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四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必生疑惑不能解了。如来等正觉。以何缘故说坚信坚法乃至辟支佛耶。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阿难当知。若有众生于先佛所造众善行。能解如来密语不生疑惑。所以者何。能知如来密语。如幻如热时炎如梦所见如影如响。阿难。若如是知密语者不生疑惑。是故阿难。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等正觉密语应如是知。若有勤行精进不得精进。勤修智慧不得智慧者。不生疑惑。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导世者  微密语难知

  为发大庄严  无异菩萨说

  懈怠无智者  不能解密语

  应当勤精进  为解密语故

  如幻炎梦见  如电亦如响

  以言说显现  如是等诸法

  如是知诸佛  所说微密语

  能以如是慧  照净微密智

  不应如是知  菩提可宣说

  应如是觉知  无言说故空

  空不能知空  空不分别空

  断一切分别  显示如是空

  虚空无所归  亦无有取舍

  以无取舍故  是故知法空

 

  佛告阿难。若如是知有为法皆悉如梦。而不放逸者不生疑惑。说是法时。五亿比丘生坚信想者。即从坐起整其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皆共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今日牟尼尊  除我等疑心

  得解微密义  以信求菩提

 

  复有五亿比丘生坚法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合掌。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今蒙菩提照  除我等疑冥

  得解微密义  坚法求菩提

 

  复有十亿比丘生八人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先住八地心  今日皆除舍

  得解微密义  八人求菩提

 

  复有十一亿比丘生须陀洹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今于佛法中  得断诸疑网

  解佛微密语  宣说须陀洹

 

  复有二万五千比丘生斯陀含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我等本深著  志乐斯陀含

  今皆得离著  寂灭无戏论

 

  复有五百亿比丘生阿那含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今遭救世尊  远离诸戏论

  得菩提光照  永拔诸果想

 

  复有三万五千亿得四禅比丘生阿罗汉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我已离烦恼  通达无异法

  知诸乘平等  皆悉如幻法

 

  复有二万比丘生声闻想者。从诸比丘闻说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离缚牟尼尊  止我等虚说

  密说声闻义  我今皆通达

 

  复有五千比丘生辟支佛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我等今现见  辟支佛所行

  解佛微密义  难思辟支佛

 

  复有一万比丘尼生须陀洹果想。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果想。阿罗汉果想者。从诸比丘闻说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今知平等法  永断女身分

  佛无有异言  必成人中尊

 

  复有八万八千优婆塞。生须陀洹果想。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果想者。从诸比丘闻此偈已。即从坐起乃至和合。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我等心无垢  如净毗琉璃

  为修佛法故  今日当出家

 

  尔时虚空中。有六十亿那由他诸天。以天曼陀罗华而散佛上。散已住立。而说偈言。

  本有诸乘想  亦有诸果想

  今日悉除舍  必当成菩提

  尔时有百千阿罗汉。舍利弗。大目揵连。须菩提。阿泥卢头。离婆多。劫宾那等。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皆共和合。住于佛前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志愿满足。能降伏魔摧诸怨敌。具足成就五无间业。我等今日满足成就五欲功德。我等今日邪见具足远离正见。我等今日害多百千众生之命。我等今日已逮菩提。即于今日无余涅槃而般涅槃。尔时世尊默无所说。

  尔时会中有百千众生皆生疑惑。我等今者如在闇中。云何诸大罗汉作如是语。何况凡夫。以疑惑故不能从此至彼从彼至此。坐不能立立不能坐。尔时尊者阿难。知此百千众生心之所疑。亦以佛神力故。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今此大众百千众生。闻诸大德比丘作如是语皆生疑惑。世尊默然而无所说。愿文殊师利说其因缘。此诸大德比丘。以何因缘说此密语。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语尊者阿难言。阿难当知。此是不退转菩萨地事。唯有不退转菩萨。乃能证知此诸大德比丘密语。尊者阿难问文殊师利言。此诸大德比丘。皆是不退转菩萨耶。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此诸大德比丘皆是菩萨。已于菩提得不退转。阿难请文殊师利言。愿说诸大德比丘微密语义。

