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十五

弘道录卷之三十五

朋友之礼

《孟子》:舜尚见帝,帝馆甥於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为天子而友匹夫也。

录曰:天地之气,起于子,交会于午;帝王之运,出乎震,相见乎离。而尧之兴也,以火德得天地之中数;舜之兴也,以土德得天地之中气。是乃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含,安在其论匹夫天子也。盖虽同德齐圣,实天运气数而然。後世安敢希其万一耶。

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束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录曰:按礼几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备而兼用之。□五十养於乡,六十养於国,七十养於学,达於诸侯。於是二老幡然来归,而文王之化已不啻蹶然兴矣。及武王伐纣,而二老致用,判然不同。何也。孔子曰:君子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是故鹰扬之发,援之以道也;釆薇之食,存之以义也;贰心之勉,次之乎帝也;叩马之练,奉之乎天也。盖太公以天下为己任,伯夷以君臣为己责,然皆有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则何铃较其同与异乎。然则二老迹虽迥异,实则同归,不可能岐二分也。

《礼记》:周武王践祚三日,召师尚父而问焉,曰:黄帝颛顼之道存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矣。王斋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王束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曰:敬胜息者吉,息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录曰:周武王既尊太公为师,而又号曰尚父,其事之也,可谓至矣。而其礼,王束面而立,师尚父西面,宛然师友之义,不独尧与舜为然也。敬者,圣学始终之要也。敬胜怠,则风夜只惧,罔敢不迪,故吉也。怠者,慢易放肆之萌也。怠胜敬,则狎侮五行,厌弃三正,故灭也。义者,裁度制事之本也。义胜欲,则不役耳目,百度惟贞,故从也。慾者,人心危殆之端也。慾胜义,则况湎冒色。力行无度,故凶也。此三皇五帝传之乎上古,载之乎丹书。而止曰黄帝颛顼者,乃错举以见义,宜乎端冕致斋而後得闻也。

《诗小雅》:燕朋友之乐歌:伐木丁丁,乌呜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呜矣,求其友声。相彼乌矣,犹求友声。蚓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录曰:《诗》云:乌呜嘤嘤,而又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可见非困穷之比,寂寞之伦。犹其曰:凤凰呜矣,于彼高冈,皆所以喻于朝廷之上者也。然又安得而神听之哉。古人动叉称神明,以见无人己私意於其间,若所谓: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而此君子者,仁义以为俪,道德以为邻,心志之相许,建诸天地也。同心协力,以康王室,风夜匪懈,以事一人,肝胆之相照,质诸鬼神也。一言以出,天下同其利,一行以立,万民共其休,而至和之泽传於无穷,太平之美垂於永久。其不然者,则残民害物,坏贤嫉能,朝廷天下亦坏乱随之矣。此朋友之伦,关乎世道最切,非但尔汝之问声诺相闻而已。

伐木许许,丑酒有莫。既有肥羚,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集酒扫,陈绩八篡。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酽酒有衍。篷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喂以愆。有酒渭我,无酒酷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渭矣。

录曰: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古人敦笃之行每如此,安有人之不我顾者哉。故又曰:有酒清我,无酒酷我。极尽在我,无遗而已矣。宣王命尹吉甫帅师北伐,有功而归,诗人作歌美之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凤鳌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录曰:吉甫尊为元帅,亲为世臣,且懋建征伐之功,以据猎吮之难,铃有奇谋秘计之士人#1则参谋,出则副乘,此将相之事也。而乃归之张仲,何哉。盖孝友者,六行之首,八刑之先。国之命官,以此保民,家之立法,以此艾後。故君牙之有政,即张仲之令猷,而吉甫之交惧,乃诗人之乐道。呜呼。以饮御而进贤,则无骄恣放纵之意;以无鳌而为礼,安在穷奢极欲之非。一燕而三美并焉,谓之多祉,不亦宜乎。

《大雅》: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篷豆有楚,骰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锺鼓既设,举畴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迁迁。其未醉止,感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恼恼。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篷豆,屡舞徽仿。是曰既醉,不知其捶。侧弁之俄,屡舞仅仅。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灭,不醉反耻。式勿从谓,舞俾太息。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段。三爵不识,蚓敢多又。

