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作境界品第四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

八种九种心,常与无明转。能生诸世间,皆心心法现。由彼流转故,诸识与诸根。无明所变异,本心坚不动。

世间及根境,皆从十二支。能生及所生,刹那而灭坏。梵世至非想,亦从於因缘。唯有天中天,能离作所作。

有情及无情,动与不动法。皆如於瓶等,灭坏以为性。天主应当知,诸识甚微细。迁流而速疾,是佛之境界。

诸仙及外道,假称是牟尼。以言互相缚,而贪种种色。於此生灭识,悉皆不能知。假使一千岁,思唯四吠陀。

行施得梵天,还当有退落。或四月苦行,祠祭所获果。或修异类坛,事火所求福。或修三趣法,宰羊以祈祷。

得果还有退,梵王何不悟。三德果系属,不坚如芭蕉。唯以智解脱,得生密严土。定者证斯境,方能往彼宫。

是故大梵天,应当善修习。密严中之人,无生死眷属。一切有情识,不断亦不坏。诸业无染著,亦无染熏习。

如莲不著水,犹空不染尘。日月无雲翳,瑜伽者亦尔。速修是观行,如来所摄持。沐之净戒流,饮以智慧液。

由修胜戒智,生死得解脱。天主应当知,有情蕴处界。众法所合成,悉皆无所有。眼色等因缘,而得生於识。

犹火因薪炽,识起亦复然。境转随妄心,犹铁逐磁石。如乾城阳焰,愚渴之所龋中无能造物,但随心变异。

复如乾城人,往来皆不实。众生身亦尔,进止悉非真。亦如梦中见,寤後即非有。妄见蕴等法,觉已本寂然。

四大微尘众,离心无所得。世间可特物,执非四大成。譬如风疾缘,或现见诸境。起尸无作者,世间法亦然。

汝等诸佛子,应当善观察。世间诸动植,犹如水聚沫。瓶衣等妄想,不实如阳焰。苦乐等诸受,方之水上泡。

众行如芭蕉,中无有坚实。是识如幻事,虚伪悉非真。於彼三界中,动与不动法。皆同於梦境,迷心之所现。

亦如幻化事,及乾闼婆城。但诳於愚夫,初无有真实。佛子觉此法,其心无所畏。慧火焚诸患,即生密严国。

世间皆无相,相为所系缚。无相为吉祥,相及心境界。心境界非真,真为慧境界。远离於众相,慈悲之所行。

无相遍一切,三界皆清净。色声等众相,名为三界法。一切诸根境,有情之缚因。由慧得解脱,安乐而自在。

时宝髻菩萨,坐殊妙之座。向於金刚藏,而作如是言:遍诸俱胝刹,尊者为上首。成就最妙智,了达所知法。

於无量悉檀,皆已得明见。今在修行众,能净於彼疑。觉察有情身,一切之本起。以妙音演畅,穷劫不能荆

应当为众会,说离诸逆顺。似非似等因,及以真实法。令此诸智者,心净无有疑。舍於诸蕴因,不久得解脱。

蕴因法非法,生此身後身。智则能脱苦,受则为坚缚。有情心所起,由色及以明。作意等众缘,驰散於诸境。

迅疾其奔电,难可得觉知。无明及爱业,以之而浊乱。诸法意先导,意速意殊胜。法与意相应,皆以意为性。

譬如摩尼宝,显现於众彩。如是之妙义,佛子何不说。如众色摩尼,随色而显现。仁者瑜祇中,照耀亦如是,

具足如来像,恒住自在宫。佛子众围绕,随宜应为说。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於法自在者,复告大众言:

