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 皮耳士——实验主义的发起人

詹姆士说“实验主义”不过是思想的几个老法子换上了一个新名目。这话固然不错,因为古代的哲学家如中国的墨翟、韩非(看我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页一五三至一六五,又一九七,又三七九至三八四),如希腊的勃洛太哥拉(Protagoras),都可说是实验主义的远祖。但是近世的实验主义乃是近世科学的自然产儿,根据格外坚牢,方法格外精密,并不是古代实验主义的嫡派子孙,故我们尽可老老实实的从近世实验主义的始祖皮耳士(G. S. Peirce)说起。

皮耳士生于西历1839年,死于1914年。他的父亲Benjamin Peirce是美国一个最大的数学家,所以他小时就受了科学的教育。他常说他是在科学试验室里长大的。后来他也成了一个大数学家,名学家,物理学家。他的物理学上的贡献是欧美学者所公认的。一千八百六十几年,皮耳士在美国康桥发起了一个哲学会,会员虽不过十一二人,却很有几个重要人物,内中有一个便是那后来赫赫有名的詹姆士。皮耳士在这会里曾发表他的实验主义。詹姆士很受了他的影响。到了1877年11月,皮耳士方才把他的实验哲学做了一篇长文,登在美国《科学通俗月刊》上。这篇文章共分六章,登了几个月才登完。当时竟没有人赏识他。直到二十年后,詹姆士在加省大学演讲,方才极力表章皮耳士的实验主义。那时候,时机已经成熟了,实验主义就此一日千里的传遍全世界了。

皮耳士这篇文章总题目是《科学逻辑的举例》。这个名称很可注意,因为这就可见实验主义同科学方法的关系。这篇文章的第二章题目是“如何能使我们的意思明白”。这个题目也很可注意,因为这一章是实验主义发源之地,看这题目便知道实验主义的宗旨不过是要寻一个方法来把我们所有的观念的意义弄的明白清楚。他是一个科学家,所以他的方法只是一个“科学实验室的态度”。他说:“你对一个科学实验家无论讲什么,他总以为你的意思是说某种实验法若实行时定有某种效果。若不如此,你所说的话他就不懂得了。”他平生只遵守这种态度,所以说:“一个观念的意义完全在于那观念在人生行为上所发生的效果。凡试验不出什么效果来的东西,必定不能影响人生的行为。所以我们如果能完全求出承认某种观念时有那么些效果,不承认他时又有那么些效果,如此我们就有这个观念的完全意义了。除掉这些效果之外,更无别种意义。这就是我所主张的实验主义。”(Journal of Philos., Psy., and Sc, Meth.XIII. No. 26, p.710引)

他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一切有意义的思想都会发生实际上的效果。这种效果便是那思想的意义。若要问那思想有无意义或有什么意义,只消求出那思想能发生何种实际的效果;只消问若承认他时有什么效果,若不认他时又有什么效果。若不论认他或不认他,都不发生什么影响,都没有实际上的分别,那就可说这个思想全无意义,不过是胡说的废话。

我且举一个例。昨天下午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会审查学生送来的哲学研究会讲演题目。内中有一个题目是:“人类未曾运思以前,一切哲理有无物观的存在?”这种问题,依实验主义看起来,简直是废话。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我们承认未有思想以前已有哲理或没有哲理,于人生实际上有何分别?假定人类未曾运思之时“哲理”早已存在,这种假定又如何证明呢?这种哲理于人生行为有什么关系?更假定那时候没有哲理,这哲理的没有,又如何证明呢?又于人生有什么影响呢?若是没有什么影响,可不是不成问题的争论吗?

