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邵武龙湖闻禅师

禅师名普闻。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画。不茹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回。闻霜华之风。梦寐想见。中和元年。天下大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闻断发逸游。人无知者。造石霜。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帝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芙蓉也。闻夜入室。恳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诸曰。勿谤祖师。曰天下宗旨盛大。岂妄为之耶。诸曰是实事。曰师意如何。诸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说破。闻俯而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日辞去。至邵武城外。见山郁然深秀。问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隐其中。闻拨草。望烟起处独进。苦行见至。欣然让其庐曰。上人当兴此。长揖而去。不知所之。闻饭木实饮谷而住十余年。一日有老人来拜谒。闻曰。丈夫家何许。至此何求。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于师。然我非人龙也。以疲堕行雨不职。上天有罚。当死。赖道力可脱。闻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当易形来。俄失老人所在。视座榻旁。有小蛇尺许。延缘入袖中屈蟠。暮夜风雷挟坐榻。电砰雨射。山岳为摇振。而闻危坐不倾。达旦晴霁。垂袖蛇堕地而去。顷有老人至。泣泪曰。自非大士之力。为血腥秽此山矣。念何以报厚德。即穴岩下为泉曰。他日众多无水。何以成丛林。此泉所以延师也。泉今为湖。在半山。号龙湖。邦人闻其事。富者施财。贫者施力。翕然而成楼观。游僧至如归。湖之侧有神。极灵祸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时以牲飨祭。闻杖策至庙。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不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梦神告语曰。闻禅师为我受戒。我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自是神显异迹。护持此山。闻将化。令击钟集众。跏趺而坐。说偈。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于是敛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本山。谥圆觉禅师。史不书名。但书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月。传不书。闻受业受具所。读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疑石霜亦其落发师欤。

猜你喜欢
  楞严经卷第四文句·智旭
  中观论疏卷第七(本)·吉藏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五卷·佚名
  卷二·印光
  四念处卷第一·智顗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五卷·佚名
  降象品第二十五·马鸣
  ◎方法篇 参禅法要·虚云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佚名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佛说处处经·佚名
  由青年路向问到佛教革兴·太虚
  感愚昧之害他自害·太虚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六一词 全文·欧阳修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

  • 卷七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石曼卿集石延年字曼卿先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宋城延年跌宕任气节为文劲徤于诗最工且善书真宗録二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延年耻不就张知白数

  • 卷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十三董思恭董思恭苏州吴人高宗时官中书舍人初为右史後知考功举坐事流死岭表所着篇咏为时所重今存诗十九首三妇艳大妇裁纨素中妇弄明璫小妇多恣态登楼红粉籹丈人且安坐初日渐流光感怀野郊怆

  • 《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

    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一)二十世纪是个动

  • 大同纪事·韩邦奇

    嘉靖甲申大同之变,都御史张文锦巡抚地方。初,宸濠之变,文锦守安庆。濠兵至城下,百计攻之,文锦仗忠义,誓士民,竭力拒守。濠气大沮,贼党皆怠,有散去者。及濠败,文锦以功超迁至巡抚。文锦思图报称,性本急功喜事,好刚忽众,而又啬于用财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五十一卷清光绪·缪荃孙

    光绪元年正月甲辰,允李宗羲奏请,劝谕两淮商贩捐助工赈。三月己亥,刘坤一、吴元炳奏:苏、浙两省购买洋铜实需铜价,如数请抵军饷。下部知之。己酉,刘坤一奏江北漕粮改由海运章程。下部知之。四月戊辰,刘坤一奏请仍豁高淳县浮粮

  • 枣林杂俎和集·谈迁

    明盐官谈迁孺木着幽冥东岳:《博物志》:东岳主召人魂魄,其始不过谓东岳属木为魂,盖以五行象类言之耳,非有他也。昧者不之察,遂谓人死魂皆归东岳,岳神将治其生时善恶而罪福之。文昌:俗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

  • 卷一百四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 朱批王朝恩奏摺 雍正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大理寺卿职衔调补浙江布政使【臣】王朝恩谨 奏为清查浙省藩库钱粮事窃【臣】奉广东督【臣】

  • 第十六章 拒唐和讨沈·李宗仁

    一当我们在广西将陆荣廷残部解决时,混乱的北方政局,也起了新的变化。1924年直奉战后,曹、吴势力在华北瓦解。一向主张联张制吴的孙中山先生也于1924年11月北上入京。行前曾有电约我和黄绍竑赴广州一行。同时并明

  • 卷八十三·道世

    △精进部第四(此别四部)▲述意部第一夫忍行之情犹昧,审的之旨未显,所以策惰,令心不懈。是故经曰:“汝等比丘,当勤精进。十力慧日,既已潜没,汝等当为无明所覆。”又言:“阐提之人,尸卧终日,当言成道,无有是处。”《释论》云:“在家懈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一二)第二分三聚经第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与汝等说微妙法。义味清净。梵行具足。谓三聚法。汝等谛听。思惟念之

  • 普陀洛迦新志卷四·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檀施门第四(共七十八条) 如来遗诏,护法托于王臣。菩萨发心,度生首推布施。况大士建号大悲,广施无畏。故珞珠解颈,菩萨亦乞慈悲。珍宝舍身,众生皆求哀愍。自昔已然,于今为烈。明则叠赐藏经,清则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六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六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师绍兴二十八年正月十日。于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受请。望阙谢恩讫。拈敕黄示众云。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住西天。人人常光现前。个个壁立万

  • 金刚錍显性录卷第三·智圆

    孤山沙门释 智圆 集於是下四述智论名不互通再征佛性二初问先叙外仪次领解后咨疑外仪者前则逼前今乃恭退前则平立今乃[(吴-口+日)-大+(一/八)]跪前则抗难今乃咨询晓权实之文省波水之喻不敢执权如恭退知所解偏局如[(

  • 霞笺记·佚名

    传奇。明无名氏作。《曲品》著录。剧写松江华亭人李彦直与诸友攻读于会景楼上,一日见旁院女子打秋千,在诸友怂恿下题诗霞笺,“赋以托之”,掷过墙去。旁院为妓女张丽容居处,张拾到霞笺,也以霞笺一幅,和诗于上,掷回过去,恰又被李

  • 宝行王正论·龙树

    梵名Ratna^vali^ (宝花环之意)。全一卷。龙树着,陈代真谛译(557~569)。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计分五品,即安乐解脱品、杂品、菩提资粮品、正教王品、出家正行品等。此系龙树居于大乘佛教之立场,对宝行王(梵S/a^tava^hana

  • 现报当受经·佚名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的主旨是讲罪业报应。谓一妇人因嫉妒,杀害妾生之子,后世得种种恶报。又因曾解衣带布施辟支佛,故后值佛拯救。此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