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尸子·劝学》白话译文

原文: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聚,盗也。颛孙师,驵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

夫子曰:车唯恐地之不坚也,舟唯恐水之不深也。有其器,则以人之难为易。夫道,以人之难为易也。是故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咎。然则爱与恶,其于成孝无择也。史鰌曰:君亲而近之,至敬以逊;貌而疏之,敬无怨。然则亲与疏,其于成忠无择也。孔子曰:自娱於櫽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以善废而不邑邑,蘧伯玉之行也。然则兴与废,其于成善无择也。屈侯附曰:贤者易知也,观其富之所分,达之所进,穷之所不取。然则穷与达,其于成贤无择也。是故爱恶、亲疏、废兴、穷达皆可以成义,有其器也。

桓公之举管仲,穆公之举百里,比其德也。此所以国甚僻小,身至秽污,而为政於天下也。今非比志意也而比容貌,非比德行也而论爵列,亦可以却敌服远矣。农夫比粟,商贾比财,烈士比义,是故监门、逆旅、农夫、陶人皆得与焉。爵列,私贵也。德行,公贵也。奚以知其然也?司城子罕遇乘封人而下,其仆曰:乘封人也,奚为下之?子罕曰:古之所谓良人者,良其行也。贵人者,贵其心也。今天爵而人,良其行而贵其心,吾敢弗敬乎?以是观之,古之所谓贵。非爵列也;所谓良,非先故也。人君贵于一国而不达于天下,天子贵于一世而不达於后世,惟德行与天地相弊也。爵列者,德行之舍也,其所息也。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仁者之所息,人不敢败也。天子诸侯,人之所以贵也,桀纣处之则贱矣。是故曰爵列非贵也。今天下贵爵列而贱德行,是贵甘棠而贱召伯也,亦反矣。夫德义也者,视之弗见,听之弗闻,天地以正,万物以遍,无爵而贵,不禄而尊也。

译文:

勤学而不厌倦,是用以治理自身的;教诲而不厌倦,是用来治理他人的。如果蚕茧已成,弃置而不加治理,就会变质蠢蚀而抛弃,如果使女工缫丝治理,用它制成漂亮的织锦,那么天子上朝时;也会穿着它。每个人就像蚕茧一样,舍置而不修治,智慧、行为会无知、败坏;使贤达的人教诲他就会成为当世名士,那么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因此,子路,是鲁东卞的粗野之人,子贡是卫地商人,颜涿聚是个强盗 颛孙师是个粗鄙之人,经过孔子教导之后,都成为名士。把学习做个比喻,那就像磨砺的道理一样。既使是昆吾的铜、铢父的锡,让吴、越的良工用它铸造成剑而不加磨砺,用它刺击也不能深入,用它侧击也不能砍断。如果用粗磨石开磨,再用细磨石精磨,那么用它刺击前面如无物一般,用它侧击,下面如无物一般,锋利无比。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相差太远了。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磨砺他们的剑却不知磨砺他们自身。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

夫子说:“有车唯恐道路不坚硬,有船唯恐水积不深厚,有车、船之器就不惧坚、深;人有了器量才德就能把他人难能的变为易行的。”这说的就是他人的难能,在自己这里就易行。所以曾子说:“父母爱自己,快乐而不忘父母的恩爱;父母讨厌自己,戒惧而不怪罪父母”。既然如此,那么不论父母对自己喜爱还是讨厌,对于自己行孝道成孝行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史鰌说:“君上亲近自己,就恭敬而谦逊;君上轻视而远离自己,就恭敬而无怨 ”。既然如此,那么不论是君上亲近还是疏远自己,对于自己尽忠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孔子说:“在道德规范中自我作乐,修养提高自己而不匡正苛求他人,有才德而被废置不用,却能不郁郁寡欢,这就是蘧伯玉的高行”。既然如此,那么,不论是被举用还是被废置,对于自己的养德行善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屈侯附说:“是否贤明,是很容易知道的。观察他富有的时候分财给什么人,显达得势的时侯举荐什么人,废置不用的时候什么事不做,穷困潦倒的时候什么财不取。”既然如此,那么,不论是穷、达、贫、富,对于自己成就自己的贤行贤德,都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喜爱、讨厌;亲近、疏远;废置、举用都可以成就自己的德义,因为自己内有那样的才德。”

