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文季传

沈文季字仲达,是吴兴武康人。其父沈庆之,在刘宋时官至司空。

文季从小便以宽雅正直闻名。孝建二年(455),起家出仕任主簿,后被征召为秘书郎。由于其父沈庆之功勋卓著,大明五年(461),朝廷封文季为山陽县五等伯爵。后转任太子舍人,新安王北中郎主簿,西陽王抚军功曹,江夏王太尉东曹掾,迁任中书郎。后来沈庆之被景和所杀,兵士甲仗包围宅邸,抓捕他的几个儿子。文季的长兄文叔对文季说:“让我去死,你来报仇。”就上吊自尽了。文季挥刀纵马闯出重围,来抓他们的人不敢追击,文季这才得以逃脱。

明帝即位,起用文季为宁朔将军,后升至太子右卫率,建安王司徒司马。赭圻平定后,被任命为宣威将军,庐江王太尉长史。出任宁朔将军、征北司马、广陵太守。转任黄门郎,兼任长水校尉。明帝大宴朝臣,任命南台御史贺臧为柱下史,检举喝酒没醉的人。文季因为不肯饮酒,被赶下大殿。

晋平王刘休..为政南徐州,明帝问褚渊须派什么人去辅佐休..,褚渊推举了文季。转任宁朔将军、骠骑长史、南东海太守。休..被杀后,虽然用王侯的规格办理后事,但很多臣僚还是不敢前往行吊。只有文季独自去他墓前致哀。后出任临海太守。元徽初年,迁为散骑常侍,兼任后军将军,后转任秘书监。又出任吴兴太守。文季喝酒可喝五斗,其妻王氏,是王锡之女,喝酒也可以喝三斗。文季和妻子终日对饮,却什么事也不耽误。

升明元年(477),沈攸之造反,太祖加任文季为冠军将军,都督吴兴钱塘军务大事。沈攸之原来曾奉景和之命杀沈庆之。这次文季捕杀了攸之的弟弟新安太守沈登之,并诛杀其宗族。被朝廷加官持节,进号征虏将军,改封略陽县侯爵,食邑千户。第二年,迁任丹陽尹,将军称号仍旧。齐王国初建时,任侍中,兼任秘书监。建元元年(479),转任太子右卫率,侍中官职如故。改封西丰县侯爵,食邑一千二百户。

文季刚猛不阿,进退有度。司徒褚渊是当世望族贵胄,颇以门户自高看低别人,文季不为所屈。世祖(萧赜)在东宫时,于玄圃宴会朝臣。文季屡次向褚渊劝酒,褚渊很愤愤不平,报告世祖说:“沈文季说我为政他的旧郡,屡次给我加酒。”文季说:“《诗经·小雅·小弁》说:‘惟桑与梓,必恭敬止。’看到老宅旁的桑树和梓树,都要恭敬地停下来行礼。怎能像阁下亡国失土,不识故乡。”又说到敌虏来犯的事情,褚渊说:“陈显达、沈文季是当今将才,足以委任边事。”文季忌讳被人称作武将出身,于是发怒,对世祖说:“褚渊自称是忠臣,不知他身死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宋明帝?”世祖笑着说:“沈帅醉了。”中丞刘休检举这件事,被皇帝恕免。后来豫章王在北宅后堂集会,文季和褚渊都喜欢演奏琵琶,酒后,褚渊取饼乐器,演奏《明君曲》。文季便离席大呼:“沈文季不能作艺伎。”豫章王萧嶷又排解说:“这并不能有损仲容的德望。”褚渊神色不变,曲终而止。

