以士夫。于中或有死死苦。是为大力士现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大力士。众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著铠至执弓箭。著皮铠持极利刀。诣极高城而欲伐之。彼于中或吹贝或击鼓。或举声唤呼。或以铁椎或以钺或以戟。或以利轮或以箭相射。或下乱石或以弩。或以消铜注之。于中死死苦。是为大力士今现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大力士。众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至王城邑。或穿墙破藏。或盗他物。或截他道坏他城破他村杀他人。彼有司执之驱使。作种种苦行。或截其手或截其足或截手足。或截其耳或截其鼻或截其舌。或截其髻或截其发或截其髻发。或著函中或衣戮杀。或著沙石上或著草上。或著铁驴口中。或著铁师子口中。或著铜釜中。或著铁釜中。或段段割之。或利叉手刺之。或卧热铁床。或以热油洒之。著臼中以铁杵捣之。若以龙蛆。若以杖挝若以棒棒。将至标下以刀枭首。是为大力士现身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大力士。众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作身苦行口意苦行。彼时若得患病苦。卧在座上。卧在荫中身有痛。极苦痛不乐命欲断。谓彼身苦行口意苦行彼终时。倒悬向下。犹若冥时日欲没大山大山间。彼山影倒悬向下如是。谓彼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彼时命终倒悬向下。彼作是念。此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倒悬向下。本不作行本不作福。我多作众恶。谓趣作恶作贪作凶暴。不作福行不作善行。不作有所归。必堕其趣。此便有变悔。变悔已终亦不善生亦不善。是为大力士现身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大力士。众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作身苦行口意苦行。彼作身苦行已口意苦行已。彼因彼缘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是为大力士。此是后身苦阴。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是为大力士。五气味淫多有苦败坏。此圣弟子。不以等智见如真。而于淫作恶不善法。亦不喜乐。谓无上息。如是大力士。圣弟子。与淫法相应。复次大力士。我少气味淫知有苦知是败坏。谓我知见如真。亦不于淫作恶不善法。住于护安乐。谓无上息。如是我大力士。不与淫法相应。此大力士。我一时在罗阅只鞞陀隶止右胁七叶窟中。此大力士。从下晡起。我至止右胁边。我于中遥见诸尼干常不坐常跪极苦痛行。我到彼所到已作如是言。何以故。汝尼干作如此常跪常不坐。作如此极苦行。彼答我言。瞿昙。有师尼干亲族子。彼作是言。汝诸尼干本作恶行。今作此苦行。当消彼恶行。谓今身业行口意等行。有恶当不为。我语彼曰。云何汝诸尼干。汝师尼干亲族子。能信能住彼不。不疑彼师耶。彼作是言。此瞿昙。我彼师尼干亲族子。我不疑彼师。能信能住。我答彼曰。如是。如汝等尼干。有尼干。有彼尼干本作恶行作极苦行。彼尼干终已当来生人间。亦当复在此尼干中学。当如此常跪不坐作苦行。如今汝众皆当尔。彼作是言。此瞿昙。不从善行得善报。彼王频浮婆安乐住。汝沙门瞿昙。不能尔。汝诸尼干。为尔不是而作斯言。何以故。为是凡愚不定不善无厌无足。而作斯言。王频浮婆常住于善常得安乐。沙门瞿昙不能尔。汝诸尼干。应当先明我。云何为常安乐住。而言王频浮婆沙门瞿昙耶。汝诸尼干。我当为汝说。我为善安乐住。非摩竭王频浮婆者及耶。汝应当作是言。摩竭王频浮婆常安乐住。非汝沙门瞿昙所能及。此沙门瞿昙。我今问汝。谁为善安乐住。为摩竭王频浮婆耶。为沙门瞿昙耶。于尼干意云何。彼摩竭王频浮婆。为得意口自在不。七日七夜得身一向安乐不。不也唯瞿昙。若六五四三二一日一夜。得意口自在不。为身一向得安乐住不。唯瞿昙不也。于尼干意云何。我为得意口自在不。一日一夜。身为善安乐住不。唯然瞿昙。二三至七日七夜。为得意口自在不。身为一向善安乐住不。唯然瞿昙。于尼干意云何。我等谁为常善安乐住。摩竭王频浮婆耶。为我耶。如汝从沙门瞿昙所说知其义。沙门瞿昙为善安乐住。非摩竭王频浮婆。此大力士。少气味淫知多有苦。是败坏中多有败坏。谓此圣弟子。不能以智慧见如真。而于淫作恶不善法不入喜乐。谓无上息。如是大力士。圣弟子。与淫法相应。复次大力士。我少气味淫多有苦。知是败坏。谓我以智慧等见如真。亦不于淫有不善法。但住于护以自乐。谓无上息。如是我大力士。不与淫法相应。佛如是说。彼大力士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猜你喜欢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七·佚名
  卷四百五十·佚名
  目录·佚名
  卷第九·佚名
  成实论 第二卷·佚名
  卷四十七·赜藏主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八·智顗
  卷一百四·佚名
  第十二 谛相应·佚名
  起世因本经卷第四·佚名
  咫尺千里·李叔同
  卷六·佚名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上·佚名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卷二·为霖道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阮阅

