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信卷第五(六章)

念佛正信说

夫唯心乐国普遍十方。自性弥陀圆融一智。妙应于色声之境。流光于心目之间。就中反妄归真。直下背尘合觉。昔我法藏发弘誓。启极乐之玄途。故佛世尊指西方示韦提之妙域。是乃广长舌覆而同赞。诸余经尽而独留。盖以利生之喜舍心增。应化之慈悲量大。教分九品乃别开方便之门。观明一心。实径直还源之路。圣凡际会如久客归于家乡。感应道交似稚子投于慈母。昧斯至理触类皆迷。信此圆谈事无不达。况复慈光愿摄佛力难思。顺水乘船不劳自力。推门落臼岂有他哉。有愿必迎无机不被。舟石可济狱火顿消。菩萨声闻生彼者无量无数。前贤后圣得道者可捡可寻。[賏*鸟]鹉频伽尚有法音演唱。蜎飞蠕动悉蒙教化恩慈。圣境非虚佛言不妄。何乃爱河浪底沉溺而不忧。火宅焰中焚烧而不惧。密织痴网。浅智之刃莫能挥。深种疑根。泛信之力焉能拔。遂即甘心伏意幸祸乐灾却诽清净之邦。贪恋烦恼之世。焦蛾烂茧自处余殃。笼鸟鼎鱼翻称快乐。皆由善力微而业力胜。信根少而罪根多。是以三界茫茫四生扰扰。尽贪生而兀兀孰解知归。悉逐业以悠悠。不求出要。过去生死却石难穷。未来轮回芥城何尽。匪夙生之有幸岂得遇于斯因。击鼓开囹圄之门宜应速出。逢舟济沉沦之难讵可迟疑。敬顺金文善随佛学。不闻不解者可痛可伤焉。矧兹五浊恶世四面火焚。惟佛一人力能救援既闻妙法宜植净缘。一念信诚万德因种。思齐先哲希悟真常。普皆如说奉行尽心顶礼信受

断疑生信

经云。得为人难。六根完具难。生中国难。值佛道难。兴信心难。盖尝论信之难兴者。缘有其疑也。不断其疑何由生信。故金刚经云。正信希有。法华经云。以信得入。王龙舒云。佛为人医王能救一切病。不能救命尽者佛能度一切人。不能度不信者。盖信者一念之真诚也。若人心念要去身则随去。心念欲住身则随住。是知此身随心念动。有念欲去而身被牵系者。色身坏时惟一念而已。一念到处则无处不到。所以一念信心念佛。求生净土则必到净土。况吾佛世尊诸大菩萨。又有本誓愿力接引往生乎。或问之曰。今有一生持戒念佛。临终不得生净土者何也。答曰。此盖信力不深。行愿之有亏也。兼不曾发菩提之大心。又不曾断十恶之邪行。虽曰修行未尝言行相应。虽曰念佛未尝净念相继。既无真实之功。焉得净土之报也。净名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六祖坛经云。心中若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求生难到。不断十恶之心何佛而来迎。请大师故。见世人不务净心只是口念佛名。于其心外求佛妄想执著。而不自净其心。心造诸恶是谓自丧其佛。又何更别求佛哉。所以道迷即众生悟即佛也。圆通法门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盖忆念者是心念也。信心清净。信行愿俱备也。楞严云。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十恶化为十善。六识化六神通。所以正信心中忆念佛名。净念相继自性弥陀现前。此感彼应临命终时。安得不见佛而生净土乎。凡修净业者。当信佛之言。而行佛之行。心口既不相违。因果决然不昧耳。若也闻而不信信而不行。由画饼之不充饥也。心既无信则生疑谤。既兴疑谤则自昧其心。自昧其心则净土远之远矣。故香山周居士。述慈照莲宗忏序云。导师者化物有方诲人存理。以深信为能入破诸阐提。专念佛为行门令心不乱。加菩提愿心为根本度脱众生。备此三者乃极乐佛土上上品之可登。毗卢果海流流而易到也。又云。此事人人本具个个圆成。无信行愿三字因兹沦坠。呜呼凡为人者。不在福德不在尊贵。不在聪明不在相貌。但具信行愿者。乃生净土之资粮也。四料楝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是约远也。若一念信心念佛即到西方。是约近也。故云亦近而亦远在人之信愿。信不隔丝毫疑而生死转。又云。从是西方过迢迢十万程。资粮若具足何愁去不成是也。所以道信为万善之首。信为百行之宗。华严以十信为成佛之始。法华以正信为入道之门。五根以信根为先。五力以信力为最。是故三世诸佛诸大菩萨历代祖师。修诸功行具大愿力入佛境界成就菩提。未有不从这个信字而入也。鸾法师遇留支观经。即焚仙经。而修净业岂不是这信字也。白侍郎行也弥陀。坐也弥陀。不出这信字也。苏学士佩带弥陀画像。行坐随身。言是西方公据者。盖亦不出这信字也。张善和一生杀牛。临终自见地狱相现。遇僧教令念阿弥陀佛。念未十声见佛接引往生净土。即脱地狱。岂不是信得及而致然耶。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解脱生死海。信能成就佛菩提。嗟乎今时斋人信持戒而不信念佛。信奉佛不信往生净土。是皆自失其大利也。谅哉人天路上以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今有欲快乐人天而不修福。欲出离生死而不念佛。是犹鸟无翼而欲飞。木无根而欲茂。奚可得哉。凡我同盟切须深信诸佛所说。真实非虚。脱苦良方无如念佛。专修净业期出轮回。时不待人慎勿疑悔。可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劝发信心

