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後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而弗下。弥盖群圣而不高。功济万化而不恃。明逾万日而不居浑然与太虚同量。泯然与法性为一。夫法性以至极为体。至极则归於无变。所以生灭不能其常。生灭不能迁其常。故其常不动。非乐不能亏其乐。故其乐无穷。或我生於谬想。非起於因假。因假存於名数。故至我越名数而非无。越名数而非无。故能居自在之圣位。而我不能变。非净生於虚净。故真净水镜於万法。水镜於万法。故非净不能渝。是以斯经章叙常乐我净为宗义之林。开究玄致为涅槃之原用。能阐祕藏於未闻。启灵管以通照。四重之痈疽。拔无间之疣赘。阐祕藏则畅群识之情。审妙我之在已,启灵管则悟玄火贾?薄S成裰橹毄谔濉H凰闹匚藜浞贪馂降取K鼓酥诨贾疒干痟。创疣之甚者,故大涅以无创疣为义名。斯经以大涅槃为宗目。宗目举则明统摄於众妙。言约而义备。义名立则三乘之优劣。至极之有在。然冥化无朕。妙契无言:任之冲境,则理不虚运。是以此经开言为教本。广众喻以会义。建护法以涉初。睹祕藏以穷原。畅千载之固滞。散灵鹫之馀至於理微幽蟠微於微者,则诸菩萨弘郢匠之功。旷舟船之济。请难雲构。翻覆周密。由使涂融坦。宗归豁然。是故诵其文而不疲。语其义而不倦。甘其味而无足。餐其音而不厌。可谓微言兴咏於真丹。高韵初唱於赤县。梵音震响於聋俗。真容巨曜於今日。而寡闻之士偏执之流。不量愚见。敢评大圣无涯之典。遂使是非兴於诤论。讥谤生於快心。先觉不能其迷。众圣莫能移其志。方将沈蔽八邪之网。长沦九流之渊。不亦哀哉。不亦哀哉。天竺门昙无谶者,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天怀秀拔。领鉴明邃。机辩清胜。内外兼综。将乘运化。先至敦煌。停止数载。大沮渠河西王者,至德潜著。建隆王业。虽形处万机。每思弘大道。为法城堑。会开定西夏。斯经与谶自远而至。自非至感先期。孰有若兹之遇哉。谶达此。以玄始十年岁次大梁。十月二十三日。河西王劝请令译。谶手执梵文。口宣秦言:人神情既锐。而为法殷重。临译敬情。殆无遗隐。搜研本正。务存经旨。唯恨梵本分离残未备耳。余以庸浅。豫遭斯运。夙夜感戢。欣遇良深。聊试标位。叙其宗格。岂谓必然闚宏要者哉。

猜你喜欢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五·圆照
  论 教 育·太虚
  卷一百·道世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三·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六·法云
  卷六十六·性音
  第一 蕴相应·佚名
  致 常 恩 书·太虚
  一 蛇品·佚名
  覆四川当局欢迎电·太虚
  七 阇利经·佚名
  卷十七·佚名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师姑是女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袁处士裒·顾嗣立

    裒字德平,与伯长为族兄弟。善书法,隐居沙家山。常作求志赋以叙次先世遗业,诗多失传,并附联句诸作。 东湖联句 远游 秋雪联句 送仇仁父分教溧阳兼寄张仲寔 送屠存博分教溧水 ○东湖联句 旧学芜三史,新居隘一廛。煎熬鱼煦辙,

  • 藏春集卷六·刘秉忠

    元 商挺 编附録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制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防咨尔刘秉忠气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每潜心于圣道朕居藩邸卿实宾僚侧闻髙谊余二十年出从遐方几数万里迨予嗣服须汝计安不先正名何以压众宜从师

  • 卷四十二·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十二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陆 釴【五首】釴字举之鄞人正德辛已赐进士第二授编修岀为湖广按察佥事转江西督粮参议山东提学副使有少石子集【静志居诗话昆山陆鼎仪鄞县陆举之其名同赐进士第二人同一

