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西诗派小序

[宋] 刘克庄 撰         

山谷

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寻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袓,在禅学中比得达磨,不易之论也。其《内集》诗尤善,信乎其自编者。顷见赵履常极宗师之,近时诗人惟赵得豫章之意,有绝似之者。 

后山

后山树立甚高,其议论不以一字假借人,然自言其诗师豫章公。或曰:「黄、陈齐名,何师之有?」余曰:「射较一镞,弈角一着,惟诗亦然。后山地位去豫章不远,故能师之。若同时秦、晁诸人,则不能为此言矣。此惟深于诗者知之。文师南丰,诗师豫章,二师皆极天下之本色,故后山诗文高妙一世。然〈题太白画像〉云:『江西胜士与长吟,后来不忧身陆沉。』胜士谓饶德操也。按德操此诗去手污吾足之作,大争地位,太白非德操,遂陆沉耶?似非笃论。」 

韩子苍

子苍蜀人。学出苏氏,与豫章不相接。吕公强之入派,子苍殊不乐。其诗有磨淬翦截之功,终身改窜不已,有已写寄人数年,而追取更易一两字者,故所作少而善。 

徐师川

豫章之甥,然自为一家,不似渭阳,高自标树,藐视一世。同时诸人,多推下之,然集中不能皆善。旧传豫章见师川〈双庙〉诗,勉诸洪进步,今〈双庙〉诗不存,则其诗零落亦多矣。师川在靖康中,朝列有改名避伪楚讳者,师川名婢曰昌奴,朝士至则呼之,以名节自任,故其诗云:「直道庶几师柳下,不应四海独诗名。」可谓实录。诸人所以推下之者,盖不独以其诗也。 

潘邠老

东坡、文潜先后谪黄州,皆与邠老游,其诗自云师老杜,然有空意无实力。余旧读之,病其深芜。后见夏均父读邠老诗,亦有深芜之评。 

三洪

三洪与徐师川,皆豫章之甥。龟父警句,往往前人所未道,然早卒,惜不多见。驹父诗尤工,初与龟父游梅仙观,龟父有诗,卒章云:「愿为龙鳞婴,勿学蝉骨蜕。」是以直节期乃弟矣。驹父后居上坡,晚节不终,不特有愧于舅氏,亦有愧于长君也。玉父南渡后,为少蓬,闻师川召,有〈怀驹父〉诗云:「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龙出羽渊。」然师川卒不能返驹父于鲸波之外,玉父爱兄之道至矣,余读而悲之。 

夏均父

均父集中,如拟陶、韦五言,亹亹逼真,律诗用事琢句,超出绳墨,言近旨远,可以讽味,盖用功于诗,而非所谓无意于文之文也。然竦之诸孙,故其诗云:「堂堂文庄公,事业何峥嵘。」孟子曰:「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均父欲改之乎?其志亦可悲已。 

二谢

吕紫微评无逸诗似康乐,幼盘诗似玄晖。按康乐一字百炼乃出冶,玄晖尤丽密。无逸轻快有余而欠工致,幼盘差苦思,其合玄晖者亦少。然弟兄在政、宣间,科举之外,有歧路可进身,韩子苍诸人,或自鬻其技至贵显,二谢乃老死布衣,其高节亦不可及。 

二林

二林诗极少,曾端伯作〈高隐小传〉,云有诗文百二十卷,今所存十无一二。兄弟皆隐君子,不但以诗重。 

晁叔用

喻汝砺作〈具茨集序〉云:「予曩游都城,与晁用道为同门生。后三十六年,识公武于涪陵,不知为用道子也。一日来谒,曰:『先公平生论着,自丙午之乱,存者特歌诗二百许篇,敢丐先生一言以发之。』又出其家谱牒,乃知其先君名冲之,字叔用,世所谓具茨先生者也。予耸然曰:『是吾用道耶!第今字叔用为小异耳。』方绍圣初,天下伟异豪爽绝特之士,离谗放逐,晁氏群从,多在党中,叔用于是飘然遗形,逝而去之,宅幽阜荫茂林于具茨之下,世之网罗,不得而婴也。暨朝廷诸公谋欲起之,乃复任心独往,高挹而不顾,世之荣利,不得而羁也。至于疾革,乃取平生所著书,聚而焚之,曰:『是不足以成吾名。』世之言语文章,不得而污也。然则吾叔用所以传于后世者,果于诗乎?顾其胸中必有含章内奥,而深于道者矣。宋兴,至咸平、景德中,儒学文章之盛,不归之平棘宋氏,则属之清丰晁氏。二氏者,天下甲门也。文元公事章圣皇帝二十年,当是时,甄明旧仪,绪正礼乐,一时诏令,皆出其手,于是朝廷典章法度之事,非六籍之英,则三代之器也。迨其子文庄公继践西省,时文元公方请老家居也。宋宣献谓世掌书命者,惟唐新昌杨氏及见其子,而晁氏继之。叔用以文庄为曾大父,以文元公为高袓,家藏至二万卷,故其子孙焠掌励志,错综而藻缋之,皆以文学显名。予尝从叔用商近朝人物,嘉言善行,朝章国典,礼文损益,靡不贯洽,以诗鸣者,岂叔用之志也哉!虽然,叔用既已油然栖志于林涧旷远之中,遇事写物,形于兴属,渊雅疏亮,未尝为凄怨危愤激烈愁苦之音,其于晦明消长用舍得失之际,未尝不安而乐之也。呜呼,所谓含章内奥而深于道者非耶!秦、汉以来,士有抱奇怀能,留落不遇,往往燥心污笔,有怨诽愤悷沉抑之思,气候急刻,不能闲退,古之词人皆是也。太史公作〈贾谊传〉,盖以屈原配之,又裁录其二赋焉。至谊论三代之陶世振俗,固结天下之具,与夫秦之所以暴兴棘亡,斩艾天下之术,则迁有所不录。岂谓谊一不平于其中,遂哀怨壹郁,泣涕以死,借使文帝尽用其言,谊亦安能有所建立于天下乎?惟深于道者,遁于世而不怨,发于词而不怒,君子是以知其必能有为于世者也。吾于叔用岂直以诗人命之哉!」此序笔力浩大,与叔用之诗相称。余读叔用诗,见其意度宏阔,气力宽余,一洗诗人穷饿酸辛之态。其律诗云:「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蒍过楼前。」乱离后追书承平事,未有悲哀警策于此句者。晁氏家世贵显,而叔用不宜于此时陪伊优之列,而甘随于蒍之后,可谓贤矣。它作皆激烈慷概,南渡后放翁可以继之。 