  文殊师利言。无明能生生死。是故名母。断无明故名为害母。父名不正思惟及以喜爱。彼以永断名为害父。以诸法不可坏。方便坏众多想。亦坏诸行名为坏僧。应坏凡夫法名阿罗汉。以不灭方便灭罗汉想名杀罗汉。以不灭方便灭如来想名出佛身血。如是等想已断已害毕竟无余。阿难。以是事故。诸大德比丘作如是语。我等今日具足成就五无间业。所以者何。于此法中不聚不散不减不满。是故名为五无间业满足成就。阿难当知。彼作是说。我等今日满足成就五欲功德者。彼诸比丘于此五欲。了知如梦如幻如热时炎如影如响。彼于此智满足成就。而于五欲无增无减。所以者何。能知此法毕竟而无所有。以无所有故能如实知。而于彼法得如是忍。故名满足成就五欲功德。阿难。以是事故。彼诸比丘作如是说。我等今日满足成就五欲功德。阿难当知。彼作是说。我等今日满足成就邪见远离正见者。彼诸比丘知诸法邪见诸法邪。阿难。邪名有为。诸法皆是虚妄。此虚妄法犹若虚空不增不减。亦不住方亦无所属。所以者何。离自性故。彼知是法皆悉平等。以平等故正见亦等。彼已远离如是等想。所以者何。若有等想有不等想。彼诸比丘无有等想及不等想。所以者何。诸佛之法离一切想。彼于佛法通达无生。不得无生法。是故阿难。彼诸大德比丘作如是语。我等今日具足成就邪见远离正见。阿难当知。彼作是说。我等今日害多百千众生命者。阿难。彼诸比丘令此时会百千众生诸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如幻如影如响。知此法故。离众生想离寿想人想。离一切法想。以一切法不可种。方便种菩提善根。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从诸比丘闻此密语。亦得离众生想寿想人想不数数死。所以者何。若著众生想寿想人想则数数死。彼已远离如是法故毕竟不生。是故阿难。彼诸比丘作如是说。我等今日害多百千众生命根。阿难当知。彼作是说。我等今日已逮菩提。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者。阿难。彼诸比丘。令此大众百千万亿那由他诸天及人。即于今日得离烦恼得逮菩提。所以者何。此诸大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于今日闻说金刚句法。皆得无生法忍得见菩提。以是事故而作是说。我等今日逮得菩提。我等今日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者。彼不断烦恼不修佛法无余烦恼。是故阿难。彼诸比丘作如是说。我等今日已逮菩提。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言今日者。阿难当知。即于此日不生亦无所生。故名今日。(天竺正音不生与今日音同也)是故阿难。求菩萨乘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当渐损以不可得法发菩提心。于一切法是名为出离菩提想。于一切法是名为入无余涅槃而般涅槃。阿难。求菩萨乘族姓子。不应深著日想不应以日而生昼想。阿难。愚小之人以日为昼想。无黠慧故。所以者何。若令此昼是真实是坚牢是常住者。应有积聚不应过去。唯应有昼不应有夜。阿难当知。有昼夜想者此是凡小。是故阿难。求菩萨乘族姓子有深心者。为善知识所护。不应生昼夜想。所以者何。求离一切想是菩提道故。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明名为母  能生生死故

