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今日支那內學院法相大學特科開學。創此大學者,為本人宜黃歐陽漸。漸創此學,固必有其所創之宗旨,與其所經之歷史。

今先述歷史。明清以來,隨手掇拾一經一論,順文消釋,就義敷陳,如是講壇,無時不有。興設學校,編製學科,三乘教義抉要示人,如是規模,則向來無。世法且忌躐等,學佛自當有序。印土學人通例,先治小乘三年。降逮中國,鄙夷聲聞,小固可輕,然複何易?彼惟無悲,斯與大異;九事所攝,法則共同。小非外大,大實涵小;不知此小,焉足稱大?吾華昧此,遺棄小乘,任彼高談,終嫌籠統。因其基礎,繼長增高,固當大小通談,融求的當也。學校製度,通行東西,既著攸功,何妨采擷。我親教師楊老居士首創祗洹精舍,余亦曾觀發起。意在陶鑄真士,重入五天,考求文獻。一時學人有太虛、仁山上人、 明居士等。旋因款絀,半載即停。諦閑、月霞二大法師,相繼設學。今茲所存,惟武昌佛學院與本院,實承祗桓精舍而來也。

次揭宗旨。《瑜伽》三十五雲︰菩薩發心由四種緣︰一、見佛神變;二、聞佛說法,此二為佛在時而發心者;三、哀正法滅;四、悲眾生苦,此二為佛滅後而發心者。吾人不幸不能見佛聞法,因于佛後感而發心,遂不得不立二種宗旨︰

第一、哀正法滅,立西域學宗旨。正法能傳,賴真師承;真師承者,淵源于印度也。佛後真師,龍樹、無著,位皆初地,說法獨正。何以故?緣藏識中無漏、有漏二類種子絕對不蒙。下士凡夫無漏種隱、有漏種現,初地菩薩有漏種隱、無漏種現,無漏種現乃所謂正法也。初登地時,歡喜至極,說法遂詳,詳則易解,接近世俗。馬鳴八地,語略難知。若夫智者自謂五品,等是凡夫;其在賢首,多襲天台,所有說言,更無足恃。是故非西域龍樹、無著之學不可學。

第二、悲眾生苦,立為人學宗旨。為人雲何?無我之謂。所謂無我,非先有我,後使之無,如先有樹,執柯伐之。為己為人,方向不同,東西異步,為人則生心動念止知有人,即至無上菩提亦非為己,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蓋以他為自,非推己及人耳。今來學者自問︰是否發心因法欲滅?是否發心因眾生苦?吾志在此,合者都來破釜沉舟,同向毗盧遮那頂上行去也。(劉定權記)

民國十二年(1923)七月內院第一次研究會紀錄

(選自《內學》第二輯)

猜你喜欢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左丘明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晏婴
  卷二十六·佚名
  春秋阙如编卷七·焦袁熹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孔子
  卷四·夏僎
  读诗私记卷二·李先芳
  卷八·乾隆
  卷十二·姚炳
  《藏要》第二輯敘·欧阳竟无
  原学·章太炎
  第三篇 人生如梦(中)·丰子恺
  卷五十七(义净译)·佚名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全文·佚名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范梈

      七言律诗  正月节日,上寳历寺行礼,退述事  朝参不见承明庐,梦想三更尚是初。窅窅重山遮列炬,泠泠流水逐行车。柴关响接群僧磬,草泽心驰上帝居。圣寿延长天广大,固应涵养及樵渔。  晚经皮使君江居不见,赋简二首,其一

  • 第二折·王实甫

    (长老引行者上)(长老云)明心不把优花捻,见性何须贝叶传。日出冰消原是水,回光月落不离天。贫僧是这白马寺中长老。为贫僧积功累行,累劫修来,得悟大乘三昧,住持在此寺,朝参暮礼。今日上堂做罢好事,在此闲坐。行者,山门前觑者,看

  • 卷四十七·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四十七 宋 陆游 撰 儒生 儒生安义命所遇委之天用可重九鼎穷宁直一钱虽云发种种未害腹便便高卧茅檐下羮藜法不传 秋夜 老病睡眠少如斯秋夜何长庚未配月织女已斜河莎径虫吟苦柴门叶落多谁知

