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冠礼

冠礼

冠【杨氏复曰:有言书仪中冠礼简易可行者。先生曰:不独书仪,古冠礼亦自简易。补注:黄帝以前,以羽皮为冠,以后乃用布帛。其冠之年,天子、诸侯皆十二。】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必父母无期以上丧始可行之。【大功未葬,亦不可行。】前期三日,主人告于祠堂。【主人谓冠者之祖父,自为继高祖之宗子者。若非宗子,则必继高祖之宗子主之,有故则命其次宗子若其父自主之。告礼见祠堂章。祝版前同,但云:「某之子某若某之某亲之子某,年渐长成,将以某月某日加冠于其首,谨告。」若族人以宗子之命自冠其子,其祝版亦以宗子为主,曰使介子。○某若宗子已孤而自冠,亦自为主人以告。】戒宾。【古礼筮宾,今不能,然但择朋友贤而有礼者一人可也。是日主人礼服诣其门,所戒者出,见如常仪。餟茶毕,戒者起言曰:「某之子将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对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病吾子,敢辞。」戒者曰:「愿吾子之终教之也。」对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也。」远则书初请之,辞,遣子弟致之,辞,使者固请,乃许。】前一日宿宾,【遣子弟以书致辞曰:「来日某人加冠于子某之首,吾子将之,敢宿某上。」某人答书曰:「某敢不夙某人。」补注:宿宾是隔宿。「戒之」云云,俗言为覆请也。】

元按:冠礼戒宾宿宾意,古者将举重礼,与事之人必皆斋戒或斋宿,而后从事,故于其初请即谓之戒,于其覆请谓之宿,皆郑重其文义,使人不敢忽。若只请与覆请而已,何为以戒宿名哉?

陈设【设盥帨于厅事,如祠堂之仪。以幕为房于厅事之东北,或厅事无两阶,则以垩画而分之,后放此。司马温公曰:「古礼谨严之事皆行之于庙,今人既少家庙,其影堂亦褊隘,难以行礼。但冠于外厅,笄在中堂,可也。」○刘璋曰:「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元按:二说则冠礼必宜行之家祠。若十分褊隘,方可行于外厅。】

厥明夙兴,陈冠服,【随冠者职分,备新衣服带履梳栉澃掠,皆以桌子陈于房东领北上。酒注盏盘亦以桌子陈于服北。冠笄各以一盘盛之,蒙以帕,以桌子陈于西阶下,执事者一人守之。长子则布席于阼阶上之东,少北,西向。众子则少西,南向。宗子自冠,如长子之席,少南。○程子曰:「今行冠礼,若制古服而冠,冠了又不常着,却是伪也,必须用时之服。」】主人以下序立。【主人以下,盛服就位。主人阼阶下,少东,西向。子弟亲戚皆在后,重行西向北上。择习礼者一人为摈,立于门外,西向。将冠者衣新洁,在房中南面。若非宗子之子,则其父立于主人之右,尊则少进,卑则少退。○宗子自冠则服如将冠者,而就主人之位。】宾至,主人迎入,升堂。【宾自择习礼者为赞,俱盛服,至门外,东面立。赞者少退。摈者入告,主人出门左,西向再拜,宾答拜。主人揖赞者,赞者报揖主人,遂揖而行,宾赞从之。入门分庭而行,揖让而至阶,又揖让而升。主人由阼阶先升,少东,西向。宾由西阶继升,少西,东向。赞者盥洗,由西阶升,立于房中,西向。摈者筵于东序,少北,西面。将冠者出房南面。○若非宗子之子,则其父从出迎宾,入从主人,后宾而升,立于主人之右,如前。】宾揖将冠者,就席为加冠,冠者适房。【宾揖将冠者,出房立于席右,向席。赞者取栉澃掠置于席左,立于将冠者之左。宾揖将冠者,即席西向跪,赞者即席,如其向跪,为之栉,合紒施掠,宾乃降,主人亦降。盥毕,主人揖,升,复位。执事者以冠盘进,宾降一等,受冠笄,执之,正容,徐诣将冠者前,向之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景福。」乃跪加之,兴,复位,揖,冠者适房。○若宗子自冠,则宾揖之就席,主人不降,余同。】冠者服皁衫、大带、云覆,出房立,行再加礼。【宾揖冠者,即席跪,执事者以冠盘进,宾降二等受之,执以诣冠者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谨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永年,享受遐福。」乃跪加之,兴,复位,揖,冠者适房。○杨氏复曰:仪礼、书仪再加宾盥如初。】