  已拔其根本  是故名为害

  不正观思惟  喜爱名为父

  彼皆如实知  毕竟无所有

  以知无所有  而害其根本

  不缘无所有  是故名为害

  所说罗汉法  及与凡夫法

  彼已以智坏  是故名为害

  所有众多相  已知其性相

  以不可坏法  坏相名坏僧

  本来所分别  如来诸法想

  彼已断远离  知其不生灭

  此想次第起  思量知是空

  如所说平等  彼已能证知

  所说欲功德  其名有五种

  远离此诸想  知想皆如幻

  是诸比丘等  于欲无增减

  于导世师前  而作如是说

  知欲性皆空  犹如梦所见

  毕竟无所生  于此智得满

  以邪智知法  虚伪不牢固

  邪名为虚妄  于此智得满

  有为法虚妄  而无有远近

  无知无近远  如五指摩空

  彼说诸正见  皆见是平等

  如诸法平等  知见等亦然

  凡小多分别  众生想故死

  若不得众生  亦无有死想

  有缘诸众生  除其计寿想

  知计寿过患  除其如是想

  远离众生想  及与计寿想

  彼作如是说  害多众生命

  已远离死想  达无分别法

  知不坏菩提  不增无果报

  死生不可聚  觉了清净法

  一切法无诤  不生常寂灭

  不应分别昼  亦不分别夜

  于不来去法  而求于菩提

  凡小恒分别  以日用为昼

  欲求菩提者  莫作是分别

  彼以是密语  宣说如是法

  以知此法故  能作如是说

 

  文殊师利法王子说此偈已。尔时会中百千众生已拔疑箭。无复疑惑逮大照明。于诸法中得无生法忍。各自脱身所著上服。以奉文殊师利法王子。皆作是言。愿使我等于未来世。说是妙法觉悟众生如今文殊师利法王子觉悟众生。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除众生疑照明佛法。法应如是。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此百千众生所有疑箭。非是世尊所拔断耶。佛告阿难。今此百千众生。皆是文殊师利本所教化成就菩提。闻彼说法皆能信解。阿难白佛言。是诸众生皆于菩提不退转耶。佛告阿难。如是如是。是诸众生已于菩提而不退转。所以者何。为文殊师利善知识所护念故。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诸比丘。生坚信想。生坚法想。生八人想。生须陀洹想。生斯陀含想。生阿那含想。生阿罗汉想。生声闻想。生辟支佛想者。皆于菩提不退转耶。佛告阿难。是处难信。乐小法者。懒惰懈怠不勤精进贪著饮食贪著欲染。亲近乐行欲染法者。好喜谈说无益之语。乱心失念不具威仪。心意躁扰不摄诸根轻躁嬉戏愚佷多语。如是众生信是法难。阿难。著增上慢不能护身贪著身命。远闲居处舍多闻法。破戒憍慢毁法窃法。不尊重法毁灭正法。贫穷法财喜乐非法。诽谤正法乐行非法。不知恩报恩。不敬佛法僧。阿难。如是众生信是法难。悭心坚著恶戒嗔心。不解佛法。成就恶慧贫穷智慧。恶友所护远离善友。不为般若波罗蜜所护。不为诸陀罗尼经王所护。起有得见。深重利养贪著衣钵。于衣钵物极生重心。不尊重和上阿阇梨。于初夜后夜不勤行方便。阿难。如是众生信是法难。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说非时语。贪嗔邪见亲近邪见。修行广布邪方便法。无惭无悔朋党交游。独行无伴离沙门法。行非沙门法。不信空无相无作无为不生不灭一切诸法非破坏相。阿难当知。如是众生信是法难。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即便默然。尔时阿难承佛威神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世尊何故默无所说。文殊师利言。将来恶世众生。成就如是恶不善法。不能信解如是深法。以是事故世尊默然。尊者阿难问文殊师利言。来世众生少有信解。如是法不。文殊师利言。来世众生信此法者甚少。犹如众生不识珍宝者多识者甚少。所以者何。非其智力所及。阿难。众生亦尔。闻说此法信解者少。设有信解如是法者。不为国土城村人民所敬。国土人民咸共轻贱而远离之。所以者何。此人先世作法留难业因缘故今受此报。阿难请文殊师利言。惟愿为此少信解众生敷演此义。文殊师利言。此事问佛。佛当演说。尔时阿难。即便问佛。