文季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将军,侍中官职依旧。迁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征虏依旧。世祖即位后,文季转任太子詹事,常侍依旧。永明元年(483),出任左将军、吴郡太守。永明三年(485),进号平东将军。永明四年(486),迁任会稽太守,将军称号不变。这时由于连年税敛沉重,百姓心怀怨恨。富陽人唐..之侨居在桐庐,祖辈相传以图墓为业。..之自称他家墓地有王气,并在山中得到金印,大肆传扬蛊惑人心。永明三年冬天,..之集合同党四百人,向富陽进发,一路抢掠百姓,富陽县令何洵飞报鱼浦子巡逻长官从亻系公,发动鱼浦村男子防卫县城。永兴派西陵驻防军首领夏侯昙羡率领官兵及近左边民起兵赶去救援。..之于是攻陷富陽。会稽郡丞张思祖派台使孔矜、王万岁、张繇等率全副武装官兵和百姓,防卫永兴等十个属县。文季也派兵救援钱塘。..之攻至钱塘,钱塘令刘彪、戍军首领聂僧贵派队长张..在小山狙击,终因不敌,战败。..之进兵抑浦,在此登岸后火烧郭邑,刘彪弃县逃走。文季又发吴、嘉兴、海盐、盐官的民兵救援。反贼分兵进攻各县,盐官令萧元蔚、诸暨令陵琚之一起逃走,余杭令乐琰战败而逃。这年春天,..之在钱塘称帝,立太子,把新城戍所定为天子宫,县署为太子宫。其弟唐绍之为扬州刺史。钱塘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任太官令。又因献铤数千口为..之打造兵器,加官尚方令。..之分派部下高道度等围攻东陽,东陽太守萧崇之、长山令刘国重拒敌被害。崇之字茂敬,太祖族弟。这次临难,坚贞果烈。被追赠冠军将军,太守官职不变。反贼占领东陽郡。..之又遣伪会稽太守孙泓去取山陰,适逢会稽太守王敬则去朝见天子,因此..之以为可以乘虚而入。孙泓进至浦陽江,郡丞张思祖派浃口武装首领汤休武拒敌,大破敌军。皇上在乐游苑,听说..之作乱,对豫章王萧嶷说:“宋明初年,九州同反,鼠辈胆敢作乱,看我给你们当头一棒。”派禁军数千人,马数百匹东征。反贼乃乌合之众,畏惧骑兵。官军至钱塘,贼军一战而溃,遂擒杀了..之,进兵平定了诸郡县。

中央军乘胜追击,百姓大受掠夺。大军还朝,皇上听说这件事,将军队主帅前军将军陈天福处死,陈尸街头示众,左军将军中宿县子爵刘明彻罢官削爵发配东冶。陈天福本是皇上爱将,这次被处死,朝野大为震动。陈天福善使马矛肖,至今将领们还在效法他。

御史中丞徐孝嗣奏道:“风闻山东群盗,剽掠各城,虽然很快被歼灭,却也暂时干扰了王政。许多郡县缺乏攻守的安排,仓府钱粮多南齐书有被侵耗的弊端。应扬善惩恶,使其各得其所。吴郡所属的盐官令萧元蔚、桐庐令王天愍、新城令陆赤奋等人,所治县被轻易攻破,都没有经过激战就弃职逃走。萧元蔚、王天愍已回来,陆赤奋不知在哪里。又有钱塘令刘彪,富陽令何洵,率领兵民力战不敌,弃城回京。剩下建德、寿昌,在被敌截断的上流,不知道是否被劫掠?吴兴所辖余杭县被攻破,县令乐琰率军民前往迎战,不敌,弃城逃走。会稽所辖诸暨县,为贼所破,县令陵琚之不拒敌战斗,弃城逃走,现不知去向。查元蔚等人狂妄倚恃朝廷厚爱,在近京之地为官竟隐情不报,这种作法导致这场劫掠的扩大。会稽郡丞张思祖借口基础不好,没有尽到责任,虽然也做了一定努力,但最终也没有把那里治理好。平东将军吴郡太守沈文季、征虏将军吴兴太守、西昌侯萧鸾对关、河一带负有责任,那是显示朝廷威德的重任。责令刘彪、乐琰、何洵停职审查,张思祖、沈文季职务不变,萧鸾等听候论处。”诏令萧元蔚等免官,张思祖、萧鸾、沈文季免予处分。

沈文季坚决辞去了会稽的官职,转任都官尚书,加任散骑常侍。又出任持节、都督郢州、司州的义陽诸军事、左将军、郢州刺史。调回后任散骑常侍,领军将军。世祖对文季说:“南方士人许多年来没有做过仆射之官了。”文季回答说:“南方风气衰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沈文季虽不读书,每每出语却必有辞采,当世盛赞他的应对。他最擅长玩围棋的..和弹棋。

因病迁任金紫光禄大夫,增加二十名亲信,常侍不变。转任侍中,兼任太子詹事,迁任中护军,侍中职务不变。以家为府。隆昌元年(494),再次任领军将军,侍中职务不变。参与废掉郁林王的计划,高宗(萧鸾)想让沈文季去江州为政,派近臣单景隽去说明旨意,文季嘴上谦让,称自己年老不愿外出,又问右执法的位置上是否已有人选,单景隽回去如实汇报。延兴元年(494),迁任尚书右仆射。