夫阿弥陀佛者。诸佛中尊四生之父。归信者灭罪河沙。称念者得福无量。凡欲念佛要起信心。若无信心空无所获。是故肇法师云。是事如是者信之相也。是事不如是者不信之相也。夫信为入道之初宗。智为究竟之玄术。诸经首称如是者信也。后曰奉行者智也。故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此是释迦本师劝信处。又云。汝等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此是六方诸佛劝信处又云。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此是往生论劝信处。又云。信者顺之词。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道成。经无丰约非信不传。此是肇法师劝信处。又云。念佛法门不问道俗。不论男女不拘贵贱。修此法者唯要信心。此是大行和尚劝信处。问曰。既言信者未知信何法门。答曰。信意者信凭经中佛说念佛定生净土。信念佛定灭诸罪。信念佛定得佛护。信念佛定得佛证。信念佛临终定得佛来迎接。信念佛不问众生。同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佛生净土。定不堕三恶道。所以劝信念佛。受此法持此念。则往生净土必矣。故大行和尚遣念佛人。心唯信佛。佛则知之他心通故。口惟称佛。佛则闻之天耳通故。身惟礼佛。佛则见之天眼通故。是以大行和尚以此念佛法。劝人生信心也。又喻云。信心者犹如深栽果树。根深故风吹不动。后著果实济人饥渴。念佛之人亦复如是。要由深信得到西方。若无信心空无所获。是故经言。十住菩萨一起信心念佛之后。纵遇恶缘宁舍身命不退信故。维摩云。深信坚固犹如金刚。法珍普照如雨甘露。念佛三昧从深信生。君看净土恒沙佛。尽是当年正信人

天竺慈云式忏主往生正信偈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

 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爱乐心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专念往生心不断

 卧中梦佛即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殷勤精进不断绝

 展转相劝同往生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至七日执持名号心不乱

 佛现其前即往生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一日二日若过等

 系念现前即往生般舟经中如是说

 一日一夜六时中五体礼佛念不断

 现见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县缯幡盖然香灯

 系念不断得往生大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

 现身见佛即往生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九十日中不坐卧

 三昧中见阿弥陀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经颂少分如是说者无穷尽

 愿同闻者生正信佛语真实不欺诳

 佛既显言易往生幸各正信无疑惑

天台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叙

夫四果之明不能测如来之奥。十地之圣不能穷极果之妙。矧兹凡夫生无慧目。陷三界有必固之妄。指净土谬难转之疑。疑之于身知五蕴之未灭。疑之于心知万惑之未遣。疑之于行知六度之未济。由漂沈未济之行。期济于已济之域。在于其己犹惑之。况他人哉。此物情难信为道俗所共疑也。隋智者大师心兴物冥。智将神会。乘时翼教异迹由著。因其所异考其所证。不知其三贤之人乎。十圣之人乎。其为应正等觉妙神化于难思乎。盖亦思之不能知也。但大师念定总持昭晢行业期生净土。间无容发发大师之所有。存者其十疑之文乎。然其文远取诸经。近取诸论。去就其意以取诸传。无离经以备事。无饰辞以增巧。审辞达意。能极九品之所生。乃见大师之用心也。见大师之心者。其于净土之有疑。所谓高天无云群星列彩。经纪之所相殊。躔次之所相异。粲粲然无一而隐者也。予得其文载念能仁所称净土者。累焉诸佛证而成之者。或舌相以覆大千。或潮音而演梵说。余虽陋学不得以相辉映乌可无言哉。故于论首略陈一二以罄予所怀。虽辞肤理浅不足起大师之化。在其先佛证成之义且有归矣