汪信民

吕荥阳居符离,信民为教官,从荥阳学,故紫微公尤推尊信民。其诗云:「富贵空中华,文章木上瘿。要知真实地,惟有华严境。」盖吕氏家世本喜谈禅,而紫微与信民皆尚禅学。 

李商老

公择尚书家子弟也,东坡、山谷、文潜诸公皆与往还,颇博览强记,然诗体拘狭少变化。 

三僧

三僧中,如璧诗轻快似谢无逸,亦欠工;祖可□读书,诗料多无蔬笋气,僧中一角麟也;善权与可相上下。 

高子勉

亲见山谷,经指授。记览多,如〈麦城〉诗押险韵,略无窘态。集中健语层出,紫微公乃以殿诸人何也?可升。 

江子之

子我弟也。子我诗多而工,舍兄而取弟,亦不可晓。岂子我自为家,不肯入社,如韩子苍耶? 

李希声

与徐师川、潘邠老诸人同时。 

扬信祖

「吏道官官恶,田家事事贤」,唐人得意语也。 

吕紫微

紫微公作〈夏均父集序〉云:「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如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谢玄晖有言:『好诗流转圜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近世惟豫章黄公首变前作之弊,而后学者知所趣向,毕精尽知,左规右矩,庶几至于变化不测。然予区区浅末之论,皆汉、魏以来有意于文者之法,而非无意于文者之法也。子曰:『兴于《诗》。』又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今之为诗者,读之果可以使人兴起其为善之心乎,果可以使人兴观群怨乎,果可以使之知事父事君而能识鸟兽草木之名之理乎?为之而不能使人如是,则如勿作。吾友夏均父贤而有文章,其于诗,盖得所谓规矩备具而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者。后更多从先生长者游,闻圣人之所以言诗者,而得其要妙,所谓无意于文之文而非有意于文之文也。」余尝以为此序天下之至言也。然均父所作,似未能然,往往紫微父自道耳。所引谢宣城「好诗流转圜美如弹丸」之语,余以宣城诗考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巧妙。穷巧极妙,然后能流转圜美,近时学者,往往误认弹丸之喻而趋于易,故放翁诗云:「弹丸之论方误人。」又朱文公云:「紫微论诗,欲字字响,其晚年诗多哑了。」然则欲知紫微诗者,以〈均父集序〉观之,则知弹丸之语,非主于易,又以文公之语验之,则所谓字字响者,果不可以退惰矣。 

〈总序〉

吕紫微作《江西宗派》,自山谷而下,凡二十六人,内何人表颙、潘仲达大观有姓名而无诗,诗存者凡二十四家。王直方诗绝少,无可采。余二十三家,部帙稍多,今取其全篇佳者,或一联一句可讽咏者,或对偶工者,各着于编,以便观览。派中如陈后山彭城人,韩子苍陵阳人,幡邠老黄州人,夏均父、二林蕲人,晁叔用、江子之开封人,李商老南康人,祖可京口人,高子勉京西人,非皆江西人也。同时如曾文清乃赣人,又与紫微公以诗往还,而不入派,不知紫微去取之意云何,惜当日无人以此叩之。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转圜美如弹丸者,恨紫微公不及见耳。派诗旧本,以东莱居后山上,非也。今以继宗派,庶几不失紫微公初意。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一十九·彭定求
  苏氏·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十三·吴景旭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戴亨
  ●己未(咸丰九年)·林占梅
  第一幕·林徽因
  目录·赵崇祚
  卷406 ·佚名
  卷一百四十一·陈思
  卷四十三·陈思
  卷三百四十四·曹学佺
  台湾杂咏三十二首(原注)·佚名
  卷一百七十七·陈廷敬
  卷五百七·佚名
  提要·沈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君行·唐圭璋