齐桓公举用管仲,秦穆公举用百里奚,都是亲近他们的德行,这就是他们虽然有的国家僻远狭小,有的自身修行污秽,却能够称霸天下号令诸侯的原因。现今的为政者用人不重视志意却注重容貌,不重视德行却只论列爵位班次,这样做用什么去抗击敌人,怀柔远方?农夫重视粮食,商贾重视财货,名士重视德义。因此 ,既使监门小吏、逆旅商贾、田野农夫、陶人百工都能够力学修德而有所作为。爵位班次,是少部分人所崇贵的,德行是公共所崇贵的。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司城子罕遇到了乘封人便下车致敬。他的御者问:“他只不过是乘的一个封人,为什么为他而下车?”子罕回答说:“古代所说的好人,是说他的行为好;所说的贵人,是说他的品性尊贵。现在有人虽然没有爵位,但行为良好、品性尊贵,我岂敢不尊敬他?”由此看来,古代所说的贵,不是指爵位班次,所说的好,也不是指祖先门第。人君的尊贵,只限于他统治的一国之内而不能在天下通贵;天子的尊贵,只限于他统治的一世,而不能延续于后世依然尊贵。只有德行可以与天地相匹。爵位班次,不过是德行的住所,是德行止息的地方。《诗经》说:“茂盛的甘棠树啊,不要剪落它的枝叶,砍坏它的树干。”那是因为召伯在它下面休息过。仁人在它下边止息过,人们怀念仁德而不忍伤毁它。天子、诸侯,是人们视为尊贵的,但 桀、纣身处此位人们却轻视他们。因此,爵位权势并不是真正的尊贵。当今人们尊崇爵位权势却轻视道德品行,这就像尊崇甘棠树却轻视召伯一样,是本末倒置了。德与义,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见,但天地因它而正常,万物因它而遍生。人如果有德有义,就无需爵位而贵,无需厚禄而尊了。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佚名
  春秋释例卷十·杜预
  和睦类·史洁珵
  卷三·陈经
  第六章 26·辜鸿铭
  第二章 16·辜鸿铭
  左传折诸卷二十五·张尚瑗
  春秋经解自序·孙觉
  卷四·张尔岐
  晓三界品第六·佚名
  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马鸣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八[宋磻]·惟白
  在仰光答佛教小集团问·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三卷·宝亮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余集卷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九古今体十七首【丁 一】丁巳元旦乾隆嘉庆并聨行【前年乙卯九月建立皇太子诏以丙辰为子皇帝嘉庆元年颁朔中外其时子皇帝率王公大臣等恳请时宪书仍用乾隆年号不能

  • 卷三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友集送董彦速游仙岩吾闻天竺峯耸若在天上峯前溪万仭激石吼寒浪堂中老比丘碧眼照林莾徜徉君屡游局趣我思往此行何所求岂欲除二障闻呼试回头未可踏折杖

  • 卷四百四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一 李梦阳 杂诗 皎皎云中月流光西北驰仆夫夙严驾吾欲远游之出门履微霜四顾何茫茫豺狼当路逵鸱鴞薄云翔改辙理方舟欲

  • 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张廷玉

        俞大猷 戚继光 刘显 李锡 张元勋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易》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又闻赵本学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复从受其业。尝谓兵法之数起五,犹一人之身有五体,虽将百