皮耳士又说:“凡一个命辞的意义在于将来(命辞或称命题Proposition)。何以故呢?因为一个命辞的意义还只是一个命辞,还只是把原有的命辞翻译成一种法式使他可以在人生行为上应用。”他又说,“一个命辞的意义即是那命辞所指出一切实验的现象的通则”(同上书p.711引)。这话怎么讲呢?我且举两条例。譬如说,“砒霜是有毒的”。这个命辞的意义还只是一个命辞,例如“砒霜是吃不得的”,或是“吃了砒霜是要死的”,或是“你千万不要吃砒霜”。这三个命辞都只是“砒霜有毒”一个命辞所涵的实验的现象。后三个命辞即是前一个命辞翻译出来的应用公式,即是这个命辞的真正意义。又如说,“闷空气是有害卫生的”,和“这屋里都是闷空气”。这两个命辞的意义就是叫你“赶快打开窗子换换新鲜空气!”

皮耳士的学说不但是说一切观念的意义在于那现念所能发生的效果;他还要进一步说,一切观念的意义,即是那观念所指示我们应该养成的习惯。“闷空气有害卫生”一个观念的意义在于他能使我们养成常常开窗换新鲜空气的习惯。“运动有益身体”一个观念的意义在于他能使我们养成时常作健身运动的习惯。科学的目的只是要给我们许多有道理的行为方法,使我们从信仰这种方法生出有道理的习惯。这是科学家的知行合一说。这是皮耳士的实验主义。(参看Journal of Philos. Psy, and Sc, Meth. XIII,21, pp. 709-720)

猜你喜欢
  聘义·戴圣
  卷十七 阳货第十七·邢昺
  卷九·史浩
  卷二十三·胡广
  卷二十七·秦蕙田
  卷一·朱朝瑛
  左传折诸卷十七·张尚瑗
  卷九十·佚名
  禅苑蒙求卷之中·志明
  佛心会宣言书·太虚
  复陈维东居士书·太虚
  研究佛学之目的及方法·太虚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太虚
  前世今生·佚名
  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 若水效节·冯梦龙

    [老旦、净扮金军押外上][外][集句七言绝]天似寒灰黯淡垂,谁来军府问钟仪。人生自古谁无死?付与皇天后土知。俺李若水,官拜宋朝吏部侍郎之职。金人来索金银甚急,又遣使再邀皇上到他营中议事,俺料无他虞,力劝皇上来了。则今看光景,

  • 大陆诗草题诗·连横

    题大陆诗草台中林资修(幼春)万里归来连剑花,朔风吹发动鬖髿。久悬佳传规仓米,满写新诗入壁纱。是处钓游名士辙,中宵歌哭酒人家。出门我亦方西笑,看汝先驱建德车。前题台北李书(逸涛)挟策中原试壮游,俗儒狂笑腐儒愁。著书直括三

  • 人种由来·徐志摩

    一夏娃“你是亚当吗,上帝创造我来伴你的。你从今后再不怕荒凉,再不愁孤寂。让我摸摸你的脸,口边蓬蓬像树藓,你喉头有个桃核,你肌肉好多强健;但是你胸前不如我又嫩又软又肥——我们原来两样的,我又希奇又欢喜

  • 葛立方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葛立方(?-1164)字常之,江阴(今属江苏)人,随父徙居吴兴。绍兴八年(1138)进士。历任左奉议郎、太常博士,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为考功员外郎兼中书舍人。累官至吏部员外郎、左司郎中、权吏部侍郎,出知袁州。隆兴元年(1163),命

  • 志第一 礼仪一·魏徵

    唐、虞之时,祭天之属为天礼,祭地之属为地礼,祭宗庙之属为人礼。故《书》云命伯夷典朕三礼,所以弥纶天地 ,经纬阴阳,辨幽赜而洞几深,通百神而节万事。殷因于夏,有所损益,旁垂祗训,以劝生灵。商辛无道,雅章湮灭。周公救乱,弘制斯文,

  •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三·宋濂

        王綧   王綧,高丽王之犹子也,美容仪,慷慨有志略,善骑射,读书通大义,以质子入朝。岁癸丑,高丽权臣高令公叛,宪宗命耶虎大王东征,綧奉旨为使讲和,仍镇守其地,时高丽人户新附者,就命綧总之。中统元年,授金符总管,升佩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九·佚名