冠者公服、革带、纳靴、杂佩具,出房立,行三加礼,【礼如再加,惟执事者以冠盘进,宾降没阶,受之,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赞者彻,再加之冠,宾乃加之。余并同。】

元按:礼文,初加冠巾,服深衣纳履;再加帽子,服皁衫、革带系鞋;三加幞头,公服革带,纳靴执笏,若襕衫纳靴,此自先正典型。但冠用古冠服,程子已戒其伪,今自宜遵时制,如春夏,冠宜用尾缨凉帽,再加易绒缨凉帽,三加益之顶帽。或宦家,初用平顶,次加银顶,三加金顶,亦可。秋冬,冠初用秋暖帽,再加冬暖帽,三加益之顶帽。此或因时制宜之义,但未经名儒议定,宁阙之,不敢擅入。至于皁衫、大带、云履、公服、革带、纳靴,正今朝所尚,故直入之。惟觿韘、刀锤、佩玉之属,文公于芄兰之诗明言成人之佩,吾夫子平居亦无所不佩,而旧文不载,殊为缺典,故僭补之曰:杂佩具,所以备成人之体也。

乃醮。【长子则摈者改席于堂中间,少西南向,众子则仍故席。赞者酌酒于房中,出房立于冠者之左,宾揖冠者就席右南向,乃取酒就席前北,面向祝之曰:「旨酒既清,嘉荐芬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冠者再拜,升席,南向受盏,宾复位。冠者进席前,跪祭酒,兴,就席,末跪啐酒,降席授赞者盏,南向再拜,宾东向答拜。冠者遂拜赞者再,赞者宾左东向少退,答拜。】宾字冠者,【宾降阶东向,主人降阶西向,冠者降自西阶,少东南向。宾字之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某父。」冠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宾或别作辞命以字之,亦可。○补注:古者子生三日,父名之。既冠,则宾字之也。】出就次。【宾请退,主人请礼宾,宾出就次。】主人以冠者见于祠堂,【如祠堂章告事之仪。告辞曰:「某之子某若某亲某之子某,今日冠毕,敢见。」冠者进,立于两阶间再拜,余并同。若宗子自冠,则曰:「某今日冠毕,敢见。」遂再拜,降,复位。余并同。若冠者有曾祖,祖以下祠堂,则各因其宗子而见。自为继曾祖以下之宗,则自见。】冠者见于尊长。【父母堂中南面坐,诸叔父兄在东序,诸叔父南向,诸兄西向,诸妇女在西序,诸叔母姑南向,诸姊嫂东向。冠者北向拜父母,父母为之起。同居有尊长,则父母以冠者诣其室拜之,尊长为之起,还就东西序,每列再拜,应答,拜者答。若非宗子之子,则先见宗子及诸尊于父者于堂,乃就私室见父母及余亲。若宗子自冠,有母则见于母,如仪。族人宗之者皆来见于堂上,宗子西向拜于尊长,每列再拜,受卑幼拜。司马温公曰:冠义,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今则难行。但于拜时,母为起立可也。见诸父及兄,放此。】元按:成人而与为礼,正当教与尊卑长幼之节,岂可令母与父兄答其拜乎?此必汉儒之滥觞,非周礼之旧,所谓非礼之礼也。岂止今日难行而已哉!或曰:然则父母为起,何也?曰:见子成人而深喜,故起,亦见分外重其始事之义。