      ●卷七·达理门  《否》卦,“包承,小人吉。”说者谓小人在下者包之,小人在上者承之,盖处《否》当然。杜云:“曲直吾不知,负暄侯樵牧。”“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洗眼

  • 窦氏联珠集巻一·褚藏言

    联珠之义葢取一家之言以偕列郎署法五星如联珠星星郎也凡诗一百首故国子祭酒致仕赠太子少保府君诗【并传】府君讳常字中行扶风平陵人也祖亶同昌郡司马赠水部郎中皇考叔向仕至左拾遗赠尚书右仆射当代宗皇帝朝善五言诗名

  • 卷二百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黙堂集陈渊字知黙一字防叟南剑州沙县人了翁瓘之犹子也儿时动止不凡瓘器之谓能任重致逺者后从山杨时传二程之学绍兴间以荐知枢密院编修官召对赐进士出

  • 卷四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三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赠於梦中诗赋以寄一二僚友故今所和者亦止述翰苑旧游而已次本韵【第十七句缺一字】闻有池塘什还因梦寐遭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庄蝶玄言

  • 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边 修怨背盟皇弟受祸·蔡东藩

      却说辽相耶律沙,与辽将耶律斜轸等,因部兵溃散,也落荒遁走,黑暗中自相践踏,伤毙甚多。杨业父子,杀退辽兵,便整军入雁门关,检查兵士,不过伤了数十人。当即休息半日,驰回代州,露布奏捷,不消细说。惟辽人经此一挫,多号杨业为杨无

  • 一○八一 军机大臣奏俟江苏送到《通鉴纲目续编》原书缴进销毁片·佚名

    一○八一 军机大臣奏俟江苏送到《通鉴纲目续编》原书缴进销毁片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八日查闵鹗元折内称,现将改正《通鉴纲目续编》备赀刊刻齐全,换给缴书之家,所有换存原书一百六十六部,另行委员汇送军机处等语。俟该省送到

  • 一九一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从前给还不解各书及现在确查缘由折·佚名

    一九一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从前给还不解各书及现在确查缘由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接到办理四库全书处咨开,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云云。查安河采访遗书,臣节次钦奉谕

  • ·设义塾约·丁曰健

    台郡城乡子弟浮荡者多,皆由养蒙未得其正。大半苦无恒产,无力延师教课,及长成,或不免流为匪类;稍能知书明理,究竟作恶者少。不才之弃,殊为可叹。为农为工,即略识文字,亦不为无益。查郡城向无义塾,今饬本辕经书公立

  • 卷五十三 蜀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陈寿

    (张瞊传、严畯传、程秉传、阚泽传、薛综传、薛莹传、唐固传、裴玄传、张玄传、张尚传)张瞊传,(附张玄、张尚传)张郃,字子纲,广陵人。他曾游学京都,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秀才,官府征召,他一概推辞不往,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

  • 长平之役·佚名

    【提要】 虎狼之国的秦国尽使欺骗伎俩,给轻信的魏国以空头承诺,目的是避免魏国助赵,减少攻赵的阻力,并待日后魏国势单力薄后作下一个攻击目标。 【原文】 长平之役,平都君说魏王曰:“王胡不为从?”魏王曰:“秦许吾以垣雍。”

  • 五年·佚名

    (乙丑)五年清嘉慶十年春正月1月1日○丙戌朔,敎曰:「是月也,卽《豳風》于耜之日也,歲律載新,庶績伊始,天下之本,孰先於農乎?降康在於暋勞,趨功在於勸課。勸課之責,顧不在於方伯、守牧之臣乎?綏我百姓,俶載南畝,不奪不撓,或省或助,祗迓有

  • 卷三十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三十二 明 冯复京 撰小雅鹿鸣之什一鹿鸣篇苹传云苹蓱也○夏小正七月湟潦生萍○周书曰谷雨一日萍始生萍不生阴气愤盈○淮南子云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又云容华生萍萍生萍藻萍藻生浮草凡浮

  • 有司·佚名

    有司撤去室中之馈及祝、佐食之俎,并于堂上打扫。司宫设酒。又将尸俎上的祭品拿回灶上温热。温热后,将羊、豕、鱼升入鼎中,但不设兽和肤的专鼎;放好抬鼎的杠子与覆鼎的幂,将鼎陈设在庙门外,和先前一样。进而于宾客中选择佐助

  • 七 杜威的教育哲学[1]·胡适

    杜威先生常说,“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这就是说哲学便是教育哲学。这句话初听了很可怪。其实我们如果仔细一想,便知道这句话是不错的。我们试问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那一个不是教育家?那一个没有一种教育学说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六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六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摄品第六之三尔焰法。识法。通尔焰法。缘法。增上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十智知。六识识。一切使使。色法。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八

  • 彰化节孝册·吴德功

    本书全一卷,吴德功纂辑。此为彰化在清同治十二年、光绪十二年及日据以后所采近三百人节孝妇女名册(内有二人于光绪十三年请旌、一人于十五年请旌),有传附列者约及百人。卷端,并有「节孝名称及报请理由」一则。书末,今另加一

  •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佚名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

  • 密藏开禅师遗稿·道开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