    数典不忘坂尾开族立嫡立嗣宗规职员执照数典不忘始祖讳禄,从晋元帝南渡,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除给事黄门侍郎。以□杜■〈山上〈弓殳〉下〉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充合浦太守。太宁三年,诏归;奉敕守晋安郡,因家焉。追封晋安郡

  • 卷十三·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三     宋 王当 撰宣公三 晋知武子 知武子晋卿也名罃字子羽荀首之子邲之战楚获罃而囚之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以求罃楚人许之王送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

  • 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陈寿

    (霍峻传、霍弋传、王连传、向朗传、向宠传、张裔传、杨洪传、费诗传)霍峻传,(附霍弋传)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他的哥哥霍笃,曾在乡里召集家族武装几百人。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命令霍峻统领这支队伍。刘表死后,霍峻率领部队

  • 姚氏妇杨氏传·魏收

    姚姓之妻杨氏,是太监苻承祖的姨娘。家中贫穷没有产业。到苻承祖为文明太后所宠幸而显贵时,亲戚姻眷们纷纷向他求取利润,惟独杨氏不求。杨氏经常对她姐姐说:“姐姐你虽然得到一时之荣耀,不如妹妹我有无忧无虑之乐趣。”其姐

  • 卷一百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九金石略【五】石【四】直隶御制金太祖世宗陵碑【康熙二年国书正书】御制孝陵圣德神功碑【康熙六年国书正书】御制巡视子牙河诗【康熙四十年七言律一

  • 卷四十四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四上 朱批宜兆熊奏摺 雍正元年五月十四日福州将军【臣】宜兆熊谨 奏为请 旨事窃【臣】庸碌无能蒙 圣祖仁皇帝宠眷优渥由世职历陞都

  • 卷三五·邱濬

    ▲屯营之田 汉文帝从晁错(音措)言,募民徙塞下,错复言:“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送也)之费益寡,甚大惠也。” 臣按:此后世言屯耕边塞之始。盖中国所以不得其安者,以外有边防之扰,而边防所

  • 戒杀四十八问目录·周梦颜

    释生物养人之疑(五问)释俗见断杀之疑(六问)释业重难救之疑(五问)释荤血祷神之疑(三问)释享亲祭祖之疑(四问)释宴宾违俗之疑(一问)释古圣教杀之疑(二问)释仁民爱物之疑(二问)释因果差别之疑(六问)释恶业有无之疑(四问)

  • 默庵集·曹义

    诗别集。明曹义(号默庵)著。五 卷。作者所著诗文集均藏于家,但今仅见诗集 行世。卷首有明成化四年(1468)曹安序。卷末 有附录(又作“后集”)一卷,收入悼念作者的诗 文及文集、诗集原序各一篇。署“剡溪刘兰、金 溪邓

  • 三朝圣谕录·杨士奇

    明杨士奇著,三卷。书前有明正统七年(1442)著者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海吴弥光芬陀罗馆刊印,集在吴氏辑刊之胜朝遗事二编第七册。著者于永乐(1403—1424)初年历翰林编修、侍读、左中允。永乐五年(1407)进左谕德,后下

  • 所闻录·汪诗侬

    清末民初汪诗侬撰。是书广泛搜罗有清一朝各类趣闻轶事,诸如清初洪承畴、清中期和珅、晚清李鸿章,等等。尤其"李鸿章笑史",列述其出使欧洲各国之笑话,虽于史无证,多为民间趣谈,然却最为后世学者所征引。是书民国间收入《满清

  • 管子传·梁启超

    梁启超著。成书于宣统元年三月(1909),收录于《饮冰室合集》第7册。全书共分13章,近6万字。序论、时代背景、管仲简历,共5章,约7500字。其余8章论述其政治、经济、政务、军事、教育等思想、政策、活动。全书的重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