乃礼宾。【主人以酒馔延宾及宾赞者,酬之以币而拜谢之,币多少随宜,宾赞有差。】【司马温公曰:「士冠礼『乃礼宾以一献之礼。』」注:一献者,献酢酬宾,主各两爵而礼成。又曰:「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注:束帛,十端也。俪皮,两鹿皮也。又曰:「赞者皆与,赞冠者为介。」又曰:「宾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归宾俎。」注:使人归诸宾家也。今虑贫家不能办,故务从简易。】

冠者遂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执友。【冠者拜,先生执友皆答拜。若有诲者则对,如对宾之辞,再拜之,先生执友不答拜。补注今按:仪礼所存者惟士冠礼。自士以上,有大夫、诸侯、天子冠礼,见于家语冠颂大戴公冠与礼记特牲、玉藻者,虽遗文断缺不全,而大概亦可考。如赵文子冠,则大夫礼也;鲁襄公、邾隐公冠,则诸侯礼也;周成王冠,则天子礼也。大夫无冠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其冠也,则服士服、行士礼而已。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诸侯始加缁布冠,缋緌,其服玄端,再加皮弁,三加玄冕。天子始冠,加玄冠朱组缨,再加皮弁,三加衮冕。又君冠必以裸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后处之。又诸侯礼宾以三献之礼,其酬宾则束帛乘马,其详见于仪礼经传通解。】

笄【元按:正文已有「宾为将笄者加冠笄」之语,是宋时女子已有冠,特名加笄,以别于男耳,未必如补注所解。】

女子许嫁笄,【年十五,虽未许嫁,亦笄。补注:笄,簪也。妇不冠,以簪回髻而已。】母为主。【宗子主妇则于中堂,非宗子而与宗子同居则于私室,与宗子不同居则如上仪。】前期三日戒宾,一日宿宾。【宾亦择亲姻妇女之贤而有礼者为之,以笺纸书其辞,使人致之。辞如冠礼,但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亲。】陈设。【如冠礼,但于中堂,布席如众子之位。】厥明陈服,序立,【主妇如主人之位,将笄者双紤衫子,房中南面。】宾至,主妇迎入升堂,【不用赞者。】宾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皆子。【祝用冠礼始加之辞,不能则省。】乃醮,乃字,【改冠礼祝辞髦士为女士。】乃礼宾,皆如冠礼。【旧脱冠礼二字。】补称呼式。【凡妇人自称,于己之尊长则曰儿,卑幼则以属于夫党。尊长则曰新妇,卑幼则曰老妇。非亲戚而往来,各以其党为称。程子曰:「冠礼废,天下无成人。或欲如鲁襄公十二而冠,此不可。冠所以责成人事,十二年非可责之时。既冠矣,且不责以成人事,则终其身不以成人望之也。徒行此节文,何益?虽天子诸侯,亦必二十而冠。」○刘璋曰:「女子笄则当许嫁,然嫁止于二十。以其二十而不嫁,则为非礼。」】

猜你喜欢
  大道上译文·尹文
  提要·毛奇龄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七章 太上·林语堂
  卷二·顾栋高
  卷二十一·吕本中
  颜氏學記·戴望
  卷五下·王应电
  周书·大诰·佚名
  僖公·僖公三年·左丘明
  万善先资集卷四·周梦颜
  無盡意菩薩經〈不分品〉·欧阳竟无
  训 语 鳞 爪·太虚
  佛法是否哲学·太虚
  卷第十·佚名
  佛说长者音悦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 长孙道生·魏收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乡邑七百余家叛显走,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亦聚众自立

  • 志第三十 刑法·刘昫

    古之圣人,为人父母,莫不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闲于未然 ,惧争心之将作也。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大则陈之原野,小则肆诸市朝,以御奸宄,用惩祸乱。兴邦致理,罔有弗由于此者也。暨淳朴既消,浇伪

  • 名山藏卷之六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天顺臣二)◆臣林记(天顺臣二)廖庄锺同章纶邢让刘铉周叙刘俨徐有贞李贤岳正杨瑄王翱轩輗耿九畴刘实石璞年富廖庄锺同章纶○廖庄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弱冠举

