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安岩严尊者

禅师讳自严。生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沙门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者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 太宗皇帝。尝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山。公依止五年。密契心法。辞去渡怀仁。江有蛟。每为行人害。公为说偈诫之。而蛟辄去。过黄杨峡。渴欲饮。会溪涸。公以杖擿之。而水得。父老来聚观。合爪以为神。公遁。去武平南黄石。岩多蛇虎。公止住。而蛇虎可使令。四远闻之大惊。争敬事之。民以雨旸男女祷者。随其欲应念而获。家画其像。饮食必祭。邻寺僧死。公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夜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而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且慢已。去僧伽梨。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帽其首。而衣以白服。公恨所说法。听者疑信半。因不语者六年。岩寺当输布。而民岁代输之。公不忍折。简置布束中祈免。吏张晔欧阳程者。相顾怒甚。追至问状不答。以为妖。火所著帽明鲜。又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是时亦语。去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公住三年。而成丛林。乃还南安。江南眠槎。为行舟碍。公舟过焉。摩挲之曰。去去莫与人为家槎。一夕荡除之。有僧自惠州来。曰河源有巨舟著沙。万牛挽不可动。愿得以载砖。建塔于南海。为众生福田。公曰此阴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阴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纳福荫菩提。僧即舟倡偈。而舟为动。万众欢呼。至五羊。有巨商。从借以载。僧许之。方解繂。俄风作。失舟所在。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公谨愿。公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章句。吾伊上口。公示人多以偈。然题赠以之中四字于其后。莫有识其旨者。异迹甚著。所属状以闻 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赵安仁已下。皆献诗。公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初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卧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谥曰定光圆应禅师。

赞曰。圆通诮曹将军。而不屈。问军旅事而不答。此其识能知宗也。南塔初不受南平王之请。及闻移祸及人。因屑就之。此其行高一世也。学者囿于法爱。故初公语分生死。所以发其机。至于定应。则全提大用。于其化时曰。吾此日生。于化时而曰生。最后之训也。临祸福死生之际。能如彼四老人。则正宗已坠之纲。尚可理也。

猜你喜欢
  国清百录 第四卷·灌顶
  评新有鬼论与新无鬼论·太虚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四·介庵悟进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佚名
  重编曹洞五位卷下·慧霞
  入楞伽经卷第六·佚名
  卷第十九·佚名
  安乐集卷上·道绰
  三 明 论·太虚
  七佛父母姓字经·佚名
  大觉琏禅师·惠洪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佚名
  第四品 分别品·佚名
  大鱼事经全文·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邯郸记目录·汤显祖

    第一齣 标引第二齣 行田第三齣 度世第四齣 入梦第五齣 招贤第六齣 赠试第七齣 夺元第八齣 骄宴第九齣 虏动第十齣 外补第十一齣 凿郏第十二齣 边急第十三齣 望幸第十四齣 东巡第十五齣 西谍第十六齣 

  • 卷八十七·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八十七目录【起一百十字至一百十一字】霜叶飞【又一体】张炎刘基前调【又一体】无名氏击梧桐【又一体】李甲李珏八宝妆【又一体】李甲大圣乐【又一体】

  • 卷二百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六 刘宰 东阳道旁涵碧亭 四山委苍翠一沼湛清涟云飞松竹碍石堕藤萝牵泉音乱丝竹鸟语赓笑言斯亭作者谁俛仰四百年栋宇有兴废篇章足流传官道纷往来此地旷

  • 卷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六正宗【四】李白【下】防山僧不遇作【金陵】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堦有鸟迹禅室无人开窥牕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徊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

  • 卷三百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六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

  • ●卷五十·徐梦莘

      靖康中帙二十五。   起靖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乙酉,尽二十九日癸巳。   秀水间居录曰:蔡京四入相崇甯元年拜相四年罢大观元年复入三年。又罢政和元年复入宣和初。又罢六年冬王黼罢相白时中李邦彦并拜太少宰未几京

  • 束皙传·房玄龄

    束皙字广微,陽平元城人。汉代太子太傅..广的后代。王莽末年,..广的曾孙孟达躲避战乱,从东海迁居到沙鹿山的南边,于是去掉..字的足旁,便改姓束。祖父束混,是陇西的太守。父亲束龛,是冯翊太守,都有好名声。束皙博学多闻,与哥哥束

  • 张绍登传·张廷玉

    张绍登,字振夫,南城人。崇祯时举人,授应城知县。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攻应城,绍登同训导张国勋、乡官饶可久全力抵御,力战一昼夜,斩获甚众。义军暂撤走。本县侍郎王蠨之子王权与本族有怨仇,怨家暗中引导义军再来攻城。国

  • 卷101·陈邦瞻

    ○北方诸儒之学理宗嘉熙二年冬十月,蒙古姚枢建太极书院于燕京。初,蒙古破许州,得金军资库使姚枢,时北庭无汉人士大夫,太祖见之甚喜,特加重焉。及阔端南侵,俾枢从杨惟中即军中求儒、释、道、医、卜之人,枢招致稍众。及拔德安,得

  • 李固·苏辙

    孔子谓颜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而不行,则何以利人?舍而不藏,则何以保身?圣人之于天下,理极于是而已。陈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宣淫于朝,泄冶强谏以死。《春秋》书之曰:“陈杀其大夫泄冶。”君虽无道,而

  • 四年·佚名

    (甲辰)四年清雍正二年春正月1月1日○丙子朔,以沈埈爲執義,趙尙慶爲正言,姜必慶爲校理,徐命淵爲承旨,李眞儒爲大司成。○江原監司鄭思孝,狀褒原州牧使崔昌敏,治績、賑政爲一道最,吏曹覆啓請加資,許之。1月2日○丁丑,流星出畢星下,又

  • 晏子饮景公酒公呼具火晏子称诗以辞第十五·晏婴

    晏子饮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晏子辞曰:“《诗》云:‘侧弁之俄’,言失德也。‘屡舞傞傞’,言失容也。‘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既醉而出,并受其福’,宾主之礼也。‘醉而不出,是谓伐徳’,宾之罪也。婴已卜其日,未卜其夜。”公曰:“善。”举

  • 卷七十九·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九诸侯之孝不溢易节【卦名】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程颐传曰泽之容水有限过则盈溢是有节故为节也君子观节之象以制立数度凡物之大小轻重高下文质

  • 提要·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疑问 附诗辨说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疑问七卷元朱倬撰倬字孟章建章新城人至正二年进士官遂安县尹宼至吏卒逃散倬独坐公所以待尽及寇焚廨舍乃赴水死盖亦忠节之士元史遗漏未载

  • 农战第三·商鞅

    题记:商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农战政策,并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农战的重要性,提出要根据民众在农战中的功绩受官加爵,那些儒生、说客、商人不参加农战,不能受官加爵。平常国君用来勉励民众的是官职和爵位。可是国家得以兴旺的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二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二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之余经云。尊贵者。此是那罗延天。外道计此天湛然常住不动。而有辅相造成万物。譬如人主无为而治。有司受命行之。以能造之主更无所尊贵者。故云

  • 事类赋·吴淑

    初名《一字题赋》。类书。北宋吴淑编撰。三十卷。淑字正仪,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南唐,为内使,入宋后官至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与修《太平御览》、《广记》、《文苑英华》等。著有《字义》、《江淮异人录》、《秘图闲谈

  •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林语堂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