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

开府仪同王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瑜伽本经都十万偈。有十八会。初会经名一切如来真实摄。其经说五部。佛部(毗卢遮那佛以为部主)金刚部(阿閦佛为部主)宝部(宝生佛以为部主)莲花部(阿弥陀佛以为部主)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以为部主)彼五部主。各有四菩萨以为眷属。前右左背而安列。四内供养。各属四部。次第应知。四外供养亦属四部。四门钩索锁铃。四部次第应知。

又有四方贤劫中十六大菩萨。表贤劫中一切菩萨。

又外有五类天。一一类有四天。总有二十天并妃后。

复有五类成二十。五类者上界四天。

住虚空四天游虚空四天

地居有四天居地底四天

瑜伽部曼茶罗有四。一金刚界。二降三世。三遍调伏。四一切义成就。此四曼茶罗。表毗卢遮那佛内四智菩萨。谓金刚灌顶莲花羯磨为四智。

又四智谓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为四智矣。又一一曼茶罗。建立六曼茶罗。所谓大曼茶罗。三昧耶曼茶罗。法曼茶罗。羯磨曼茶罗。四印曼茶罗。一印曼茶罗。唯降三世曼茶罗具十曼茶罗。余皆具六曼茶罗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大智印。以五相成本尊瑜伽。三昧耶印(以二手和合金刚缚发生成印)。

法智印(名本尊种子法身三摩地一切契经文义)羯磨智印(以二手金刚拳如执持器仗幖帜如身威仪形)。

又瑜伽中四种眼(敬爱法)。炽盛眼(钩召)忿怒眼(降伏心杀害烦恼也)慈悲眼(除毒息怨敌也)。

又一切如来教集瑜伽中。一百二十种护摩。依二十五种炉。于护摩炉中。契印幖帜各异。所求迅速成办。世间出世间成就果报。诸会浩汗文义稍多。恐文繁。且略指方隅。依毗卢遮那成道经。大本十万偈。可有三百卷经。唐国所译略本七卷。此经中。说一百六十心十缘生句。及五轮。地轮水轮火轮风轮空轮也。此经中。二种修行。菩提心以为因。大悲以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依胜义世俗。二谛若依胜义修行。建立法身曼茶罗。是故此经中说。先称虚空中曼茶罗。是故观本尊法身。远离形色犹如虚空。住如是三摩地。若依世俗谛修行。依四轮以为曼茶罗。本尊。

圣者若黄色。住地轮曼茶罗(其形方名金轮)圣者若白色。住水轮曼茶罗(其形圆名水轮)圣者若赤色。住火轮曼茶罗(其形三角)圣者若青若黑。住风轮曼茶罗(其形如半月)大曼茶罗安于八叶莲花台。五佛四菩萨安于台叶。中曼茶罗外。又有三种曼茶罗。一者一切如来曼茶罗。二者释迦牟尼曼茶罗。三者文殊师利曼茶罗。此曼茶罗。名为大悲胎藏曼茶罗。若弟子受灌顶法。小曼茶罗极微妙委曲。余部所不代。此中修行供养。兼存二种法谓事与理为二也此经中。护摩火天有四十种。就中一十二种火为最胜。炉形及木。有乳果类苦练。所用各不同。东西南北祈愿各殊。内外护摩亦依五轮。求四种事速疾成就。息灾增益降伏敬爱。所请火天各各不同。寂静熙怡忿怒喜怒。次第应知。

若苏悉地经。教中依三部。所谓佛部(五佛顶等)莲花部种类甚多。金刚部金刚萨埵等。变化无量。有三种三昧耶。佛部莲花部金刚部。有三部心真言。

尔那尔迦(半音呼一)阿嚧力(二)嚩日啰(二合)地叨(二合)(三)