  • 卷三·吴景奎

    ●钦定四库全书药房樵唱卷三(元)吴景奎 撰○七言律诗奉简吴濬仲避地紫岩山镜中华髪不胜簪歌咏周南治世音老骥谩怀千里志隙驹空负百年心传声烽火犹虚远遁迹山林竟密深多谢故人怜寂寞可堪庄舄独哀吟寄唐公弼十年落魄西湖

  • 卷三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脱脱

        范如圭 吴表臣 王居正 晏敦复 黄龟年 程瑀 张阐 洪拟 赵逵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登进士第,授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始至,帅将斩人,如圭白其误,帅为已署不易也。如

  • 卷三十三·本纪第三十三·脱脱

        孝宗一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讳昚,字元永,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譮,令譮生子偁,是为秀王。王夫人张氏梦

  • 卷三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赵尔巽

      曹振镛 文孚 英和 王鼎 穆彰阿 潘世恩   曹振镛,字俪笙,安徽歙县人,尚书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大考三等,高宗以振镛大臣子,才可用,特擢侍讲。累迁侍读学士。嘉庆三年,大考二等,迁少詹事。父忧归,服阕

  • 卷十三·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十三   宋 陈均 撰仁宗皇帝【起乙酉庆歴五年止戊子庆歴八年】乙酉庆歴五年春正月孙甫罢知邓州时蔡襄亦以亲老岀知福州杜衍言谏官无故

  • 张浩传·脱脱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张浩原来姓高,东明王的后代。张浩的曾祖父叫张霸,在辽国做官时改为张姓。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以谋略献金太祖,金太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天会八年(1130),张浩被赏赐进士及第,授为秘书郎。

  • 第四章 《大学》——伦理与政治·林语堂

    整个儒家的教育观点,似乎认为教育系为&ldquo;士&rdquo;(上等社会之知识分子)而设,以便日后为君主治理国家,或辅佐帝王以济世为政,因此在讨论教育时,始终皆以治国为宗旨。《大学》一书似乎是专为教育王子贵人而作,所以书名称为

  • 卷三·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説卷三   宋 吕祖谦   荘公筑王姫之馆于外【元年】荘公之立桓公见杀于齐则荘公之于齐有不共戴天之雠而不能以复讐为念前辈论之详矣然又须识得荘公之要领王姫归于齐鲁絶之而不与主婚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一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一卷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一我闻地狱大险怖  无穷猛苦镇烧然谓昔曾无寂静心  故乐多闻亲大法闻已远离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今此略明持戒之相。始自诸根。任持密护。饮食知量。减除睡眠。常乐尊重。修诸梵行。闻昔受乐。不喜思念。复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五又上座言。火界或少。或不增强。即名为冷。所以者何。于彼无日。或去日远。便有冷故。又如极大炎热起时。无别少分所造触起。同许唯有火大增多

  •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飞锡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第十四问曰:&ldquo;念现在佛,专注一境,已闻奥义。所念之佛,穷玄极圣,尊号如来可矣,而能念佛人,俯窥真门,尚在凡位,安得叨窃,言同正觉哉?&rdquo;对曰:&ldquo;《三昧海经》云:&lsquo;所念

  • 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迦絺那衣法第一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于桑祇陀国安居。过三月自恣竟作衣毕。持衣钵向舍卫国。道路多雨泥水。是诸比丘以多雨泥水故。甚大疲极热风所恼

  • 朱枫林集·朱升

    诗文别集。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明陈敬则

  • 弥勒上生经宗要·元晓

    佛教著述。唐代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弥勒上生经》的论释书。分十门:初述大意、二辨宗致、三二藏是非、四三经同异、五生身处所、六出世时节、七三世有无、八三会增减、九发心久近、十证果前后。在“三经同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