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心会宣言书

何谓佛?佛者、觉也,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也。有十种号,有十种身,有十种最,有十种胜,有十种业,有十种遍,有四种智,有四种无碍。何谓十种号?曰如来,曰应供,曰正遍知,曰明行足,曰善逝,曰世间解,曰无上士调御丈夫,曰天人师,曰觉者,曰世尊,是为十种号。何谓十种身?曰菩提身,曰愿身,曰化身,曰力持身,曰庄严身,曰威势身,曰意生身,曰福德身,曰法身,曰智身,是为十种身。何谓十种最?曰超过最,曰出离最,曰对治最,曰厌患最,曰离爱最,曰威德最,曰兵众最,曰智慧剑最,曰解脱最,曰勇猛最,是为十种最。何谓十种胜?曰力胜,曰无畏胜,曰不共胜,曰道品胜,曰变化胜,曰言音胜,曰端严胜,曰吉祥胜,曰难得胜,曰住处胜,是为十种胜。何谓十种业?曰自然业,曰平等业,曰相应业,曰具足业,曰无尽业,曰同生业,曰无著业,曰依止业,曰无厌业,曰通达业,是为十种业。何谓十种遍?曰根遍,曰识遍,曰境界遍,曰寿命遍,曰眷属遍,曰功德遍,曰慈悲遍,曰言说遍,曰证遍,曰无等遍,是为十种遍。何谓四种智?曰光明无尽藏智,曰一味一相智,曰大悲无边智,曰无为寂灭智,是为四种智。何谓四种无碍?曰法无碍,曰义无碍,曰辞无碍,曰乐说无碍,是为四种无碍。如是广说,无量无边!何谓佛心?佛心者,谓觉其本心也。有本心体,有本心相,有本心用。其心体十,其心相十,其心用十,其心数五十,其心王一。何谓心体十?所言心体者,即如来藏心:曰大总持如来藏心,曰远转远缚如来藏心,曰与行与相如来藏心,曰真如真如如来藏心,曰生灭真如如来藏心,曰空如来藏心,曰不空如来藏心,曰能摄如来藏心,曰所摄如来藏心,曰隐覆如来藏心,是为心体十。何谓心相十?所言心相者,即真如真心:曰如来藏心,曰不二平等心,曰一道清净心,曰不起不动心,曰无断无转心,曰无去无来心,曰出世间心,曰寂灭寂静心,曰大总相心,曰真如心,是为心相十。何谓心用十?所言心用者,即生灭妄心:曰藏识心,曰如来藏心,曰起动心,曰有断有缚心,曰有去有来心,曰多相多异心,曰世间心,曰流转还灭心,曰相待俱成心,曰生灭心,是为心用十。何谓心数五十?所谓十种爱乐心,十种识智心,十种修道心,十种不退心,十种真金刚心,是为心数五十。何谓十种爱乐心?曰必叉多心,曰阿摩诃尸心,曰谛度毗梨耶心,曰和罗只度心,曰奢磨陀提尸心,曰摩诃阿毗跋致多心,曰阿罗婆诃尼心,曰婆弥多阿梨罗诃谛心,曰尸罗俱尸阿尸罗心,曰摩诃毗呵阿僧耶心,是为十种爱乐心。何谓十种识智心?曰留伽度心,曰留谛迦度心,曰留罗伽心,曰留摩诃心,曰安婆娑心,曰毗跋致心,曰阿毗跋致心,曰必叉伽心,曰必阿罗心,曰留山迦心,是为十种识智心。何谓十种修道心?曰度伽呵心,曰度安尔心,曰度只罗心,曰度和差心,曰度利他心,曰度生婆谛心,曰度沙必心,曰度阿诃心,曰度佛阿心,曰度叉一婆心,是为十种修道心。何谓十种不退心?曰罗谛流沙心,曰罗昙沙心,曰必自伽心,曰法必他心,曰佛度陀心,曰罗叉必心,曰师罗文伽心,曰婆诃谛心,曰婆罗提佛陀心,曰达摩边伽心,是为十种不退心。何谓十种真金刚心?曰鸠摩罗伽心,曰须何伽一婆心,曰须那伽心,曰须陀洹心,曰斯陀含心,曰阿那含心,曰阿罗汉心,曰阿尼罗汉心,曰阿那诃诃心,曰阿诃罗弗心,是为十种真金刚心。何谓心王一?曰婆伽婆佛陀心,是为心王一。如是广说,无量无边!