  • 第九节 郑氏兵力扩张时期·陈匪石

    明岁,永历正位九年矣。出孙西粤,遥与闽南海相望。一介孤臣,伏处思明一洼地,岁朔,遥望南云一角,冠大明之冠,衣大明之衣,仅向阙九拜,祝大明万岁,其声呜呜,堂下歌泣潦倒,不复成礼。时或书诏间至,附讯南中君臣起居状,孤亡咨嗟相对,十回不

  • 宋史全文卷三十五·佚名

    宋理宗五甲寅宝祐二年正月乙未,上谕辅臣曰:『李曾伯报北兵犯利州,筑城已就,不可坐视。』方叔奏:『当令余晦随宜驱逐。』潭州以湘潭县民陈克良孝行闻,诏旌其闾。二月甲辰,命太常厘正秦桧谥。上因谕辅臣曰:『虽谥缪狠亦可。』方

  • 皇王大纪卷四十九·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定王十五年冬十一月庚子许男锡我薨諡曰昭公子嗣丁未蔡侯申薨諡曰文公子固嗣夏四月癸卯日有食之晋侯使郤克徴防于齐与鲁臧孙许同入见郤克跛臧孙眇齐侯帷妇人使观之二子登妇人笑闻诸賔郤克出而誓曰

  • 卷二百五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赋役宋神宗时监察御史里行刘挚上奏曰臣昨日准圣旨批下司农曾布劄子为诘臣所言助役事寻已具分析奏闻去讫臣窃以耳目之

  • 卷第十二·朱熹

    明道先生语二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刘绚质夫录「纯亦不已」,天德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三月不违仁」之气象也;又其次,则「日月至焉」者矣。「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之道也。「继之者善也」,出道则有用,「元者善之长

  •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善现,命者清净即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命者清净即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净戒乃至般若

  •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潭州上封寺沙门释讳才传一(海印隆)  释讳才号佛心。福州姚氏子也。幼为驱乌弱冠得度。精求律部持犯霜威。慕最上乘不惮遐扣。劳逸弗介一

  • 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河南省佛学社讲──  和佛门中人讲佛门中的话,叫做“开示”。这开示二字在法华经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真实相是离言说、绝分别、如如圆成不可建立的。所以要想显示真实,那就非开方便门不可。

  •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下·慧远

    净影寺沙门慧远撰自下第二释心生灭门。此中有二。一者略表其体。二此识有二。以下广说其义。心生灭者显名也。依如来藏者是第八识也。有生灭心者是第七识也。此言依者同时相依。如影依形。此之二句妄有所以。此妄之中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三·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颇有比丘半月内浴除因缘不犯耶。答有。著雨衣浴。若比丘迷闷时浴不犯。入水举木因浴不犯。或水中有少因缘因浴不犯。若比丘渡水学浮时浴不犯。若结安居已一月数数浴不犯。过一月已半月应浴。若有闰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四·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第十二污他家马宿满宿。此二人二宿出时生。因宿作名。是豪族家。深著世乐不能舍心。是故犯戒放逸作恶行污他家者。作种种恶业。破乱他人信敬善心是名污他家。作恶行者。作此不清净业。秽污垢浊故又得

  • 春明外史·张恨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原载1924年4月 12日至1929年1月24日北平《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5月出版单行本。收《后序》1篇。小说以“报人”杨杏园的恋爱史为情节主干,展示了军阀时代北京纷纭的人

  • 啁啾漫记·匏夫

    《啁啾[zhōu jiū]漫记》近代文言笔记。匏[páo]夫著。甲寅出版社(上海)1915年9月出版,铅印本,平装1册。不分卷,无序跋。全书收文40余篇。其内容皆叙有清一代的遗闻佚事。篇目如《清德宗西狩琐闻》、《纪康熙己未博学宏

  • 十二门论疏·吉藏

    凡六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龙树所著十二门论之注释书。本疏初设六科释僧睿之十二门论序,六科为:标大宗、释题目、叙造论之意、赞论之功能、赞论之利益、作者谦让。次立玄谈五门,即:释名门、次第门、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