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今日支那內學院法相大學特科開學。創此大學者,為本人宜黃歐陽漸。漸創此學,固必有其所創之宗旨,與其所經之歷史。
今先述歷史。明清以來,隨手掇拾一經一論,順文消釋,就義敷陳,如是講壇,無時不有。興設學校,編製學科,三乘教義抉要示人,如是規模,則向來無。世法且忌躐等,學佛自當有序。印土學人通例,先治小乘三年。降逮中國,鄙夷聲聞,小固可輕,然複何易?彼惟無悲,斯與大異;九事所攝,法則共同。小非外大,大實涵小;不知此小,焉足稱大?吾華昧此,遺棄小乘,任彼高談,終嫌籠統。因其基礎,繼長增高,固當大小通談,融求的當也。學校製度,通行東西,既著攸功,何妨采擷。我親教師楊老居士首創祗洹精舍,余亦曾觀發起。意在陶鑄真士,重入五天,考求文獻。一時學人有太虛、仁山上人、 明居士等。旋因款絀,半載即停。諦閑、月霞二大法師,相繼設學。今茲所存,惟武昌佛學院與本院,實承祗桓精舍而來也。
次揭宗旨。《瑜伽》三十五雲︰菩薩發心由四種緣︰一、見佛神變;二、聞佛說法,此二為佛在時而發心者;三、哀正法滅;四、悲眾生苦,此二為佛滅後而發心者。吾人不幸不能見佛聞法,因于佛後感而發心,遂不得不立二種宗旨︰
第一、哀正法滅,立西域學宗旨。正法能傳,賴真師承;真師承者,淵源于印度也。佛後真師,龍樹、無著,位皆初地,說法獨正。何以故?緣藏識中無漏、有漏二類種子絕對不蒙。下士凡夫無漏種隱、有漏種現,初地菩薩有漏種隱、無漏種現,無漏種現乃所謂正法也。初登地時,歡喜至極,說法遂詳,詳則易解,接近世俗。馬鳴八地,語略難知。若夫智者自謂五品,等是凡夫;其在賢首,多襲天台,所有說言,更無足恃。是故非西域龍樹、無著之學不可學。
第二、悲眾生苦,立為人學宗旨。為人雲何?無我之謂。所謂無我,非先有我,後使之無,如先有樹,執柯伐之。為己為人,方向不同,東西異步,為人則生心動念止知有人,即至無上菩提亦非為己,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蓋以他為自,非推己及人耳。今來學者自問︰是否發心因法欲滅?是否發心因眾生苦?吾志在此,合者都來破釜沉舟,同向毗盧遮那頂上行去也。(劉定權記)
民國十二年(1923)七月內院第一次研究會紀錄
(選自《內學》第二輯)
猜你喜欢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左丘明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晏婴 卷二十六·佚名 春秋阙如编卷七·焦袁熹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孔子 卷四·夏僎 读诗私记卷二·李先芳 卷八·乾隆 卷十二·姚炳 《藏要》第二輯敘·欧阳竟无 原学·章太炎 第三篇 人生如梦(中)·丰子恺 卷五十七(义净译)·佚名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全文·佚名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