  尔时世尊。四面顾视。即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于其舌相复放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世界。皆令周遍。时四部众。佛神力故。皆见十方恒河沙诸佛世界诸佛世尊。皆说是法悉得闻知。闻是法已皆共和合劝请世尊。唯愿如来宣说此法莫令断绝。世尊。今十方诸世界中。无量无边不可限量诸佛世尊宣说是法。我等悉得见闻。其所说法无有增减。如今世尊等无有异。尔时世尊还摄舌相告阿难言。汝颇曾见不实语人有是广长舌相不耶。阿难白佛言。无也世尊。此是世尊诚实说于戒定忍辱。怜愍饶益慈悲喜舍。一切智果所得舌相。是故世尊。唯愿为此少信众生族姓男女敷演此义。因是事故。诸不信者以此证知。皆令得信。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今此四众诸来会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说此法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渐次修行。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于此处宣说是法无有增减。如我今日等无有异。尔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大欢喜踊跃无量。其中或有以衣散佛者。或以华者。或以诸鬘。所谓须曼那鬘。金鬘银鬘。毗琉璃鬘。颇梨鬘。车磲鬘。马瑙鬘。象瑙鬘。日光宝鬘。杂七宝鬘。以如是等鬘。而散佛上。诸天以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波流沙华。摩诃波流沙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迦迦勒羁华。摩诃迦迦勒羁华。卢遮摩祢华。摩诃卢遮摩祢华。输娑摩祢华。摩诃输娑摩祢华。如是等诸华而散佛上。复以天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而散佛上。于虚空中作天伎乐。种种歌颂赞叹佛德。诸龙王等皆雨真珠散于佛上。一切女人即脱身上妙好璎珞以散佛上。脱身上服以用奉佛。即整衣服右膝著地。一心合掌住于佛前。皆共和合而作是言。诸佛如来。言无有二智无障碍。记说我等必当作佛。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是阿难。是诸女人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所以者何。诸佛世尊。永断愚痴贪欲嗔恚及诸憍慢尘垢黑闇一切染著。烧燃烦恼永尽无余。成就精进成就诸力。威德尊严神足自在光明照曜。眷属成就尊贵威势。色族姓处皆悉具足。相好具足光明具足到安隐处。如释如梵如欲界中尊。威仪具足戒行具足观察具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共尊重恭敬赞叹不染世法。永舍一切诸有为法。成就解脱诸佛之法见闻不虚。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诸佛世尊闻不虚耶。

  佛告阿难。汝不知耶。阿难白佛言。世尊。实所未知。唯愿说之。云何如来闻不虚耶。

  佛告阿难。一心善听。吾今解说。阿难当知。若有众生。已闻今闻当闻释迦牟尼佛名者。是诸众生。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无虚妄故。亦无贪欲及以嗔恚。阿难。何况今日现于我前能以一华散我上者。若有众生。我泥洹后形像舍利。能持一华以供养者。如是众生亦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阿难白佛。若有畜生闻释迦牟尼佛名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耶。佛告阿难。若有畜生闻释迦牟尼佛名者。是诸众生皆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因缘。所以者何。诸佛如来其有闻者闻必不虚。是故诸佛如来言无有二。阿难。譬如尼拘陀树枝叶茂盛。能荫百人至五百人。阿难于意云何。其树种子为大小耶。阿难白佛言。世尊。其子甚小。佛告阿难。是尼拘陀树种子虽小。得地水火风虚空众缘故。而得生长渐次广大。如是阿难。彼诸众生种菩提种子渐次增长。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可腐败不可败坏。所以者何。以不住一切法作种子故。而不腐败亦无毁坏。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为是诸佛本愿之力。为是诸佛法应尔耶。佛告阿难。是我本愿。若有闻我名者。必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是诸佛法应如是。所以者何。一切诸佛法皆等故。阿难白佛。若诸佛法等。以何缘故立誓愿耶。佛告阿难。诸佛世尊宣说法时。会中诸菩萨摩诃萨。闻佛说法即立誓愿。使我将来成佛说法。见闻不虚亦复如是。尔时阿难白佛言。甚奇世尊。成就如此希有之法。复以此法利益众生。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为利益诸众生故。遍诸佛土供养诸佛不惜身命。舍一切物无有悭吝。勤修精进积集难得。无所依倚菩提之道。于一切法而无所取。以摄众生。

