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
嘉靖十九年正月甲午朔 上以疾不御朝先期礼官请 上曰元旦一岁之始当上下交会之辰朕岂欲恣逸但体病未复姑已之于是百官诣左顺门起居俱报闻 皇太后 中宫免命妇朝贺 ○免文武百官宴赐节钱钞宴各王府并天下诸司进表官及四夷朝使 ○乙未贵妃阎氏薨妃首出皇第一子 上痛悼诏追封为皇贵妃赐谥荣安惠顺端僖丧礼视皇妃例加等权厝 孝洁皇后陵次辍朝五日礼部上丧礼仪注一初丧御祭一坛 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遣祭一坛 武庙皇妃 中宫皇妃皇嫔 皇太子各祭一坛 裕王景王共祭一坛公主共祭一坛泾简王妃祭一坛六尚局祭一坛内官内使共祭一坛一行钦天监选择小歛大歛焚黄发引启土安葬掩土日期一行翰林院撰谥册文及各祭文圹志文一焚黄用黄绢装褙如册样两叶写册文是日陈设祭仪以祝文及册文置于灵前遣司礼监监官行礼立于灵柩前赞礼赞鞠躬两拜兴平身赞跪执事者以爵进于司礼监官之右赞受爵献爵者三赞读祝读祝者取祝跪读读讫赞宣册宣册女官取册立宣讫赞俯伏兴平身复位赞鞠躬两拜礼毕焚祝及册一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每次御祭一坛 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遣祭一坛 武庙皇妃祭一坛 中宫以下祭如前仪一开茔域祠 后土御祭一坛遣内官行礼一辞灵前期御祭一坛 皇太后 武庙皇妃 中宫以下各祭如前仪一发引启奠祖奠遣奠各御祭一坛俱用祝文酒果遣内官行礼光禄寺辨祭是日早免朝参文武百官各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先随□□后行至路祭处所致祭文武官命妇各至祭所祭毕而还一过门俱用祝文酒果内门遣内官行礼外门遣太常寺官行礼太常寺办祭一路祭驸马并皇亲共祭一坛公侯伯文武衙门共祭一坛外命妇共祭一坛一台柩挽歌执翣外其擎执旛幢香烛纸案等项于五军都督府拨军应用一灵柩前仪仗内使女乐三十二人并花旛雪柳女队子二十八人女将军二十四人一工部于 孝洁皇后陵次先期搭盖蓆殿灵柩至奉安御祭一坛一先期遣官以权厝告 孝洁皇后一下葬日文武百官免朝参一下葬迁奠御祭一坛一行该衙门造办铭旌及坟茔志石丧仪冥器等项俱加等一某日举棺之前执事先以方相旛幢车驼马鼓乐真亭彩亭以次排列于玄武门外内使捧铭旌魂帛导引官出玄武门外丧夫捧棺就辇内官以魂帛置小车中一掩圹毕祠 后土御祭一坛一掩圹毕迎灵轿至享堂行安神礼御祭一坛一各坛路祭并灵柩顿歇处所俱行工部预为相地搭盖蓆殿一挽歌执翣人等该用孝巾孝带行移工部转行内府该衙门制造仪上诏命妇路祭令先期入宫内行余俱如拟 ○丙申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翊国公郭勋 永孝殿行礼长宁伯周大经祭 景陵 ○己亥 上感阎贵妃之薨诏以今月十日告 庙册封诸妃嫔曾出皇子及皇女者礼部具上仪注一至日 上具常服以进封贵妃册封妃嫔告于 皇祖分遣文武大臣八员告 列圣宗庙一先期内府造皇贵妃金册金宝各二妃嫔各金银册及冠服玉圭等物一奏请行礼正副使二十二员一前期鸿胪寺设节册宝案于奉天殿节案居左册宝案居右节册宝彩舆于丹墀内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锦衣卫设仪仗如朔望仪一是日早内官设皇贵妃各妃嫔受册位于各宫中设节册宝案于受册位之北设香案于节册宝案前设内赞各三人引礼各二人至期 上皮弁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请升殿导驾官导 上升座文武百官朝服入班行叩头礼左右侍班正副使朝服入就拜位赞四拜兴传制官跪奏传制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殿左门出称有制赞跪正副使跪传制曰嘉靖十九年正月初十日进封贵妃王氏沈氏俱为皇贵妃荣嫔赵氏为懿妃恭嫔江氏为肃妃雍嫔陈氏为雍妃徽嫔王氏为徽妃册封王氏为宸妃余氏为荣嫔徐氏为昭嫔王氏为宁嫔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置彩舆中黄盖庶送教坊司鼓乐导送至右顺门正副使朝北面立内官举各妃嫔节册宝舆入将至宫门引礼请皇贵妃各具礼服出迎于宫门外节册宝由正门入皇贵妃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宝各置于案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皇贵妃之左讫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女官以册跪授于皇贵妃各受册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贵妃之右立于西赞受宝女官以宝跪授于皇贵妃各受宝授女官女官跪授于皇贵妃之右立于西赞出圭赞兴赞四拜礼毕次至各妃嫔宫门迎受册拜同前仪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各妃嫔送出宫门外内官持节出右顺门外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一谒 庙各妃嫔受册毕各具礼服候 皇上率诣 内殿行谒告礼如常仪一谢恩是日谒 内殿毕各妃嫔具礼服诣 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前行八拜礼毕各诣乾清宫候 上服皮弁服升座 皇后亦具服升座赞引女官引各妃嫔诣前就拜位行八拜礼毕还宫次日 上御殿文武百官各具吉服鸿胪寺官致词称贺诏可 ○壬寅 上御朝先是有旨 玄极之拜可于九日取阳九之数礼部尚书严嵩等言是日 皇上既展事 天之诚臣下当尽见 君之礼请候 玄极殿礼毕 皇上具翼善冠黄袍御奉天殿令文武百官具公服致词行礼 上以新岁上下宜一接见从之 ○癸卯进封皇贵妃王氏沈氏肃妃江氏雍妃陈氏徽妃王氏懿妃赵氏册封宸妃王氏荣嫔余氏昭嫔徐氏宁嫔王氏遣翊国公郭勋为正使持节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驸马谢诏左都督方锐大学士夏言顾鼎臣尚书许赞严嵩张王□赞霍韬温仁和王廷相充副使捧册宝各行礼是日早 