部主有三种。金轮王佛顶佛部主。莲花部主马头观自在。金刚部主三世胜金刚。

三种部母。佛部佛眼以为部母。莲花部白衣观自在以为部母。金刚部忙么鸡菩萨以为部母。

三种明妃。佛部无能胜菩萨以为明妃。莲花部多罗菩萨以为明妃。金刚部金刚孙那利菩萨以为明妃。

三种忿怒。不动尊佛部忿怒。忿怒钩莲花部忿怒。军茶利金刚部忿怒。

有四种界。金刚橛地界。金刚墙八方界。金刚网上方界。密缝。阿三莽拟你界。

又有四种界。结护曼茶罗。金刚索护东方。金刚幢幡护西方。金刚迦利护南方。金刚峰护北方。又大界名商羯罗。设佛顶轮王等邻近。不被障碍。此经中。修真言者成就世间悉地。依时依处。时者谓三时。处谓本尊像前。有供养五种。除阏伽。一者涂香。二者花鬘。三者烧香。四者饮食。五者灯明。白(北)黄(东)黑(南)赤(西)随息灾增益降伏敬爱。所求应知。成就者十八种物随身。广如经说。

三时澡浴三时换衣。一月分为四时。从月生一日至八日。应作息灾。从九日至十五日。应作增益。从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应作降伏。从二十四日至月尽日。为敬爱法。[麩-夫+主]呬耶经亦同苏悉地。说分布曼茶罗。及絣地法。此经中极微细。不可具录。

又八方。其护持帝王营从兵法。五天竺国深敬信佛法。于帝王可传。苏婆呼童子经。此经中说办求成就人护摩。杵金银铜铁石水精佉陀罗木等。无量种各不同杵。五股三股一股。长十六指为上。十二指为中。八指为下。乃至一指节者为下。此经中说。不持金刚杵。念诵者无由得成就。金刚铃者。是般若波罗蜜义金刚杵者是。菩提心义。能坏断常二边。契合中道。有十六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证金刚三摩地获金刚智。坐金刚座。亦是一切智智。亦名如来自觉圣智。若不修此三摩地智。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恐文繁不能广述。若广释。穷劫不可说尽。怚唎三昧耶经。同毗卢遮那集会。所有圣众修行教法。自性成就。此教中修行者。但住菩提心。大悲志愿。不舍无尽众生界。所不应事不可建不可食若为者犯三摩耶。此经中。说诵大轮金刚真言。不染诸愆过。以为方便。现生一切真言速疾成就。此经中不动尊等。四十二如来僮仆使者。若修真言行菩萨。坚持菩提心。我等承事供养拥护。食彼修行者残食。彼等至无上菩提诸有作障者毗那夜迦不。得其便。速证无上菩提。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

猜你喜欢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李通玄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明雪
  卷第五十一·霁仑超永
  費隱禪師語錄目次·费隐通容
  卷三百三十四·佚名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四卷·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一·瞿汝稷
  大光明藏序·宝昙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佚名
  俱舍论疏 第十五卷·法宝
  大使咒法经·佚名
  第六十章 世间与教之爱护行政·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二·智顗
  卷二十三·赞宁
  第二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汝迕·唐圭璋

      汝迕字叔午,一作叔鲁,号寒泉,乐清人。商王元份七世孙。登嘉定七年(1214)进士,佥判雷州,谪官而卒。   清平乐   初莺细雨。杨柳低愁缕。烟浦花桥如梦里。犹记倚楼别语。   小屏依旧围香。恨抛薄醉残妆。判却寸心双

  • 安陆集 全文·张先

      醉垂鞭(正宫)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  朱粉不须施,花枝小。春偏好。娇妙近胜衣。轻罗红雾

  • 卷380 ·佚名

    王珪 赠礼部尚书唐质肃公挽词二首 偶歇延英对,如何遽不来。 卹恩天子厚,遗直世人哀。 路转侵龙耳,星沈近斗魁。 送车知几乘,莫赋泰山颓。 王珪 赠礼部邵安简公挽词 独骑箕尾去凌虚,枉驾追锋作

