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閦佛刹善快品第二

贤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是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昔行德号时。以成号阿閦如来。甚善天中天。愿佛当复广说其佛刹之善快。所以者何。若有求菩萨道者,闻知彼佛刹之善快。及阿閦如来所现行教授。若复有求弟子道未得度者,闻彼佛刹之善快。及阿閦如来所现教授。恭敬清净之行。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所问甚善。汝问佛义快乃如是,念阿閦佛刹之善快。阿閦如来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得萨芸若慧时。其三千大千世界皆为大明。地六反震动。阿閦如来成最正觉时。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人民。七日不食饮。亦不妄食饮。亦不妄谀谄。身亦无疲极之想。如是也。俱想念安隐。好喜相爱敬。欢喜意以得时念。尔时诸人民诸欲天。皆弃秽浊思想。所以者何。用阿閦如来昔时愿所致得是德号。其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人民。叉手向阿閦如来。其佛刹如是,无央数佛刹。不及是阿閦佛刹之善快。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菩萨道之所愿而有持。诸菩萨摩诃萨所愿有持者,佛佛刹便善快。

佛语舍利弗。我昔行菩萨道时。如所愿今自然得之。阿閦如来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时。其三千大千世界诸人民得天眼者,未得天眼者,皆见其光明。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菩萨道时所愿而有持。佛复语舍利弗。阿閦如来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往诣佛树时。诸憋魔不能发念。何况当复能往尧萨芸若慧。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菩萨道时所愿而有持。复次舍利弗。阿閦如来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得萨芸若慧时。无央数那术亿百千诸天人。於虚空祝以天华天栴檀杂香天捣香伎乐。供养散阿閦佛上。供养已,其天华天香天捣香天栴檀香天杂香。悉於虚空中合祝化成圆华盖。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菩萨道时所愿而有持。阿閦如来光明皆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常明。阿閦如来光明悉蔽日月之光明。及一切诸天光明皆令灭。使人民不复见日月之明。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菩萨道时所愿而有持。

贤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昔行菩萨道时。以被是大僧那僧涅。乃作是愿。佛言:昔行菩萨道时。若干百千人不可复计。无央数人积累德本。於无上正真道持是积累德本。愿作佛道及净其佛刹。如所愿欲严其佛刹。即亦具足其愿。复次舍利弗。阿閦佛树以七宝作之。高四十里周匝二十里。其枝叶旁行四十里。其枝下垂。其栏楯绕树。周匝五百六十里。阿閦如来於其树下得萨芸若慧佛语舍利弗。如世间巧人鼓百种音乐。其声不如阿閦佛刹中梯陛树木之音声。风適起吹梯陆。树木相叩作悲声。佛语舍利弗。听说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刹中之净快。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说之。贤者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阿閦如来刹中无有三恶道。何等为三。一者泥犁。二者禽兽。三者薜荔。一切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树木。无有高下。无有山陵谿谷。亦无有砾石崩山。其地行足蹈其上即减。这举足便还复如故。譬如綩綖枕头枕其上即为减。这举头便还复如故。其地如是,其佛刹无有三玻何等为三。一者风。二者寒。三者气。其佛刹人。一切皆无有恶色者,亦无有鬼者,其淫怒痴保其佛刹人民。皆悉无有牢狱拘闭之事。一切皆无有众邪异道。其刹中树木常有花实。人民皆从树取五色衣被。众共用著之。其衣被甚姝好无败色者佛语舍利弗。人民所著衣香。譬如天华之香。其饭食香美。如天树香无有绝时。诸人民著无央数种种衣被。其佛刹人民。随所念食。即自然在前。譬如舍利弗。忉利天人。随所念食即自然在前。如是其刹人民。随所念欲得何食。即自然在前。人民无有贪於饮食者,复次舍利弗。其佛刹人民所卧起处。以七宝为交露精舍。满无有空缺处。其浴池中有八味水。人民众共用之。其水转相灌注。诸人民终不失善法行。譬如舍利弗。玉女宝过逾凡女人不及。其德如天女。如是舍利弗。其佛刹女人德。欲比玉女宝者,玉女宝不及其佛刹女人。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不与等。人民以七宝为床。上布好綩綖。悉福德致自然为生。舍利弗。是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昔行菩萨道时所愿而有持。阿閦佛以福德所致成佛刹如是比。佛复语舍利弗言:其刹中人民饭食胜於天人饭食。其食色香味。亦胜天人所食。其刹中无有王。但有法王佛天中天。佛言舍利弗。譬如郁单越天下人民无有王治。如是舍利弗。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佛刹无有王。但有阿閦如来天中天法王。譬如忉利天帝释。於坐这发念。诸天便来受其教。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佛刹之善快。其刹人民不从淫欲之事。所以者何。用是阿閦如来真人法御天中天所致。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菩萨道时愿所致。令佛刹善快。

