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昬义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执鴈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鴈,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御轮三周」一句,郊特牲及昏礼皆无之,殊有致。(卷九八,页一四)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此一段似通论仪礼,岂特释昏礼之义而已。观此则谓礼记冠、昏等义释仪礼冠、昏等礼者,亦可以已矣。(卷九八,页一五)

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着代也。

此节较昏礼增「厥明」二字,是也。质明,妇见舅姑,乃昏之次日;厥明,舅姑享妇,乃昏之三日。昏礼:舅姑飨妇,不言厥明,文略也。郑氏曰:「昏礼不言厥明,此言之者,容大夫以上礼多或异耳。」郑因昏礼不言厥明,遂疑此为大夫礼,此执油之过。黄叔阳据昏礼反以此「厥明」二字为衍,益妄矣。按:妇初见舅姑在适寝,迨舅姑入室,妇然后馈。厥明,舅姑享妇,又在适寝,故云「舅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郑谓降者各还其燕寝,妇见及馈享于适寝,是也。昏礼既同「入室降阶」之文,则虽不言厥明而其为厥明,自可知。若共为一日,舅姑方自适寝入室,受妇馈,又出适寝享妇,随出随入,何其仆仆?而仪文繁重亦难猝举,岂必大夫礼多而后为异日者乎?且妇见舅姑,舅姑既醴之,设妇席于户牖间,荐脯醢又食之。妇馈舅姑,又自馂之。若复飨妇奠酬,一日之间饮食亦何其稠迭?揆之事理,皆有未宜矣。是为二日妇馈舅姑,三日舅姑享妇,士及大夫以上之礼皆然,又何疑乎?(卷九八,页一七)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

昏义之文止此,以下之文与昏义无涉,说详下。(卷九八,页二○)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教,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齐衰,服母之义也。

按:昏义云者,言所以男女成昏之义,为人道之始,故圣王重之,自士至大夫以上皆同,即推之天子,其义要亦不过如此,未有于正昏之外,旁及其嫔嫱之名与其人之数,而可为昏义者也。至于天子之公卿、大夫、元士,则又属设官之制,尤与昏义风马牛矣,故曰:宜删之也。然其立说之谬,则又有不可不辨者。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此王制之文,作者袭取之,而以夫人、嫔、世妇、御妻之数合之,其谬有七:曲礼云「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初未尝列其数,而此何以妄取合于王制之官数乎?一谬也。王制「三公九卿」,其数皆奇,取法干阳至九而极,于理或然。至于大夫、元士,亦必三倍之以九而数,此固疑附会矣。若夫女属乎阴,其数宜偶,至六而极,乃亦取奇与九,岂不失其义乎?二谬也。阳有余而常伸,阴不足而常诎,今以阴阳之数相偶并胜,三谬也。外庭之官比数于内庭之女则太减,内庭之女比数于外庭之官则太盈,且使内外男女一一配合,先王之法果如是,不涉于戏乎?四谬也。曲礼叙世妇于嫔之前,玉藻亦叙世妇于夫人之后而不及嫔,则是世妇尊于嫔矣,今为嫔九、世妇二十七,五谬也。天子六宫,经传无明文,诸侯则有三宫矣。春秋书庄公薨于路寝,僖公薨于小寝,及「西宫灾」,公羊曰:「路寝,正寝也。西宫,小寝也。」有西宫则有东宫,以是知诸侯有三宫。谷梁曰「甸粟而纳之三宫」,祭义曰「卜三宫之夫人」,是盖因诸侯有三宫,遂附会为天子六宫耳。然后儒谓天子路寝一、小寝五,后之六宫亦大寝一、小寝五,亦皆附会也。据大寝,后居之,其余小寝五,不知夫人以下作何分居之法?亦有成说否乎?孔氏曰:「后之六宫、九嫔以下分居之,其三夫人虽不分居六宫,亦分主六宫之事。」若然,则三夫人居六宫之外,后亦然,又不止六宫矣。是与其大寝一、小寝五之说,亦相矛盾,卒使人纷纷无定说,六谬也。既曰「后立六宫」,又以天子立六官对之,尤属无理。宫者,宫寝之名,犹可曰后夫人以下所分处之地,作成语云尔。若六官者,谓即周礼天地四时之六官耶?则九卿中已有之,既为重迭,且安得以卿居三公之上,而与上六宫分处之义亦绝不侔。谓非周礼天地四时之六官耶?则既不详其名,虚而无着。又六宫系分处后夫人以下,可为成语,若以六官为成语,亦可分处三公以下乎?七谬也。且此七谬又以谬而传谬焉,一传于大戴记盛德篇,再传于周礼,三传于古文尚书周官篇,皆伪书也。大戴记袭此「六官」二字,而以周制「司徒」「司马」「司空」之三公,加「冢宰」「宗伯」「司寇」以实之,分配为道、德、仁、圣、义,礼是也。其所谓盛德篇者,即取此节结句「此之谓盛德也」。周礼又袭大戴记六官之名,而以道德仁圣义礼,易为天地四时是也。周官又袭周礼六官之名,而增以三公三孤于前是也。噫!古制湮没,经学荒芜,万古传谬种之书,千秋鲜具眼之士,可慨也夫!(卷九八,页二一-二三)