何谓佛心会?佛心会者,谓集合多数佛心,为一团体者也。其义有六:一者、心数与心数相印曰佛心会,二者、心数与心数相网曰佛心会,三者、心数与心数相辅曰佛心会,四者、心数与心数相成曰佛心会,五者、心数与心数相摄曰佛心会,六者、心数与心数相转曰佛心会。其会法有五:一者、一一心会一切心,曰无超次第渐转会;二者、随会一心即一切心,曰无余究竟总持会;三者、一时一切心会一切心,曰周遍圆满广大会;四者、无心心会无心心,曰一切诸法俱非会;五者、会一一心皆究竟心,曰一切诸法俱是会。此五会每各于五:一者、自心与自心会,二者、自心与他心会,三者、他心与他心会,四者、他心与自心会,五者、自心他心不一不异会。此五会复各有五;一者、理佛心会,二者、事佛心会,三者、理事无碍佛心会,四者、理理无碍佛心会,五者、事事无碍佛心会。如是广说,无量无边!

有何因缘建立佛心会?略说因缘,有三十种。何谓三十?一者、为欲救正一切众生之心行故建立佛心会,二者、为欲催伏一切魔王之军势故建立佛心会,三者、为欲破除一切外道之邪见故建立佛心会,四者、为欲挽回水旱刀兵等劫故建立佛心会,五者、为欲护持国家人民之安乐故建立佛心会,六者、为欲保全世界永久之和平故建立佛心会,七者、为欲拔除一切众生之苦本故建立佛心会,八者、为欲消融一切众生之虚妄烦恼习气故建立佛心会,九者、为欲对治一切众生贪、嗔、痴等病故建立佛心会,十者、为欲休息一切恶道之苦痛故建立佛心会,十一者、为欲使一切众生解甚深法界故建立佛心会,十二者、为欲使一切众生趣唯一佛乘故建立佛心会,十三者、为欲使一切诸佛种性永续不断故建立佛心会,十四者、为欲使一切诸佛正法永住世间故建立佛心会,十五者、为欲使世界具足庄严故建立佛心会,十六者、为欲使世界具足平等故建立佛心会,十七者、为欲悉知世界自性清净故建立佛心会,十八者、为欲悉知世界劫数成坏故建立佛心会,十九者、为欲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建立佛心会,二十者、为欲悉知一切众生种种欲乐故建立佛心会,二十一者、为欲悉知一切众生心所系念故建立佛心会,二十二者、为欲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建立佛心会,二十三者、为欲悉知诸佛平等境界故建立佛心会,二十四者、为欲悉知诸佛具足功德故建立佛心会,二十五者、为欲悉知诸佛无量神变故建立佛心会,二十七者、为欲与一切众生共修佛道故建立佛心会,二十八者、为欲与一切众生共证菩提故建立佛心会,二十九者、为欲与一切诸佛共受法乐故建立佛心会,三十者、为欲与一切诸佛共兴大慈、大悲、大智、大愿、普照十方无欠无余故建立佛心会,是为因缘三十。如是广说,无量无边!