尔时有异比丘。闻说彼佛刹之功德。即於中起淫欲意。前白佛言:天中天。我愿欲往生彼佛刹。佛便告其比丘言:痴人汝不得生彼佛刹。所以者何。不以立淫欲乱意者,得生彼佛刹。用馀善行法清净行。得生彼佛刹。佛语舍利弗。阿閦如来佛刹。有八味水。是诸人民所为。悉共用之。人民意念。欲令自然浴池。有八味水满其中。用人民故。即自然有浴池。有八味水满其中。意念欲令水转流行。便转流行。意欲令灭不现。即灭不现。其佛刹亦不大寒。亦不大热。风徐起甚香快。是风用诸天龙人民故。随所念风便起。若一人念。欲令风起自吹。风即独吹之。意念不欲令风起。风便不起。风起时不动人身。风随人所念起。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佛刹之善快。如昔时所愿。佛语舍利弗。阿閦如来佛刹女人。意欲得珠玑婴珞者,便於树上取著之。欲得衣被者,亦从树上取衣之。舍利弗。其佛刹女人无有女人之态。如我刹中女人之态也。舍利弗。我刹女人态云何。我刹女人。恶色鬼恶舌。嫉妒於法。意著邪事。我刹女人有是诸态。彼佛刹女人无有是态。所以者何。用阿閦如来昔时愿所致。佛复语舍利弗。阿閦佛刹女人。妊身产时身不疲极。意不念疲极。但念安隐亦无有苦。其女人一切亦无有诸苦。亦无有臭处恶露。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时愿所致。得是善法。其佛刹无有能及者,舍利弗。阿閦佛刹人民无有治生者,亦无有贩卖往来者,人民但共同快乐安定寂行。其佛刹人不著爱欲淫劮。以因缘自然爱乐。其刹风起吹梯陛树。便作悲音声。舍利弗。极好五音声不及阿閦佛刹风吹梯陛树木之音声也。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佛道时所愿而有持。佛语舍利弗。若有菩萨摩诃萨。欲取严净佛刹者,当如阿閦佛昔行菩萨道时。所愿严净取其刹。佛复语舍利弗。阿閦佛刹无有日月光明所照。亦无有窈冥之处。亦无有罣碍。所以者何。用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光明。皆照三千大千世界常明。譬如绞露精舍坚闭门风不得入。好细涂以白垩之。持摩尼宝著其中。其珠便以光明照。其中诸人民昼夜承其光明。如是舍利弗。其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舍利弗。绞露精舍者,谓是阿比罗提世界也。摩尼宝者谓是阿閦如来也。摩尼宝光明者,谓是阿閦如来之光明也。精舍中人者,谓是阿閦佛刹中人民安乐者也。

佛语舍利弗。阿閦如来行所至处。於足迹下地。自然生千叶金色莲华。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菩萨道时所愿而有待。贤者舍利弗问佛言: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入殿舍时。自然生千叶金色莲华耶。为在所至处自然生乎。佛告贤者舍利弗。阿閦如来若入郡国县邑。所至到处。亦等如入殿舍时也。亦自然生千叶金色莲华。若善男子善女人。意念欲令入殿舍足下自然生莲华者,皆使莲华合聚一处便合聚。意欲令上在虚空中承佛威神。其莲华用人民故。便上在虚空中。而罗列成行。佛复语舍利弗。其三千大千世界乃如是,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若遣化人到他方异世界。彼亦自然生。以佛威神所致。其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宝金色莲华而庄严之。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佚名
  仁王般若念诵法·佚名
  儿误杀父缘品第六十二·佚名
  居士分灯录卷上·朱时恩
  现果随录卷之三·戒显
  观音慈林集卷下·弘赞
  十二入品第四·佚名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卷第三·契嵩
  卷第三十一·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二·湛然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五·澄观
  卷五·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九·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渔洋序·谢榛

