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四

钱塘程川撰

礼十五

小戴礼记五

礼运言三王不及上古事人皆谓其説似庄老先生曰礼运之説有理三王自是不及上古胡明仲言恐是子游撰以前有言偃云云

【包扬録礼运】

问礼运似与老子同曰不是圣人书胡明仲云礼运是子游作乐记是子贡作计子游亦不至如此之浅【郑可学録礼运】

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而不足徴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吾得坤干焉説者谓夏小正与归藏然圣人读此二书必是大有发明处归藏之书无传然就使今人得二书读之岂能有圣人意思也

【万人杰録礼运】

杨问礼运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云云注则字作明字不知可从否曰只得作明字防问六经中注家所更定字不知尽从之否曰亦有不可依他处防问礼记主人既祖填池郑氏作奠彻恐只是填池是殡车所用者曰如鱼跃拂池固是如此但见车用此恐殡车不用此此处亦有疑又问其□也盖殡也□改为引如何曰若此处皆未可晓

【徐防録礼运】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知与诈勇与怒固相类仁却如何贪盖是仁只是爱爱而无义以制之便事事都爱好物事也爱好官爵也爱钱也爱事事都爱所以贪诸家解都不曾恁地看得出又问虽是偏不是有一边无一边曰那一边也是阙了

【胡泳録礼运】

智与诈相近勇与怒相似然仁却与贪不相干盖南方好也好行贪狼北方恶也恶行亷贞盖好便有贪底意思故仁属爱爱便有个贪底意思又云大率慈善底人多于财上不分晓能亷者多是峻刻悍悻聒噪底人

【吕焘録礼运】

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縁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亷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

【吕焘録礼运】

问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七情论来亦是性发只是怒自羞恶发出如喜怒哀欲恰都自恻隐上发曰哀惧是那个发看来也只是从恻隐发盖惧亦是怵惕之甚者但七情不可分配四端七情自于四端横贯过了【叶贺孙録礼运】

问喜爱欲发于阳怒哀惧恶发于隂否曰也是如此问怒如何属隂曰怒毕竟属义义属隂怒与恶皆羞恶之发所以属隂爱与欲相似欲又较深爱是説这物事好可爱而已欲又是欲得之于已他这物事又自分属五行问欲属水喜属火爱属木恶与怒属金哀与惧亦属水否曰然

【沈僴録礼运】

刘圻父问七情分配四端曰喜怒爱恶是仁义哀惧主礼欲属水则是智且麤恁地説但也难分

【黄义刚録礼运】

问喜爱欲三者不同如何分别曰各就他地头看如诚只是实就他本来説唤做诚就自家身已説诚又自与本来不同如信就本然之理説是信就自家身已説信又不同就物上説又不同要知也只是一个实如曰主忠信之类皆是自家身上説也

【叶贺孙録礼运】

问爱与欲何以别曰爱是泛爱那物欲则有意于必得便要挐将来

【陈淳録礼运】

问欲与欲字有何分别曰无心欲字虚有心欲字实有心欲字是无心欲字之母此两字亦通用今人言灭天理而穷人欲亦使此欲字

【甘节録礼运】

【録中无心欲字虚云云防渊録云方动者欲行出来者欲】

问欲与欲之异曰也只一般只是这欲字指那物事而言説得较重这欲字又较通用得凡有所爱皆是欲【吕焘録礼运】

记云人者鬼神之防又云致爱则存致慤则着祭义皆説得好

【林夔孙録礼运】

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隂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隂阳变化一时撒出非今日生此明日生彼但论其先后之序则当如此耳横渠云神为不测故缓辞不足以尽神化为难知故急辞不足以体化因説雷斧举横渠云其来也几微易简其防也广大坚固

【李闳祖録礼运】

礼记注疏説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处分明【万人杰録礼运】

旋宫且如大吕为宫则大吕用黄钟八十一之数而三分损一下生夷则夷则又用林钟五十四之数而三分益一上生夹钟其余皆然

【李闳祖録礼运】

旋相为宫若到应钟为宫则下四声都当低去所以有半声亦谓之子声近时所谓清声是也大率乐家最忌臣民陵君故商声不得过宫声然近时却有四清声方响十六个十二个是律吕四片是四清声古来十二律却都有半声所谓半声者如蕤賔之管当用六寸却只用三寸虽用三寸声却只是大吕但愈重浊耳又问声气之元曰律厯家最重这元声元声一定向下都定元声差向下都差

