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盖法门品第三

於是法{敖力}王菩萨在於彼会。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如来境界不可思议。示现建立大圣威光。令诸菩萨永无狐疑。各各修行。唯当宣说无盖之门大会法品。所以者何。其大会者今悉集此。皆为菩萨。一被大德铠不可思议。二以大神通圣慧娱乐。三皆有功勋通於十方。四所修清白心离垢秽。五以明解脱多所照燿。六皆为诸佛所见咨嗟宣扬功勋。七於一切法得尊自在。八诸度无极越终始岸。九一切皆从权方便生。十而悉消化魔业欲尘。十一降伏一切诸外邪道。十二皆能分别方便讲说章句谊理。十三慧无罣碍智度无极超於彼岸。十四其意自由勇步无难逮圣总持。十五建立无盖辩才无断。十六晓了众生根原所趣。具足缺漏备不备者,十七察诸众生从应所解而为说法。十八所宣经道除众罪殃而无遗漏。十九其音随时柔软和雅。如哀鸾鸣。犹龙海吼。亦如梵声。二十慈愍众生而示灭度。亦以慈愍令众得济。二十一心常怀执无极之慈。二十二志性抱念无盖之哀。二十三所住坚固而不可动。言行相应。二十四修立法幢显示十方。二十五其志坚强犹如金刚。不可破坏如铁围山。二十六尽建所愿不失本誓。二十七畅入深妙分别玄奥十二缘起。二十八蠲除两际断灭常见一切诸见六十二疑所习连著。二十九亦如大乘群庶法王。诱进牵致使入於道。三十众庶大导将致无难。三十一从无央数劫好乐法宝合集智慧。三十二为大医王疗众人病。灭除众生无色尘劳蓄滞之病(第三十三法经本阙)。三十四此诸菩萨大师子王所抚育子。三十五一切诸行若听异音。闻说如来秘密之谊。亦不恐惧。三十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三十七皆以大哀具足祠祀。三十八其心勇猛不怀怯弱。三十九降伏四魔爱欲境界。四十善施桥梁开寤眠寐。四十一如是根力觉意禅思解脱定意正受。以善修成所当为业。四十二常以殷勤欲度众生。四十三逮得总持揽制一切。四十四若利无利。叹誉诽谤。有誉失名。若苦若乐。於世八事而无所著。四十五其心得入欢喜悦豫乐爱经典。四十六颁宣流布道法之宝。四十七充满智慧备悉道空。四十八其行鲜明犹如莲华。四十九蠲除一切诸有为法。五十其光清净覆蔽日月释梵晖曜。五十一悉已逮得海中三昧。五十二道御一切诸法之宝。五十三而於三宝由得自在无能断截。五十四明识解说一切诸界。五十五执持诸佛经典之要五十六积累合集无量功德咨嗟之称。五十七造立无限功祚智业。五十八而得亲近具足佛慧。五十九达了当来无央数劫本末之际。六十(第六十法本内少)。法{敖力}王菩萨白佛言:如是世尊,此诸菩萨大士之会功勋若兹。我意大圣。心自念言:当令世尊为诸菩萨宣无盖门大会法品。诸菩萨众所可由生。至未曾有天中之天。诸佛兴出多所饶益,则能悦可菩萨大士。使得成具。当来菩萨德本明哲。其初发意菩萨清净行欲成者令入一乘使不退转。诸菩萨众具足佛法。至阿惟颜一生补处。令其果报无所遗失。若有众生所识分明志存决定。怀来因缘化使入道。其不决定当令仰入於无极哀其有众生永在邪见。为说处所使决其网。乐三乘者因故佛兴而自严饰。诸天龙神犍沓和人与非人世人阿须轮。皆得蒙济。所以者何。佛兴出世实为善哉!如是比像。至未曾有难及希有。经典之要。现出於世得共睹知。唯愿大圣。斯等正士发意之顷。建立化变此法高座。一切声闻及诸缘觉。於百千劫所不能逮。吾以是故心自念言:难及难及至未曾有。此人之等。乃能施设如是色像神足变化。谁以见此。当复兴发声闻之行缘觉之心。所以者何。其有初发菩萨心者,过诸声闻缘觉之众。今欲引喻。譬如世尊,愚痴之子从生騃冥。舍夜光大宝珠。取水精珠。所见颠倒自以为是。众人所行亦复如是,舍乎大乘。转求声闻缘觉之乘。若复有人至性真实。发无上正真道意。若已发意甫发意者,亦当不久具足成就如是法要。法{敖力}王菩萨说是语时。彼众会中三亿百千垓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三·彭绍升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十七·永觉元贤
  卷第二十二·佚名
  卷第十·宋濂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九(论本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窥基
  处处品第十·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七·佚名
  说无垢称经卷第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覆徐润琴居士书·太虚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三·佚名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佚名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一·彭定求

        卷801_1 【采桑】郎大家宋氏   春来南雁归,日去西蚕远。妾思纷何极,客游殊未返。   卷801_2 【宛转歌二首(一作崔液诗)】郎大家宋氏   风已清,月朗琴复鸣。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   歌宛转,宛转和且长