      谢榛字茂秦,临清人。眇一目,喜通轻侠,度新声。年十六作乐府商调,临德间少年皆歌之。已而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遂以声律有闻於时。寓居鄴下,赵康王宾礼之。嘉靖间挟诗卷游长安,脱黎阳卢於狱,诸公皆多其行谊,争与交欢。而是时

  • 词集·秋瑾

    深院月中秋初月皎洁,喜成前调。俄为云掩,戏填此解。凭伫月,坐披风,沉香初焚小语喁。底事嫦娥羞掩态,倩云深闭广寒宫?南浦月前题喜得蟾光,长天今夜清如水。许多心事,欲诉珠帘底。才见窥窗,何事匆匆避?聊缘因是:怕看周影,勾起离人思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三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唐【七言古诗】寓言            寒山子有人兮山陉云卷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心惆怅兮犹疑蹇独立兮忠贞挽匾担山晓了禅师      澄忽雷师住世兮曹

  •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欧阳修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跌荡少检,久不调,盩厔人江融晓兵术,元忠从之游,尽传所学。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曰:天下之柄有二,文武而已,至制胜御人,其道一也。今言武者先骑射,不稽之权略;言文者首篇章

  • 卷六十八·毕沅

      ◎宋纪六十八 ∷起上章阉茂七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秋,七月,辛卯,诏新判太原府欧阳修罢宣徽南院使、知蔡州。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纪昀

    列传元 【十二】○元十二嶭塔喇海高诺尔王义王玉【枕】赵迪邸顺【琮】王善【庆 端】杜丰舒穆噜拜达勒贾塔尔珲鄂屯世英田雄张巴图张荣 赵天锡【贲亨】嶭塔喇海高诺尔王义王玉赵迪邸顺王善杜丰舒穆噜拜达勒贾塔尔珲鄂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四·阿桂

    平定两金川诗【七言律诗十二首谨序】司经局洗马【臣】梦 吉【臣】闻立极统元之圣授图益地之君或制五兵或张九伐盖兼弱攻昧讫声教之大同禁暴戢凶佐雍熙之郅治皆秉如神之智本至仁之心如权重轻不爽铢黍如度长短不失毫厘

  • 卷十九 吴语·左丘明

    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吴王夫差起师伐越①,越王勾践起师逆之②。大夫种乃献谋曰③:“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④,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 水地第三十九·管仲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

  • 答陆原静书·王守仁

      〔1〕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为物

  • 附录·刘智

      天方三字经  (清)金陵刘智介廉著  昆明后学纳国昌注释天地初,_一万物始,有至尊,曰真主!统乾元,运理气,分阴阳,化天地。奠山川,茁草木,定灾祥,彰日月、腾鸟兽,跃鱼鳞。万类备。乃造人界以智,赋以灵,故人为,万物精。降圣人,传大教

  • 三传辨疑卷四·程端学

      桓公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氏曰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孙氏曰若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则襄公十有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而不书齐姜归于京师者岂齐女之不行哉叶氏曰周王见于鲁史者凡七而书逆后者才二祭公来以

  • 论语点睛补注上·智旭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皆是时习之时。乐及不愠。皆是说之血脉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阿耆尼国终羯若鞠阇国从此西行至阿耆尼国阿父师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数丈。水自半而出。相传云。旧有商侣数百在涂水尽。至此困乏不知所为。时众中有一僧。不裹行资依众乞活。众议曰。是僧事

  • 卷第三十一·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一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六 佛说解忧经(三纸欠)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先有偈赞,偈述,次长行,乃佛在祇园,为诸比丘说一切无常,应求解脱。 佛说无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六卷(梵行品第二十)释七善法为梵行谓知法知义等 释十二部经 广辨四无量心 辨爱行人多集喜舍见行人多修慈悲 广释四无量定数 广释怨亲中人有九品义梵行品第二十案。僧亮曰。以四等为

  • 卷第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不会禅师语录不会禅师语录卷第七门人永定莲明慧惺同编颂古世尊升座。舌覆长空机掣电文殊击处分明断满天星月自优分雷罢风停浑一片。文殊令善财采药。文殊漫天索价善财就地还钱不知是甚毒药拈来充满大千。

  •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附东晋录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