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桓公·桓公六年

【经】六年春正月,实来。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九月丁卯,子同生。冬,纪侯来朝。

【传】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实来」,不复其国也。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蠃,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夏,会于成,纪来咨谋齐难也。

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

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秋,大阅,简车马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

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冬,纪侯来朝,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


译文


六年春季,(淳于公)从曹国前来朝见。《春秋》记载作“实来”,是由于他真正不再回国了。

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求和,把军队驻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

鬬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了。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骄傲,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骄傲。”熊率且比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鬬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军容弄得疲疲塌塌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国军队显得疲塌的样子,是引诱我们。君王何必急于从事?下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够抵抗大国,是小国有道,而大国君主沉溺于私欲。所谓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上边的人想到对百姓有利,这是忠;祝史真实不欺地祝祷,这是信。现在百姓饥饿而国君放纵个人享乐,祝史浮夸功德来祭祀,下臣不知怎样行得通?”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既无杂色,又很肥大,黍稷也都丰盛完备,为什么不能取信于神明?”季梁回答说:“百姓,是神明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团结百姓,而后才致力于神明,所以在奉献牺牲的时候祝告说:‘牲口又大又肥。’这是说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长,并没有得病而瘦弱,又有各种优良品种。在奉献黍稷的时候祷告说:‘洁净的粮食盛得满满的。’这是说春、夏、秋三季没有天灾,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在奉献甜酒的时候祝告说:‘又好又清的美酒。’这是说上上下下都有美德而没有坏心眼。所谓的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没有邪念。因为春、夏、秋三季都努力于农耕,修明五教,敦睦九族,用这些行为来致祭神明,百姓便和睦,神灵也降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现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没有依靠,君王一个人祭祀丰富,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呢?君王姑且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看能否免于祸难。”随侯害怕了,从而修明政治,楚国就没有敢来攻打。

夏季,鲁桓公和纪侯在成地相会。这是由于纪侯前来商谈如何对付齐国灭纪的企图。

北戎进攻齐国,齐国派人到郑国求援。郑国的太子忽率领军队救援齐国。六月,大败戎军,俘虏了它的两个主帅大良、少良,砍了带甲戎军三百人的脑袋,献给齐国。当时,诸侯的大夫在齐国防守边境,齐国人馈送他们食物,让鲁国来确定致送各国军队的先后次序。鲁国因依照周王朝所定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太子忽认为自己有功劳,很恼怒,所以四年之后就有郎地的战役。

桓公在没有向齐国求婚以前,齐僖公想把文姜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辞谢,别人问为什么,太子忽说:“人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齐国强大,不是我的配偶。《诗》说:‘求于自己,多受福德。’靠我自己就是了,要大国干什么?”君子说:“太子忽善于为自己打算。”等到他打败了戎军,齐僖公又请求把别的女子嫁给他。太子忽坚决辞谢,别人问为什么,太子忽说:“我为齐国

没有做什么事情,尚且不敢娶他们的女子。现在由于国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齐国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国,这是利用战争而成婚,百姓将会对我有什么议论呢?”于是就用郑庄公的名义辞谢了。

没有做什么事情,尚且不敢娶他们的女子。现在由于国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齐国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国,这是利用战争而成婚,百姓将会对我有什么议论呢?”于是就用郑庄公的名义辞谢了。

九月二十四日,儿子同出生,举行太子出生的礼仪:父亲接见儿子时用牛、羊、豕各一的太宰,用占卜选择士人背他,用占卜选择士人的妻子给他喂奶,桓公和文姜、同宗妇人为他取名字。

桓公向申繻询问取名字的事。申繻回答说:“取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像,有假,有类。用出生的某一种情况来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是义,用相类似的字眼来命名是像,假借某种事物的名称来命名是假,借用和父亲有关的字眼来命名是类。命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礼品名。周朝人用避讳来奉事神明,名,在死了以后就要避讳。所以用国名命名,就会废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会改变官称,用山川命名就会改变山川的神名,用牲畜命名就会废除祭祀,用器物礼品命名就会废除礼仪。晋国因为僖公而废除司徒之官,宋国因为武公而废除司空之官名,我国因为先君献公、武公而废除具山、敖山二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可以用来命名。”桓公说:“这孩子的出生,和我在同一个干支,把他命名叫做同。”

冬季,纪侯前来朝见,请求鲁国代纪国取得周天子的命令去向齐国求和。桓公告诉他说自己做不到。

猜你喜欢
  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戴德
  补遗·邓牧
  第五章 各度政府政体·梁启超
  智慧在高处,淡定在内心·李叔同
  卷十二·钱时
  附録卷中·江永
  卷七·蔡卞
  卷七十八·乾隆
  卷二·崔子方
  性与命·钱穆
  管子轻重九·马非百
  四十九、安晚附增·慧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序·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回 披一品衣荣谐佳偶·佚名