  • 童蒙诗训·吕本中

    读《古诗十九首》及曹子建诗,如“明月入我牖,流光正徘徊”之类,诗皆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下笔不同。(《丛话》前一、《仕学规范》三十九、《竹庄》二、《玉屑》十

  • 卷三百八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六杂药类五言古兎丝          【齐】谢 朓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烂熳已万条连绵复一色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所贵能卷舒伊用蓬生直咏益智         【梁】

  • 淳熙稿卷一·赵蕃

    淳熙稿卷一宋 赵蕃 撰四言诗碧云【并序】碧云思亲友也孙郑暨徐期以入山既期而愆聊发我言碧云散舒合且复离皓月涌照圆而不亏嗟我所期曷云不来翳翳村巷遥遥犬声肃肃庭树啾啾鸟鸣所期不来实关我情寒镫既张幽室有光岂无

  • 卷七十九 晉紀一·司马光

      起旃蒙作噩(乙酉),盡玄黓執徐(壬辰),凡八年。   世祖武皇帝泰始元年(乙酉、二六五年)   春,三月,吳主使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將洪璆與徐紹、孫彧偕來報聘。紹行至濡須,有言紹譽中國之美者,吳主怒,追還,殺之。   夏,四月

  • ●卷六·周密

      ○绍兴御府书画式   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当干戈ㄈ扰之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盖睿好之笃,不惮劳费,故四方争以奉上无虚日。后又于榷场购北方遗失之物,故绍兴内府所藏,不减宣政。惜乎

  • 第十四回 六国人并楚汉起义争衡·黄士衡

    诗曰: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并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词曰: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谩劬劳,落得一场谈笑。却说子婴既降,沛公入咸阳,诸

  • 二、掌握山西武力与太原起义前后·阎锡山

    同盟会因为种种关系,把革命任务分开江南江北两部分。中山先生与同志们研究发动起义的地点,大家都主张在江南。因为一方面江南离北京远,发动起来,北方的清军不容易集中反击,一方面江南有海口,易于输入军需品及得到外力的援助

  • 附录·沈有容

    奠章一何乔远维崇祯二年三月丁巳朔,越望日辛未,通家弟何乔远谨以香帛寄祭于大总兵宁海沈兄之灵曰:呜呼!万历之岁,予谪家居;入视瓶缶,靡斗靡储。兄俯而顾,太息踌躇。时兄守帅,来镇扶胥;先后处分,继廪拓庐;予始晏然,安意读书。及列朝

  • 丘福传·张廷玉

    丘福,凤阳人。出身于行伍,在成祖藩邸奉事。积多年功劳,被授为燕山中护卫千户。燕王起兵后,丘福与朱能、张玉一起率先攻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于白沟河,他率劲卒直捣敌军中坚。夹河、沧州、灵璧诸场大战,丘福都为前锋

  • 卷三十二·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二大驾幸鲁颂【有序】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潘宗洛皇帝御极之二十有三年仁育义正治功大定丕乃仿巡狩之制下补助之令涉江淮咨民瘼回銮东鲁登孔子庙堂而释奠焉维时圣心黙与道俱神与德

  • 卷第二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著行?佛子!此菩萨以无著心,于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严净阿僧祇世界。于诸世界,心无所著,往诣阿僧祇诸如来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以阿僧祇华、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涂香、末

  • 宗镜录卷第三十八·延寿

    夫初后之位。不离本觉。能所之化。唯是一心。若悟本称觉。则本不可得。若不可得。行位徒施。得与不得。其旨如何。答。得而不得。始本之觉无差。不得而得。妙证之时玄会。如金刚三昧经云。佛言。善男子。五位一觉。从

  • 卷第三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八之二于何位中顿修几智且应思择。何谓为修。谓习善有为令圆满自在。非染无记者无胜爱果故。非善无为者。不在相续故。又无为无果故。已辩修义。本

  • 小诵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一 三归文我归依佛,我归依法,我归依僧伽。我再归依佛,我再归依法,我再归依僧伽。我三再归依佛,我三再归依法,我三再归依僧伽。二 十戒文一、禁杀生学处我受持。二、禁不与取学处我受持。三、禁非梵

  •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佚名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是妇人别立方法,俾能自调摄之,所谓尽善尽美也。凡此之病,中风则病风,感冷则病冷,久而不治,崩漏带下、七 八瘕可立而待,即成痼疾。若能治病于未然。

  • 西铭·张载

    北宋张载著。原名《订顽》,曾书於张载书室西墉,程颐改称今名。其写成在《模渠易说》之后,《正蒙》之前,后来也编入《正蒙》中,即《乾称篇》首段。全篇根据张载的气一元论宇宙观和人之本性即天地之性的人性论,宣扬一种

  • 八识规矩补注·佚名

    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文略义深,堪称唯识学之精髓。世亲菩萨摄取瑜伽百卷之要,精粹成三十颂,开后学易入之道。后经护法等十师广释,却演为繁琐难解,故玄奘入竺归国后,糅百本之论为成唯识论十卷,至此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