【潘植録礼运】

【饶本云因论乐云黄钟之律最长应钟之律最短长者声浊短者声清十二律旋相为宫宫为君商为臣乐中最忌臣陵君故有四清声如今方响有十六个十二个是正律四个是四清声清声是减一律之半如应钟为宫其声最短而清或蕤賔为之商则是商声高似宫声为臣陵君不可用遂乃用蕤賔律成半为清声以应之虽然减半只是出律故亦自能相应也此是通典载此一项又云乐声不可太高又不可太乐中上声便是郑衞所以太祖英明不可及当王朴造乐闻其声太急便令减下一律其声遂平徽宗朝作大晟乐其声一声低似一声故其音缓又云吾君大槩属意于雅乐所以仁宗晚季极力要理会雅乐终未理会得】

律逓相为宫到末后宫声极清则臣民之声反重故作折半之声然止于四者以为臣民不可大于君也事物大于君不妨五声分为十二律添三分减三分至十二而止后世又増其四取四清声

【滕璘録礼运】

问先生所论乐今考之若以黄钟为宫便是太簇为商姑洗为角防賔为变徴林钟为徴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若以大吕为宫便是夹钟为商中吕为角林钟为变徴夷则为徴无射为羽黄钟为变宫其余则旋相为宫周而复始若言相生之法则以律生吕便是下生以吕生律则为上生自黄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簇太簇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防賔防賔本当下生今却复上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钟夹钟下生无射无射上生中吕相生之道至是穷矣遂复变而上生黄钟之宫再生之黄钟不及九寸只是八寸有余然黄钟君象也非诸宫之所能役故虚其正而不复用所用只再生之变者就再生之变又缺其半所谓缺其半者盖若大吕为宫黄钟为变宫时黄钟管最长所以只得用其半声而余宫亦皆仿此曰然又曰宫商角徴羽与变徴皆是数之相生自然如此非人力所加损此其所以为妙问既有宫商角徴羽又有变宫变徴何也曰二者是乐之和【去声】相连接处

【杨道夫録礼运】

问人者天地之心曰谓如天道福善祸淫乃人所欲也善者人皆欲福之淫者人皆欲祸之又曰教化皆是人做此所谓人者天地之心也

【吕焘録礼运】

礼器出人情亦是人情用

【郑可学録礼器】

胡兄问礼曰礼时为大有圣人者作必将因今之礼而裁酌其中取其简易易晓而可行必不至复取古人繁缛之礼而施之于今也古礼如此零碎繁冗今岂可行亦且得随时裁损尔孔子从先进恐已有此意或曰礼之所以亡正以其太繁而难行耳曰然苏子由古史説忠质文处亦有此意只是发挥不出首尾不相照应不知文字何故如此其説云自夏商周以来人情日趋于文其终却云今须复行夏商之质乃可夫人情日趋于文矣安能复行夏商之质乎其意本欲如先进之説但辞不足以达之耳

【沈僴録礼器】

礼时为大使圣贤有作必不一切从古之礼疑只是以古礼减杀从今世俗之礼令稍有防范节文不至太简而已观孔子欲从先进又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便是有意于损周之文从古之朴矣今所集礼书也只是略存古之制度使后人自去减杀求其可行者而已若必欲一一尽如古人衣服冠履之纎悉毕备其势也行不得问温公所集礼如何曰早是详了又防服一节也太详为人子者方遭防祸使其一一欲纎悉尽如古人制度有甚麽心情去理防古人此等衣服冠履每日接熟于耳目所以一旦防祸不待讲防便可以如礼今却闲时不曽理防一旦荒迷之际欲旋讲防势必难行必不得已且得从俗之礼而已若有识礼者相之可也

【沈僴録礼器】

木豆为豆铜豆为登

【杨道夫録礼器】

【録中登一本作证】

经礼三百便是仪礼中士冠诸侯冠天子冠礼之类此是大节有三百条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如齐之类皆是其中之小目便有三千条或有变礼亦是小目吕与叔云经便是常行底纬便是变底恐不然经中自有常有变纬中亦自有常有变