上亲告祭 奉先殿遣公郭勋朱希忠张溶徐延德侯崔元驸马谢诏伯卫錞陈鏸行告 庙礼免百官贺礼成赐勋等各银币有差 ○封左都督方锐为安平伯给食米岁千石支本色十之七升锦衣卫指挥等官沉至王朝用俱指挥使杜友卢惠赵汝诚江洋陈王□赞俱指挥佥事赠王鉴指挥同知鉴子正千户令其侄王鸾承袭余洪徐瑾王稠俱正千户带俸皆以外戚加恩也 ○丙午行边使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翟銮事竣还京诏以原职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銮谢 上优诏答之 ○添设 七庙乐舞生王咸初等一千二百二十九名 ○赐故镇守蓟州总兵官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萧升祭葬如例 ○己酉命鴈门游击都指挥佥事李蓁充将分守密云古北口等处 ○庚戌英宗睿皇帝忌辰 永孝殿行祭礼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裕陵 ○命南和伯方东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事通州分守署都指挥佥事沉俊佥书万全都司事 ○壬子启蛰行祈谷礼于 玄极殿礼臣以视牲请 上命翊国公郭勋代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大学士夏言顾鼎臣轮视 ○癸丑命兰靖分守署都指挥同知云冒充副总兵协守宣府地方 ○甲寅户部以年例请发太仓银四万两于宁夏二万两于延绥六万两于甘肃五万两于固原四万两于宣府五万三千三百两于大同诏许之令及时趣发 ○海西扎真河兀者可冷河等卫女直都指挥佥事奴浑尚古卜剌答等各来朝贡马俱宴赏如例 ○乙卯诏增 显陵陵户二十名其 裬恩殿每年供用照 隆庆殿一体供办从守备太监傅霖请也 ○丙辰工部右侍郎顾璘奏修 显陵宫殿计银四十六万两有奇请派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两淮两浙盐运司协济复言承天大工并兴军夫匠役日食米四百石兼以荒旱不给宜将借运承天用余南粮先行支放及汉阳等府所逋嘉靖十六十七年南粮八万五百余石悉留接济诏俱从之 ○戊午 孝静毅皇后忌辰遣玉田伯蒋荣祭 康陵 ○庚申礼部尚书严嵩屡以人言求言 上皆温旨慰留至是巡按云贵御史谢瑜劾奏嵩奸佞贪鄙乃矫餙浮词欺罔 君上箝制言官且援明堂大礼南巡盛事为角□羊而谓诸臣中无为 陛下任事者意欲暴已切激 圣怒尔乞特降敕旨痛加戒谕入不报嵩复奏辩谓臣顷被科道论劾荷蒙 圣恩不即谴黜方图策励瑜掇拾往言攻臣不已其意欲与朝廷争胜也莫若罢臣以谢众口 上怒切责瑜命嵩供职如旧 ○御史舒汀条上盐法三事一商人报中引盐其均搭派中并割没纳银已著为令顷因缉事衙门多纵官校妄行罗织各商毙于非刑以致官盐阻滞宜为禁戢一勋戚权要之家设铺于通州京湾间停勒商人牙保等钱动淹旬月请申旧禁一在京官吏食盐各行文支给吏役因缘为奸私贩盛行宜复前例令各报巡盐衙门将应支数目并人役姓名定以往回程限类行运司查验分给户部覆奏从之 ○山西平阳府地震 ○辛酉提督两广军务兵部左侍郎蔡经循例自劾不允 ○改洮岷河参将冯大纶分守兰靖 ○壬戌命河南等道试御史陈绍郭文翰张梅王德纯俱实授 ○守备 显陵太监傅霖乞定诸司相见礼仪得旨视凤阳 天寿山守备例行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张廷玉 卷七十八 魏紀十·司马光 卷九十一 天禧二年(戊午,1018)·李焘 卷六十六 夏录一·崔鸿 卷五·张廷玉 纲目续麟附録·张自勋 卷之五百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佚名 尚史卷三十二·李锴 ●卷中·吴伟业 ◎王大娘单独结婚宣言·吴虞公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三·杜大珪 卷三十八·温达 ●甲、记·佚名 卷七十五·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卷七百九十六·彭定求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齐己《风骚旨格》) 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齐己《风骚旨格》)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齐己《风骚旨格》) 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齐己《风骚旨格》)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
卷二百五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清献集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防孤能志励行从从祖南湖方山二先生学以承考亭朱夫子之传嘉定中举进士调金坛尉为州司法入为御史弹劾无所避与丞相郑清
卷九·孟郊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孟东野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九 唐 孟郊 撰咏物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玉缕青葳蕤结为芳树姿忽惊明月鈎鈎出珊瑚枝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饮栢况【一作泛】仙味咏兰拟【一作
卷三十一 【宋遗老】·陈衍
●元诗纪事卷三十一 【 宋遗老】侯官陈衍辑赵复汪元量唐珏林景熙谢翱郑思肖刘应凤周密钱选罗椅刘辰翁熊禾梁栋高晞远牟巘李珏魏新之何鸣凤高镕陈杰林月香莫仑钱仲鼎
列传十三·薛居正