明帝(萧鸾)即位,沈文季加任太子詹事,增邑五百户。尚书令王晏曾戏称文季是吴兴仆射。文季回敬道:“琅笽执法,似乎不出卿门。”又加任散骑常侍,仆射不变。建武二年(495),敌虏进犯寿春,豫州刺史丰城公遥昌,环城固守,敌寇多次派遣小鄙部队袭击,明帝深为忧虑,派沈文季领兵镇守寿春。文季入城后,禁止流动部队出城,城门洞开,严加防守,敌军很快退走,百姓无所损伤。朝廷增封他一千九百户。又加任护军将军,仆射、常侍职务不变。

王敬则谋反,朝廷命沈文季领兵驻扎湖头,防守京路。永元元年(499),文季转任侍中、左仆射,将军职位不变。始安王萧遥光谋反,当夜,他派三百人突袭沈宅去取文季,想任文季为都督,恰好沈文季已回朝廷。第二天,文季和尚书令徐孝嗣守卫宫城,身穿戎装一起坐在南掖门上。适时东昏侯已开始杀戮,徐孝嗣深怀忧虑,想与文季谈论世事,文季却以别的话引开,终于没有谈到。事情平定后,加任文季为镇军将军,置府。侍中、仆射职务不变。

沈文季见世道昏乱,托词老病,不再参预朝政。其兄的儿子沈昭略对文季说:“叔父六十岁官至员外仆射,想辞官不干,能办得到吗?”文季笑而不答。沈文季和徐孝嗣一起被杀。其日文季先被召见,文季意识到失败,举动如常,登车回头说:“此行一去恐怕就不能回来了。”死于华林郡,时五十八岁。朝野都认为他太冤了。中兴元年(501),追赠沈文季为侍中、司空,谥号“忠宪”。

本史作者认为:民以食为天,这是治国者的要训,足食足兵,老百姓就听话了。屯田的政策,实在是战守兼重的策略。如同当年全国施行耕殖,因而战败了羌、戎,韩浩、枣祗,也曾建议华夏置典农之官和大佃之议。战争期间,城池险要,堡垒遍布疆土,粮食运输,是很难保证供应的。俗话说一夫不耕,便有人饥馁,而边地戍卒成千上万。所以应当充分利用土地,让军队因地制宜解决粮食问题。战事轻缓时就躬耕,情况紧急时就战斗。如果每年都有余粮,那么就会有大量的储备待用。这些前代的成功治国治军者,都讲得很清楚。东晋以来,没有从容来制定长远政策,军队出征,很少有几顿饱饭吃,都城守军,人心恐惧。靠县兵援救,需要很多时日,冒风行水,漕运艰长。就算倾尽仓储,以前用木牛流马来运输,尚觉为弊不浅,而田积的地区,只有江淮一带,即便是郡国一齐行动,也是远水不解近火。所以,吴国曾在江南屯田,魏国也曾在淮北进行类似工作,而石横开漕,都是互相支持互相依赖,以待来敌。徐孝嗣处在艰窘之日,较早地提出了这个策略,如果君王没有高明的策略,老百姓就要受艰困,虽然徐孝嗣能够观机而动,但他的建议几乎等于白说,真是可惜。

赞语:孝嗣担任宰相,其风范气度堪称表率。有容有业,足以立身朝堂。文季在任职期间,也有很光彩的风仪。他二人像同时翻沉南齐书的舟船一样,运气一块儿消失掉了。

猜你喜欢
  光武帝纪第一·范晔
  卷四百一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九·脱脱
  圣安本纪卷之五·顾炎武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陈邦瞻
  七国考卷六·董说
  卷之二·佚名
  一三六一 两广总督福康安等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金佗稡编后序·岳珂
  闲愁记·胡兰成
  景云·周绍良
  目录·佚名
  卷一百十一·佚名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214.贾似道误国·林汉达
  卷之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石道人歌曲卷三·姜夔

    番阳姜夔尧章撰 辽阳陈思慈首疏证令小重山令江梅引蓦山溪莺声绕红楼鬲溪梅令阮郎归好事近点绛唇虞美人忆王孙少年游鹧鸪天夜行船杏花天影醉吟商小品玉梅令踏莎行诉衷情浣溪纱○令小重山令赋潭州红

  • 卷一百三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代赋彚卷一百三十八鳞虫蝉赋           【魏】曹 植惟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隂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唫声噭噭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八岑参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後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复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