录曰:序以此为饮酒悔过而作,以愚观卫武公史之所载,与诗之所陈,截然不同,岂其既失而後改者欤。君子曰:秦之穆公,圣人所深许也。然则歌宾筵之诗,而不知自反者,真斯人之不若欤。

《论语》:孔子曰:晏平仲善与大交,久而敬之。

录曰:愚闻诸张子曰:晏婴智矣,而不知仲尼,然而反称其善。何耶。夫子之交也,道义而已矣,故惟主久而能敬。後世之交也,势利而已矣。故一於趋以求知。然则命也者,夫子真罕言也,孰谓张子而不知耶。

璩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

录曰:按夫子之友,卫有伯玉,齐有晏婴,郑有子产,皆得位得国者也。其使人於孔子,不曰通交际,达命令,乃惟以寡过为言,可以见古人之道义切磋,虽一份之使,未尝以富贵利达而动其心,而伯玉之笃行慎德,老而不倦,人不间於其使者之言矣。

朋友之绩,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录曰:人须是此意存於其中。不以此意存於其中,则有绩为厚,无绩为薄。充此类,虽舜受尧之天下,亦上下相通之义。苟非归格于艺祖用特,何所施其敬耶。若以百官牛羊仓凛为重,使己仆仆,尔丞拜也。斯乃子思之所不悦,而谓舜与夫子为之乎。

《孟子》:缪公亟见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右,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乎。

录曰:愚观古之圣贤,以道自重,盖不但子思为然也。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栗乎哉。孟子曰: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盖圣人道大德宏,无可不可。若贤者,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不可以不慎者,观於此而可见矣。

孟献于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录曰: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此资其势者也。一富一贫,乃见交情,此利其有者也。故曰:权交者不久,货交者不亲。夫是而可谓之友乎。此义不明,而後富者曰骄,贫者曰谄,势利益盛,道义益微。孟子发为是论,所以立辅仁之范,辟谀佞之门,不可以不知也。

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於子思,则师之矣。吾於颜班,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录曰:惠公之事无可考,然能辩大贤为吾师,次贤为吾友,则亦非常人矣。抑周道衰伐木废,国君、大夫尚能崇彼抑此,师资友益,以为美谈,岂非孔门道德足以感人乎。过此,盖寥寥矣。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於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

录曰:晋平公之为君也,锢乐盈,囚叔向,耽淫蛊之疾,作庐析之官,惑以丧志,无能为已。特於贤者,尚知礼貌,恭逊之闲,进退疾徐之际,周旋执礼,俨然犹存。故君子亦不以人而废之也。

《通监》: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则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录曰:古之王者,尚铃有师子夏,圣门高第,未足为辱。若田子方段干木,则吾不知也。虽然以一僭窃之後,而能知此,亦足多矣。厥後,魏侯莹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亦至。区区梁国之小,而致大贤之再为国者,可不务作于前耶。惜乎,矫名干宠,富贵骄人,有礼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无惑乎,终于僭窃而已也。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後其君者也。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後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史记》: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陈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思,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院曰:古之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马死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而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陈始,况贤於院者,岂远千里哉。於是昭王为院改筑宫,而师事之。由是士争趋燕,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录曰:孟子之时,沈同尝以其私问矣,未闻乐毅之名也。太史公又谓: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子罕言利,尝防其源也。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然则涓人马首之说,果孰为之。是时,仁义之祸棘矣,利慾之害炽矣,孟子以其命世之才,而为超卓之论。若果二事并观,可以见宾师之重,长老之称,不为徒然。至於燕昭乐毅孳孳为利,仁义罔闻,其君臣之不终,端可见矣。其所谓不夺不餍,尤足垂训。盖其始也,出乎彼,入乎此。故其终也,出乎尔,反乎尔。然则,遗亲後君,靡不然矣。此岂一魄一辛所能知乎。呜呼,後世乃有自比之者,则其所见亦小矣哉。