无为杨提刑直指净土决疑序

大愿圣人从净土来。来实无来。深信凡夫往净土去。去实无去。彼不来此。此不往彼。而其圣凡会遇。两得交际者何也。弥陀光明如大圆月遍照十方。水澄而清则月现全体。月非趣水而遽来。水动而浊则月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在水则有清浊动静。在月则无取舍去来。故华严解脱长者云。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亦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是知众生注念定见阿弥陀佛。此乃称性实言非权教也。净土无欲非欲界也其国地居非色界也。生有形相非无色界也。一切众生未寤正觉处大梦中。六道升沈未尝休止。诸天虽乐报尽相衰。修罗方嗔战争互胜。旁生飞走啖食相残。鬼神幽阴饥渴困逼。地狱长夜痛楚号呼。得生人趣固已为幸。然而生老病死众苦萦缠。惟是净邦更无诸苦。莲苞托质无生苦也。寒暑不迁无老苦也。身无分段无病苦也。寿命无量无死苦也。无父母妻子无爱别离苦也。上善人聚无怨憎会苦也。花[袖-由+戒]香食珍宝受用无求不得苦也。观照空寂无蕴苦也。悲济有情欲生则生。不住寂灭非二乘也。智照生死得不退转非凡夫也。三界荡然。譬如四裔丘陵坑坎腐秽所积。溪壑阻绝孰为津梁乃有狂人迷路。于此恶兽魑魅恼害。杂居刀兵水火。或时伤暴风霜霹雳凌厉摧慑罔知城域可以庇覆。饮食衣服未或充足。甘受是苦不求安乐。有佛释迦是大导师。指清净土是安乐国。无量寿佛是净土师。尔诸众生若生彼土则无诸恼。不闻知者固可哀怜。亦有善士发三种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当超佛越祖。净土不足生也。二曰。处处皆净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极乐圣域。我辈凡夫不能生也。夫行海无量。普贤愿见弥陀佛国虽空。维摩常修净土。十方如来有广舌之赞。十方菩萨有同往之心。试自忖量孰与诸圣。谓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至如龙猛祖师也。楞伽经有预记之文。天亲教宗也。无量论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赞首称十胜。智者析理明辩十疑。彼皆上哲精进往生。谓不必生者何其自慢哉。火车可灭舟石不沈。现华报者莫甚于张馗。十念而超胜处。入地狱者莫速于雄俊。再苏而证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谓不能生者何其自弃哉。般舟三昧经云。跌陀和菩萨问佛。未来众生。云何得见十方诸佛。佛教令念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宝积经云。他方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此皆佛言也。不信佛言。何言可信。不生净土。何土可生。自欺自慢自弃己灵流入轮回是谁之咎。四十八愿悉为度生。一十六观同归系念。一念既信已投种于宝池。众善相资定化生于金地。毋辄悔隋误认疑城。即时莲开得解脱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大光明中决无魔事。决疑诸者王敏仲侍郎之编也。开释疑情径超信地。其载要旨最为详审。盖安养国之乡导也。若登彼岸舟固可忘。来者问津斯言毋忽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信卷第五(终)

猜你喜欢
  往古品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卷上·佚名
  卷六十七·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一卷·灌顶
  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下·佚名
  法句譬喻经道利品第三十八·佚名
  三十二相品第九·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信卷第五(六章)·优昙普度
  评沈译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太虚
  卷四 梁·宝唱
  卷第十·晦翁悟明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圆晖
  白话百喻经故事·僧伽斯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应李·唐圭璋

      应李字希泌,号省轩,建阳人。初名棨。咸淳十年(1274)进士,调建阳簿。入元不仕。至大四年(1311)卒。编有事文类聚翰墨大全传于世。   祝英台近   登武夷平林   濯沧浪,歌窈窕,云日弄微霁。屏倚曾空,鹤去几何岁。尚留洞

  • 王玠·隋树森

    王玠,字道渊,号混然子。南昌修水(今属江西省)人。道士。著有《不真集》。 小令 【南吕】金字经 一更无事坐灵台,塞兑垂帘八面开。开,清风入户来。调真息,冲和气有回。 二更天静玩真空,八极无尘月正中。中