佛心会为何表示!表示有四:一者、学法表示,二者、修行表示,三者、建设表示,四者、此会大兴,有不可思议境界表示。何谓学法表示?略说有六:一者、音言导无碍自在法,二者、所依本地平等一种离诸虚妄法,三者、生长庄严一一有力法,四者、究竟圆满无余尽摄法,五者、非名非相非体非用无造无作法,六者、自然现前常住不变无所诠了究竟净满法。如是六种,总摄十亿七万三千五十法门;乃至广说,无量无边!何谓修行表示?略说有六:一者、檀那波罗密,二者、尸罗波罗密,三者、羼提波罗密,四者、毗梨耶波罗密,五者、禅那波罗密,六者、般若波罗密。如是六种,总摄八万四千行门;乃至广说,无量无边!何谓建设表示?略说有六:一者、杂志以广学说,二者、学校以造人才,三者、行持院以征实用,四者、流通处以扬正法,五者、译经场以大厥成,六者、慈善所以救诸苦,如是六种,总摄一切建设;乃至广说,无量无边!何谓不可思议境界表示?略说有十:一者、尊胜不可思议,二者、心量不可思议,三者、智慧不可思议,四者、福德不可思议,五者、妙用不可思议,六者、国土不可思议,七者、众生不可思议,八者、威力不可思议,九者、声名不可思议,十者、果报不可思议。如是十种,总摄一切不可思议境界。乃至广说,无量无边!

乃为誓曰:十方三宝,此说不妄!中华佛心会,旋而为全球佛心会,旋而为一四天下佛心会,旋而为三千大千世界佛心会,旋而为华藏庄严世界佛心会。(见海刊二卷十期)

泰县念佛社序佛者何?由与五趣有情同一悲仰所集成之普度众生全智全能也。阿弥陀者何?谓无量光明、无量寿命乃至依正主伴一切严净皆无量,换言之,即十方三世诸佛功德之总相,亦吾人心知所止之至善标的也。念佛者何?谓统率身语意之业,向兹至善标的以进趋也。而往生极乐,则行人清净信愿行,与阿弥陀佛本愿相契应,达到其至善标的之地,获无量光寿严净之体现也。夫此诚为上求觉果之唯一指针,而下摄群有之方便,亦皆完具乎是!故古今中外贤哲之士,皆笃行斯法,以之自度度人。昔者文潞公于杭州设净行社,入社念佛者以万计也。今泰县有卢诚德、王诚妙、王诚勇、潘诚性、张诚达、钱诚善、王诚普、萧诚法、英诚本、吴诚明、葛诚净、吴诚慧、吴诚智等诸居士,在光孝寺听讲经时,即效维摩诘所行,既发心率同诸善信士女以皈依佛法僧宝,复发起泰县念佛社,将由信心导之以行愿,俾各各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询盛事也!惟莲池之海众虽广,而接引者恒在弥陀、观音、势至之三圣,故斯社社员当亦增加无限,而入社应由发起之人之介绍,更得光孝和尚以为之依止开导,则杭州净行社之盛,其不难重现海陵欤!民国甲子秋,释太虚书于光孝寺讲经会。(见海刊五卷九期)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一十二·佚名
  阿弥陀佛说咒·佚名
  神僧传卷第二·朱棣
   第六十六則 巖頭云黃巢過後·胡兰成
  俱舍论疏 第二卷·法宝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佚名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佚名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四·陈梦雷
  大乘宝要义论 第九卷·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一·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欧阳竟无
  大般泥洹经卷第五·佚名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七·佚名
  卷第五(从第六经九纸末行尽第十经)·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五·孙绍远

    钦定四库全书声画集卷五宋 孙绍逺 编林木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杜子美】老夫清晨梳白头都道士来相访握髪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阴崖却承霜雪榦偃葢反走虬龙形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甲辰朔祭 三皇于 景惠殿以祭品颁赐四辅臣○乙巳大学士陈于陛陈时政之要六事以进一接见大臣乞每月一再御朝间亲讲读其有军国大事特召阁部院大臣从容□决一录用人才往言事诸臣困衡既久少者壮壮者老宜

  • 卷之四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四月癸巳。谕军机大臣等、色楞额奏、查明热河各属扼要处所酌拟添拨练军专设统将一摺。热河地方辽阔。防营不敷分布。亟应添队伍驻扎。以固边防。着荣禄、裕禄、转饬提督聂士成、酌量奏派统领一员。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纪昀