《西汉书》: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以立五教之典,则至治之成法。周衰,孔子之言不用而道不行。於是应聘诸侯,以苔礼行谊。七十子之徒,散游四方,大者为师傅,小者为隋友。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及秦并天下,墦诗书,杀儒士,六学於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孔甲遂为涉博士,卒与俱死。夫涉起匹夫,欧谪戌以立号,不满岁而亡,然而缙绅先生往焉,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发愤於陈王也。汉高皇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哉。至孝武时,公孙弘起徒步,数年位宰相封侯,於是即丞相府,起宾馆,开束阁,以延贤人。其後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骛继之。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墟而已,贺与屈笔坏以为马厩奴婢室焉。

录曰:吾儒於天地问,大之则继往圣,开来学,次之亦崇治化,兴太平。此礼不可一日废也。区区陈涉亦能知之,惜乎大汉之兴,不能崇重,致使贾董之徒不能张施於其闲,而公孙弘掠美於其後。史故历数兴慨太息於其问者,岂尽无意欤,其所感叹深矣。读者详之。

汉初有束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锥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後惠帝为太子,卑辞束帛致礼,安车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其後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以礼聘子真,不讪而终。君平卜筮於成都,市以为卜筮贱业,而可以患众,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筮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於孝,与人弟言依於顺,与人臣言依於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杨雄少从游学,至仕宦,数为在位显者称道其德。适杜陵李疆为益州牧,喜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讪也。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叹曰:杨子云诚知人。

录曰:汉承秦後,始以焚书坑儒,终以轻士馒马,几於无士无友矣。有太子者出一卑词求之,而峨冠博带,彬彬都雅,复见汉廷,可见友道之不终绝与。厥後子真、君平流风余韵,被于当时。孟子不云: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其诸若人之谓也欤。

曹参为齐相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参尽召诸长老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者。胶西有盖公,使人厚币请之。既见,为言治道贵清争而民自定,因推此类而具言之。参於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尽用其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录曰:参不但相齐,以相天下,亦此道也。此可见汉代名臣尚然能自得师,不皆好臣其所教也,岂不贤於後世哉。

卫青为大将军,诸侯皆属焉,尊宠於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於平日。

录曰:汲黯不拜卫青,所恃者何耶。盖人有慾则无刚,刚则不屈於慾。几所以卑奉之者,慾也。黯惟无慾,故面折而不为过,犯义而不为辱。君且直之,而况於臣乎。或曰:黯常愿出入禁阔,岂其无慾哉。夫质直好义者,达也;色取行违者,闻也。黯之行达矣。其在内也,奚以重,其在外也,奚以轻。

马援与公孙述旧同里闸,相交善。後述称帝成都,陈嚣使援往观,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僚於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旎骑,跸警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及援奉书维阳,初到,光武在宣德殿南应下但绩坐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问,今见卿,使人大惭。援谢曰: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耳。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述陛戟而後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尔。援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矣。

录曰:帝之简易,不当如是耶。夫王僚重镗专诸刺行,秦法断兵,荆轲匕见,固不在於简与不简也。然则帝岂故为是哉。声音笑貌可施於庸

品之人,开心见诚自结于豪杰之士。援之观听,一见次矣。惜乎,说客之言,非知援者。盖援之择君,出于本心。专意束方,乃其素愿,初非反覆倾诈之徒也。使其君可事,则虽堂陛介然,不害其委质。使其君不可事,则虽握手欢然,不见其可亲。卒之灭嚣虏述,不越范围。然则援非说客,乃德客耳,其於暂谄乎何有。

弘道录卷之三十五竟

#1『人』疑作『入』。

猜你喜欢
  卷下·韩愈
  论语集注大全卷八·胡广
  卷二十六·程端学
  卷四十一·陈经
  卷五·袁燮
  春秋长历卷十·陈厚耀
  卷十三·孔颖达
  十八  非攻中·墨子
  仪礼小疏卷六·沈彤
  最上秘密仪轨分第二十五·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九[宋磻]·惟白
  沩山僧农村设学通告·太虚
  佛法对于现代人类的贡献·太虚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淛·唐圭璋

      淛字子秀,新城邑丞、柯山别驾。   踏莎行   送新城交代李达善   红药香残,缘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 歴代诗话卷六十三·吴景旭