密严微妙土,是最胜寂静。亦是大涅槃,解脱净法界。亦是妙智境,及以大神通。修诸观行者,所依之妙刹。

不断亦不境,常住无变易。水亦不能濡,风亦不能燥。非如瓶等体,勤勇成而坏。非似不似因,二种所成立。

立宗及诸分,皆是不定法。以宗及以因,各执差别故。密严微妙刹,体是转依识。超於分别心,非妄情境界。

如来密严刹,无终亦无始。非微尘自性,非由於乐欲。非大自在作,非无明爱业。但由无功用,妙智之所生。

出欲色无色,超无想暗网。密严微妙土,是阿若悉檀。非诸因明者,所量之境界。非由於胜性,自在与声论。

及吠陀等宗,之所能开显。乃至资粮位,智慧不能了。唯是於如来,及十地智境。仁者今谛听,愚夫迷世间。

为业及非业,我今演此义。令修胜定者,获得於安乐。内外一切物,所见唯自心。有情心二性,能取及所龋

心体有二门,即心见众物。凡夫性迷惑,於自不能了。如瓶现色相,无体唯自心。羸定及诸仙,於此义惑乱。

舍於真实理,而行分别路。是心有二性,如镜像月影。如目而有翳,妄见於毛轮。空中无毛轮,应无珠璎珞。

但从病翳眼,若斯而显现。虚妄计著者,不觉恒执龋广现诸严饰,种种梵等相。一切诸有情,及与瓶衣等。

内外种种事,皆悉从心起。此密严妙定,非馀之所有。若有修行者,生於众福地。或生欲自在,或於色界天。

乃至无相宫,色究竟天处。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种种诸宫殿,渐次除贪欲。不久得生彼,密严观行宫。

众佛子围绕,自在而游戏。汝应修此定,如何著亲属。亲属常系缚,轮回生死因。男女意惑乱,精血共和合。

如虫生自泥,此中生亦尔。九月或十月,彼体渐增长。时至出胎已,譬如虫蠕动。从此而长大,乃正心了知。

我观诸有情,生生悉如此。父母无有数,妻子亦复然。於诸世间中,无处不周遍。譬如彼石女,梦已忽生子。

生已方欢乐,寻又见其亡。悲哀不自胜,忽然从睡觉。不见有其子,初生及後终。又梦游山川,城邑与园苑。

一切诸境界,世间共受用。彼此互相见,驰骛而往来。运转与屈伸,无量之境界。及从於睡觉,一切皆非有。

亦如多欲者,梦见於女人。颜貌甚端严,服玩皆珍绮。种种恣欢乐,觉已悉皆无。一切诸世间,当知亦如是,

王位及营从,父母等宗姻。但诳於愚夫,体性皆非实。汝於三摩地,何故不勤修。无量诸声闻,独觉及菩萨。

住山间树下,寂静修禅处。摩罗耶乳海,频陀婆利师。摩醯因陀罗,鸡罗雪山等。或止圆生树,或住娇微那。

处须弥半腹,或憩如意树。绊住剑摩罗,於中而宴默。或食赡部果,及饮甘露味。具足诸神通,而常修此观。

过去未来世,坐於莲华台。结加住等引,如是常观察。善摄诸根故,不散一切境。如以钩制象,住定亦复然。

世间若出世,一切诸馀定。佛定净无垢,贪爱皆遣除。遍爱无色定,无想等禅中。见彼日月形,莲花与深险。

如空火众色,耶定非究竟。拂除如是相,得净无分别。则见俱胝刹,诸佛住等引。同时共舒手,以水灌其顶。

即入於佛地,示现众色形。既得种种身,则具萨婆若。力通及自在,正定陀罗尼。如是等功德,莫不皆成就。

分析於诸色,乃至观极微。自性无所有,雠如於兔角。无分无分别,蕴有蕴亦然。同於幻所作,一切皆如是,

此中无业果,亦无作业人。无能作世间,设有作能作。能作待於作,何名能作人。此言成过患,说作者清净。

我者成诸境,地轮依水轮。及有情世间,次第而安布。诸趣各差别,彼此互往来。於事起诸根,而能取於境。

此等非由我,皆是於分别。展转而变异,同於乳酪酥。如是生住灭,计业与非业。定者常观此,如乾城与梦。

无始来戏论,熏习於有情。种种之过咎,而生分别业。诸根犹如幻,境界同於梦。能作所作业,定者能远离。

恶觉微劣者,迷惑生妄计。分别於能作,一切诸世间。或谓摩尼珠,金银等众矿。鸟兽色差别,刺端铦以利。

此等皆不同,应知无作者,世间相差别,皆从分别生。非胜性微尘,无因自然等。恶觉者妄计,不知其体性。

为业为非业,如是起分别。如毒在於乳,随变与相应。一切处分别,诸法亦如是,是性亦不生,是性亦不灭。

惑者不能了,种种异分别。世间唯积集,定者乃能观。汝等应勤修,无思业非业。有情互来往,如日月超回。

在空无所依,随风而运转。业性甚微隐,密严者能见。修诸胜观行,不为甚所羁。如火燎长焚,须臾作灰烬。

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又如灯破闇,一念尽无馀。诸业习暗冥,无始之熏聚。

牟尼智灯起,刹那顿皆灭。

猜你喜欢
  卷五·佚名
  卷第一百四·霁仑超永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二·吹万广真
  华严五十要问答初卷·智俨
  卷下·佚名
  第十一 预流相应·佚名
  评同治新政考·太虚
  卷第十五·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新编林间后录 全文·惠洪
  贤首五教仪卷第六·续法
  第四十八章 六王章·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七卷·世亲
  西方发愿文·祩宏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清照·唐圭璋