  • 中州集巻二·元好问

    ○祝太常简一十二首简字廉夫单父人宋末登科国初倅某州仕至朝奉郎太常丞兼直史馆有呜呜集行于世其诗说有云予政和丁酉任洺州教官是时括苍鲍慎由钦止出所注杜诗说天王守太白守读如狩于河阳之狩高秋登寒山南望马邑州马邑

  • 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驱除叛酋 颁朱谕惨戮同胞·蔡东藩

      却说青海在西藏东北,本和硕特部固始汗所居地,固始汗受清朝册封,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又受清封为和硕亲王,前文已经表过。应二十九回。达什死,子罗卜藏丹津袭爵。罗卜藏丹津阴谋独立,欲脱清廷羁绊,遂于雍正元年,召集附近诸部,

  •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下·佚名

    宋孝宗二乙酉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圆坛行礼,端诚殿受贺毕,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钱端礼等同班奏事于后幄。上宣谕曰:『宿斋日大雪,及飨京灵、太庙、圜丘,幸得晴霁礼成。』端礼等奏曰:『斯实陛下诚意格天。』端礼等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正统六年二月戊辰朔命狭西按察司副使陈斌协赞延安绥德军务先是镇守狭西右副都御史陈镒奏延安等处先有按察副使周廉兼理边务官军畏法莫敢轻犯近者廉缘事去官止存都指挥王祯在彼督守事多专制人情稔熟以致指挥郑宣等大肆

  • 第十八卷 明贡生 (三)·缪荃孙

    江宁府 童廷观 江宁人,崇祯三年。 陈 台 江宁人,崇祯三年。官训导。 杨启东 江宁人,崇祯四年。 陈于极 江宁人,崇祯四年。 陈 汴 江宁人,崇祯四年。

  • 九一○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第二十二次缴送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九一○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第二十二次缴送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奏闻事。窃臣前于第二十次奏缴违碍书籍时,因闽浙两省地方辽阔,查禁难保无遗,恳恩展限一年,详查收缴

  • 大理土司传·张廷玉

    大理,唐朝时在叶榆县境内。唐朝麟德初年,此地设置姚州都督府。唐朝开元末年,蒙诏的皮罗阁在此建都,称为南诏,治所在太和城。到阁罗凤时,号称大蒙国,异牟寻又改为大礼国。其后,郑买赐、赵善政、杨干贞互相篡权夺位,到五代的后晋

  • 113.八王混战·林汉达

    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

  • 卷一○五·邱濬

    ▲明流赎之意 《舜曲》曰:流宥五刑。 孔颖达曰:“流谓徙之远方,放使生活,以流放之法宽纵五刑也。据状合刑,情差可恕,全赦则太轻,致刑则太重,不忍依例刑杀,故完全其体,宥之远方,应刑不用,是宽纵之也。” 臣按:

  • 卷三十·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巻三十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离娄上离娄之明章总旨 张彦陵曰别处论政多重心此章独重法以当时诸侯蔑视井田学校等法故也 附顾麟士曰按达説全章知乎分上论为

  •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佚名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lsquo;世尊,是诸菩萨,甚为稀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rsquo;佛告文殊师利:&lsquo;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

  • 第六卷·僧祐

    释迦在七佛末种姓众数同异谱第五(出长阿含经)佛告诸比丘。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于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至真。出现于世。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彦悰

    京弘福道场释彦琮撰威等又问法师曰。论第六云。饰道昱祸宋之服。曳孙恩败晋之裳。著南郑反汉之巾。把公旗诛家之笏者。但大冠小冠之设。爰自汉朝皮巾鹿巾之来兴于往古。冠即法于年祀。笏乃侔于搢绅。既而服象云罗。致

  •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佚名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原题「真元门生李景元集」。景元生平不详。据书中引述北宋朗然子(刘希岳)之语,盖出于两宋之际,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三篇,皆有经有注,上中二篇言医家脏腑经络理论。以十二月建、十二辟卦、

  • 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