      沁园春   刘山春新居   三岛十洲,移掇者谁,玉城稚仙。解运诗之巧,裁山剪水,用诗之力,斡地回天。大笑宋初,秀才屋子,著不行官家十万钱。又谁说,李膺豪放,门号龙门。   我家呼喝山川。道今日山春莺已迁。汝南山顶上,虎

  • ◆袁山长易(静春堂集)·顾嗣立

    易字通甫,平江长洲人。丰姿秀朗,不求仕进。部使者将荐之于朝,谢不可。行中书省署徽州路石洞书院山长,罢归。所居吴淞具区之间,筑堂曰「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定。堂之外,蒲、荷、松、菊、梅、竹之属,缭绕其间。左江右湖,禽鱼翔

  • 卷269 ·佚名

    蒲寿宬 送梅峰阮监镇东归 豪气宇宙窄,健笔风雷惊。 处褌笑群虱,有酒甘步兵。 半酣百年寄,一啸千古轻。 青眼能几人,白首识此情。 蒲寿宬 送清老弟归荆湖幕 驱车出闽峤,微宦历江湖。 沙塞马

  • 卷二·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涉斋集卷二       宋 许纶 撰五言古诗曾主管由宜春道中得遗弃小儿属子收养道间寄诗纪实次韵奉酬日月被八极覆盆自无明阳春妪万物孤翰有悲鸣所以圣明治要烛幽隐情一旱出料外谁与填饥坑豪家亦何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万历十九年七月甲子朔以孟秋时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吏部尚书陆光祖以老病乞致仕不许○先是西宁地方原有马户八百名人不吃粮马不支草自备鞍马器械遇警杀贼后缘款贡裁革至是经略郑雒请复之仍斩获照例升赏每春秋听

  • 卷十一·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孝景本纪第十一 孝景皇帝者【集解駰案汉书音义曰讳啓正义谥

  • 南唐书卷十六·马令

    宋 马令 撰义死传上第十一呜呼大哉君乎犹天之覆焉犹地之载焉天地以为笼而东西南北方殊域无出于天地之度内则君臣之义孰可逃哉此事君者无适而非君也且人情莫不喜安存而恶危亡也及以身事人而与君同戚则由是而循义由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太炎

    长素足下: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衹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呜呼长素,何乐而为是邪?热中于复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龃龉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非致书商人,致书于满人也。夫以一时之富贵

  • 卷七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八典礼志谨案古者大经大法皆谓之礼故周官六职传於礼家而左传载韩起之言称易象春秋为周礼家语记孔子之言亦以小正为夏礼坤乾为殷礼不止仪礼为古经也史家所记则典章文物为多矣礼书始见於

  • 顾延同·周诒春

    顾延同 字幼卿。年二十五岁。生于天津。已婚。初学于天津南开学校。及保定直隶高等学堂。毕业于唐山路矿学堂。民国三年。自费游美。入卜渡大学。习机器工程。民国五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六月回国。住址及通信处。天

  • 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郑玄

    (陆曰:“郑云:‘名《聘义》者,以其记诸侯之国交相聘问,重礼轻财之义。’”)[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聘义》者,以其记诸侯之国交相聘问之礼,重礼轻财之义也。此于《别录》属《吉事》。”此《聘义》释《仪礼·聘礼》之

  • 卷二十四·赜藏主

      ○潭州神鼎山第一代(洪)諲禅师语录神鼎禅师。名洪徕。襄水扈氏子。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尝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是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四·澄观

    第七正行甚深。疏二何故下。疏文有二。先总彰大意。二前四下别释经文疏。杂集第七说诸烦恼等者。解妨。问既分根本随惑。云何皆名为随。故为此通。故彼论云。随烦恼者。谓所有诸烦恼皆是随烦恼。有随烦恼非是烦恼。释

  • 劝善经一卷·佚名

    敕左丞相贾。恍颁下诸州善之众生。每日念阿弥陀佛一千。口断恶行善。今年大热无人收刈。有数众病死。第一虐病。第二天行病死。第三赤白痢病死。第四赤眼病死。第五人产病死。第六水痢病死。第七风病死。今劝众生写此

  • 古清凉传·释慧祥

    二卷,唐释慧祥撰,约成书于调露元年(679)以后,为一部最早记载佛教圣地五台山(清凉山)的史传。以作者亲身见闻记述了该山的命名、地理环境、名胜古迹、高僧信士登临、佛菩萨显化故事等,可看作一部五台山导游书。后来有

  • 竹间十日话·郭柏苍

    《竹间十日话》,清郭柏苍辑,光绪丙戌十二年(1886)刊行,计6卷。书中辑录全闽历代遗闻逸事,题材广泛,可补史之阙。全书71万字。主要介绍福建省内历代的遗闻逸事,采录地方文献、乡土掌故。

  • 乾淳岁时记·周密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