      壬前集中  金诗  駃  党世英喜雨诗山云駃如驱山雨沛如倾  吴旦生曰元遗山诗駃雨东南来自注云駃与快同江淹莲花赋秋风駃兮舟容与赵松雪有駃雪帖则是駃云駃雨駃风駃雪皆可称也他如慎子云河下龙门其流駃如竹

  • 卷四十九·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九目録闲适类破窗风雨图【元王立中】破窗风雨图【元钱惟善】破窗风雨图【明牛谅】题破窗风雨图【明江汉】破窗风雨图【明赵俶】破窗风雨图【明

  • 卷八百八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八十四杜牧【诗一首】渡吴江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厉玄【诗一

  • 徐凝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徐凝,睦州人,官至侍郎。为晚唐著名诗人。存诗一卷。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诗鉴赏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

  • 列传第十四 周惠达 冯景 杨宽 兄穆俭 柳庆 子机·令狐德棻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惠达幼有志操,好读书,美容貌,进退可观,见者莫不重之。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合中,甚礼之。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领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五月庚子朔○辛丑降兵部郎中张伦为狭西河州同知伦先为户部郎中理大同粮储失于防范以致为人侵盗虚出五十万数后朝廷遣给事中宋琮等往勾稽之奏其事命付有司治罪当赎杖还职诏以伦不职降二级除外任○壬寅保定

  •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十·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夏四月。己丑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以拏获匪首。予江苏瓜州镇总兵吴家榜等奖叙。  ○庚寅。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记注  ○辛卯。上御黄幄

  • 高斯得传·脱脱

    高斯得,字不妄,是利州路提点刑狱、沔州知州高稼的儿子。少年时跟从李坤臣学习,李坤臣失明后,高斯得在左右扶持他。他参加成都路转运司的考试合格后,被补入太学。绍定二年(1229),他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被授予利州路观察推官。

  • 141.瓦岗军开仓分粮·林汉达

    瓦岗军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还被判了死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狱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了。翟让逃出了牢监,逃到东郡附

  • 第三章 2·辜鸿铭

    三家者以《雍》 彻。子曰:“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辜讲上面提到的那个有权势的贵族首领(季孙氏),在结束祭祀活动的时候,吟诵了一首仅限于在皇家祭祀使用的诗。孔子对此做出评论,说:“这首诗的开头是,‘王公

  • 《孝 经》·佚名

    第一节 《孝经》内容《孝经》虽然以&ldquo;经&rdquo;名书,实在不能和其他&ldquo;经书&rdquo;相比。它纯讲&ldquo;孝道&rdquo;,因此被历代皇帝所重视,用来劝老百姓&ldquo;孝&rdquo;,由&ldquo;孝&rdquo;以劝&ldquo;忠&rdquo

  • 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太虚

    ──十年订──名义 本精舍建设于杭州西湖净慈寺。寺即延寿大师时之永明院也,故定名永明精舍  宗旨 本精舍准寿大师“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之义,以精研性相台贤之学,融  修禅净律密之行,陶育僧材宏扬佛法为宗旨! 

  •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名旃陀越。奉事婆罗门道。王治国政。辄任用诸婆罗门。王小夫人。特见珍重。时兼娠。诸夫人憎嫉之。以金赐婆罗门。令谮

  • 卷之十九·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九 临济第五世祖 讳省念。莱州狄氏子。受业於本郡南禅寺。才具尸罗。徧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称为念法华。晚於风穴嗣法。历住首山广教宝应。 宋太祖甲戌开宝七年。 临济第五世首山祖嗣宗统(二十年

  •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闇者干耳曰:&ldquo;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 [佛]越暴流可来问 俱生眼者语寂句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rdquo;(一〇九六)&ldquo;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rdquo;[之句中,闻]者,是听、把持、保持、观察。[即]&ldquo;斯彼之世尊是阿罗

  • 荆川稗编·唐顺之

    《荆川稗编》,凡120卷,明唐顺之撰。全书“辑录历代名贤论文,其体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而大旨欲无所不该,故门目浩博。始之以六经,终之以六官。六经所不能括者,条列以九流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终以六官,六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