    诗曰:一家离别受折磨,想望聚首久蹉跎危困几遭辛苦事一朝团圆乐如何俚言敍过,书接前情:话说孙继高,来至滴水檐前站住叫道:“爱姐!向你高氏母亲说,就说你叔叔与他见礼。”爱姐说:“晓得。”他便来在玉屏面前说:“母亲,俺二叔与你见

  • 卷二十四·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四宋 范成大 撰题请息斋六言十首洞门昼挂铁锁阁道秋生绿苔蓍下略同龟伏瓜中且免蝇来多谢纷纷云雨相忘渺渺江湖坐隅但忌占鵩屋上何烦誉乌灧澦年年似马太行日日推车笑中恐有义甫泣里难防叔

  • 张九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九龄(678—740 ),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 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

  • 蚁术词选·邵亨贞

    拟古十首乐府十拟,弁阳老人为古人所未为。素庵先生复尽弁阳所未尽,可谓一出新意矣。暇日先生以词稿寄示,且徵予作,既又获见携李诸俊秀所拟,益切奇出,阅诵累日无厌。因悟古人作长短句,若慢,则音节气概,人各不类,往往自成一家。至

  •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八·礼六·张廷玉

        ◎礼六   奉先殿 奉慈殿 献皇帝庙 新王从飨 功臣配飨 王国宗庙 群臣家庙   奉先殿   洪武三年,太祖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复建奉先殿于宫门内之东。以太庙象外朝,以奉先殿象内朝。正殿五间,南向,深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八十二·柯劭忞

      王磐 李昶 刘肃赓 王鹗 徐世隆 孟攀鳞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大兵破永年,将屠城,禧复罄家赀以献,遂获免,金人迁汴,乃渡河,居汝州之鲁山。   

  • 卷一百七·列传第四·柯劭忞

      ○太祖诸子二   △察合台 合剌旭烈兀 也速蒙哥阿鲁忽 博拉克 笃哇 也先不花怯伯笃来帖木儿贝达尔 不里秃剌 阿剌忒纳失里   察合台,太祖第二子也。太祖以其性刚,使阔阔思辅导搠之。其后分封西域,又使受教于博

  • 卷八 西凉录·崔鸿

      李暠   李暠,字玄盛,陇西狄道人也。汉前将军广十六世孙,广子侍中敢之后。李氏世为西州著姓,祖父弇,前凉武卫将军,天水郡太守、安世亭侯。父昶,字中坚,幼有令名,世子侍讲,年十八卒。暠,昶之遗腹子,少而好学,沈敏有器度。后凉

  • 路史卷四十四·罗泌

    馀论七蓂荚(朱草)蓂荚,歴荚也。《世纪》云:尭时蓂荚夹阶而生,每月朔则生一荚,至月半而十五荚。十六日后日落一荚,至晦而尽。若月小尽则馀一荚,厌而不落,王者以之占歴,应和气而生舜,亦如之一名仙茅。故《田俅子》云:尭为天子,蓂生于

  •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维桢传·张廷玉

    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父李裕曾任福建布政使。维桢于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时,参与修纂《穆宗实录》,书成后进为修撰。出任陕西右参议,升提学副使。维桢在京外做官三十年。天启初年,以布政使之职居家

  • 选举二二·徐松

    考试天头原批:「宋考课与职官全同,存目不录。」【宋会要】淳熙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诏:「干道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指挥,自今考试官并不许差知县,合于旧法内注文改『县丞不得差充考试官』为『知县不得差充考试官』。」 五月九日,臣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五·佚名

    宋 滕珙 撰濓溪二程类论濓溪黙契道体之妙江州濓溪书院记此段谓道未尝亡惟托于人行于世故有絶续明晦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亡惟其托于人者或絶或续故其行于世者有明有晦是皆天命之所为非人智力之所能及也夫天髙地下而二气

  •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文艺是一种工具 【原文】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2)。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指引,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道政,而治道备矣(3)。是故不知声者,

  • 明哲品第十四·佚名

    昔有梵志其年二十。天才自然事无大小过目则能。自以聪哲而自誓曰:天下技术要当尽知。一艺不通则非明达也。於是游学无师不造。六艺杂术天文地理。医方镇压山崩地动。摴蒱博奕妓乐博撮。裁割衣裳文绣绫绮。厨膳切割调和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六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六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一如是已说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尘尘道路中  如前所说量亦有

  •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四·圆照

    上都长安西明寺沙门释圆照集凡一十九首 答制三首 总二十二首·请于兴善寺当院两道场各置持诵僧制一首·加开府仪同三司及封肃国公制告牒一首·三藏和上临终陈情表一首(并答)·和上初薨赐赙

  • 宣宗御制诗·朱瞻基

    明宣宗皇帝所做。有赐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元吉、过史馆、花朝诗、重阳歌、招隐歌 (有序)、城楼春望、上林春色、春雪歌 (有序)、祖德诗 (有序)、赏菊诗、除夕玉楼春、猗兰操、山水图歌 (有序)、玉簪花赋 (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