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仲子書卷二

上篇

仲氏其先姬姓帝譽高辛氏之後也高辛氏才子八人其仲曰堪子孫遂以王父字為氏傳至夏禹有奚仲居薛為車正商有仲虺為湯左相至太戊以前有仲衍者仲虺之後凡數世皆有佐商之功逮至周有仲山甫宣王時為樊侯補衮西京詩人美之其後有咨為卞邑大夫遂家於卞咨生奐奐生式式生度度生肇肇生拱北拱北生凫娶宋氏三十無子祓於天娠居側室夢異物入懷匪兕匪虎黄質黑文寤以告鳬鳬曰熊與羅與汝産必子我終賴焉遂誕子路名曰由及長身長九尺有兼人之資貌偉聲雄赳赳行行年十九盛服以見孔子孔子有忠以為質仁以為衛等語遂受教為弟子娶顏氏生子崔及啟從孔子遊才名曰著當世欽其勇然則天將與素王故篤生此異人為之輔也年六十三歲卒於衛難仲里志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則?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鎌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子路戎服見孔子?劒而舞之曰古之君子

固以劒自衛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為衛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則以忠化之侵暴則以仁固之何待劒乎子路曰由乃今聞此言請攝齊以受教

子路盛服見於孔子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於江津不舫舟不避風則不可以渉非唯下流水多邪今爾衣服既盛顔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智行至則仁既仁且智惡不足哉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於心暴厲之動不在於體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於心温和之動不存於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亡之風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唯修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於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於今王公大人舉以為誠夫舜為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紂為天子荒淫暴亂而終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懼而自悔靜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過而能改其進矣乎

子路問於孔子曰由聞丈夫居世富貴不能有益於物處貧賤之中而不能屈節以求仲則不足以論乎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毁其節志達而不犯於義子路問於孔

子曰有人於此被褐而懷玉何如子曰國無道隱之可也國有道則衮冕而執玉孔子謂子路曰見長者而不盡其辭雖有風雨吾不能入其門矣故君子以其所能敬人小人反是孔子謂子路曰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惡以為勇故曰退之而不怨先之斯可從己孔子謂子路曰君子而强氣則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氣則刑戮薦臻

子路見於孔子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喪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復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若過隙孔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子路治蒲請見於孔子曰由願受教於夫子子曰蒲其何如對曰邑多壯士又難治也子曰然吾語爾恭而敬可以攝勇寬而正可以懷强愛而恕可以容困溫而断可以抑姦如此而加之則政不難矣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過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以寛矣至其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斷矣子貢執轡而問曰夫子未見由之政而三稱其善其善可得聞與孔子曰吾見其政矣入其境田畴盡易草莱甚辟溝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盡力也入其邑牆屋完固樹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寬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閒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斷故其政不擾也以此觀之雖三稱其善庸盡其美乎以上十二條見家語

子路持劍孔子問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古者固以善之不善古者固以自衛孔子曰君子以忠為質以仁為術不出環堵之內而聞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圍何必持劍乎子路曰由也請攝齊以事先生矣

楚伐陳陳西門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過之不軾子路曰禮過三人則下車過二人則軾今陳修門者人數衆矣夫子何為不軾孔子曰吾聞之國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爭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陳修門者不行一於此吾故不為軾也,孔子觀於周廟而有欹器焉孔子問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對曰蓋為右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右坐之器滿則覆虛則欹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孔子喟然嘆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道挹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闇是謂損而不極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易曰不損而益之故損自損而終故益子路問於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於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譬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譬之怨譬並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子路曰不能

勤苦不能恬贫窮不能輕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於秦庭七日七夜哭不絕聲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縕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贫窮安能行此比干將死而諫逾忠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而志逾彰不輕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義行道母論難易而後能行之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後能成之詩曰彼其之子碩大且篤非良篤修?之君子其誰能行之哉以上五條見說苑

猜你喜欢
  《椤伽师资记》序·胡适
  卷二·胡寅
  卷二十七·乾隆
  五行第四十一·管仲
  卷六·刘瑾
  卷十五·李光坡
  大学·朱熹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卷五百四十一·佚名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全文·佚名
  大爱道般泥洹经全文·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佛说罗摩伽经卷中·佚名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印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二】王质水友辞鸳鸯身麻褐杂花防如鸭而小稍长夜傍滩岸雌雄交颈即成睡赋性好思鸳鸯鸳鸯一雌一雄春水乡惟尔所思在何方葡萄顔色桃花香溪南

