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今夫观水者,至观海止矣,然由海而溯之,近于海为九河,其上为洚水,为孟津,又其上由积石以至昆仑之源。《记》曰:“祭川者先河后海”,重其源也。唐以前之诗,昆仑以降之水也。汉京魏氏,去风雅未远,无异辞矣。即齐梁之绮缛,陈隋之轻艳,风标品格,未必不逊于唐。然缘此遂谓非唐诗所由出,将四海之水非孟津以下所由注,有是理哉?
有明之初,承宋元遗习,自李献吉以唐诗振,天下靡然从风。前后七子,互相羽翼,彬彬称盛。然其敝也,株守太过,冠裳土偶,学者咎之。由守乎唐而不能上穷其源,故分门立户者,得从而为之辞,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予前与树滋陈子辑唐诗成帙,窥其盛矣。兹复溯隋陈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书成,得一十四卷。不敢谓已尽古诗,而古诗之雅者,略尽于此,凡为学诗者导之源也。
昔河汾王氏,删汉魏以下诗,继孔子三百篇后,谓之续经,天下后世群起攻之曰僭。夫王氏之僭,以其拟圣人之经,非谓其录删后诗也。使误用其说,谓汉魏以下学者不当搜辑,是惩热羹而吹齑,见人噎而废食,其亦翦翦拘拘之见尔矣。予之成是编也,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猎其华,而亦不废夫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犹观海者由逆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夫!
康熙己亥夏五,长洲沈德潜书于南徐之见山楼。
猜你喜欢 卷四百零七·彭定求 施岳·唐圭璋 ●李义山诗集注卷三上·朱鹤龄 第九出 复召·洪昇 第四折·佚名 卷六·郭则沄 卷七十三·王奕清 居竹轩诗集卷二·成廷珪 卷三百七十四·陈思 天台前集巻上·李庚 玉山名胜集卷六·顾瑛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御选明诗卷七十·康熙 晏几道词作鉴赏·佚名 王涯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