      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格非之女,赵明诚妻。生于元丰七年(1084),绍兴年间卒,年在七十以上。有漱玉集,不传。   孤雁儿   并序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   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

  • 第一折·贾仲明

    (冲末扮南极星引群仙、青衣童子上,云)太极之初不记年,瑶池紫府会群仙。阴阳造化乾坤大,静中别有一壶天。吾乃南极老人长眉仙是也。居南极之位,东华之上,西灵之境,北真之府。共寿算于无穷,掌管一切群仙道德真人。今朝玉帝,因见

  • 卷二百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九 谢翺 效孟郊体 手持菖蒲叶洗根涧水湄云生岩下石影落莓苔枝忽起逐云影覆以身上衣菖蒲不相待逐水流下溪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牵

  • 杂述第三十四·浦起龙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行诸历代,以为格言。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着《山经》;《世本》辨姓,着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

  • 卷十三·凌雪

    列传二十 马干、李干德、樊一蘅、詹天颜、范文光列传二十一 郭承汾、张孝起、朱寿图、朱寿琳、罗国瓛、高绩、邬昌期、李如月、王应龙、任国玺列传二十二 熊开元、章正宸、李清、李模、乔可聘、金堡列传二十马干、李

  • 卷三十七词曲·何良俊

    昔师旷吹律而知南风之不竞。有人弹琴,见螳螂向鸣蝉,欲其得之也。蔡中郎闻其音而知有杀心。隋炀帝将幸江都,作《翻调安公子曲》,王令言知其不反。唐章怀太子作《宝庆曲》,李嗣真闻而知太子废。古之审音者,其神妙如此。今世律

  • 卷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三 【起乙酉汉景帝元年 止壬子汉武帝元光六年】凡二十八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唐虞以来人君即位书元未有建号改元之事自汉文帝有後元年景帝因之改中元复改後元至武帝有建元

  • 第72章 拿着人民当仇敌的蒋介石·冯玉祥

    蒋介石曾派过许多人到德国,跟着希特勒去学法西斯政治,因此蒋组织了复兴社,那里面的种种办法,都是学希特勒的。蒋介石又派了些人到义大利跟着墨索里尼去学,学回来的人就在CC里头实行墨索里尼那一套。蒋介石的办法是为了他自

  • 乐二·徐松

    律吕景佑三年六月九日,冯元等上言:「奉诏修撰乐书,望特降书名。」诏以《景佑广乐记》为名。 七月十三日,冯元等上《景佑广乐记》八十一卷。《因革》篇叙国朝制作云: 元年秋九月,太常燕肃建言:「金石不调,愿以周世王朴律准更加

  • 第一节 甘露之变·吕思勉

    穆、敬之世,朝局之症结果安在乎?曰:宦竖专权,士大夫不能出身犯难,而转与之相结。宦竖之专横,可于刘蕡之策对见之。蕡以太和二年(828年)应贤良策对,极言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为国家已然之兆。其言曰:“以亵近

  • 三鱼堂剩言卷十·陆陇其

    阅陆桴亭分野图一行所谓自南正达于西正得云汉升气为山河上流自北正达于东正得云汉降气为山河下流娵訾在云汉升降中居水行正位故其分野当中州河济间东井处百川上流故鹑首为秦蜀墟得两戒山河之首星纪居河汉下流百川归焉

  • 周书·周官·佚名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五(之下)·智俨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自此已下有十知识。此一欢喜地菩萨也。天名婆娑婆陀。入光明普照诸法坏散众生愚痴法门。初辨劝教。二时善财下依入。三尔时夜天告下明入法界。劝教中三如前。加毗罗城国名舍夷。是佛生处。表初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成机宜(季恭)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

  • 卷第一百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浦城竹源直指弘南禅师广信永丰徐氏子。少游博山。知有参禅事。年二十岁。投浦邑玉池

  • 明孝宗实录·佚名

    二百二十四卷。详记孝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终于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正德元年(1506)始修,刘健、谢迁等主其事。后刘、谢去位,李东阳、焦芳等任总裁。正德四年四月书成。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佚名

    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薪,被黑蛇螫,苦痛之极,阿难白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咒,并诸神诸天诸佛菩萨名,及神咒,救之。与今流通本同。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述,宋子璿治定。二卷。是《金刚经》各家疏注的辑要。书首序文略述《金刚经》成书缘起及大义。正文分为二:初解经题、后释经文。“释经文”又分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疏解时先举经文原文,