  • 卷一百九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壶存稿【三】汪 莘题汪侍郎仲宗北山道院北门之宅可忘归北山之山天下稀自非君身有仙骨安得蓬壶阆苑相因依长松巨柏气象古红鸾白凤交横飞翔风万里

  • 第二出·徐渭

    (〔外扮月明和尚,负搭连上。内盛一纱帽、一女面具、一僧帽、一褊衫〕百尺竿头且慢逞强,一交跌下笑街坊。可怜一口儿西湖水,流出桃花赚阮郎。老僧且不说俺的来由,且说几句法门大意。俺法门象什么?象荷叶上露水珠儿,又要沾着,又

  • 卷五十四 后秦録二·崔鸿

    姚襄 姚襄字景国弋仲之第五子也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能明察善抚纳士民敬爱之咸请为嗣弋仲以襄非长子不许请者日以数千乃授之兵石祗僣号署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领护乌桓校尉豫州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隆庆元年十月壬午朔○钦天监进贰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孟冬享 太庙○湖广保靖宣慰司土官彭养正遣人庆贺贡马币钞如例○荫故礼部主事臧文奎男继荩为国子监生文奎在 先帝时以礼杖死者也○巡按

  • 卷二十七·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七七月乙卯朔皇长子禔奏闻遵防颁行之事禔奏言【臣】于五月十九日留驻拖陵八旗兵汉军火器营兵到后宣父皇防谕领兵

  •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三上·袁枢

    宋 袁枢 撰藩镇连兵 【泾原之变 李懐光之叛附】唐肃宗乾元元年冬十二月平卢节度使王志薨上遣中使往抚慰将士且就察军中所欲立者授以旌节髙丽人李懐玉为禆将杀志之子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希逸之母懐玉姑也故懐玉

  • ●卷之三·吕坤

    查理乡甲 兴复社学 修举学政 禁约风俗 恶风当戒者十 有司杂禁(附) 官问 ○查理乡甲 劝善惩恶莫如乡约缉奸弭盗莫如保甲此二帝三王之遗制虽圣人复起轨众齐物舍是无术矣但实行则事理民安虚行则事烦民扰不行则事废民恣成法

  • 难三第三十八·韩非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米间) 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米间) 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

  • 論語全解卷八·陈祥道

    衞靈公第十五 

  • 提要·员兴宗

    臣等谨案辨言一卷宋员兴宗撰兴宗宋史无传其名仅见于姓氏急就篇所著有九华先生集世亦不传惟永乐大典间为采入并录集末所载当时祭文六首以诸文叅考其出处兴宗盖蜀人字显道始应召官太学再迁至著作郎干道中以有所论劾奉祠

  • 一 圆熟·林语堂

    德性“Character”是一个纯粹英国典型的字,除了英国以外,在他们的教育和人格的理想上把“德性”看得像中国那样着重之国家恐怕是很少很少。中国人的整个心灵好像被它所控占着,致使他们的全部哲学,直无暇以计及其他。全然

  • 佛说随勇尊者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与苾刍众俱。  时有尊者名曰随勇。在王舍城侧尸陀林间蛇聚孤峰之上大僧坊中。而独经行。忽为毒蛇之所

  •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夫论一期真妄生死。约事而言。还有终始不。答。第一义中。尚无生死。何有始终。顺世谛门中。随众生见。而妄说生死。如古德云。真妄相循。难穷初后者。释云。若言先妄。后真。真则。有始。若谓。先真后妄。妄由何生。

  •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我今宣说  文殊师利  一百八名  殊胜功德  一日三时  受持读诵  所求意愿  决定现前  依法课持  身恒清净  罪障消除  或入军

  • 华严经传记卷第一·法藏

    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集&middot;部类&middot;隐显&middot;传译&middot;支流&middot;论释&middot;讲解&middot;讽诵&middot;转读&middot;书写&middot;杂述部类第一案此经是毗卢遮那佛法界身云。在莲华藏庄严世界海。于

  • 宦海升沉录·黄世仲

    又名《袁世凯》。章回小说。近代黄世仲著。二十二回。小说以袁世凯宦海升沉轨迹为主线,叙述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袁世凯出身于中兴功臣世家,承父荫投北洋大臣李鸿章,被荐为驻朝鲜商务委员。中日

  • 懈怠耕者经·佚名

    全一卷。全名佛说懈怠耕者经。南朝刘宋惠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耕人遥见佛来,发心欲见。寻退,欲俟闲时。佛放光集众,说其已过六佛,今又懈怠。彼人闻已,乃趋见佛,悔过闻法,得不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