【不知何氏録礼器】

人只是读书不多今人所疑古人都有説了只是不曽读得郑康成注经礼三百云是周礼曲礼三千云是仪礼某尝疑之近防臣瓉注汉书云经礼三百乃冠昬防祭周官只是官名云云乃知臣瓉之説已非康成之説矣盖经礼三百只是冠昬防祭之类如冠礼之中便有天子冠士冠礼他类皆然岂无三百事但仪礼五十六篇今皆亡阙只存十七篇故不全尔曲礼三千乃其中之小目如冠礼中筮日筮賔三加之类又如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皆是也

【林子蒙録礼器】

陈叔晋云经礼如天子七庙士二庙之类当别有一书今亡矣曲礼如威仪之类今曲礼仪礼是也恨不及问之

【李方子録礼器】

【録中如威仪之类杨至録云是威仪纎悉处】

或问古人祫祭时每位有尸否曰固是周家旅酬六尸是毎位皆一尸也古者主人献尸尸酢主人开元礼犹如此毎献一位毕则尸便酢主人受酢已又献第二位不知甚时縁甚事后废了到本朝都把这様礼数并省了

【不知何氏録礼器】

问设尸法如何曰每一神位是一尸但不知设尸时主顿在何处祭时尸自食其物若献罢则尸复劝主人而凡行礼等人与祭事者皆得食当初献时尚自齐整至三献后人皆醉了想见劳攘先生説至此笑曰便是古人之礼也不可晓所以夫子説禘自既灌则不欲观想只是灌时有些诚意且如祭祖自始祖外皆旅酬如此自是不解严肃如大夫虽无灌礼然亦只是其初祭时齐整后面自劳攘

【黄义刚録礼器】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动静语黙之间无非教人处孔子于乡党便恂恂朝廷便便便到处皆是人様更无精粗本末何尝有隐

【刘砥録礼器】

诸侯不得祖天子然鲁有文王庙左氏亦云郑祖厉王何也此必周衰诸侯僣肆做此违条碍法事故公庙设于私家

【吴必大録郊特牲】

问蜡祭何以言仁之至义之尽曰如迎猫虎等事虽至微至细处亦有所不违故曰仁之至义之尽

【金去伪録郊特牲】

问昬礼不贺人之序也曰妇既归姑与之为礼喜于家事之有承替也姑反置酒一分以劝饮妇姑坐客位而妇坐主位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

【黄卓録郊特牲】

【録中喜于家事之有承替也沈僴録云喜于家事之有传也録中姑坐客位而妇坐主位沈僴録云姑为客妇为主】

商人求诸阳故尚声周人求诸隂故尚臭灌用郁鬯然周人亦求诸阳如大司乐言圜钟为宫则天神可得而礼可见古人察得义理精微用得乐便与他相感格此乃降神之乐如舞云门乃是献神之乐荀子谓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粗者亦有此理又如虞美人草闻人歌虞美人词与吴词则自动虽草木亦如此又曰今有个新立底神庙縁众人心邪向他他便盛如狄仁杰废了许多庙亦不能为害只縁他见得无这物事了上蔡云可者欲人致生之故其鬼神不可者欲人致死之故其鬼不神【先生每见人説世俗神庙可怪事必问其处形势如何】

【林赐録郊特牲】

【録中古人察得义理精微云云林防孙録云大抵天人无间如云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及于天圣人能全体得所以参天地賛化育只是有此理以粗底言如荀子云云録中闻人歌虞美人二句林防孙録云闻唱虞美人词则自拍亦不特是虞美人词凡吴调者皆然以手近之亦能如此】

问酹酒是少倾是尽倾曰降神是尽倾然温公仪降神一节亦似僣礼大夫无灌献亦无爇萧灌献爇萧乃天子诸侯礼爇萧欲以通阳气今太庙亦用之或以为焚香可当爇萧然焚香乃道家以此物气味香而供养神明非爇萧之比也

【黄义刚録郊特牲附】

温公书仪以香代爇萧杨子直不用以为香只是佛家用之

【黄义刚録郊特牲附】

安卿问礼记魂气归于天与横渠反原之説何以别曰魂气归于天是消散了正如火烟腾上去处何归只是消散了论理大槩固如此然亦有死而未遽散者亦有寃恨而未散者然亦不皆如此亦有寃死而魂即散者叔器问圣人死如何曰圣人安于死魂即消散