猜你喜欢
  功德品第四·佚名
  卷四百二十一·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一·石雨明方
  卷第二十三·李通玄
  卷之三·佚名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太虚
  述佛品法句经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六·念常
  卷二十九·赞宁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下·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六·法经
  卷之八·密云圆悟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玄奘
  卷五百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彭定求

        卷100_1 【雅琴篇】司马逸客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   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为雅琴。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   虬凤吐奇状,商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第一节,二十七年初夏,徐州会战,张军在徐州西担任掩护,天初明。第二节,张军已完成掩护任务,向徐州西南撤退,夜间。地点 第一节,徐州西八十里某村。第二节,徐州西南大路上。人物第一节:张自忠 将军张敬高级参谋洪副官马副

  • 卷四·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四(明)袁华 撰○古诗(五言)述怀赠锺安期我游钱唐时始识种云叟种云江夏姿意气倾牛斗小阁瞰重湖掩映柳州柳数过南阳君高居宅其右长身美丰标清庙列樽卣堂前两槐树薿薿叶硕茂清言坐竟日炊黍剪春韭

  • 卷一百二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二十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刋词话【明】有明两祖列宗好学不倦染翰俱工如仁宗凤栖梧赋九月海棠云烟抹霜林秋欲褪吹

  • 卷186 ·佚名

    刘克庄 次韵竹溪 剥啄谁欤没膝泥,斜封□□□□□。 □□□□□□□,犹胜□来仅糁□。 □□□□□□□,□□□□□□黎。 暮年不记蓬莱路,□□□□□□□。 刘克庄 次韵竹溪题达卿后坡 □反终

  • 孙洙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授秀州法曹。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熙宁四年(1071),出知海州,元丰中官至翰林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四十九。《宋史》、《东都事略》

  • ●崇禎長編卷之十五·汪楫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戊午朔戶部疏報各撫按變價逆祠銀二萬五千五百三十八兩有奇   山東道御史李懋芳浙江道御史蔡國用分督南直隸學政   山西右參政張孔法陞本省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二节鱼塭·佚名

    第一 执照第二 执照第三之一 谕示第三之二 合约字第四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五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六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七 卖杜尽根契字第八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九之一 卖尽契第九之二 典契字第一○ 典塭契字

  • 独孤信传·令狐德棻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名如愿。魏氏开始崛起时,有三十六个部落,他的祖先伏留屯是部落首领,与魏氏一块兴起。祖父俟尼,在和平年间以家世清白从云中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父亲库者,任领民酋长,从小就雄武豪迈,有节操义行,北方各州

  • 开元释教录卷第七·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七  周宇文氏都长安。  从闵帝元年丁丑(依古无号直称元年)至靖帝大定元年辛丑。凡经五帝二十五年。沙门四人。所出经论一十四部二十九卷(于中六部一十一卷见在八部一十八卷阙本)周沙门攘那跋陀罗(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一切佛语心品第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 成唯识论 第一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一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

  • 单身女子公寓·松本清张

    服部和子在下午四点左右离开公司。这天是星期六,所以比平时提早一个钟头半就下班。尽管提早下班,和子并不特别高兴,因为既没有约会的人,也没有想要看的东西。提早下班反而让她感到忧郁。她任职的公司是机械商行,她在那里打

  • 易纂言外翼·吴澄

    元吴澄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吴氏因所著《易纂言》之义例各散见诸卦中,不相统贯;其卷首所列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故复撰此书以畅明之。据吴氏《小序》,全书共十二篇:一曰《卦统》,二曰《卦对》,三曰

  • 文笔要诀·杜正伦

    诗文评著作。唐杜正伦撰。杜正伦,相州洹水(今河北临漳附近)人。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善属文,尤明释典。仕隋为羽骑尉。唐高祖武德中历迁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太宗贞观元年,以魏徵荐擢授兵部员外郎。高宗

  • 家礼·朱熹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着名理学家。平生着述颇丰,除着有《家礼》外,还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楚词集注》、《针考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