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尸子·贵言》白话译文

原文:

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在。君曰:“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曰:“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曰:“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曰: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

臣天下,一天下也。一天下者,令於天下则行,禁焉则止。桀纣令天下而不行,禁焉而不止,故不得臣也。目之所美,心以为不义,弗敢视也;口之所甘,心以为不义,弗敢食也;耳之所乐,心以为不义,弗敢听也;身之所安,心以为不义,弗敢服也。然则令於天下而行,禁焉而止者,心也。故曰:心者,身之君也。天子以天下受令於心,心不当则天下祸。诸侯以国受令於心,心不当则国亡。匹夫以身受令於心,心不当则身为戮矣。祸之始也,易除,其除之。不可者,避之。及其成也,欲除之不可,欲避之不可。治於神者,其事少而功多。干霄之木,始若蘖足,易去也。及其成达也,百人用斧斤,弗能偾也。熛火始起,易息也。及其焚云梦、孟诸,虽以天下之役,抒江汉之水,弗能救也。夫祸之始也,犹熛火蘖足也,易止也。及其措於大事,虽孔子、墨翟之贤,弗能救也。屋焚而人救之,则知德之;年老者使涂隙戒突,终身无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于囹圄,解於患难者,则三族德之;教之以仁义慈悌,则终身无患,而莫之德。夫祸亦有突,贤者行天下而务塞之,则天下无兵患矣,而莫之知德也。故曰:圣人治于神,愚人争於明也。天地之道,莫见其所以长物而物长,莫见其所以亡物而物亡。圣人之道亦然。其兴福也,人莫之见而福兴矣。其除祸也,人莫之知而祸除矣,故曰神人。益天下以财为仁,劳天下以力为义,分天下以生为神。修先王之术,除祸难之本,使天下丈夫耕而食,妇人织而衣,皆得戴其首,父子相保,此其分万物以生,益天下以财,不可胜计也。神也者,万物之始,万物之纪也。

译文:

范献子在河上游玩,大夫们都在场,范献子问:“谁知道栾氏的情况?”大夫没人应答。船夫清涓放下船桨应答到:“您问栾氏的情况干什么?”范献子说:“自从我诛灭栾家人后,不仅栾家老人没死,且年轻人又长大了。我因此而问。”清涓说:“您若能治理好晋国的政事,朝廷内能取悦大夫,朝廷外能不失民心,虽栾氏人在,又能把您怎样?您若不能整治晋国政事,内不能取悦大夫,外不能得民心,则船上的人个个都是栾氏人。”范献子说:“说的太好了!”第二天上朝,下令赐船夫清涓一万亩田地,清涓辞让不受。范献子说:“用一万亩田换你的话,你还是吃亏,我还是占了便宜。”古人重视良言到了这样地步。

臣服天下,就是统一天下。统一天下,就是诏令天下能执行,禁令天下能制止。桀纣诏令天下不能执行,禁令天下不能制止,所以不能臣服天下。眼晴认为美的,而心认为不义的,不敢看。口以为甘美的,心以为不义,不敢食。耳朵听起来悦耳的,心认为不义的,不敢听。身体感觉舒适的,心认为不义的,不敢穿。这样诏令天下就能执行,禁令天下就能制止,原因在于心。所以说心是身体的主宰。天子自内心发号施令于天下,心不义则天下祸难,诸侯自内心发号施令于国内,心不义,国家就会灭亡。众民自内心支配自身,心不义,就会遭杀戮。祸乱开始时容易除掉,除不掉也可以躲避过去。等到祸乱大时,想除也除不去,想避也避不过。在不知不觉中治事,做事少而收效大。高耸入云的大树,刚开始发芽生根时,容易除去,等到长大成树,上百人用斧子砍,也不能砍倒。大火刚起时,容易扑灭,等到火烧到云梦孟诸时,即使发动全天下士卒,用尽长江的水,也不能制止。等祸及到大事,虽孔子墨子这样的贤者,也不能挽救了。屋子着火了,他人帮着救火时,知道感激他人。老人让他堵塞裂缝,准备烟囱,终身没有发生火灾的,却不知感激。身陷牢狱了,有人把他解救出来,他的士族都知感激。以仁义教导他,使他终生没有灾难的,却没人感激。祸难也有发生的出口,贤者行事天下,致力于边塞之事,使天下没有兵患,却没人感激他。所以说圣人在不知不觉中治事,愚人在事态明了后才去相争。天地运行的规律就是,没有觉察而万物生,没有察觉而万物灭。圣人处世之道也是这样,造福人类时,人们没有察觉已经造福了。根除祸害时,人们没有察觉就根除了。所以称“神人”。为天下人增益财富为“仁”,为天下人尽力勤劳为“义”,给天下人以生命为“神”。修习先王的治国方法,除却祸患灾难的本源,使天下的男人能够耕作而获食、妇人织布而穿衣,都能够保住脑袋(不被战争、酷政弄得身首分离),父养子小,子养父老,这样做给万物以生命,为天下增益财物的功德大得无法计算。幽晦未明,这是万物的起始,是治理万事的纲纪。

猜你喜欢
  卷一 君道·刘向
  卷七十七 易十三·黎靖德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五·佚名
  卷七十四·程川
  第十五章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下)·梁漱溟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梁漱溟
  (四)质与量·钱穆
  (六)告子篇·钱穆
  说民第五·商鞅
  庄公·庄公十四年·左丘明
  险固第五十·桓宽
  诸入品第七·佚名
  五家正宗赞卷第四·绍昙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佚名
  十地经论 第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善珍·唐圭璋