  • 卷之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三·余继登

    太祖因享庙,谓礼部臣曰:“经言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人谨方寸于此,而能格神明于彼,由至诚也。然人心操舍无常,有所警而后无所放。乃命礼部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执简书,斋戒三日,凡致斋之期则置朕前,庶朕心有所警省而不敢

  • ◎“共死圈”·恽逸群

    七月十八日起,美国飞机对上海市区作了四次以上的大轰炸,死伤的十分之九是平民,毁损的也多数是平民的房屋财产。这倒不是没有目标或找不到目标,而是为了敌人的一切军事机关都已迁入市区,嵌在居民稠集的场所;如蒲石路迈尔西爱

  • 张礷传·脱脱

    张日韦,字明仲,莒州日照县人。博学广闻,正隆五年(1160)中进士。调任陈留主簿、淄州酒税副使,课税增加了许多,被迁为昌乐令。又改任永清令,补尚书省令史,再任太常博士,兼国子助教。服父丧,服满,调任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再召入朝任太

  • 王世琇传·张廷玉

    王世琇,字昆良,保定府清苑县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归德推官,调工部主事。十五年二月,李自成攻陷陈州,乘胜进攻归德。世琇将启程赴工部就任,其部属约他共守归德,世 琇慨然同意,并且说:“我在此长期为官,临难而去,是不应该

  • 叙论·王葆心

    论曰:吾观山砦用兵之事,既再翦而再生,又再平而再变;以李有实、张福寰十年之支拄,而卒摧灭于王师,岂无故哉!盖有三端以枢纽之:曰会剿也,曰用间也,曰民兵为向导也。皖砦会剿之师,有督兵、有操抚兵、有提兵、有漕兵;鄂砦会剿之师,有督

  • 春秋胡氏传辨疑卷下·陆粲

      成公  呉伐郯 呉本伯爵也后虽益炽浸与中国防盟进而书爵不过曰子亦不以本爵与之故纪于礼书曰四夷虽大皆曰子此春秋之法仲尼之制也而以为不敢擅进退诸侯乱名实者误矣  四夷虽大皆曰子文武成康之时其有旧典矣春

  • 论语纂笺卷九·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归如字一作馈】阳货季氏家臣名虎甞囚季桓子而专国政【定五年季平子卒既葬阳虎囚季桓子六年虎盟公及三桓于周社七年齐人

  • 卷三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六星辰【附】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宋朱子注太一神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也故云东皇汉书云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中宫天极星其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六·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二]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依此勤修行菩薩行。舍利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菩薩藏微妙法門殷勤鄭 重聽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信卷第五(六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信说夫唯心乐国普遍十方。自性弥陀圆融一智。妙应于色声之境。流光于心目之间。就中反妄归真。直下背尘合觉。昔我法藏发弘誓。启极乐之玄途。故佛世尊指西方示韦提之妙域。是乃广长舌覆而同赞。诸余经尽而独留

  • 须摩提女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阿那邠池。有一女名曰须摩提。此女久殖妙因。天殊奇特。受佛高行静心玄室。尔时满富城中有满财长者。远涉诸国募求精婇。因入舍卫城与邠池相见。披释

  • 卷第二十七·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七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五 魏府大觉和尚(南五临济玄嗣) 参临济。济见竖起拂子。觉展坐具。济擿下拂子。觉收坐具参堂去。时众议曰。此僧莫是和尚亲故。不礼拜又不吃棒。济闻令侍

  • 黄檗山寺志·隐元

    《黄檗山寺志》初修于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兴山寺之后。清顺治九年(1652年),隐元禅师在圆悟、通容禅师和居士林伯春、僧行玑所襄辑的旧志基础上重修本志。清道光三年(1823年),住山僧清馥、道暹再次重修。现存的本志系民国

  • 赞灵集·佚名

    赞灵集,编撰者不详。约出于明初。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赞颂洪恩灵济真君(即徐知証、徐知谔)之诗文数十篇,包括碑记六篇、表札九篇、序疏跋文九篇,诗数十首。书中有元人撰〈灵济宫记〉、〈重修灵济宫记〉、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