【黄义刚録郊特牲】

偪屦着綦綦鞋口带也古人皆旋系今人只从简易辍之于上如假带然

【不知何氏録内则】

古父子异宫宫如今人四合屋虽各一处然四面共墙围

【包扬録内则】

古谓之宫只是墙盖古人无今廊屋

【吕焘録内则】

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防来此三句文义一様古注误作两段解言尊长之前有敬事方敢袒裼敬事如习射之类射而袒裼乃为敬若非敬事而以劳倦袒裼则是不敬惟涉水而后撅若不涉而撅则为不敬如云劳毋袒暑无褰裳若非敬事虽劳亦不敢袒惟涉水乃可褰裳若非涉水虽盛暑亦不敢褰裳也【沈僴録内则】

君子登车有光一节养出好意思来

【不知何氏録玉藻】

问今冠带起于何时曰看角抵图所画观戯者尽是冠带立底屋上坐底皆戴防系带树上坐底也如此那时犹只是软防搭在头上带只是一条小皮穿几个孔用那跨子防住至贱之人皆用之今来防子做得恁高硬带做得恁地重大既不便于从事又且是费钱皂衫更费重某从向时见此三物疑其必废如今果是人罕用也是贫士如何要办得自家竭力办得着去那家那家自无了教他出家相接也不得所以其弊必废大凡事不商量后都是如此问古人制深衣正以为士之贵服且谓完且弗费极是好上至天子亦服之不知士可以常服否曰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如此贵重恐不可常服曰朝端夕深衣已是从简便了且如深衣有大带了又有组以束之今人已不用组了凡是物事才是有两件定是废了一件又云薄太后以防絮提文帝则防已自此时有了后来也多唤做巾子幞头或云唐庄宗取伶官者用之但未有脚或云太祖朝方用想此时方制得如此长脚

【叶贺孙録玉藻附】

符舜功曰去年初得官欲冠带参先生中以显道言而止今思之亦是失礼先生曰毕竟是君命良乆笑曰显道是出世间法某初闻刘諌议初仕时冠带乘凉轿还人事往往前辈皆如此今人都不理防其间有如此者遂哂之要之冠带为礼某在同安作簿时朝廷亦有文字令百官皆戴防某时坐轿有碍后于轿顶上添了一圈竹

【黄义刚録玉藻附】

古人戴冠郭林宗时戴巾温公幅巾是其类也古人衣冠大率如今之道士道士以冠为礼不戴巾妇人环髻今之特髻是其意也不戴冠

【包扬録玉藻附】

笏者忽也所以备忽忘也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汉书有秉笏奏事又曰执薄亦笏之类本只是为备遗忘故手执眼观口诵或于君前有所指画不敢用手故以笏指画今世遂用以为常执之物周礼典瑞王搢大圭执镇圭大圭不执只是搢于腰间却执镇圭用藻借以朝日而今郊庙天子皆执大圭大圭长三尺且重执之甚难古者本非执大圭也

【沈僴録玉藻】

今官员执笏最无道理笏者只是君前记事恐事多须以纸粘笏上记其头绪或在君前不可以手指人物须用笏指之此笏常揷在腰间不执在手中夫子摄齐升堂何曽手中有笏摄齐者畏谨恐上阶时踏着裳有颠仆之患执圭者圭自是贽见之物只是捧至君前不是如执笏所以执圭时便足缩缩如有循縁手中有圭不得摄齐亦防颠仆

【周明作録玉藻】

问礼记九容问论语九思一同本原之地固欲存养于容貌之间又欲随事省察曰即此便是涵养本原这里不是存养更于甚处存养

【不知何氏録玉藻】

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四

猜你喜欢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郑玄
  灌畦暇语 全文·佚名
  目录·罗汝芳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佚名
  经说卷五·熊朋来
  春秋左传谳卷八·叶梦得
  卷六·朱鹤龄
  卷五·傅逊
  卷五·崔子方
  卷七十五·王与之
  卷二十·朱公迁
  周书·君牙·佚名
  宣公·宣公十五年·左丘明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五·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雪裏归舟·王世贞

    【满庭芳前】〔净上〕侮戆狂生。杨眉树眼。欺凌数载元臣。谁知弱草顚覆路行人。惹得龙颜震怒。要乘时早办归程。堪悲处。铭功绘像。一旦削麒麟。叱咤千人废。阴谋万鬼惊。一朝权不在。有令也难行。我老严廿载元勋。