  • 第七十一回 王总督招纳降番 冯中官诉逐首辅·蔡东藩

      却说穆宗即位以后,用徐阶言,力除宿弊。及徐阶去位,高拱、张居正入掌朝政,拱与徐阶不协,专务脩怨,遗诏起用诸官,一切报罢,引用门生韩揖等,并居言路,任情抟击。尚宝卿刘奋庸,给事中曹大野等,上疏劾拱,均遭贬谪。就是大学士陈以

  • 提要·乾隆

    【臣】等谨案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  本末四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勅撰是书排辑歴朝事迹起自黄帝讫于明代编年纪载纲目相从目所不该者则别为分注于其下而音切训诂典故事实有闗考证者亦详列焉葢

  • 建康实録沿革·许嵩

    建康者古之金陵地案周礼牵牛婺女之野尚书禹别九州曰淮海惟州分为越国立为州此则州之分域【案春秋元命苞曰牵牛流为州分为越国立为山又云厥土下湿而多生杨栁以为名其地北据淮东距海顔介曰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

  • ◎司法部·费行简

    司法独立,立宪国通义。惟中华民国不然,法官受制于武人政客,罕能行使职权,故司法于国务院中,实不关重要。然审检厅诸官之迁调升补,除奉天外,纯由部司操权,不受省吏之侵制,法廨虽未能普通成立,而就现有之省会商埠诸厅计算,所用官吏

  • 跋·沈起

    查东山年谱一卷,门人沈起仲方撰。东山先生名继佐,字伊璜,海宁人。崇祯癸酉举人。国变后,鲁王授兵部职方主事。兵败归里,开敬修堂聚门人讲学。南浔史案起,牵连被逮,释归。卒年七十六。先生居海宁袁化镇,龙山在其居之西,呼其山为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纪昀

    儒林传宋 【六】○宋六刘子翚 洪兴祖喻樗高闶程大昌林之奇林光朝 杨万里刘子翚洪兴祖喻樗高闶程大昌林之奇林光朝杨万里△刘子翚刘子翚字彦冲赠太师韐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韐殁于靖康之难子翚痛愤不欲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九 晋世系表畧 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卭为赵将与诸侯伐秦

  • 冯亮传·李延寿

    冯亮字灵通,南阳人,是梁朝平北将军蔡道恭的外甥,自幼博览群书,又特别喜爱佛家禅理。跟随蔡道恭到义阳,适逢中山王英平定义阳,做了俘虏。中山王平常就听到冯亮的名声,于是以礼相待。冯亮性情好清静,后来隐居嵩山,感念中山王的恩

  • 三十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庚寅,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7月2日○辛卯,經歷宋一魁來時御所,上出迎請拜。○司諫院啓曰:「龜城府使楊鶴瑞,前爲守令,巧作名目,專事侵虐,闔境嗷嗷。如此汎濫之人,不可一日在官,重貽民害。請命罷職。」

  • 卷六十六·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举措四 宋真宗景德二年秋七月增置制举六科贤良方正等三科久不行至是增置为六科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愽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

  •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世尊。普为利益一切众生。说此陀罗尼曰。那谟(引)没驮(引)喃(引一句)摩帝(引)多(引)那(引)誐多钵啰(二合)怛逾(二合)怛半(二合)那(引)喃(引二)那谟(引)阿

  •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佚名

    道教经典。简称《灵书紫文上经》。一卷。传说为后圣君命五老上真仙都授青童君,青童君授王远游,使下教世上有仙籍者。有所谓采饮飞根吞日气和采饮阴华吞月精,以及拘三魂、制七魄之法。又谓如能当日、月初出之时,或在床

  • 脾胃论·李杲

    《脾胃论》系医学理论著作。3卷。金·李杲撰。约成书于1249年。作者在著成《内外伤伤惑论》之后,犹恐世医对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不能明辨,又著《脾胃论》。因当时兵祸频仍,百姓为饮食劳役所伤,胃气亏乏,调治失宜,脾胃之

  • 泽泻集·周作人

    周作人著。北新书局1927年9月初版。为1927年前散文的自选集,收入小品、杂感、书序等共21篇,前有序文,引述戈尔特堡批评蔼理斯“在他里面有一个叛徒和一个隐士”的话,实际上是援蔼理斯以自剖,并提出“我希望在我的趣味

  • 春明丛说·俞蛟

    俞蛟,会稽山阴人,字清源,号梦厂居士。自幼失学,一生不得志。乾嘉年间曾于豫、楚、西粤、燕、赵、齐、鲁等地“辗转为幕”,“奔走四方”,见闻较广。《春明丛说》二十九则。其所闻所见,辄留意于笔端,总名之曰《梦厂杂著》,《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