  • 艺术的忠臣·闻一多

    无数的人臣,仿佛真珠钻在艺术之王的龙衮上,一心同赞御容的光采;其中只有济慈一个人是群龙拱抱的一颗火珠,光芒赛过一切的珠子。诗人的诗人啊!满朝的冠盖只算得些艺术的名臣,只有你一人是个忠臣。“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我知

  • 卷六·沈德潜

    ☆徐元文字公肃,江南昆山人。顺治己亥赐进士第一人,官至大学士。○登Ю﹀峰高峰直上势崔嵬,闽越雄州一柱开。路转千盘随石笕,崖临百丈耸丹台。鸟飞天外山如镜,人到云中海似杯。便欲凌虚生羽翼,然绁马阆风来。○春日阅武召百

  •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五五 山西道监察御史戈源奏请将誊录计字议叙不拘年限折·佚名

    二五五 山西道监察御史戈源奏请将誊录计字议叙不拘年限折乾隆四十年四月初二日山西道监察御史臣戈源谨奏,为敬陈管见,仰祈圣裁事。恭惟我皇上稽古右文,爰命儒臣详考旧籍,纂为四库全书,除刊刻流布外,并令校写秘本,以昭垂万世

  • 严震传·刘昫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世代为种田人家。凭借财物在乡里闻名。至德(756)、乾元(758)以后,震多次拿出家财来资助驻边军队,授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东川节度判官韦收向节度使严武推荐震的才能,于是授予合州长史。到了严

  • 卷三百四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唐高祖武德三年谓左右曰名实须相副高丽虽臣於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温彦博等谏曰辽东本箕子国

  • 卷二·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南宋馆阁録卷二     宋 陈騤 撰省舍秘书省初复是时驻跸绍兴府寓於火珠山巷【绍兴元年五月秘书少监程俱请以火珠山巷孙氏及吕惟明没官屋二所权置局从之见秘书省圣旨簿】绍兴二年移跸临安府始寓於宋

  • 卷十一·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十一      宋 张虙 撰仲冬之月仲冬者斗建子之辰也汉志云孳萌於子则子孳也夏正爲十一月日在斗十一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斗初度元嘉历云日在斗十四度日与斗建常相合子与丑合故十一月斗建子则

  • 禹贡说断卷四·傅寅

    宋 傅寅 撰淮自桐柏孔氏曰桐柏山在南阳之东唐孔氏曰地理志云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淮水所出水经云出胎簮山东北过桐柏山胎簮盖桐柏之傍小山传言南阳郡之东也胎簮山即桐柏也后世又别名之耳禹谓淮自桐柏不应桐柏

  • 长寿王经·佚名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ldquo;昔有菩萨为大国王,名曰长寿;王有太子,名曰长生。王治国以政,刀杖之恼不加吏民,风雨时节五谷丰熟。有邻国王治行暴虐,不修正治国

  • 第四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尔时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无垢如镜之地。彼诸天众。业地镜中。自见其身。分分明了。彼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业地镜中。得见自身。额中所现业果生死。如彼某时某处某国某因某缘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三·澄观

    第九善慧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前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亦能于相自在。而未能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为令此分得圆满。故次有此来。言善慧者。摄大乘云。由得最胜无碍智故。无性释云。

  • 卷第二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用纯黑羊毛作敷具学处第十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用纯黑羊毛。自作敷具或复使人。由其难得复是贵价。时诸苾刍为营造故多诸事业。妨废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发表于1926年的中篇小说,为作者成名作。小说以沉郁的浪漫笔调描写青春的觉醒和真诚的爱情。主人公——20岁的大学生“我”在旋途中和情窦初开的14岁舞女萍水相逢,逐渐倾心,“我”尾随舞女所属

  • 谗书·罗隐

    文别集。唐罗隐著。皆讽刺小品,作者谓用以“自谗”,故名。《郡斋读书志》著录《谗书》五卷,原本久佚,长期赖抄本流传。今传《谗书》五卷刻本,系清嘉庆间吴骞据吴翌凤抄本校补印行,附校一卷,辑入其所刊《拜经楼丛书》

  • 古今词论·王又华

    词话。一卷。清王又华编。王又华(生卒年不详),字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古今词论》编于康熙年间,汇集宋至清初二十六家论词之语。其中较著名的词论家有杨缵(守斋)、张炎(玉田)、王世贞(元美)、杨慎(升庵)、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