  • 卷七·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玉楮集卷七       宋 岳珂 撰新荷出水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瑶池七日来青鸟玉监孤奁舞翠鸾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颭盖雪衣寒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看舞鹤四絶九皋仙子老芝田小立清池阿

  • 卷四·庞元英

      四月六日,北辽贺同天节使副见,望参官起居。是日微雨,特放,唯引对北辽使者于紫宸殿,酒五行罢。  户部王员外言:昔年作一梦,甚奇。一布牓大书云:「七元均气,丁丑人作相。」后数年,今右仆射蔡公拜,公丁丑生,实契此梦。乃知宰相

  • 回忆鲁迅·许寿裳

    郁达夫鲁迅作故的时候,我正飘流在福建。那一天晚上,刚在南台一家饭馆里吃晚饭,同席的有一位日本的新闻记者,一见面就问我,鲁迅逝世的电报,接到了没有?我听了,虽则大吃了一惊,但总以为是同盟社造的谣。因为不久之前,我曾在上海会

  • 徐梦莘传·脱脱

    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幼时聪慧,嗜好经史,下至稗官小说,皆能过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历官为南安军教授。后改知湘阴县。当时,湖南施行括田,号增耕地税,许多县邑奉令照办。只有徐梦莘说自己所管之县没有新田,租税

  • 卷三 释言第二·邢昺

    [疏]释曰:《说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然则言者发于志而形于声,所以文章于身者也。《论语》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左传》赵简子称子太叔“遗我以九言”,皆以

  • 子華子卷下·子华子

    周 程本 撰晏子問黨晏子見於子華子曰日者嬰得見於公公惡夫羣臣之有黨也曰子將何方以弭之嬰無以應也吾子幸教以所不逮虚心以承子華子曰嘻君之及此言也齊其殆矣乎㳺士之所以不立於君之朝以黨敗之也人主甚惡其黨則左右

  • 卷六十六·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举措四 宋真宗景德二年秋七月增置制举六科贤良方正等三科久不行至是增置为六科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愽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

  • 卷三十·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三十明 孙防 编孝经钩命诀纬书以命言者莫如元包以钩言者莫如春秋之文燿钩河圗之稽燿钩兹撰孝经纬则直言诀矣殆即元命钩耀之命而其奥以示人也故以诀名天子爵称也三皇歩五帝趋三王驰五覇骛【又

  • 提要下·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提要下释舟车两【召南鹊巢篇】   车【何彼秾矣篇】舟【邶柏舟篇】    軓【匏有苦叶篇式前之軓】轨【匏有苦叶篇 毂末之轨 车辙之轨】辔【简兮篇】     牵【泉水篇】驾【泉水篇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过世间法现住世间法。而不为彼世法所染。如实善知世间诸法随世间法。而不为世间法之所染。教化众生令离世间得世间法平等。行于世间而不坏世间法。尔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八(本)·窥基

    经。诸比丘(至)深入禅定赞曰。上说宿因令念退大以就小。下显今果令知舍权以取实。文分为三。初法.次喻.后合说故。初文有二。初明今实。后释先权所由。比丘当知下。是初文又二。初知机熟后说一乘。此初也。机熟有五。一

  • 大唐内典录卷第四·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四·宋朝·前齐·梁朝·后魏·后齐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佛经创云。信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脱之基。无信不可以登轻舟。无智不可以断深惑

  • 卷第七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绍兴云门孤卓浚禅师福州长乐刘氏子。幼投龙山脱白。因参鼓山。闻鷄鸣有省。後礼报恩贤

  • 卷二十·佚名

    第十八篇五二六 那利妮伽王女本生谭[菩萨=行者]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比丘受原妻所作诱惑之谈话。言此时,佛问比丘曰:“何故汝厌出家?”答曰:“为原妻之故。”佛言:“汝比丘!彼妇人对汝为

  • 墨池琐录·杨慎

    四卷。书论。明代杨慎撰。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11岁能诗,受业于李东阳门下,以博学名于世。正德年间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曾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后被谪戍云南,颇多感愤,卒谥

  • 七颂堂词绎·刘体仁

    词论。清刘体仁撰。一卷。体仁字公,河南颖川人。约康熙初年在世。顺治进士。累官吏、刑二部郎中,有诗名。亦善画山水。著有《七颂堂文诗集》。此编论词札记三十三则,均简短明晰。杂谈词的作法与诗词异同。其论词推崇

  • 荀子译注·荀况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