安重荣,朔州人。祖从义,利州刺史。父全,胜州刺史、振武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重荣有膂力,善骑射。唐长兴中,为振武道巡边指挥使,犯罪下狱。时高行周为帅,欲杀之,其母赴阙申告,枢密使安重诲阴护之,奏于明宗,有诏释焉。张敬达之围晋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脱脱
天祚皇帝四 五年春正月辛巳,党项小斛禄遣人请临其地。戊子,趋天德,过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进珠帽,却之,乘张仁贵马得脱,至天德。己丑,遇雪,无御寒具,术者以貂裘帽进,途次绝粮,术者进珝与枣;欲憩,术者即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五·宋濂
梁曾 梁曾,字贡父,燕人。祖守正,父德,皆以曾贵,赠安定郡公。曾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中统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三转为中书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佩银符。久之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佚名
正德六年冬十月戊寅朔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升雷州府知府赵文奎为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大理寺署右寺副程銈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己卯守备河间都指挥程汉尝领军溃于景州巡捕指挥曹□□良临阵先逃事闻诏停汉俸戴罪杀
●平闽纪卷之十·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牌檄檄守备余福牌行建宁郭副将牌委总理戎旗游击崔升檄游击晋淑玉等檄参将朱起龙等檄副将田万侯檄守备赵士奇牌行各协营檄建宁营郭副将檄伪副将蔡斌檄游击韩六合檄中军马总兵票檄随征副将曾荣檄同安、洛
补编三·佚名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一月初四夜到)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到)左宗棠等来电(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到)·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庆宫读书·溥仪
我六岁那年,隆裕太后为我选好了教书的师傅,钦天监为我选好了开学的吉日良辰。宣统三年旧历七月十八日辰刻,我开始读书了。读书的书房先是在中南海瀛合补桐书屋,后来移到紫禁城斋宫右侧的毓庆宫——这是光绪小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 [1]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 [1]春季,正月,己丑朔(初一),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天安。 [2]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 [2]癸巳(初五),刘宋明帝刘征召会稽
卷七十二 易八·黎靖德
◎咸 "否泰咸恒损益既济未济,此八卦首尾皆是一义。如咸皆是感动之义之类。咸内卦艮,止也,何以皆说动?"曰:"艮虽是止,然咸有交感之义,都是要动,所以都说动。卦体虽是动,然才动便不吉。动之所以不吉者,以内卦属艮也。"〔
卷六十一 孟子十一·黎靖德
◎尽心下 △尽信书章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者,只缘当时恁地战斗残戮,恐当时人以此为口实,故说此。然"血流漂杵",看上文自说"前徒倒戈,攻其后以北",不是武王杀他,乃纣之人自蹂践相杀。荀子云:"所以杀之者,非周人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四善现,四念住非法界亦不离四念住别有法界。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非法界亦不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别有法界。四念住即法界。法界即四念祝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即法界。法界即
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佚名
彼天爱帝须王,许都之住民游水,[自]行乐之猎,(一)伴四万人人徒步而行走至眉沙迦山。(二)天神欲示诸长老[于王],为大鹿之姿,居食于彼山之薮。(三)王见[此]:“无心射彼而不宣。”立弦之音,大鹿走入山间。(四)王追其迹,鹿走于长老之处
陈后主集·陈叔宝
诗文集。南朝陈叔宝 (553—604)撰。一卷。叔宝字元长,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末代皇帝,诗人。生于江陵,公元五八二年即帝位,嗜酒色,荒朝政,大建宫室,崇尚奢侈,荒嬉无度。日与妃嫔、狎客游晏,重赋严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佚名
敦煌写本。首尾残,共二十九行,五百二十三个音节。龙谷大学藏本汉文原本对勘补残正误。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转写。以答问记录的形式(问者、答者不明)解释佛教禅宗的若干概念,如“禅观”、“禅法”、“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