    列传宋 【三十】○宋三十吴育 宋绶【敏求昌言】 李若谷【淑 寿朋复圭】王博文【畴】 王鬷 李谘程戡 夏侯峤 盛度丁度 张观 郑戬明镐吴育宋绶李若谷王博文王鬷李谘程戡夏侯峤盛度丁度张观郑戬明镐△吴育吴育字

  • 河南王高孝瑜传·李延寿

    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字正德,文襄帝高澄的长子。最初封为河南郡公,北齐受禅代替东魏,他又被晋爵为王。历任中书令、司州牧。早先,他被养在神武帝的宫中,与武成帝高湛同岁,两人相亲相爱。将要诛杀杨忄音等人,他参与了预谋。武成帝

  • 李维桢传·张廷玉

    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父李裕曾任福建布政使。维桢于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时,参与修纂《穆宗实录》,书成后进为修撰。出任陕西右参议,升提学副使。维桢在京外做官三十年。天启初年,以布政使之职居家

  • 卷六十九巡防五·冯煦

    炮台皖省炮台,拦江矶、前江口为一路,东西梁山为一路。拦江矶、西梁山设正台官二员,前江口、东梁山设副台官二员。所有四台驻守、炮座、炮位、营制、饷章列表如左。据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营务处卷。四炮台表炮营驻守炮台座数

  •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吕思勉

    在中华民国革命进行的程途中,可谓重重魔障,然而其严重,要未有若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日人侵略东北之甚的。日人的侵略东北,本系处心积虑之举。近年以来,我国对于东北的开发,颇有进展。注985盗憎主人,乃更引起日本的猜忌,而促

  • 大略篇第二十七·荀况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八·王顼龄

    立政集传呉氏曰此书戒成王以任用贤才之道而其防意则又上戒成王专择百官有司之长如所谓常伯常任准人等云者盖古者外之诸侯一卿已命于君内之卿大夫则亦自择其属如周公以蔡仲为卿士伯囧谨简乃僚之类其长既贤则其所举用无

  • 卷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於诸侯曰天子之老於外曰公於其国曰君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於外曰侯於

  • 卷十五·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五诗经肃肃罝防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编修【臣】储晋观郑康成曰罝之人鄙贱之事犹能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白普光如来言。世尊。我等已闻入净明三昧门。当以何行行此法门。时普光佛告无尽意菩萨言。善男子。有二法行。汝等当行。若如实说法。若圣默然。时二菩萨从佛受教。头面礼足

  • 卷第二十八·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八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未知圆义等者问既云圆义岂有分齐既云分齐岂得称圆答下说四门皆随其一门摄义无遗故各立十门以显无尽乃至一尘何所不具故回向品云得解义趣无尽藏善知诸法理趣分齐等

  • 伊达政宗·山冈庄八

    《伊达政宗》是山冈庄八大师晚期的作品,所以笔法更成熟。他以文学化的笔触再现了伊达政宗从制霸奥羽到进入中央,周旋于秀吉、家康之间,从一个勇猛的战国武者到一个文明盛世的开拓者的全过程。全书包括黎明之卷、人取之卷

  • 生死场·萧红

    中篇小说,萧红作,1935年12月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并由鲁迅编入《奴隶丛书》。中篇的前十章描写沦陷前的东北,自第十一章以下,描写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广大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小说写出了东北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

  • 女仙外史·吕熊

    清代长篇章回体历史传奇小说。作者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清初苏州府昆山人。生平不详。全书共100回。小说以明朝初叶统治集团内部“削藩”斗争为背景,以“燕王靖难,建文帝逊位”为题材,叙写了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与明王

  • 明宪宗实录·佚名

    二百九十三卷。述宪宗在位期间史事,起天顺八年(1464)正月,终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以刘吉为总裁纂修,四年八月成书。因刘吉与宪宗末年大学士刘珝及吏部尚书尹旻不和,故记事中多有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