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维桢传

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父李裕曾任福建布政使。维桢于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时,参与修纂《穆宗实录》,书成后进为修撰。出任陕西右参议,升提学副使。维桢在京外做官三十年。

天启初年,以布政使之职居家赋闲,这时已年过七十。朝廷决议起用年老旧臣,因召维桢为南京太仆寺卿,随即改为太常寺卿,维桢闻知谏官对他有些议论,故辞谢不去就职。此时正要修《神宗实录》,给事中薛大中特上疏举荐他,但未任用。天启四年(1624)四月,太常寺卿董其昌又举荐他,这才召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刚三个月又晋升为南京礼部尚书。维桢原是起用参与修《实录》的,史馆中的人怕他摆老资格压制他们,故再升官职。维桢考虑自己年衰,于五年(1625)正月极力奏请辞官归家。六年,在家中去世,终年八十岁。崇祯时,赠太子太保。

维桢二十岁起就做官,博闻强记,与同馆的许国齐名。馆中人流传说“:记不得,问老许;做不得,问小李。”维桢为人,乐观豁达,交结各样人物。其文章弘大有才气,海内外来求他文章的人无日不有。他尽量满足别人的要求。其文章铭刻于碑石上,或雕板付印,传至各地。其门人招富商大贾,受取其金钱,代为请求,维桢也孜孜不倦地为他们撰写,名声日高,传四十年不衰。然而多是应酬文章,格调不高。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班固
  董二袁刘传第六·陈寿
  卷二O四 唐紀二十·司马光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八·徐乾学
  ◎林柏生及其奸逆们的末曰·佚名
  卷之九百四十六·佚名
  卷一·王明清
  一二一一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事覆阿哥等函·佚名
  秦纪·张居正
  崔統传·欧阳修
  史圭传·薛居正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六十二·佚名
  卷三十九·纪昀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七目録兽类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唐顾况】述韦昭应画犀牛【唐储光羲】观胡九龄员外画牛【宋韩琦】观黄介夫寺丞所收丘潜画牛【宋梅尧臣】毛老鬬

  • ●卷六·黎庶昌

    「己未」咸丰九年,公四十九岁。正月,公在建昌营中,奉谕旨通筹全局。十一日,公具摺奏称:数省军务,安徽吃重,江西次之,福建又次之。计惟大江两岸,各置重兵,水陆三路,鼓行东下。剿皖南,则可以分金陵之势;剿皖北,则可以分庐州之势。北岸

  • 卷第五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四十八〔起强圉协洽(丁未),尽重光大渊献(辛

  • 第五节 义师之初兴·陈匪石

    东山凤已去,西野麟未归;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征声间作,忽触吾耳,歌曰:噫嘻!我所爱之祖国兮!夕阳犹是兮,江山已非!噫嘻!我所爱之生父兮,燕山之东兮,燕山之西兮,胡茄呜呜胡不归!噫嘻!我所爱之慈母兮!泉州城上兮乌南飞,泉州城下兮麋鹿追随,儿身

  • ◎亲迎不得妻·吴虞公

    浦东吴家厅陈宝姊在纱厂工作。薄具姿色,多外遇。母不能禁,故急于择婿。今春由其寄娘姚氏作伐,配陆家嘴张荣贵为妻。言定文定礼五十元,女家只受十元,余留乾宅作折妆。事定,始告宝姊。宝姊随即私逃。母拟向张退婚,而谓不妥。遂

  • 第22章 调我到第六战区·冯玉祥

    过了不久的时间,北方平津一失,就紧急得很了。蒋介石找白崇禧将军征求我的同意,找我到北方去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我说无论哪一方面都好,只要和日本作战,我没有不乐意的。我经过南京见蒋,我说王士珍和段祺瑞是朋友,对于国务

  • 孙孝哲传·刘昫

    孙孝哲,是契丹人。母亲与安禄山私通,因此安禄山对他亲密随便。安禄山忤逆造反后,任命他为殿中监、闲厩使,封为王。孙孝哲很有权势,仅次严庄。他衣轻裘、骑肥马,豪华奢侈,很会摆豪门贵族的排场,每餐饭都有珍贵的菜肴。他秉性残

  • 练子宁传·张廷玉

    练子宁,名安,以字行世,新淦人。父亲练伯尚,工于诗词。洪武年初,练子宁负责起居注,因直言相陈而被贬出外任职,最后为镇安通判。练子宁英才超群,十八年(1385)以贡生身份参加廷试对策,极力申言:“天下人才有限,陛下怎么忍心因区区小

  • 卷之六  皇朝平吳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皇朝平吳錄上」,原脫「皇朝」、「上」,本卷分三節,後兩節題為「皇朝平吳錄中」、「皇朝平吳錄下」,據補。皇朝平吳錄,一卷,未著撰人姓氏。載元末張士誠據吳始末,起元順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吳元年。今傳世較廣有吳寬平吳錄

  •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吕思勉

    当秦汉之世,实有一从东周以降,悬而未决的社会问题。制民之产,在古代的政治家,本视为第一要事。“先富后教”,“有恒产而后有恒心”,民生问题不解决,政治和教化,都是无从说起的。汉代的政治家,还深知此义。“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

  • 卷第十二·朱熹

    明道先生语二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刘绚质夫录「纯亦不已」,天德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三月不违仁」之气象也;又其次,则「日月至焉」者矣。「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之道也。「继之者善也」,出道则有用,「元者善之长

  • 卷六十二·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六十二宋 陳祥道 撰大宗小宗喪服小記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大傳曰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

  • 卷五·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五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卫 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猗古於戈

  • 卷五十一·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五十一神总论因说神曰神事自是第二着那个无形影是难理防底未消去理防且就日用紧切处做工夫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未知生焉知死此说尽了此便是合理防底理防

  • 重刻任子遗书书后·任不齐

    圣门弟子,自记其言论,《曾子》以外不多见。虽文学专家如游夏,惟杂见传记,而未尝别著为书。焦氏《国史经籍志》有《颜子》、《子思子》、《言子》、《漆雕子》,多后人所辑。乃今于古任城,忽得任子子选之遗书而读之,篇帙不多,而

  • 法句譬喻经吉祥品第三十九·佚名

    昔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为天人龙鬼转三乘法轮。时山南恒水岸边有尼揵梵志。先出耆旧博达多知。德向五通明识古今。所养门徒有五百人。教化指授皆悉通达天文地理星宿人情。无不瞻察观略内外。吉凶祸福丰俭出没。皆包知

  •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五)·太虚

    甲三 结成分说是法时,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即从坐起,礼佛而退,辞还所止。此明说本经之成效,即得益也;结成其效,为当机之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此处发菩提心,乃真发菩提心,即为初住菩萨;前十

  • 卷第十三(本末合)(尽出现品)·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十三(本末合)(尽出现品)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释此品文。四门同前初释名者。按梵本。名如来十身相海。如来之名。广如前释。十身者。如上文第八地中两种说十身。一众生身国土身等。二菩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