  • 卷九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郑震清隽集钞郑震後更名起字叔起号菊山闽连江人早年塲屋不利弃举业更读书客京师三十余年历主於潜诸暨萧山学晩为安定和靖书院堂长又开讲於平江无锡伏阙论史嵩之淳佑丁

  • 列传第三十六 刘弘 陶侃·房玄龄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祖馥,魏扬州刺史。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少家洛阳,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家太子门大夫,累迁率更令,转太宰长史。张华甚重之。由是为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

  • 點校說明·叶隆礼

      契丹國志二十七卷,題名宋葉隆禮撰,是迄今為止記載遼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比較早、比較有系統的一部史書,它比元代官修的遼史約早百年,又是官修遼史的重要參考書之一。   契丹國志又稱契丹志或遼志,體裁不完備與遼史相

  • 第五卷·况周颐

    岁在甲午,东败于日,割地媾和。李文忠忍辱蒙垢,定约马关。一日宴会间,日相伊藤博文谓文忠曰:“有一联能属对乎?”因举上联曰:“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文忠猝无以应,愤愧而已。翌日乃驰书报之,下联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佚名

    万历八年三月庚子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怀柔伯施光祖祭裕陵○辛丑谕都察院以将谒 山陵百务俱从省约内外随行者不许骚扰百姓○升湖广右布政使刘志伊为应天府府尹○升户部郎中截燿为四川副使○壬寅升四川巡抚都察院右佥都

  • 第三八○禀同治七年六月初四日一二二○九--二三·佚名

    竹北一保长刘永禀请分府富,饬九芎林保长分摊当差具禀治下竹北一保保长刘永,为据情禀恳,恩准察批,饬限摊事。切永自承当竹堑首保保长,差务罔敢怠惰,所有辖内分办保伙,俱各遵循当差。凡遇硝磺、铅子、大差

  • 提要·熊方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补后汉书年表    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补后汉书年表十卷宋熊方撰方字广居丰城人由上舍生官至右廸功郎权澧州司户叅军是书前有进表不着年月表中有皇帝陛下奋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

  • 杨简传·脱脱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1169)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被任命为富阳主簿。恰好陆九渊路过富阳,他们问答时互相投合,于是就确定了老师和弟子之礼。富阳百姓多经商而不懂学问,杨简兴学养士,文风更加振兴。杨简任绍兴府司理,他

  • 陈友定传·张廷玉

    陈友定,又名有定,字国安,福清人,后迁居汀之清流。世代务农。为人沉着勇敢,是一位轻生重义、救人危难的游侠之士,深受乡亲们的敬服。至正年中,汀州府判蔡公安到清流招募民兵讨伐贼寇,陈友定应募前往。蔡公安与他交谈之后,对他另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命将考上自髙庙至今亲征之外凡大举平敌出塞者悉纪之按洪武初年定出师献俘仪注録之遣将出师授节钺礼仪前期拱卫司设大将军次于午门外兵部官备节钺陈于奉天殿内架上内使监设御座于殿中侍仪司设大将军拜位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六年正月十一日河南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钦奉 圣训据实覆奏事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臣】齎摺

  • 卷十九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孔颖达

    康王既尸天子,尸,主也,主天子之正号。○马本此句上更有“成王崩”三字。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既受顾命,群臣陈戒,遂报诰之。因事曰遂。康王之诰求诸侯之见匡弼。[疏]“康王既”至“之诰”○正义曰:康王既受顾命,主天子之

  • 第四 抵巇 4·王诩

    【原文】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①。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②。圣人者,天地之使③也。世无可抵④,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⑤,可以检下⑥。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⑦。【注释】①合离:分合。

  • 周易经传训解·蔡渊

    二卷,宋蔡渊著。朱彝尊《经义考》作四卷,佚一卷,存三卷。而此本唯存上、下经,名《周易卦爻经传训解》。董真卿《周易会通》说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格别之。此本与之合。但书名多“卦爻”

  • 作佛形像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叙优填王造佛之形像,说造像之功德。造立形像福报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