猜你喜欢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苏舆
  尚书古文疏证卷三【阙】·阎若璩
  卷六·陈祥道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孔子
  卷三·叶梦得
  篇目·范处义
  提要·
  月令明义卷三·黄道周
  卷八十五·顺治
  (三十)朱子之杂学·钱穆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马鸣
  大乘掌珍論卷上·欧阳竟无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六卷·一行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四·善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蔡絛

    颍阳石唐山一峰,特峙势雄秀,独支径通绝顶,有石室,邢和璞算心处也。治平中,许昌龄安世诸父早得神仙术,杖策来居,天下倾焉。后游太清宫,时欧阳文忠公守亳社。公生平不肯佛老,闻之,要致州舍,与语,豁然有悟,赠之诗曰:「绿发青瞳瘦骨轻,飘

  • 丁巳除夕·刘半农

    除夕是寻常事,做诗为什么? 不当它除夕,当作平常日子过。 这天我在绍兴县馆里,馆里大树颇多。 风来树动,声如大海生波。 静听风声,把长夜消磨。 主人周氏兄弟,与我谈天: 欲招缪撒,欲造“蒲鞭”。 说今年已尽,这等事,待来年。 夜已

  • 卷六·本纪第六·世祖三·宋濂

        ◎世祖三   二年春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癸酉,山东廉访使言:“真定路总管张宏,前在济南,乘变盗用官物。”诏以宏尝告李璮反,免宏死罪,罢其职,征赃物偿官。邳州万户张邦直等违制贩马,并处死。敕徙镇海、百八里

  • ●卷一百八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八十九。   起绍兴八年十二月一日癸丑,尽其日。   吏部员外郎许忻奏论和议不便。   有旨引见吏部员外许忻是时金国使人张通古在馆忻具劄子极论和议不便曰:臣愚不肖向者两蒙召见擢置文馆未称塞白深用

  • 东都事略卷五十六·王称

    列传三十九  王随字子正河阳人也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同州代还直史馆出为京西转运使时随父母在洛中京西乃其所部也真宗赐诗宠其行复以羊酒束帛使过家为夀时人荣之徙淮南召还为侍御史知杂事擢知制诰随于词命非所长也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上·佚名

    宋高宗十丁巳绍兴七年春正月癸亥朔,上在平江,手诏:『将乘春律,往临大江,驻跸建康,以察天意。』左司建际公辅言:『今日恢复之策,不出攻守二事。攻者,以我攻彼也;守者,防彼攻我也。以我攻彼,其势在我;防彼攻我,其势在彼。攻虽为难,而守

  • 卷之八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八·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八    宋 萧常 撰魏载记三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隂人祖淑朗陵令父绲济南相时宦寺用事中常侍唐衡者尤桀黠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耻之不娶因以妻彧永汉元年举孝廉

  • 萧合卓传·脱脱

    萧合卓,字合鲁隐,突吕不部人。初时为本部小吏。统和初年,因为恭敬谨慎被补为南院侍郎。十八年(1000),北院枢密使韩德让推举萧合卓为中丞,让他带着太后遗物出使宋国。回国后,迁为北院枢密副使。开泰三年(1014),任左夷离毕。合

  • 卷十四下 尽心章句下·孙奭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墨翟之道,兼爱无亲疏之别,最为违礼。杨朱之道,为己爱身,虽违礼,尚得不敢毁伤之义。逃者去也,去邪归正,故曰归。去墨归杨,去杨归儒,则当受而安之也。)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

  • 榕村语录卷十七·李光地

    春秋三晋人之执宋仲几传称归于京师未尝不归于王也不请专执故虽归王不书耳【自记 定公元年】凡盟必日之拔之盟不日而且不月又夫子当时之事非遗失也无亦非鲁以大夫盟邾君故去月日以见慢欤厥后句绎则如常书【自记 定公

  • 卷三·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三皇极经世书 【案邵子传先天之学者也然伏羲卦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为八卦之象而邵子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为八卦之象盖自为一家之学非谓伏羲之本象如此也○邵子以八者为天地之体推而至於

  • 漳州罗汉琛禅师·惠洪

    禅师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绝酒胾。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拊其首曰。若从我乎。乃欣然依随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余。即剃发为大僧。无相使习毗尼。一日为众升堂。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犯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四如是于四念住串一习一 行故。已能除遣粗粗颠倒。已能了达善不善法。从此无间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于诸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于其未

  • 菩萨处胎经 第一卷·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一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天宫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伽毗罗婆兜释翅授城北双树间。欲舍身寿入涅槃。二月八日夜半。躬自襞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罗跋萨。各三牒敷金棺里。衬身卧上脚脚相累。以钵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四相品上四者数也。相者如经以四种相开示分别。大般涅槃显然可见从此立名。前诸问答皆含三德义略不彰。此品答其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之问。明四相解般若

  • 卷第三·佚名

      施设论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四之二又复阿难。我出母胎。未久之间。即观四方。乃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当为众生演说四圣

  • 纲目分注补遗·芮长恤

    四卷。清芮长恤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严尹。溧阳(今属江苏)人。前明诸生。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朱熹《通鉴纲目》包括正纲和分注。因为系出自朱子,故其间舛漏,世皆牵强解释。长恤考其本源,知分注非出于朱子之手,故凡分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