      善珍字藏叟,福建泉州人,曾主持杭州径山寺。景炎二年(1277)卒,年八十四。著藏叟摘稿,日本存刻本。   浪淘沙   寄剑阁   相对两衰翁。身似枯蓬。分飞吹聚谢天风。零落交游无一个,五十年中。   生客语藏锋。不答阳

  • 卷四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一 刘琨【字越石中山人少以雄豪着名永嘉初为并州刺史建兴二年加大将军都督并州三年进司空四年其长史以并州叛降石勒琨遂奔蓟段匹磾因与结婚约以共戴晋室元

  • 卷三十·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滟滪【赵云按丽道元注水经云鱼复水门之西江中有防石为滛预石冬出水三十余丈夏则没亦有裁出矣今公句云灔滪既没孤根深为之既没至夏时而言语曰滟如如洑瞿唐不独

  • 原序·查慎行

    苏诗补注原序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之大节立天下之大节非其气足以高天下者未之能焉孔子曰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与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盖存之於身谓之气见之於事谓之节节也气也合而言之

  • 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七·赵尔巽

      三宝 永贵 蔡新程景伊 梁国治 英廉 彭元瑞 纪昀陆锡熊陆费墀   三宝,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四年翻译进士,授内阁中书。袭世管佐领。迁内阁侍读。出为湖北驿盐道。入补户部郎中。师征准噶尔,命赴北路董达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八·杨仲良

      仁宗皇帝   外郡寇贼   庆历三年五月癸巳[1],京东安抚使司言:本路捉贼虎翼卒王伦等杀沂州巡检使、御前忠佐朱进以叛。遣东头供奉官李沔、左班殿直曹元喆、韩周往捕系之[2]。   六月癸丑,知谏院欧阳修言:『今沂

  • 分类凡例·沈德符

    秀水沈景倩先生,以万历戊午举于北畿。祖父皆以进士起家。景倩初随寓京师,该洽好古,日读书一寸。所交卿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戚里,习闻前朝掌故,沿革折衷,考之往昔,验之将来,其是非予夺,一出于公,而不为门户偏党。此史家必当取

  • 卷七十八·杨士奇

    永乐六年夏四月乙卯朔享 太庙○辛巳复山东道监察御史史克新官克新坐罪谪工部督工至是还其职○壬午撒马儿罕头目沙黑奴儿丁等贡辞归遣给事中傅安等偕行赐其王哈里彩币十四表里并赐哈烈等处头目有差○癸未设促瓦散金二

  • 卷之七百九十·佚名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闰七月壬辰朔谕据定长奏、湖北黄梅广济等州县。六月间雨水过多江湖陡涨。堤垸受冲。田庐间有淹浸现在亲往查勘等语。该处州县滨临江湖每遇夏秋盛涨易致浸溢此次黄梅。广济等处。被灾稍重。朕心深

  • 第四三九谕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二二二三--四·佚名

    新竹县正堂周,发给谕戳与九芎林庄总理卢保安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据竹北一保九芎林庄廪生陈叔宝等禀称:「缘宝等九芎林庄,原有总理林焕荣、即施前宪任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纪昀

    列传唐 【七十三】○唐七十三裴坦【贽】 崔彦昭 郑畋王铎【镣】 王徽卢携萧遘韦昭度 张浚刘 崇望【崇龟崇鲁】 郑延昌 王溥卢光启 陆扆王抟郑綮朱朴【孙偓】韩偓裴坦崔彦昭郑畋王铎王徽卢携萧遘韦昭度张浚刘崇

  • 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沈乘、吕宣忠、王毓蓍、潘集、周卜年、严于鏻、潘国绪、叶尚高、朱奇生、邹维则、杨守程、卞子厚、沈宗采、徐睿(范香谷)、王翊(庞元培)传曰:浙之士十有五人。有倡言名义,辞出于口即见杀者为沈乘

  • 三三 王府庄·周作人

    鲁迅自己说过,小时候有一个时期寄食于亲戚家,被人说作乞食。这便是癸巳秋后至甲午夏天的事情,亲戚家即是鲁老太太的母家,那时外祖父早已去世,只是外婆和两房舅舅而已。外祖父晴轩公,名希曾,是前清举人,在户部做过主事,不久告假

  • 附录卷二·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説附录卷二宋 项安世 撰中庸臆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隠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一]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是時天王及天衆 聞此勝行皆歡喜 爲欲供養於如來 及以無央大菩薩.   雨妙華旛及幢蓋 香鬘瓔珞與寶衣 無量無邊千萬種 悉以摩尼作嚴飾.   天女同時

  • 全蜀艺文志·周复俊

    地方诗文总集。六十四卷。明周复浚编纂。周复浚字子吁,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周氏曾官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宋代所编《成都文类》所收未备,故重编蜀中文献,广收博采有关当地之诗文

  • 中藏经·华佗

    中国古代综合性医书。今本3卷 (或著录1卷、2卷、3卷)。旧题汉·华佗撰。据考系后人伪托之作。本书系中医学重要古典医籍之一。本书成书年代不详,记载见于《补续汉书艺文志》和《后汉艺文志》等。现存最早为 《古今医

  • 混唐后传·钟惺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薛家将平西演传》、《混唐平西传》,又名《大唐后传》。八卷三十二回,卷之首五回,共三十七回。题“竟陵钟惺伯敬编次,温陵李贽卓吾参订”,恐系伪托。成书于明末。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