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卷十四
品格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品格是一个人能否立世的内在素养。《呻吟语》日:财、色、名、位,此四字考人品之大节目也。曾国藩说:君子当以不如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提升人格方能使人行为高尚,生活更有意趣。曾国藩以“八德自勉”来造就品格。左宗棠傲物称诸葛,胡林翼仍批评他“小廉曲谨”。
品格篇(上)
【原文】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 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闵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译解】
做人立志,应当有以全人类为同胞,并以他们的需要为奉献对象的胸襟度量,应当有精通事业,对内振兴民族,对外领先于世界,开创伟大业绩的雄心壮志。只有这样,才无愧于父母的生养恩情,不愧为世界上高尚的人。这样说来,值得忧虑的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以自己不如舜帝、不如周公而忧虑,以自己不专修德行、不精通学业而忧虑。于是,便会忧虑社会腐败势力的顽固不化,忧虑外敌侵扰国家,忧虑坏人当道而优秀人才被排斥埋没,忧虑自己未能给平民百姓以恩惠帮助,这就是俗话说的忧国忧民,怜悯贫弱的品质。以上就是值得人们所忧虑的事情。与此相反,比如那一已的成败,一家的温饱,现实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名誉地位等等,真正有事业心的人是顾不上为这些事而忧虑费神的。
品格篇(中)
【原文】
作大吏宜引天下之正人志士为手足腹心,作小官亦宜引一府一州一县之正人志士为耳目手足腹心。今日之廷臣与凡一切官吏,皆亡国之人与彼处耳。所以愿与彼处,不愿与师友处,何也?好谄佞、好柔媚、恶冷、恶淡、恶方严耳。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译解】
居高位者应当把天下的正人志士作为手足腹心,做亲居的州县官也应该把一州一县的正人志士作为手足腹心。今天的所有军机大臣与官吏,都是一些亡国小人在包围着。大臣们之所以愿意与奸佞小人相处而不愿与师友在一起,道理在哪?是因为大臣们喜好阿谀奉承、喜好柔媚顺从之人,而厌烦冷淡、严正的君子的缘故。现今天下大乱,人人怀有苟且心理,越出正轨范围之外,但也没人过问管束了。我们应该立一个准绳,自己约束、遵守,并邀请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遵守,切不可让私心破坏了规矩。当今天下大乱,人人都怀有苟且之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应当立个标准,身体力行,并且联合志气相投的人共同遵守,千万不要让心中不好的想法,破坏了心中的堤防。
品格篇(下)
【原文】
前以八德自勉日:勤、俭、刚、明、孝、信、谦、浑,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二字尤觉相违,悚愧无已。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廉、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孝以施诸上,信以施诸同列,谦以施诸下,浑则无处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
【译解】
从前以八德来自我勉励。八德是:勤、俭、刚、明、孝、信、谦、浑。近日来,在“勤”这个字上不能踏实去做,对于“谦、浑”二字尤其觉着相违背了,恐惶惭愧,不能自止。“勤、俭、刚、明”四字都是求之于自己去做的事;“孝、信、谦、浑”四字都是施之于别人的事。“孝”用来施在父母等上辈人,“信”施用于同列,“谦”施用于下属,“浑”则不管什么事情都是适用的。如与别人产生纠纷争执,不可自认为什么事情自己全都对;辨别他人的是非,不可以过于武断,这是“浑”字的最切近于实用的地方。
猜你喜欢 迹府第一·公孙龙 墨子閒詁卷七·孙诒让 进备览后上宰相札子·陈模 卷一七·邱濬 卷一百三十五·陈祥道 卷十九·刘因 卷七·沈棐 卷二十八·陈经 第七章 25·辜鸿铭 卷三十二·冯复京 卷七十六·沈廷芳 序·王与之 文化人与阿赖耶识·太虚 卷二十四·佚名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